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看夫子教导我们。
  佛教导我们的,像《还源观》上所讲,讲得简单,四德是性德,教导我们「随缘妙用、威仪有则」,随缘就是普贤菩萨的恒顺众生,妙用是什么?妙用简单讲是不著相,那就妙用了。不著相是什么?顺境、善缘没有丝毫贪恋,贪恋是烦恼,贪是贪心;逆境、恶缘没有瞋恚,你看不贪、不瞋;清清楚楚、明明了了,不迷失自性,不痴,这是妙用。也就是说随缘里头不起贪瞋痴,这是妙用;威仪有则,我们要给社会大众做好样子,这就是威仪有则。我动这个念头,这个念头是善还是恶,社会大众都像我这样行不行?要常常回光返照一下,我这个念头不善,社会大众都像这样子,这个社会就混乱了。一定要给社会大众做好样子,看到别人做好事欢喜赞叹,有能力要去帮助他;没有能力赞叹他,决定没有嫉妒,决定没有障碍,这好事情。看到别人做好事,心里不舒服,想尽方法来障碍他,那就错了。所以你能够回光返照,常常想到我这个念头、我这个言语、我这个造作,对社会有没有利益?没有利益的不能做,有利益的应该做。这个则是原则,是个标准,古圣先贤的教诲也就是讲的戒律。我们学《弟子规》,好好对照《弟子规》上,我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有没有违背《弟子规》?这很重要。真正修行从这里下手,把自己的烦恼习气控制住、约束住,这就对了,如何真做到不贪、不瞋、不痴,少烦少恼。它这个后头叫多散,散是散失,许许多多的迷惑、烦恼,我们今天讲的妄念多,心地不清净,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现在人常讲心浮气躁。
  第四个是讲「心魔」,这是讲到究竟处,「随一念起即一魔生,是生死因果本也」。这是一般没讲到的,只有大乘教里面才讲到,为什么?这心是起心动念,这条境界非常之深。宇宙从哪里来的?万法从哪里来的?从念头来的,有念它就现前,没有念它就不现前。所以,什么时候真正破了无明,破无明就是不起心、不动念,起心动念尚且没有,哪来的分别执著!分别从哪里来?分别从起心动念来的。执著从哪里来?执著从分别来的。所以弥勒菩萨给我们讲,念头太微细,这一弹指,一弹指的时间很短,有多少个念头?有三十二亿百千念。换句话说,用我们中国人的讲法三百二十兆,这一弹指三百二十兆念。一个念头起就是一个魔出生,这个魔对什么人说的?对谁说的?对自性说的。自性清净心里头没有物质现象也没有精神现象,但是一念当中它就发生物质跟精神的现象,物质现象跟精神现象同时发生,没有先后。弥勒菩萨讲形识,形是物质,识是精神,极微细不可执持,我们没有办法执著它,没有办法把它保持,为什么?它很快就消失。我们讲闪电,它比闪电快多了,闪电我们能见到,这个速度我们见不到。这是什么?这是生死因果的根本,这话讲得好!无论是六道里面的分段死生,四圣法界的变易生死,都是以这个为根本。所以这个心魔不是普通的心,这是大乘教里面讲的阿赖耶的生灭。界内是三界之内,也就是六道里面,六道里头有这么多魔,末后一个讲到究竟,把这个根源说出来了。
  这界外还有,界外是讲佛法,佛法好事情,是好事情,你著了相它就不好。界外十魔是「三昧、智慧、师友、化导、修谛、观缘、行度、报身、依土、果位」。你看这十种,都是我们不能离开的。三昧是什么?「三昧」是清净心。我们现在修行就是想得到这个,我们用念佛的方法得到,就叫念佛三昧;我们用《华严经》的方法得到,就叫华严三昧;我们用《般若经》,就叫般若三昧。你用什么方法得到清净心,清净心也就是禅定。所以法门有八万四千,那你就知道三昧有八万四千种,三昧是相同的,你用的方法不一样。三昧是定,定生慧,这一定要知道。「智慧」是从定中生的,从清净心生的。心不清净,没有得定,那是什么?我们平常人也讲有智慧,其实那是知识,知识跟智慧是两桩事情,不是一桩事情。知识不需要清净心,你能够学得到;智慧一定要清净心,没有清净心你学不到。你读经不懂意思,跟你讲你不能体会,那是什么?你能够理解,那是知识,这两码事情。如果你是清净心,你心里是定的,你读经会感悟,会能够领悟,它这里头有意思在,你懂得了,听经也能开悟。悟的浅深、大小完全在你清净心的程度,要是深度的清净心那你就是大悟。确实一分清净你就得一分的悟处,十分清净你就得十分的悟处。这是佛法跟世间法不一样的地方,他开智慧,悟处就是智慧。
