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这个事情是我们这一生修行成功失败关键的所在,我们不能不知道,不能没有警惕。要想成就一定要放下,尤其在现前这个社会。
  我相信你们常常看电视、常常看报纸,你们所得到的资讯比我多,资讯里头绝大多数都是负面的。对修行人来说,这个负面的信息是好消息,时时刻刻在提醒我们。中国古圣先贤告诉我们,「危邦不入,乱邦不居」,今天这个地球既危又乱,老祖宗提醒我们赶快移民,赶快争取时间办移民的手续,移到哪里去?移到极乐世界去。极乐世界阿弥陀佛非常欢迎我们过去,为什么不去?真有这个认知,所以这不是一个坏信息,我看是好信息。认真去办移民手续,这个移民的手续就是具足信愿行,老实念佛求生净土,这就对了。这个世间万缘放下,你不能不放下,我们从这个地方起信进修,这就我们现前这个立场。
  「於大智境界,莫作三世近远延促之见」。这是我们对於大乘有尊重的心、有敬重的心,这是《华严经》上所讲的,是大乘境界、是法身菩萨的境界。法身菩萨境界里面没有三世,过去现在未来没有,就是说他那个境界里没有时间也没有空间,所以你不能作三世近远,近远是讲空间,没有远近。为什么?一心一智一时。延促,延促是讲时间,延是延长,促是短促,这句话简单讲,它里头没有时空这桩事。我们真是很长时间生活在有时空的幻相里头,现在让我们把这个境界消除那不容易,消除不掉,所以他先教给我们不要有这个看法,这个见就是看法。法身菩萨跟我们这里不一样,我们这个地方有时间、空间,法身菩萨没有。所以莫作这两个字重要,提醒我们。「违智境界故,失本大智之境,逐情识故,随相转故」。如果有这种时间、空间的见解,我们的亏吃大了。实在讲,如果不是随顺自性本具的智慧德相,那你就是随著业识变作十法界、六道、三途。所以这个错误的看法,再加上错误的想法,把如来大智境界就变成十法界、变成六道、变成三途,就是迷了,愈迷愈深。所以说你失去了,违智境界就是迷失自性本具般若智慧德相,你迷了这个,所以失去自性本有的大智。这个失是迷失,不是真的失掉,真的失掉你怎么恢复?迷失,不是真的失掉。觉悟,智慧就现前,幻化的境界就没有了,就像我们作梦一样,睡觉的时候在梦中有境界,像是真的,醒过来之后,梦中的境界就没有了。我们现在确实就在这个现象当中,在作梦!几时醒悟过来,不但六道没有了,十法界也没有了。我们现在在人道,六道都是梦境,永嘉大师说得好,「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一醒过来六道没有了,六道是一场梦。醒过来在哪里?在四圣法界。醒过来,醒过来还在梦中,还不是真正清醒,那我们六道是什么?六道是作梦里头又作梦,能不能一下就真的清醒过来?能,不多,但是从六道里面醒过来到四圣法界,这个多;更多的是相信阿弥陀佛,临命终的时候佛接引他到极乐世界,这更多,而且还非常殊胜。所以世尊跟十方一切诸佛如来没有一个不赞叹净土,道理在此地,我们这一生有缘遇到了,千万不能空过。这个地方有这句话,这句话很重要,因为你迷了,你就「逐情识故,随相转故」,这就是我们先前讲的,你现在的念头,现在那个心随著外面境界转。外面境界合你的意思,你就起贪心,想控制、想占有,这属於贪心;如果不合自己的意思,你就起瞋恚、起厌恶,你想离开,这都是随境界转。大乘教里面常常告诉我们,「若能转境,则同如来」,那就对了。你要能够转境界,不要被境界转了。「此会第四断惑次第竟」,在十住会上,第四段讲断惑次第,到这个地方就讲完了。末后的总结就是教我们,我们智慧没有开,要相信佛的话,相信佛的话就是六道里头最有智慧的人。相信诸佛如来所证的境界是真实的,依教修行,不被外面环境所转,老实念佛,哪有不成就的道理!
