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可汗 [精校版+6章隐藏结局]-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炎黄正脉,今上不能贵为天子?此时北方各道的精锐兵马尽在晋王之手,兵力达十余万,又被各族推为盟主无后顾之忧,慕容鲜卑等族还可能出兵相助……当此之时,若是晋王自立,关中有什么兵马能阻挡得住?

二龄也在猜测种种迹象,但表现得还算谨慎。张九龄道:“薛郎被各族尊为盟主,恐是早有计较;当日与苏晋在众人面前的事儿也非偶然,我们得思量思量才是。”

王昌龄却摇头道:“就算苏晋得薛郎赏识,薛郎也不可能只与他商量如此大事,而我们却一无所知。此事事关重大,如若不先与薛郎详尽商议而贸然划策,非妥善之法。”

张九龄以为然,遂与王少伯一道求见薛崇训。几个心腹谋臣在言语之间试探他的态度。不料薛崇训断然说道:“我绝无不臣之心,那日都怪苏晋没有与我商议便闹出一出戏来让大伙胡思乱想。改日我再召集文官部将,把事儿说清楚,省得人心惶惶不利军心。”

几个谋臣将信将疑,毕竟薛崇训就算有那心也不好在任何人面前直接表露,这样才符合公认的谦让美德。

其实到了现在这个地步薛崇训功高盖住权比天子大,薛党中的任何人都不敢标榜自己忠于李唐云云,否则还身处这个集团谋富贵怎么说得过去?不过现今的政治格局复杂,又牵扯到薛崇训的家事,谋臣们都觉得还不到顺理成章的时候,阻力仍然存在,也就是时机不成熟……故而二龄出于种种考虑,看样子都不赞成薛崇训忽然在现在干出什么惊世骇俗的事出来。

“切勿多虑,应想法安抚军心才是正道。”薛崇训又强调道。

二龄见薛崇训无果,遂找苏晋问事。可是苏晋和薛崇训一样坚决否认,只说那天偶闻薛崇训的事儿,出于验证血脉的想法仅此而已……可是苏晋为何偏偏当着那么多人的面捣鼓那事儿?

苏晋没有对任何人提及自己的谋算,却在薛崇训面前单独劝进:“自古王朝更替皆不能全迂腐之‘义’,周朝替商,仁政代暴权也,仍有伯夷之徒以为周以臣谋君而不义,拒食周粮而死。向使商纣朝颓败而居君位,武王守义不伐,使得天下纷扰草莽之雄并起,于国于民何益?又看今番李唐气数已尽当空之日黯淡,国无君而不国,薛郎进取乃顺应天命大势,安定天下之举,当仁不让耳。”

今天苏晋说话的胆子特别大,他倒不是仅仅因为最近得宠了的关系,早就考虑过后果了。薛崇训刚面对天子不跪狂妄自得的人,其不臣之心已一天两天,他会莫名其妙地把私下劝进的心腹出卖而标榜自己的忠诚?此时薛崇训再去表现自己忠于大唐有何意义,他又什么做过?所以苏晋认为此时劝进有益无害,没什么好担心的。

果然薛崇训没有正然斥责,只是沉吟。

苏晋趁机又说道:“子寿少伯等人言时机仍不够,但从古至今哪里有不经过一搏就定鼎乾坤的事儿?我却觉得王爷的时机到了,携扫荡胡尘之功在军中的威望,登高一呼此地十数万精兵谁敢不从?大军长驱入关,何人可挡?”

薛崇训仍然沉默不语,他心道王昌龄等人不建议自己果断进取,可能是认为唐朝并没有搞到民怨四起的地步……关键这些年政治格局虽然有点混乱,朝里却一直都不缺治国之材,法令畅通民间殷实,上到士族下到庶民根本没切身体会到王朝更替之际的痛苦,又怎么会迫切希望一个新王朝的来临?然后有儒家道德大义的支持,忠臣不事二主,士族可不愿意改向另外一家称臣。得人心者得天下,薛崇训认为自己还未得到人心。

他考虑良久之后仍然坚持态度:“苏侍郎无须再提此事,以免被他人知晓于你不利。”

文官们还想得比较多考虑也比较周全,不是太让薛崇训操|心,他最担忧的是武将们的反应。

果然大帐中一放出风声,就连一向比较稳重的张五郎也干脆地对将领们嚷嚷:“薛郎早该登位了,不过缺个名儿,今番倒也省事。薛郎不好意思自个龙袍加身,咱们给弄一个就成了。”

李逵勇哈哈大笑:“薛郎做皇帝最好,咱们兄弟们不都得封个什么公什么卿的?这辈子享完,儿孙们接着,哈哈哈……”

