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可汗 [精校版+6章隐藏结局]-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使命之一。”

薛崇训身后的王昌龄便小声对好友张九龄道:“突厥人总会贪得无厌,从来不会知足。”

杨我支咳了一声清清嗓子道:“四件小事,咱们在西城谈妥了先拟个条呈,等到了长安才交换正式国书。可汗得了晋王写的准信,也好即可撤退罢兵,重修和睦……”

“这可不是城下之盟。”王昌龄忍不住提醒道,“突厥兵前几日才败到晋王手下,被迫撤退到阴山。使臣刚才的话,意思是咱们不拟好条呈就不撤兵了?”

杨我支顿时有些尴尬:“我非此意!只是我国十分缺物,既然要和,当然希望早些谈妥等着晋王快些资助些粮草茶盐。这也是我提到的四个小节中的一个,希望大唐尽快支援第一批财物,咱们修好便要罢兵,可汗总不能言而无信马上就率兵劫掠吧?”

杨我支见薛崇训默然不语,没有立刻表示反对,又道:“另外三件:第一,希望大唐交还进入关中地区被俘的突厥将士及我的兄长同俄特勒的遗体;第二,可汗欲与大唐结成亲戚,请旨大唐皇帝下嫁公主到王庭;第三,今年第一年的援助一次给我们,以便度过难关(其实是想发动对铁勒的新战争)。”

他说完条件,王昌龄最先动火,顿时面有怒色,最不能接受就是交还俘虏,那帮人是去袭击宫廷的,简直是罪无可赦,就这样无罪释放实在有点失颜面。

杨我支看了一眼王昌龄的脸色,又瞧薛崇训,但见薛崇训还沉得住气,他正想着什么的样子。

这时薛崇训抬头道:“我不能答应你的要求。突厥人偷入关中犯的是大唐律法,应按律治罪;我在朝里的主张就反对和亲国策,你让我出面谈和亲,朝臣最忌左右摇摆立场不定;一年的援助全部支付,国库负担不起,今年的税赋都没收上来。至于尽快给你们一批粮草更是无稽之谈,突厥兵刚刚入唐境杀掠我百姓,而今骑兵尚在阴山以南,还未正式达成盟约,我岂能将粮草物资送与你们?天下人不得诟病资敌?”

大约是他拒绝得太直接,杨我支的神色有些难看,之前装作淡然洒脱的模样已荡然无存,他那刻意做出来的气质果然是只学到外在。

“晋王的意思,没有任何商议的余地?”杨我支问道。

薛崇训淡然道:“和则两利,不和则继续交兵,有什么好商议的?你要是做不了主,尽快传话去突厥可汗的大营问问。”

薛崇训的语气生硬,杨我支见继续谈下去也不可能有啥进展,便起身告辞。

等杨我支等人出门后,张九龄说道:“突厥人一定会答应咱们的条件,他们现在缺粮,继续转进袭扰河北并不是什么上策。张仁愿也覆灭,突厥人和大唐议和得些好处是他们想要的结果,咱们不必再让步了。”

第四十八章 夜宿

果不出所料默啜回复答应了议和条件,虽费了一些周折,突厥兵总算从阴山撤退了。薛崇训遂开始交待安北镇的善后,这里有三万关中军及各城边军,张仁愿倒台后需要一员大将截止各军主持防务,薛崇训有意从自己的嫡系大将中选一个留下,这是一个历练的机会。

他身边有威信和地位担任封疆大吏的武将,无非就张五郎和殷辞两人,他们都封了侯的。张五郎在太平党和李隆基对决的紧要关头立了大功,因此封过岭南县侯;殷辞在平乱洛阳时,得了擒获李隆基的功劳,也因此封侯。这俩人的爵位来源都是权力斗争过程,显然站队对非常明确的,所以才年轻得到重用。

他们虽然口上不说,心里都很想得到这个机会。作为武将出身的人,有机会位居节度使和都护级别的封疆大吏,独当一面地节制数万大军许多城池,这本身就是一种上层的信任和难得的资历。

薛崇训空下来刚一琢磨这个问题,忽然想起了那日在西城城门口见到的那个白衣少年李适之,心里就一阵添堵。

记得前世读中学时语文教材里有一篇《杨修之死》,恩师在讲台上正色道:这篇文章的宗旨是揭露了封建统治|者妒贤嫉能的局限性。

但这时薛崇训实在太理解曹操了,他心道:要怪就怪你是李世民的子孙。

然后他的脑子里就想到了洛阳之战时,交待殷辞去处置崔日用的家人,结果这厮一把火将人家全家全|部烧死……而张五郎这个人,估计够呛,他脑子里一直想着岭南老家那老|母|亲的教育。

