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⒁唤哟ィ憔拖盟切盎故钦钦婊故羌伲欠恰⒗Α⒌檬憔颓迩宄髅靼装祝馐腔垩邸!噶酥罘鹁辰纭梗荒艹沟滓灿胁糠郑辽俜鹚档摹阜菜邢嘟允切橥梗敢磺蟹ㄈ缑位门萦啊梗隳芄豢雌疲雌凭筒换嶂粗U飧鼍辰缭谇懊嫖颐茄Ч焯ù笫λ驳摹腹坌屑捶稹梗谡飧鼍辰缋锿贰S姓饷匆桓鼍辰纾龅骄煌练牛褪悄罘鸱牛挥幸桓霾煌模换痪浠八担挥幸桓霾皇且簧煞鸬模且簧煞穑薇鹊氖馐ぁO胂牖褂惺裁词虑楸日飧龈蟮模褂惺裁词虑楸日飧龈馐さ模“镏谏苍捣郑捣质撬芄恍沤庑兄ぃ辽偎苄拍芙猓姓飧鲈捣挚梢园镏凰揪筒幌嘈牛膊辉敢饨邮埽挡怀墒臁T挡怀墒斓氖焙颍删妥约海炎约翰欢舷蛏咸嵘饩投粤恕W孕谢獠拍芄恍鸹勖こ终ā�
末后这两句,『今见卢舍那,重增清净信』,「卢舍那」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叫净满,清净圆满,报身佛,毗卢遮那是法身佛,释迦牟尼是应身佛,实际上一即是三、三即是一。毗卢遮那法身是体,体没有形相,实际上就是常寂光。净满是报身,报身有两种,有自受用的报身,有他受用的报身,自受用报身就是自性里面的般若智慧现前,障碍统统除掉,报身现前。什么时候?给诸位说,只要明心见性就证得报身,像一般大乘教里面所说的,「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一品无明破了,也就是说真正做到不起心、不动念,报身就现前。报身从哪里来的?无始无明习气没断,它有现象,那个现象就是实报庄严土。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是住在实报庄严土,实报庄严土里面有佛,报身佛,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也都证得报身,但是没有圆满,就是习气还很浓。毗卢遮那大概习气已经快没有了,统统断尽,断尽,有能力断尽他还留一分,留一分不断,为什么?这一分不断,他在实报庄严土里面帮助那些报身菩萨,这叫留惑润生。他那个最后一品微弱的习气,他有能力断掉,但他不断,他保留那一点点,因为那个一断的时候,实报庄严土就没有了,就变成常寂光净土。他不是没有能力,他是故意的,故意,我们晓得故意,故意那不就起心动念,那不就是有分别执著?他没有,他没有起心动念,他也没有分别执著。我们不用「故意」这个名词你没法子理解,我们的故意是有心的,他的故意是无心的,是这么回事情,所以很难理解,这个境界叫不可思议境界,这就是彻底的悲心,大慈大悲。因为这个现象,这个事实真相,所以毗卢遮那佛能跟一切众生起感应道交,道理就在此地。
现在这些法身菩萨生到实报庄严土,见到报身如来,信心大增,增长了信心。《金刚经》上说「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则生实相是什么意思?生实相就是明心见性;换句话说,信心清净,清净到极处就见性。这是法身菩萨,各个都明心见性,这个生清净信,帮助他断无始无明习气,时间就可以缩短。不得佛力加持,佛在经上跟我们说的,一般的、普通的是三大阿僧只劫;如果得到殊胜的加持,不需要那么长的时间。所以时间不是真的,我们凡夫以为是真的,在佛法里说「念劫圆融」,一念可以把它延长为无量劫,无量劫可以把它浓缩成一念,这个大乘教里面讲得很多。所以佛才总说了一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不要执著就对了,细心去体会事实真相。我们再看最后的六句,后面这个一颂半:
【佛智无边际。演说不可尽。胜慧等菩萨。及我坚固慧。无数亿劫中。说亦不能尽。】
