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薰修,会开智慧。特别是研教,教是什么?教有佛、菩萨、祖师大德常常启发我们。所以读经戒定慧三学具足,这是真正在修行,跟世间念书不一样,世间念书他没有戒定慧三学,他是读书本,他能够得到的是知识,我们能够得到的是戒定慧三学,怎么会一样?同样是一个方法,用心不一样,你得到就不相同。
  我们看这尊佛的佛号就想到,佛当年出生在世间,那个世间的众生一定是少智慧,也就是迷惑颠倒,这个很严重!心不清净,这肯定的,对别人,说个不好听的话,叫糊涂,他不是个明白人,所以佛的名号要用拘那牟尼。我们现在这个世间人他不糊涂,他太自私,自私自利,起心动念是损人利己,所以佛用释迦牟尼,用这个名号。释迦牟尼不是他的名字,他统统具足,他用这个来教我们,希望我们个个听到释迦牟尼,见到释迦牟尼,就像释迦牟尼,那就对了,问题就解决了。所以清凉大师教我们赞者取德,这句话说得好,我们要取佛菩萨的德。
  拘那牟尼也举了一个德,万德里举一德,『见无碍』,你看前面「迦叶如来具大悲」。「见无碍」就是佛法里面常讲的正知正见,他对人的看法、对事的看法、对一切诸法的看法,没有错误,没看错,正知正见。这个见无碍是赞佛的,就是究竟圆满的无碍,究竟圆满的无碍当然是无上正等正觉,那就不是谦虚的。如来果地,法法都达到究竟圆满,我们要学。学习头一个要有信心,这是我们在学习过程当中障碍太多,最严重的这个障碍要把它突破,最严重的障碍是信心。信什么?信我们自己本来是佛。这是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的,他不会说假话,相信佛在《华严》上告诉我们的,「一切众生」,有我在内,「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我不在外,我有如来智慧、我有如来的德行、我有如来的相好,我跟如来无二无别,样样具足,头一个相信这个。
  然后再回想一下,我现在怎么会沦落到这种地步,变成这个样子?我们的惭愧心就生起来了。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迷失了自性,佛说了,「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这个话说明白一点,说清楚一点,就是因为有妄想、有分别、有执著,所以变成这个样子。佛很慈悲,事实真相告诉我们,我们修什么不就明白了吗?我们修什么?我们修智慧,不要修,我们修福报,不要修,本有,只要把障碍去掉,就全现前了!千经万论、三世诸佛异口同音都这样告诉我们,这哪里还会有错误?什么是功夫?妄想我们不谈,为什么?太深了,你想断,断不了,你想放,放不下,这是真的,不是假的。首先肯定我们迷得太久,迷得太深。现前是佛在经典上讲的中下的根机,不是中上,我们是中下的根机。中下根机,你依照佛中下根机的修行方法,我们就有救了。中下根机应该怎么做?持戒、修定、开慧。在行持上,行持非常重要,为什么?它真正能转我们的业报,因为它是眼前的一个标准,是是非善恶的标准,我们要把非舍掉,要把恶舍掉,保留著是,保留著善。这个标准就是《弟子规》,就是《十善业》,就是《感应篇》,就是《沙弥律仪》,要认真努力去做。
  做的时候感到有困难,那是什么?我们那个不善的习气太重,只要认真去学,你就会有进步,你每个月跟每个月都不一样。有个半年一年,你会很欢喜,为什么?改变了不少,放不下的能放下了,做不到的也可以做到了,从这里下手。要知道人生在世什么是真的?提升自己的灵性是真的。还有一个重要的信念必须要知道的,人是永远不会死的。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惠能大师开悟,第二句话,「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你能把这个道理想通了,你对这个身体就不会很重视,对於执著「身是我」能放下了。我尚且能放下,我所有的哪有放不下的道理?你会感觉到很轻松,轻安自在,那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们学佛得不到,这就冤枉!现在不能放下就是事实真相没搞清楚,疑虑重重,产生了障碍,使我们的见解有障碍,许多的事情我们看错了。理上看错了,事上看错了,因上看错了,果上也看错了,所以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好。真搞清楚、搞明白了,自己就有方向、有目标,我们生活才会有法喜,会有欢乐。这个法喜、欢乐与富贵贫贱没有关系,富贵贫贱是另外一桩事情,与人生最高的享受不发生关系。下面三句跟前面是一个意思,文字完全相同,只有在第三句,「彼佛曾来入此殿」,这个地方的彼佛是指拘那牟尼,前面的彼佛是迦叶如来,其他意思完全相同。我们再看第三首偈:
