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坏隳阋辞宄N氖馐悄罘鹜煌粒障鸵彩悄罘鹜煌粒撇埔彩恰N沂强吹秸飧霾呕毓防凑嬲嘈啪煌亮耍郧懊欢飧觯鲜θ拔已Ь煌粒缓靡馑妓挡恍蓿导噬夏兀渴导噬厦挥蟹⒄飧鲂摹K晕以诿窆昕冀病痘暇罚擦耸改辏端氖方擦艘话耄栋耸方擦艘话耄⑾终飧鑫侍猓⑾终飧霾潘佬乃鼗毓榫煌痢N乙埠芨行焕鲜タ嗫谄判娜暗嘉遥埠芨屑に痘稀飞喜耪娓闪恕�
  下面我们看第二个,「无断智,即无断辩,谓相续连环,终无竭故」。这个辩才说他有这个能力把一桩事情长说短说、深说浅说,无不自在,不会有断层说不下去的这个问题,这叫无断。这智慧从哪里得的?全是自性里面的。所以人要见了性,智慧全现前;不见性,智慧确实有遇到困难的时候,特别是答覆别人问题,有人提出问题,真的自己没有接触过就被人问倒了,答不出来。所以我们在答问的时候是求佛菩萨加持,而且首先要谦虚,我不是圣贤,我没有开悟,大家提出问题,尽我能力为大家解说,也可能我不能解决。从前老师在,我不能解决,我会去请教老师,或者是再到经典里面去找答案。咱们总得话说在前面,不至於有尴尬的场面出现,总得预防。真正烦恼断了,智慧增长了,他自然有这个能力。所以这些全都是菩萨,尤其是法身菩萨,智慧从自性里头流出来的,当然没有中断的。
  第三是「无痴智」,就是我们前面学的七辩里面的「迅辩」,「明於事理,心无痴暗,言则迅疾,如悬河故」,我们中国古人常常形容辩才无碍,口若悬河。第四「无异者」,就是「应辩」,所以这跟七辩所讲的大同小异。「应时应根,无差异故」,提出问题的人是感,佛菩萨有应,你给他解答就是应。一个问题确实有时节因缘,有根性不同,同样这个问题,你在古时候有那个时候的解答,为什么?那个时候的众生听到之后,学习有受用。现在这个时代跟过去不一样,不要说太远,一个甲子之前跟一个甲子之后,差别就太大了。一甲子之前就是六十年前,我刚到台湾那个时候,台湾人口只有六百万人,现在二千三百万人。那个时候台湾这个地方人情味很浓厚,人民确实非常老实、非常可爱,人与人之间有真诚相交,跟现在完全不一样。所以佛法讲解修行跟现在也完全不相同,现在的染污非常严重,光是应付这些染污,我们的智慧、精神都不够用,所以修行在今天比起六十年前不知道困难多少。那个时候还真有些有道心的人,嫌这个都市太繁华,到乡下、到山上住个小茅蓬。我在三十一岁那一年跟忏云法师,我们台南的菩妙法师,还有个达宗法师,在不在我现在不知道,三位法师,朱镜宙老居士,我一个,我们五个人,在埔里观音山住茅蓬。真的是茅蓬,没路,我们自己开了个小路,不能用车,自行车都不行,都不能走的。山上住个小茅蓬,非常清静,没有人去。我在茅蓬住了五个半月,以后忏云法师给我建议,他看到我性格是个讲经教书的、教学的,他说你走这路子好,就劝我到台中跟李老师去学教去。李老师在那里开了一个经学班,有二十多个学生,我去参加他的班。所以应时应根性,这个就叫契机契理,学的人真得受用。
  第五「无失者,即无错谬辩,凡说契理,无差失故」。前面讲契机,就是你讲的东西一定要适合提问的人的根机,而且是他现前的需要,这是他最希望获得的知识,或者是智慧,帮助他解决现前的难题。所以说法要上契如来所说之理,对下,下契众生的根机,这叫契机契理,这个说得就有价值,实用;不是说一些无用的话,谈玄说妙,那叫玄学。所以佛法称之为实学,实实在在,学了就管用,所以大家欢喜。《大方广佛华严》说些什么?是释迦牟尼佛开悟的时候说的,实际上就是说我们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间真实的状况,我们从早到晚,从出生到我们离开这个世间,这一世,还讲到什么?还讲到我们过去世,还有未来世,它讲得太多了,所以真管用!统统说的是自己,没说到别人。所以方老师讲,从理上讲,它是高深的哲学,从事上讲,它是高深的科学,里面还包括圆满的伦理学、心理学,道德因果,无所不包,真正是一门大学问。