  下面长者举比喻说,「如此五位断惑次第」,就是上面所说的,如此是像上面所说的,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断惑次第,「如空无时」,它没有时间的,「如圆镜顿照」。这些话我们都很不容易体会,断惑次第,次第有先后,有先后就是有时间,怎么无时?因为它的体是一心一智一时。我们对於一时这个观念,你看佛经,无论哪一本佛经一展开,你可以看到「如是我闻,一时」,就这里讲的一时,一时是真的。我们初学佛的时候总怀疑,因为经上讲的阿难尊者记忆力第一,就像现在的电脑一样,听佛讲过一句话他就不会忘记,他有这种能力。可是看到一时我们就怀疑,到底是哪年哪月哪日?像会议纪录一样,他怎么含糊笼统用个一时?让我们对阿难的能力起了怀疑。有人说时差不一样,古今的时间不相同,譬如印度的历法跟中国历法不一样,在中国本身夏商周的历法就不一样,所谓有时差不好记就用个一时。这个说法说得太勉强,不能让我们心服口服。现在到华严会上我们才明白,真的是一时,没有先后。《金刚经》上虽然说,说了我们没听懂,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我们听了似懂非懂,没真搞懂。一直到听到世尊跟弥勒菩萨的对话,这才算是有一点明白,不怀疑了,才晓得一时是真的,没有过去现在未来。释迦牟尼佛讲经既然没有过去现在未来,我们能不能参与法会?当然能。智者大师是学《法华经》的,天台宗的大师,他读《法华经》的时候入定了,在定中见到释迦牟尼佛在灵鹫山讲《法华经》,他还听了一座,就是听了一堂课,出定之后告诉大家,释迦牟尼佛讲《法华经》,法会没散,我去听了一堂。这是什么?这是一时。他在定中,把过去现在未来放下了,一心一智一时的境界现前了,真的在。那我们想,既然真的在,那念念都在,一在一切在,一空一切空。从相上讲,有;从性上讲,空,空有不二,空有是一。长者在此地举的比喻,如圆镜顿照,像一面镜子照到外面山河大地,一照它一起都现了,没有说是近的先现、远的后现,它没有次第,同时就现了。现代人科学技术发达,手机都可以照相。照相机在从前是很珍贵的,现在太普遍,半个世纪之前照相机是个名贵的奢侈品,现在变成普通玩具,到处都是。就像照相一样,一时顿现。
  「如摩尼宝,能同众色」。摩尼宝,我们就没见过了,在经典上常常用这个来做比喻,宝珠;我们虽然没见过摩尼宝,可是金刚钻常见,宝石。宝石也是它什么都没有,但是它的面很多,每一面的光色千变万化,用这个来做比喻,都是比喻总不出三种周遍。下面一个比喻说,「如一滴之水」,这个比喻好。这一滴水,「入大海中,等同无二」。这一滴水如果在小溪里面,我们叫它做溪水;这个小溪流进小河里,我们叫它做河水;河再流到江里面,我们称它作江水,它的名字一直都在变;流到大海里面,名字全失掉,它也不叫河水,也不叫江水,也不叫溪水,它是大海之水。这比喻什么?究竟的比喻是讲前面五位次第,这个人修行,在十信位里面我们称他信位菩萨,到十住我们称他十住菩萨,到十行称他十行菩萨、十回向菩萨、十地菩萨、等觉菩萨,最后流到大海,都叫佛了。前面就是一滴水它所流的经过,这一滴水比喻什么?比喻我们自己,修行人,比喻行人,我们现在在哪个地位。这一滴水必须经历从地上泉水冒出来,一定是小溪,流过小溪,流过小河,流过大江,再能到达大海,这是归到大海里头必须经历的途径。
  我们学佛也不例外,如果我们今天遇到这样殊胜的一个法门,能真正掌握住念佛求生净土,那是无比的殊胜。生到净土之后,还有没有五位?有,不但有五位,六位都包括在其中。西方净土很特殊,它有凡圣同居土,虽有凡圣同居土,它没有六道,它只有两道,人天两道;它没有阿修罗,没有饿鬼、地狱、畜生,这很殊胜。它有方便有余土,方便有余土那我们就晓得,肯定有声闻、有缘觉、有菩萨、有佛,但是一定要生到实报庄严土才算是真正成就。在同居土、在方便土显示出定功、智慧、德能,都是得到阿弥陀佛本愿加持的,如果不加持,他就不可能。譬如每天去供佛请法,请法就是请教,供佛是修福,请法是修慧,福慧双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