想到这里,薛崇训再无犹豫,立刻就叫来侍卫去传殷辞入衙相见。

不到一炷香工夫,就听得侍卫通报道:“殷将军奉命求见。”

“来得真快。”薛崇训嘀咕了一声,便喊道,“让他进来罢。”

片刻之后就见殷辞一阵铁甲戎装穿戴得整整齐齐地进来了,瞧他的打扮好像要去干什么正事一样。而薛崇训这时的打扮却是一身麻布衣服。殷辞走上前来,抱拳道:“末将拜见薛郎。”

薛崇训随手指了指对面的蒲团道:“坐下,我有话给你说。”

殷辞遂正身跪坐在案前,腰板挺得笔直,虽然他的神色如常,但还是从发亮的眼睛里暴露出他的期待了。

薛崇训向左右挥了挥手示意那些不相干的人下去,然后才说道:“这边的事总算告一段落,我算算日子老婆要生产了,想尽快赶回去。但是安北镇屯有大军,并有许多善后,需要一个信得过的人……”薛崇训一面说一面观察殷辞的反应。

不料殷辞很沉得住气,并没有马上接过话,只是静静听着。

“你和五郎都是我的左右臂膀,不过五郎娶妻生女不久就常追随我左右在外征战,也该让他回去待一阵子,这件事就得让你留下辛苦一些日子,意下如何?”薛崇训道。

殷辞毫不犹豫地抱拳道:“末将当竭尽所能完成薛郎的托付,严以治军勤于训练,只待他日薛郎取兵符重回安北,一举击破突厥人!”

“很好。”薛崇训点点头,故作坦荡地说,“等回去了给你补办一份任命公文,你做安北都护。下去准备吧。”

“是。”殷辞执礼正欲起身。

“对了。”薛崇训一副刚刚想起的模样,又招了招手让殷辞坐下来,小声说道,“代守西城的那个李公子……”

殷辞愣了愣,随即就恍然道:“末将明白该怎么办。”

薛崇训笑道:“他是初立大功的人,你日后好好待他。”

交待了三城的事,薛崇训便准备启程回长安了。前几天在等待默啜答复的时候,他就曾写过书信回去,一则向家里报平安,二则也向太平公主总结了此行办好的事。

在他看来,这次算不上完胜,但勉强达到了目的。他们家为核心的朝廷政权在安北地区的近期目标就是尽快消灭张仁愿谋反集|团,避免扩大成燎原之势。薛崇训带三万大军一来根本没怎么恶战,就一派大势所趋的景象水到渠成,完成了任务。

但是同样参与了去年冬天反对太平政权的突厥汗国却没有受到什么惩罚,还勒索到了一批钱粮,这多少让薛崇训有点遗憾。主因是兵力军费不足,时机不够成熟。他对突厥的对策本来有两个选择:第一就是现在做的,输款议和;第二,调兵巩固河北等地可能遭受袭扰的地区防线,与突厥汗国的关系继续恶化发展,不议和今年必然有战争,就算不是现在,过两三个月秋季一到肯定会四处火起。

最终薛崇训选择了第一套方案,他从三方面考虑:首先是国力损失,其次是百姓苦难,还有为了迎合朝臣的心愿,太平公主母子与朝臣的关系是相互依存,多与张说为首的众多京官达成一致有益无害。治理天下还得需要那批理政经验丰富能力学识威望都足够的朝臣,薛崇训光凭自己身边的这些人没办法掌管偌大复杂的国内权力,打下来可以用武力,守下来还得靠笔墨。

……此时已经四月中旬,薛崇训一门心思想赶回去,便只待了张五郎及数十飞虎团将士轻骑先走;他的幕僚及诸将士则随后缓行,还得带上突厥使臣杨我支的那帮人马去长安,估计走不快。

薛崇训一行都是些青壮,骑着战马跑得飞快,往南过了古长城一线就进入了高原山地。薛崇训估摸着这地方就是现代的“黄土高原”地区,不料此时沿途的绿化很好,山青水绿并不见黄土。大约是正值夏季的原因,树木花草都长势很好,抬眼一望绿油油的山间有鸟雀滑翔,非常漂亮的风景。

将士们在马上肆意地大声说话,嚷嚷也好高歌也罢都没有关系,大自然中没有束缚。只是山高林密人烟很少的样子,有将领在马上喊道:“等过阵子到了关中平原人就多了。”

众人沿着驿道疾走,沿途有驿站可以补充给养休息,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