这个一颂半,清凉大师说「后一颂半,结德无尽,此为终极,故总举前十」。我们看经文,首先这两句,这两句是第九首偈的后半首,『佛智无边际』。我们前面学过,诸佛有十种无碍智慧,十不是数字,是表示无尽的意思,表示圆满的意思。说「佛智」,这里头最重要的是说自己,不是说别人。要记住,佛在《华严经》上多次的告诉我们,「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一切众生包括你、包括他、包括我,我们统统都在里头,是真的不是假的,为什么我们现在变成这个样子?佛说「但以妄想分别执著而不能证得」,这是佛把事实真相说出来。只要我们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你就回到自性,你就本来是佛,你跟诸佛如来没有丝毫差别。佛的智慧说不尽,佛的能力也说不尽,佛的相好也说不尽,都是我们自性里头本来具有的,这是说到终极处。所以末后这一首,总举前面十住位的菩萨,『胜慧等菩萨』。我们在这品经里面,首先看到的东方法慧菩萨,它这个地方没有讲法慧等菩萨,它讲西方,东方是法慧,南方是一切慧,西方才是胜慧,应该是讲法慧等菩萨这才对。从法慧到坚固慧,这最后第十位,十住是坚固慧,应该是法慧等菩萨,『及我坚固慧』,这就十个都说到。他为什么说从西方,把东方、南方都省掉,用胜慧来代表?这个意思就不一样。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净土,你看这些意思,《华严经》到末后,文殊、普贤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它处处都有指归,都有密义在里头,我们从这个地方要体会。胜是殊胜,也就是说这十位菩萨都是殊胜智慧,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不是把那两个省掉,从西方这里说起,不是的,东方、南方都包括在其中。
总结这段经文,这个意思就很深、很大,暗暗的含著《华严》的成就、《华严》的圆满就在往生极乐世界。你不细看你不知道,你细细看,它里头真的有奥义在里头。所以,前清干隆年间彭际清居士,这位居士也很了不起,我们从传记里面看到他,聪明绝顶的人,他父亲是干隆皇帝时代的兵部尚书,兵部尚书就是现在所讲的国防部长,所以他也是高干子弟。好像他是十九岁还是十八岁,就是不满二十岁,二十岁叫弱冠,他是童子,还没有到这个年龄,他就考中进士。因为他家庭环境好,考中进士之后不做官,他去学佛、学道,他对这个很有兴趣,在佛跟道里面有很殊胜的成就,真正是成了大德,他没有出家,以居士身分称之佛门的大德。他说《无量寿经》就是中本《华严》,《阿弥陀经》是小本《华严》,《华严经》是大本《无量寿经》。我们从「胜慧等菩萨」这个经文里,是不是给了彭际清居士启示?他怎么能说得出这个话来?他精通《华严》,他有一本著作叫《华严念佛三昧论》,那是他作的。近代黄念祖老居士有个讲解,有讲记可以做参考,《华严念佛三昧论》。
从五十三参里面,那个信息就太明显,善财在《华严经》上是做出榜样来给我们看。这桩事情是我初学佛的时候,方东美先生告诉我的,他说《华严经》是佛法里面的概论,所以它对佛法各宗各派的教义统统有,四十九年佛所说的一切经,都没有离开《华严》,所以《华严》是总说,确实是概论。他说这部书编得太好,有圆满的理论,他把它看作哲学,圆满的理论,有周详的方法,周密详细的学习方法。最难得的它后面还带表演,善财跟五十三位善知识表演做出来给我们看。这个在全世界哲学书里面找不到第二种,理论、方法、表演。文殊、普贤是《华严经》里面,最重要的两个人物,一个是代表解门,一个代表行门,文殊菩萨代表解,普贤菩萨代表行,解行相应。到最后这两位菩萨都是发愿求生净土,去亲近阿弥陀佛,这个不可思议。所以他们两个带头,劝导华严会上所有的佛菩萨统统到极乐世界去,这是什么境界?他们两个,老师是毗卢遮那佛、是卢舍那佛,都把他带到极乐世界,卢舍那佛能不生气吗?把他的人全带光。好在卢舍那佛没有三重障,没有傲慢、没有嫉妒、没有贪欲,不但没有嫉妒反而欢喜赞叹。
为什么?在华藏世界成就,达到究竟圆满需要三大阿僧只劫,要这么长的时间;到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那把证得究竟圆满果位的时间,大幅度的缩短,真难得!我想这就是诸佛菩萨示现给我们看的,教导我们应当把傲慢、嫉妒、贪欲放下,像他那样的。别人有好的地方学习,有好的地方去,要欢喜赞叹送他们去,不要障碍。卢舍那是报身佛,阿弥陀佛也是报身佛,你说他是一还是二?我们在大乘里面薰习这么多年,虽然没有入境界也懂得这些言语,不能说一也不能说二。为什么?有一、二,就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