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李宗仁回忆录-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卫生队、弹药连、工兵营军乐队
  兵站监:林正森
  近卫军司令官:王洁修
  第三混成旅:何世雄
  第五团团长:何错章
  补充三团团长:谭宗敏
  第二十棍成旅:景世奎
  独立营
  第二十四团
  警卫营及机、炮、卫、弹各军队
  第一路前敌总指挥兼第十军军长:张汝翼
  第四混成旅:孙渡所属第十七团团长:曹发高
  第十七混成旅:马荃所属第十六团
  第十八棍成旅:林丽山所属第二十团
  第十九混成旅:田钟毅所属第二十七团
  第二十四混成旅
  补充一团:欧阳好洁
  独立混成团:俞沛英
  骑、炮、机、卫生、弹药各队
  第一路前敌指挥官:吴学显
  第八混成旅:杨友棠所属第二十一团
  第二十一混成旅:禹发起所属第二十八团
  第二十二团:皮中和
  第二十三团:钱秉珍
  炮、机、卫、弹各队
  第七军总司令官:刘显潜
  第一、二、三纵队及边防补充各团
  警卫营及机、炮、宪各兵队
  计人数二万五千,枪约万三千余枝。
  乙、第二路总指挥兼第五军军长:龙云
  第一混成旅:卢汉所属一、二两团
  第十混成旅:孟友闻所属十三、十四两团
  第二混成旅:朱旭所属三、四两团
  第九混成旅:张冲所属七、八两团
  第十一混成旅:张凤香所属补充二团及十九两团
  警卫营及机、炮、宪各兵队
  计人数二万五千余,枪约一万五千余枝。
  丙、第三路总指挥兼第二军军长:胡若愚
  第五混成旅:杨瑞昌所属九、十两团
  第六混成旅:徐维光所属十一、十二两团
  第七混成旅:欧阳永昌所属十五、十八两团
  警卫大队:胡柳溪
  计人数约万余,枪八千余枝。
  滇军人数虽众,然因滇、桂、黔三省边区多属崇山峻岭,道路崎岖,人烟稀少,数万大军一时俱发,殊难齐头并进。加以滇军饷糈多赖鸦片烟维持,沿途销售鸦片,尤妨碍行军速度。据说唐继虞即有数百万两烟土,随军携带,因候沪、汉一带商人前来贩运,致耽搁行军日程。使我们有充分时间击溃沈鸿英,复能从容部署内线作战,各个击破入侵的滇军。
  三路滇军之中,以龙云一路入桂最早。当我讨沈军进入桂林时,龙云所部于同日占领南宁。我守军伍廷飏部按预定计划于二月二十三日退出南宁,逐步背进,撤往宾阳,取不决战的监视姿态。如敌进至宾阳,即向迁江撤退。敌如跟踪至迁江,我军即退守红水河左岸。至此即不再撒退,以防龙云与其第一路滇军会合。
  龙云占领南宁之后,前锋于三月间越过昆仑关,占领高田,逼近宾阳。这时我们讨沈军事已粗告结束,乃回师进攻龙云。这时正是中山先生逝世之后,西南人心浮动。唐继尧已于中山逝世后第六日(三月十八日)自昆明发出通电,以副元帅名义代行大元帅职权,号令西南。广州大元帅府,也由胡代帅发出通电,申讨唐继尧。并已先遣驻粤滇军范石生部入桂增援我军。
  范石生部万余人,原属顾品珍系统。民国九年顾氏驻防川南时,四川实力派利用“川人治川”口号,逼顾氏回云南。顾氏返滇后,竟将唐继尧驱逐,自作其云南王。翌年,中山号召西南各省出师北伐,顾氏为减轻云南军费负担,遂拨两个军东下附义,就食广东,石生所部即其中之一军。民国十一年春,唐继尧东山再起,顾品珍战死。范石生始终反唐,乃乘唐氏东侵之际,请缨援桂,企图和我军合力击败龙云,乘机返滇。
  范军于三月十一日自梧州开往贵县。范氏所部滇军约万余人,不为不多,惟全军上下皆有烟癖,军纪极坏,训练毫无。沿途强买强卖,闹得梧州、贵县一带鸡犬不宁,商民甚至罢市相抗。
  五月初我在桂平和范石生初次见面,范本人也是好人,豪爽可亲。他的参谋长杨蓁甚为精明强干。我一见面便很不客气地规劝他们说:“你们这种军队,怎么能打回云南呢?”范说:“积习难除,以后要痛加改革。”杨蓁笑着说:“我们是土匪军,范石生是大土匪头,我就是二土匪头!”
