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801-1000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佛在经典上讲的这些道理,古时候这些大德们,他们能够悟入,真的比我们聪明,我们在这一点赶不上他。但是现在有些科学技术,帮助我们悟入,这是那个时候人没有的;我们很幸运,科技帮助我们开悟。科技帮助开悟,实在讲,你自己也有相当功行,然后再得科学这一证明,你就完全通达了。你自己如果没有相当基础,科技研究东西摆在你面前,还是不能悟入。
  不能悟入最大的障碍,这是我常常讲,你的烦恼习气不能放下。特别是你不能放下你的成见,这是真的严重障碍。换句话说,你不能够虚心学习。心要虚,心要空。空,它就灵;虚,它就觉悟了。每一个人的心、一切众生心都是灵明觉知,活的不是死的。为什么灵明觉知没有了?变成这样的愚钝?迷失了真心,迷失了灵明觉知,就变成冥顽不灵,变成迷惑不觉,搞成这个样子了。这是我们要认真反省,要改过自新。不能改正过来,这是真正的耻辱,不但是对不起佛菩萨,对不起自己,对不起自己的真心,对不起自己的本性。怎么会搞成这个样子?
  下面「以诸缘发见,即缘名为根」。这一句清凉大师有讲解,在《钞》里面,这是「别释所以」。所以是所以然的道理,前面跟你讲的当然之事。你知其当然,不知其所以然,你的疑惑没有能拔除。所以大师非常慈悲,再特别跟你解释所以然的道理。《钞》里头说「如大乘法师,以九缘发识,眼根名眼,余不名眼」。九缘生识是法相唯识里面所说的。这个大乘法师,就是指法相唯识这一个学派的他们的主张,他们的看法、说法。说「今则例之」,以这个来做例子。
  「眼根能发识,眼根得名眼,空明能发识,亦得同名眼,余六例然」。这个讲法,这是华严宗的说法,圆教的说法,就跟前面这个意思一样。譬如一般大乘经里面讲五眼,五眼最高的、最圆满的,佛眼。绝对不是说只有佛眼才称为佛眼,四眼融入佛眼都称为佛眼。所以在如来果地上,如来的肉眼,我们称佛眼,天眼也称佛眼,慧眼、法眼都称佛眼。「离世间品」讲十眼,十眼最后一切智眼,前面九条都入一切智眼,每一个眼都可以称为一切智眼。这个意思圆了,圆融了,确确实实能破我们的妄想分别执著。
  人不能够圆悟,圆满的觉悟,障碍在哪里?障碍就是分别执著。所以经教,学经教为什么要老师?我自己看《大藏经》,难道不能成就吗?真的不能。不能的原因在哪里?因为自己有分别、有执著。佛在经上对这个人是这个讲法,对那个人是那个讲法,佛无有定法可说。你要是看多了,你妄想起来了,佛说法前后矛盾,怎么一会说空,一会说有?到底是空还是有?障碍就来了。这个时候就需要好的善知识、好老师来帮助你。
  佛说一切法,说法不一样,对象不相同,肯定是圆融的,肯定是无碍的。你要入圆融,入无碍,你才真正入境界,真正得了普眼。稍稍有一点疑惑,有一点分别执著,你决定得不到。所以大乘法不是一乘法。为什么要说大乘?有一类大乘根性,你先跟他讲圆融,讲一即是多,他听不懂,他没办法接受,跟他讲大乘,他能接受;你跟他讲肉眼不是天眼,天眼不是法眼,他能接受。为什么?他有分别有执著。
  五眼圆融,十眼圆融,真的,圆教根性的人,他才能接受,听到他不反对,别人不行,所以这种根性的人不容易。唯有这种根性的人,大心凡夫是华严教的当机,普通人还是做不到。这个我们不能不知道。九缘发识这个例子也非常之好。现在时间到了,我们下一堂课,再继续一同来学习清凉大师的开示,就是《钞》里面这段文。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九七七卷)  2003/3/22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977
  诸位同学,我们继续看大威光转轮圣王遇第三佛,第四段佛为说法。我们还是把经文念一遍:
  【时彼如来。於其林中。说菩萨普眼光明行修多罗。世界微尘数修多罗而为眷属。】
  清凉大师给我们讲解『普眼』,普眼含义非常深广。他在注疏里面跟我们讲了三个意思,前面两个我们读过了,这第三个说到九缘生识,讲到九缘。他举大乘法师以九缘发识说明诸缘发见,解释这个。九缘,他在此地说了五种,眼根,根是一种缘,这个缘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条件,他要具备哪些条件才能见?眼见色要具备九种条件,少一种都见不到,这是唯识经论里面所说的。
