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801-1000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初学的人为什么选在寂静的环境,诱惑力少的地方?容易修。名闻利养、财色名食睡诱惑力很严重的地方不好修,我们选择在图文巴这个地方建道场,道理在此地。这是个小城,居民淳朴厚道,这个地方诱惑的少,我们选择这个地方,不选择大都市。大都市名闻利养诱惑的力量很强大,初学的人敌不过。古人建道场,建在深山。我们本来也想建在深山,深山生活非常不方便,不得已而求其次,选择在这个地方。真正要想修行,还要往山里面去,人迹不到的地方。那才是真正佛法里面讲的阿兰若,寂静处,做为我们修行助道的因缘。现在时间到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九九五卷)  2003/4/8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995
  诸位同学,请接著看别显主德十句最后的三句:
  【所行无碍。立不思议。普见三世。】
  我们看这三句。清凉大师在《疏钞》里面跟我们说的是「行诸世间,违顺魔冤,不能碍故」。我们从这一节里面,真正能够体会到佛菩萨的伟大、圆满,这是说他的大德大行。这个意思也是我们常常提到跟同学们共同勉励,我们生活在世间离不开一切人事物,境界里面有顺境、有逆境,人事环境当中有善缘、有恶缘,要怎样跟大家相处得很圆满、很融洽,这是大学问,这是大德行。尤其是对我们不善的人,对我们有恶意、有敌意的人,你怎样能够化敌为友,化怨为亲,从这个地方看出你的德行、你的道德。在一般讲,世间人听到这个话,都说这个难,太难了。
  学佛,佛门里面常说:诸佛菩萨难行能行。不是说这个事情难,我们就不做,难就把它搁置在一边,这个不可以。菩萨为什么能做得到?没有别的,他了解事实真相;宇宙人生的真相,他明白,他了解。所有一切人事物,从根源上来说,真的本是同根生,都是心现识变,都是一体。我们讲一家人,还是疏远,这还有亲疏,真正了解之后,遍法界虚空界是一个自己,比一家人亲切得多。这话是真的吗?是真的,诸佛如来证得了,法身菩萨证得了。我们迷失了不知道是自己,就说远一点,不知道是一家人。所以分此分彼,形成对立,彼此不能包容。
  这种见解,这种思想,这种行为,三途六道。把一真法界,把你原本受用的境界,大自在,把它变成了三途六道。就跟科学家实验的水的结晶,善心对它,它的结晶非常美,觉悟的心对待它,它现的相是什么?一真法界,金色世界,无量众宝庄严,它现的是这个。以恶意来对待它,它就变现出秽土,浊恶不堪,变成六道三途。六道三途跟金色世界众宝庄严是一不是二,就像看结晶里头,最美好的结晶跟最难看的结晶都是水。这个水我们尝一尝,味道甘甜是它,尝一口味道涩苦很难闻还是它。它为什么会变这个样子?不是它会变,它是应,我们的心行是感。它是随著我们念头在转变,我们念头善它变得善,我们念头恶它变得恶,它没有妄想分别执著,但是它能随顺一切众生妄想执著起变化。
  我们要想改变人事环境,改变物质环境,从哪里改变起?从自己心行改变起。所以四年前,我们离开台湾到新加坡,我写了六条「永远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两年前离开新加坡,我写了一副对联,「处逆境,随恶缘,无瞋恚,业障尽消;随顺境,处善缘,无贪痴,福慧全现」,给我们同学们共同勉励。这些都是学习『所行无碍』。佛菩萨从初发心到如来地学什么?学不与一切人事物对立,学这个。别人跟我对立,我要反省,如何把这个对立化解,这是真功夫,真学问,真智慧。对方还是坚持,我自己生惭愧心,我做得不够好:为什么他还不能原谅,他还那么坚持?他这一生坚持,希望来生不再坚持,来生坚持,希望后世不会坚持。
  生命是永恒的,不是短暂的,我们深深相信他将来会成佛,他会觉悟。他成佛了,他跟遍法界一切刹土众生就没有对立了。这个对立从哪里来?情执。情执从哪里来?迷惑,根源是迷。不再跟一切众生对立了,这个根源是觉。这两个源头不一样,觉是随顺自性,迷,他随顺烦恼,他不能够放下他的烦恼习气。还有人都爱面子,有时候碍於面子不肯认错;心里明白:我是错了,但是我要面子,我不能当众认错。这些都是人之常情,我们要理解。那些人要面子,我们要真理,我们要随顺性德,我们要随顺是非邪正。是邪是非我们认错,世间人不敢认错,碍於面子;我们认错,我们改过自新,做榜样给他看。