  嗣后,杨蓁果然认真地改革滇军,戒除鸦片,整伤军纪。据说因操之过急,受部下之忌,竟为一旅长所枪杀。也有人说,是范石生恐其尾大不掉,授意部下杀的。不知何说为是,然凶手竟逍遥法外,则是事实。总之,杨氏之死,实为范部滇军一大损失。
  当我们在桂平聚晤时,范石生说:“我们对唐总应有一正式文件发出,以表明我们的立场。”我说:“你可草一通电,由我们会衔发出。”范喜文墨,自称为范增的后裔,刻有“军中一范”的图章。此次通电由范亲自执笔,由我领衔于五月九日发出。这时白崇禧适自桂林赶回,黄绍竑的名由白代签。原电如次:
  (衔略)去岁曹、吴未灭,我大元帅孙公以北伐讨贼为职
  志,东撤惠、博之围,予陈炯明以自新;西颁副元帅之命,
  予唐继尧以振拔。陈既负固东江,不自悔悟;唐复按兵滇
  境,严拒宠命。及至曹、吴覆灭,我大元帅简从北上,号召
  和平,为国忧劳,以致薨逝。正举国地裂山崩,痛悼哀毁之
  际,唐继尧乃敢妄冀非分,擅自称尊,出兵邕、龙,图占
  桂、粤,希冀颠覆我革命政府,捣乱我西南和平。凡有人
  心,莫不发指眦裂。本月九日,奉读谭、杨、许、程诸公三
  日通电,殷殷于继续大元师遗志,努力革命工作,并力辟唐
  假借名义,祸国叛党。足征整伤纪纲,义正词严,宗仁等不
  敏,誓当督饬滇、桂子弟,力从诸公之后,为拥护吾党主
  义,先驱杀贼,海枯石烂,此志不渝。仅布区区,诸为亮
  察。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范石生、杨蓁同叩。
  这时的作战部署是我军担任正面和右翼,范军担任左翼。五月九日的通电发出后,我军遂循贵宾大道向高田进逼。预料敌人必退守昆仑关,据险顽抗。昆仑关号称天险,宋将狄青即以昆仑关一战而垂名史册。范军此时则自贵县过横县,经甘棠圩向敌人右侧背迂回,以助我军进攻昆仑关。
  这时,我军除伍廷飏部外,俱系自讨沈战场上急调来的。俞作柏纵队系自平乐、荔浦回师,由平南、江口,集中于桂平一带。刘权中、韦肇隆、钟祖培、陆超四纵队,系由桂、柳两战场调来的。各军星夜赴援,衔枚疾走,喘息未定,遂于昆仑关前,面临我军在广西省内作战以来最强大的敌人。
  这次战役,不论地形对我如何不利,我军也只能有进无退。因一战而败,则数万滇军,三路东进,势必顺流而下,直迫广东,则革命根据地必被摧毁无遗。而我党数十年来革命成果,势将全付东流,中国前途将不可复问了。
  心知此役关系重大,我乃亲赴前线,日夜指挥。我军参预此役的共六个纵队,约七、八千人。我首调钟祖培、俞作柏两个纵队担任正面攻击,陆超、刘权中两纵队则向右翼延伸,以包抄敌军左翼;伍廷飏、韦肇隆两纵队则留为总预备队。我军左翼则留待范部滇军前来担任。
  部署既定,我军遂于五月十六日向昆仑关进攻。我本人也亲临前线指挥。将士见主帅也在前线,都奋不顾身,爬山仰攻。唯此地岩壁耸峭,山高路险,易守难攻。我军血战一昼夜,死伤千余人,仍不见左翼友军加入战斗。我遂调韦、伍总预备队加入战斗,向左翼延伸。全军奋勇冲杀,滇军不支,前敌总指挥卢汉弃关而逃。滇军遗尸遍野,死伤二千余人。我军跟踪尾追,滇军复于八塘凭险顽抗。我军又与之血战一昼夜,敌人乃退守七塘,再退至五塘,仍图顽抗,我军再度将其击破。所谓五塘、八塘,乃骚站的旧称。往时商旅自南宁出发,每十里便有一释站,可资休息。第一站叫么塘,第二站叫二塘,余依次类推。故五塘、八塘,即是离南宁五十里及八十里的小镇。敌人连败之余已不敢野战,遂退入邕垣,闭门死守待援,我军遂将南宁合围。唯龙军虽死伤数千,守军仍有两万余人,且南宁城墙坚实,我军又无重炮,一时难以攻克。我遂下令将南宁重重包围,以饿困滇军。此役敌人抵抗的顽强,和我军攻击的勇猛,都为前所来见,战场上死尸枕藉。
  唯此次战斗延长至四、五天之久,转战百余里,始终未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