  唯识经论可以说是佛教的心理学,善於分析,分析得非常的细微。这是对一类喜欢用头脑,喜欢分别执著的人,这一类根性,那学这个非常好。它这个道理,就是让你想,想到最后说思尽还原,这个时候你就大彻大悟,你就能悟入了。确确实实悟入心性的方法很多,太多了,所谓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因此,这佛才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我们不是这个根性,为什么?我们嫌这个太麻烦!确确实实是要很长的时间,要学习很多的课程。这个法门是属於渐修,好比念书一样,你念幼稚园、小学、中学、大学、研究所,你才能够完成学业。
  性宗就快速了,性宗等於说是我们今天讲天才班,不需要经过这个过程,天才!十一、二岁他的博士就拿到了。想想我们不是这个根性,没有这个本事,渐修时间又太长,我们也想快点成就。真的佛很慈悲,为我们开净宗念佛的课程,这个课程确实是殊胜,简单、容易、稳当、快速而且成功高,不比别人低。这个法门最重要的信愿行这三个条件,你才能修成功。
  信愿行的基础是什么?这一定要晓得,净业三福。净业三福是基础,我们念佛人决定不能够疏忽。我讲经讲了这么多年,常常劝导同学,净业三福三条,如果你只有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二、第三都没有,这信愿念佛能不能成功?能,生凡圣同居土。如果你有两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你也能做到,你念佛往生,生方便有余土。如果三条都具足,你这个根基太好了,净业三福三条十一句,你统统都能具足,你都能做到、都能落实,你信愿念佛,你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实报庄严土。
  所以净业三福你可不能疏忽,没有这个基础的话,念佛念得再好都不能往生。你要问为什么?《弥陀经》上讲得很清楚,西方世界都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我虽然有信愿行,我的心行都不善,到那里去格格不入;人家都是善人,我们的心里头还有杀盗淫,还有贪瞋痴,那怎么行?所以至少十善业道要做到,你是世间的善人,你才有条件往生极乐世界,这个道理一定要懂。条件不具足,不能往生。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佛没有疏忽,都说到了。我们之所以不能往生,是粗心大意,把佛所讲的这些条件没有好好的去研究,抓到一条、两条以为就可以了,到最后才知道去不了。所以这是一切条件要统统具足。
  我们在《往生传》里面看到很多,实际上诸位要是稍微留意一点,在日常生活当中,你也能看到很多念佛往生的。临终预知时至,有很好的瑞相,这些很多是老太婆不认识字,没有念过经,也没有听过经,她就一句阿弥陀佛就走得那么好,那是什么原因?你自己再打听打听,她在没有往生之前,她一生她存的是什么心?她处事待人接物是什么态度?肯定是个善人。虽然没有学《十善业道经》,她十善都做到了,心地善良,对人慈悲,对事负责。这一打听果然没错,真是这样的。所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她虽然没有学,但是她统统做到了。换句话说,她符合往生的条件,她去了。
  反过头来,看看我们自己,我们经教学了一大堆,十善业道没做到,到最后怎么样?最后去不了,还要搞六道轮回。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世出世法都不离开因果,因果是真理、是定律,所以佛家常讲「万法皆空,因果不空」,这个道理一定要认真去参究。因果何以不空?我们讲席里头也常常提到,因果的「转变」不空,因转变成果,果又转变成因,转变不空;因果「相续」不空,因果「循环」不空。所以一切大乘经教离不开因果。《华严经》五周因果、《法华经》一乘因果。离开因果,世出世间善人没话好说。所以业因果报丝毫不爽,善因一定得善果,不善的因一定有不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