武将们在军中群起起哄,每一个不赞成的,大伙的想法也不复杂:当头的做皇帝,跟着的兄弟自然是开国功臣,一辈子吃香喝辣,不情愿那是脑子有毛病。

明光军将军杜暹比大部分武将考虑得多,他没那么乐观,但见所有武将们雀跃欢呼,他自然也表态支持,否则自绝于群众没啥好处。再说杜暹也没弄明白薛崇训究竟是怎么想的,如果薛崇训一心要进取,杜暹在这种事儿上也不能拦着,很关键的一次站位。

等众将的情绪稍稍平息,杜暹才一副老谋深算的样子道:“明日薛郎不是要再次召集我等安抚军心么?这该是给咱们拥立之功的机会,今日便找人干着把黄袍做出来,做工怎样无须计较,是那意思就行。明日一到大帐咱们就给薛郎穿上,什么都不必说了。”

李逵勇笑道:“此计甚好,五郎不是说薛郎不好意思穿吗,咱们帮他不就得了,到时候不当也不成。”

第一百一十五章 闹剧

二年隆冬时节的这天,草原上被大雪覆盖,除了军队基本不见平民,这里大军云集,无数的武将陆续向中军大营走去。大营中只见薛崇训身穿戎装和一干幕僚正站在大帐前面,他正在那儿说话:“大仗打完了,咱们要班师回朝各回驻地,只是现今仍在单于都护府地区未能马上解散军队,有些人便扑风捉影胡乱猜测,叫我回朝如何对今上及殿下交待……”

这时人群中一个大脑袋的将领嚷嚷道:“薛郎还交待啥呢,您做皇帝咱们谁不愿意?谁不愿意,站出来吭一声!”扯着大嗓门的人不是李逵勇是谁,他一面喊一面回头瞧着一群武将,看谁会站出来……显然是没人的。大部分和李逵勇一个心思,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就算有保留态度的人也不会傻成那样站出来做出头鸟。

众将一阵起哄,人群中的杜暹心道一不做二不休,事儿都搞成这样了还不如抢个风头。杜暹的心思比其他武将明白,让大伙跟着热闹起哄时,他已抓住机会从部将手里拿过来黄袍带着一干人等向薛崇训走去。

薛崇训见状皱眉道:“你们鼓噪甚,军纪都不要了?你们给我回去!”

身边负责护卫的薛家侍卫见一群武将过来当即过去阻拦,却不料苏晋喝道:“大伙办大事,有你们这等人什么事儿?”侍卫们面面相觑,正发愣时就被杜暹等人一把推开,大摇大摆地走将上来。薛崇训看了一眼杜暹手里抱的黄|色料子,心里一下子就明白了怎么回事。自打唐高宗时期起,律法就明文规定大臣士族及庶民严禁服黄,因为有人上书说黄颜色类似天上的太阳,而太阳又喻示天子,所以不能随便穿,于是朝廷就立了这么个法令。黄颜色的衣服此时在官场民间已无人穿戴,特别在政局不安的时期谁敢穿那种衣服给自己找麻烦,一句话你是有不轨之心?

而且薛崇训又比大伙多一个见识,他知道历史上的一件事宋朝赵匡胤就是带兵时被人穿上龙袍的,眼下的状况他如何不懂?

“来人,快拦住杜将军他们!”薛崇训急|色喊了一声。但是杜暹等人都走过来了,而且薛崇训称呼“杜将军”就表明仍将这些人当作自己人的态度,周围的侍卫哪敢对这些大将太过无理?杜暹等人不容分说,几个人就按住薛崇训喊道:“椅子呢,搬椅子来!”

要是搁平时,薛崇训位高权重手下的人谁敢这般对他,可现在非常之时已顾不得许多了,薛崇训生生就被自己的部下强迫按在了一把椅子上坐定。杜暹拿起手里的衣服一抖抖开就往薛崇训的背上披上。

只见那长袍说是龙袍,其实因赶工而做工粗劣,与其说是衣服还不如说是一副斗篷,只能披在外面意思一下而已。上面还真绣着一条龙,可是绣得比蛇还难看。不过这些都不是问题,只要这玩意能被称作龙袍就成了。

杜暹将龙袍盖在薛崇训身上后便退了两步,利索地跪倒在地大喊道:“臣等叩见新君,陛下万寿无疆!”

这时下面盔甲哐当乱响,呼啦一大片将士伏倒在雪地里高喊万寿无疆。薛崇训仍披着黄袍被人按在椅子上受之,一旁的幕僚侍卫没人帮他,都跟着跪倒了。

薛崇训瞪圆了眼睛,忽然起了一阵风吹得他身上一个激灵。眼前的情况就如一场闹剧一般混乱,但它绝不是闹剧,而是一件大事,中原内外往后千百年,这事儿都会有许多人谈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