  下面第六「无量」,这个就是七辩里面「丰义味辩」,「名数事理,皆无量故」,这个是清凉大师写的。现在我们学了这么多年,可以说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无量的相好,要是用现代话说,无论它讲哲学、讲科学、讲所有的学术,样样都是无量无边、无数无尽,为什么?它称性。我们学佛,稍稍契入经教就明白了,就不会怀疑,为什么?自性是无量的。你看我们在《还源观》里面,贤首国师给我们讲三种周遍,他是举一个例子,什么例子?一粒微尘,这一粒微尘是我们眼睛不能看见的,大概现在科学里面讲的基本粒子夸克。它能不能再分?如果还能再分,那还不是的。佛讲的微尘是不能再分了,小到不能再小,再小就没有了,就变成虚空,这样的微尘,一粒,一粒它称性,为什么?它是自性变现出来的。自性怎么变现出来的现在我们也明白了,难得弥勒菩萨把这个秘密给我们揭穿,我们懂得了。这一粒微尘「周遍法界」,尽虚空遍法界,这周遍是什么?能量,现在科学名词叫能量、信息。这一粒微尘是物质,这么小的物质,它的信息跟能量周遍法界。第二个「出生无尽」,这就是无量,所以它变化。所以我们想不通,以后我想到万花筒,万花筒你看小小的都变化无穷,你怎么样转,你去看里面的图案,你转一个星期,找不到有两个相同的。所以我从这个比喻上有一点想像,一粒微尘把整个宇宙里的变化那个信息统统包括在里头,一个都不漏。第三个「含容空有」,这不可思议,没法子解释,就是佛经上常讲的「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一粒微尘它能够包虚空,它能够周遍法界。这些我们用今天的话来说,从信息,真正不可思议!这是属於无量,所以丰义味辩,你要能契入,法味无穷。
  下面第七「无胜」,胜是殊胜,无胜是没有能够比它更胜的,我们讲是无比的殊胜。「即一切世间最上妙辩」,这个一切世间可不得了,一切世间包括智正觉世间,那就包括佛的法界,我们常讲一真法界,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这个下面有「五德」,它有五种德。第一个叫「甚深如雷」,他说话的音声像雷响一样。雷震耳,雷声震动我们有时候害怕,佛说话像打雷一样,那不把我们都吓坏?这是形容,佛的音声非常的美妙,让你听到非常悦耳,它不会刺激你。佛光亦如是,佛光比太阳还亮,不刺眼睛,太阳光刺眼睛,佛光不刺眼睛,柔和,明亮超过太阳,光是柔和的。全是性德,性德是最美满的、最圆满的。第二个「清彻远闻」,这个远闻是遍法界虚空界都听到,就像现在的广播一样。我们为什么没听到?不是此地没有诸佛讲经的音声,有,我们为什么听不到?我们这个收音机坏了、有故障,这耳朵是收音机,故障不灵了。本来是各种频道统统能听到的,现在只能听到一、二个频道,其他的频道统统不灵了。怎么坏掉的?妄想分别执著把它搞乱了,如果我们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它马上就恢复正常。恢复正常,宇宙之间什么样的音声统统听到,所以诸佛讲经说法,我们要不要到那边去?可以不必去,在这里就听得很清楚。佛的声音就有这么个好处。
  第三「其声哀雅,如迦陵频伽」,《弥陀经》上讲的有迦陵频伽鸟,这鸟极乐世界有,它会讲经,它会说法,它也会唱赞,非常美妙。你心里才动念头,你有感,它就有应。所以在西方极乐世界,如果看到阿弥陀佛、观音菩萨,都很严肃,坐在那里不敢随便,这是有很多约束。如果我们能听这些鸟来讲经说法,讲的跟佛菩萨没有两样,你看我们就可以放逸一点,可以自在一点。极乐世界真的处处都替我们想到,这些鸟都是阿弥陀佛变化的,阿弥陀佛的化身。第四「能令众生,入心敬爱」,这一点很难得,听到说法的声音起恭敬心、起爱慕的心,他才能真的学习,认真学习提升自己的境界。
  第五「其有闻者,欢喜无厌」,这种说法,真可以说说到究竟圆满,为什么?听不厌,一遍一遍听不厌。世间这些东西,像报纸、杂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