  【迦罗鸠驮如金山。诸吉祥中最无上。彼佛曾来入此殿。是故此处最吉祥。】
  佛的名号『迦罗鸠驮』,翻译的时候有省略,清凉当年也参加翻译,在译场里面他参加翻译。「具云迦罗鸠村驮」,当中省掉一个轻音,这是梵语,它的意思,「所应断已断,如金已净,如山不动。亦可见无碍者,是此佛德,如金山者,是前佛德」。这两句是清凉大师的开示,说得也很好,为什么?佛佛道同。名号里面的意思很深,所应断的已经断了,他都没有了,他才能成佛。自私自利应该要断,他断了,名闻利养应该要断,他也断了,对於天上人间五欲六尘的享受这个要断,不断出不去,贪瞋痴慢的烦恼要断,他都断了。总的来说,妄想分别执著他全断了。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自己应该回光返照应不应该。对人、对事、对物,不要说别的,就想想我应不应该,我们的起心动念应不应该,我们的言语应不应该,我们的态度应不应该,我们的行为应不应该。能每天在这上用功夫,真清净!应该做的我们要做,应该要断的就要把它断掉。佛菩萨教初学有一个总的原则,凡是为自私自利的都要断,凡是为利益众生的都要学,这是个总的原则。所以比丘、菩萨在日常生活行为指导的标准,那是戒律。戒律有止持、有作持,对自己是止持,就是要断,对众生是作持,要做。做是什么?表演给别人看,这是大慈大悲,这是真实智慧。
  诸位想想看,如来跟这些大菩萨还要学《弟子规》吗?还要学《感应篇》吗?佛门称这个东西叫什么?叫小小戒,还需要这样吗?在过去,我们那时候学佛,刚出家受戒的时候,老和尚都给我们说,我们也不懂,初学,反正老和尚怎么讲我们都听。老和尚说小小戒可以舍,就是不要斤斤计较,小小戒,给我们印象很深。但是古大德有两句教训,「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这东西是小小戒,小善你不做,你不知道积小善就变成大善,小恶你不舍,积小恶就变成大恶。特别是在现前这个社会状态,我们怎样帮助这个社会恢复到安定和平,怎样帮助现在人回归到伦理道德的生活规范?那就必须要讲求小小戒,要从这里做起。你是佛,你是菩萨,你在这个时代出现,我相信你肯定是这种做法。这跟大夫治病一样,你现在诊断,现在这个社会病在哪里,你的处方一定要对症下药,药到病除,效果就看到了。今天这个病状就是小小戒不持,小小戒不持,重戒也不持了,就没有了。要恢复,从哪里恢复起?从小小戒开始,小小戒都重视了,重戒当然你就更重视,这才有救。不是救别人,是救自己。
  我们不能有一个度人之心,那个太奢侈,做不到,我们念念有一个度自己的心,度自己就度了别人,为什么?我做了个好样子。人要在人中做个好样子,出家人要在出家人里面做个好样子,在家人要做在家人的好样子,家庭要做所有家庭的好样子,这叫菩萨,道场要做所有道场的好样子。记住一句总原则,「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一定要做好样子给人看,从起心动念开始。念头一动,想到我这个念头能不能给社会大众做榜样,不能,不能念头就不能起,可以,可以就照做,这叫应断已断。我们学习,每样学习都很认真。
  现在这个时代谁教育社会大众?谁教育?现在可以说小孩从出生到老死,每天所接受的,电视的教育。从学校念书的,中国学校我还不太清楚,我在美国住过一段长时间,那时候韩馆长在,韩馆长的孙子上幼稚园(幼儿园),上小学,小学一年级就用电脑。电脑里玩什么?玩游戏机,家里人不知道,还以为我这个小孩多用功,晚上睡觉蒙在被子里面还在用功,他玩什么?他玩游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