  佛菩萨应化在世间,他来干什么?有不少人问过我,我的回答「演戏」,演给别人看的。这个演戏是正面的,不是负面的;这个演戏是教化众生,不是完全娱乐的,这是教学。众生有哪些毛病,佛菩萨也表演也有这些毛病。你看看,他慢慢他觉悟了,他在那里改过自新,后来成就圆满的智慧、圆满的德行,令一切大众尊敬。佛菩萨表演的目的不是希望大家对他尊重,而是希望大家向他学习。他成了菩萨、成了佛了,你也应该成菩萨成佛;他能够改过自新,你也应当改过自新,意思在这个地方。
  所以「所行无碍」这一句要怎样落实?从哪里下手?要从忏悔反省,改过自新。时时处处记住,「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是佛菩萨。佛菩萨如是,我们今天学佛,做佛的学生,即使是幼稚园的学生,也要把这两句话做为我们修学或者是我们这一生活在这个世间的标准。佛法是师道,佛法是社会教育,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总得要认清楚。搞明白了,才知道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干些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清楚了,明白了,不仅仅是提升自己的境界,最重要的是帮助社会,帮助一切苦难众生,这个苦难就是没有见性,帮助一切苦难众生。
  这话说回头来了,我也没有见性,自己没有见性,怎么能帮助没有见性的苦难众生?那一些众生他现在还不晓得,我晓得,我虽然没有见性,我只要随顺佛菩萨的教诲,就是随顺自性;一定是放弃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随顺经论教诲,依教奉行就是随顺性德。这是开始学,学习随顺性德,学习明心见性,教下用这个功夫。学习最后的目标,宗门教下、显教密教完全相同。所以佛在经上才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无论是哪个法门,方向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在明心见性,明心见性的修行方法那要随顺性德。这个经里头许多次的教导我们,我们学从哪里学起?说法,佛不说法我们就没地方学。
  说法是什么?现在讲的上课,你要不上课你到哪里去学?佛跟大家说法就是上课。佛陀的事业真的是教学,从事教学工作四十九年,一生的事业,所以佛法是教育,它不是宗教。天天上课,学不厌,教不倦,法喜充满,你要不认真的学,法喜你得不到。这个东西不是从书本文字里面得到的,书本文字得到的,那只是一种欣赏、外来的刺激,那是乐不是悦,离开之后,这个乐就没有了,它不是常乐。
  法喜是你认真的学,学了之后你有心得,把你所学的东西跟你自性性德融成一体,佛门里头说的性修不二,你的修德跟性德相应。这个喜悦是长久的、永恒的,无论在什么环境里头,你的欢喜不会中断,你的欢喜不会失去,而这个欢喜心是最殊胜的养分。世法谚语里头有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佛告诉我们色界、无色界天人没有饮食,他不要饮食靠什么营养?禅悦为食。禅定里面的那个喜悦,这个喜悦是他的养分,所以他们的身体健康,永远不生病,永远不衰老,寿命很长。非想非非想处天人寿命八万大劫,八万大劫不可思议。诸位要知道,一个大劫是这一个世界一次成住坏空,一个大劫,八万大劫就是这个世界成住坏空八万次,他有那么长的寿命。
  也许有人问了,这世界已经坏掉了,世界毁灭掉了,他到哪里去?他到别的世界去了。这个世界毁灭了,他到别的世界去住,那个世界毁灭了,世界多得很,他不定在哪个地方住,将来这个世界成了,他又来了。这还没有出六道,说六道的天福。要不真正把佛菩萨教诲跟我们自己的性德融成一片,我们就得不到受用,这个受用就是法喜。《论语》里面讲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那个悦你得不到,你要得到这个悦真欢喜,这个欢喜不是外面的刺激,内心里面出来的,这是自己真正的养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