  「师友」,老师指导你的,指路的人这个重要,指给你的方向,指给你的目标,你能够遵守这个方向,向著这个目标,你一定会有成就。如果你对老师有怀疑,你对同学不信任,你常常换方向、常常换目标,你就一无所成。朝著这个方向,朝著这个目标走,还没有走到,你不要害怕,你要有坚定的信心一直走下去,你才会到达目的地。走一半,怀疑,改变方向,这个损失太大,你那一半功夫是白费了。我们这一生算是非常幸运,遇到老师指的方向是正确的,目标我们也明白。我学佛的时候是方东美先生介绍的,从哲学入门的,老师当时介绍我的时候说,「释迦牟尼是大哲学家」,他这么跟我说的,「佛经哲学是全世界哲学的最高峰,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这他老人家讲的。以后我亲近章嘉大师,大师教我学释迦牟尼佛,所以第一本教我念的书就是《释迦谱》、《释迦方志》,我从这里入门认识了释迦牟尼佛。知道释迦牟尼佛他的身分是职业教师,老师,跟中国孔子一样,有教无类。方老师又告诉我,他说「佛经哲学在经典里面」,告诉我,「你要探讨佛经哲学,一定要读经」。而《华严经》是他老人家介绍给我的,在那个时候这部经确实有深度、有难度。所以他介绍清凉大师的《疏钞》,他说经你看不懂,你看清凉大师的注解。我那个时候二十六岁,到今年八十四岁,我都是走这个目标,走这条路,都是这个目标。我从《华严经》里面发现了净土,深信不移,《华严》末后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我信净土从这来的。然后细细去看一切大乘经教,几乎重要经论末后都指归净土,这才知道净土是个不思议的法门。所以对老师要有信心,对同参道友要知道尊重,他是帮助我们前进的。
  「化导」,化是教化,一定是身行言教,做出好样子给初学人看,潜移默化,引导迷信的走向正信,带领正信的走向真信,这就对了。「修谛」,修是修行,谛是真理、真谛,在小乘教里面讲四谛,苦集灭道。在大乘法里面,它的下头有「观缘」,修止观、修十二因缘,「行度」,修万行、修六度,这大乘菩萨法,这一段讲修行。下面是果位,修行一定证果,证报身,这是大乘教里面修行重要的指标。「报身」是智慧身,是生在实报庄严土,叫报身。我们现在是凡圣同居土,一般修行要通过方便有余土再提升才是实报土,这报身。「依土」,依是依靠,土是修行的环境,随著你自己修行功夫的提升。报土,报身跟依土在哪里?就在现前,这是真的。你境界提升,外面这个身跟土都产生变化,这是什么?境随心转,这是报土;相由心生,是报身。我们把它引申,引申到我们现实生活境界里面也讲得通,我们的心善,相貌就善,身体就健康。你看那个念头一转,相貌就变,体质就变了。心里不善,前面讲界内十魔,好淫、好盗、好杀、好妄、贪瞋痴慢疑,那肯定生病。你相貌怎么会端正?不会好的。从这里就看到什么?相由心生。居住的环境也一样,你身心快乐,无论居住在什么地方,你都感觉得这个居住环境很可爱,境随心转。心情不好,严重的贪瞋痴慢,你居住再好的环境不快乐,感受不一样。这是引申到我们现前的境界,我们就能够体会到了。所以你要想得到真正的幸福美满,不在物质生活,也不在精神生活,要在你灵性不断向上提升,那是真实的果报。一定要回归到本善,「人之初,性本善」,回归到本善,本善是什么?本善是常寂光净土,本善是圆满的自性。那个善是讲自性的性德,没有一丝毫欠缺,没有一丝毫不善。这是什么?一切众生自己本来有的。你现在为什么失掉?是你迷失了自性,你起心动念。不起心、不动念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