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媸切谓杂惺叮掷掌腥驳囊坏愣疾淮怼�
你不能说我起心动念没人知道,你这是叫自欺欺人,你起心动念你全身的细胞都知道,你周边环境所有这些物质形相也统统知道。所以中国古人有所谓「举头三尺有神明」,又有一句话说,你不能说没有人知道,「我知,你知,天知,地知」,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说天知、地知不是随便说的,真知道。所以不但言语造作对社会有责任,起心动念都已经在造业了。我们念《地藏经》,经里面说「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无不是业」,你说这个话有没有道理?我们早年初接触佛法不久,看到这经里,总觉得释迦牟尼佛说话有的时候说得太过分一点,深入之后,到现在我们才知道释迦牟尼佛所说的话句句是老实话,没有一字一句说过分的。真的,他所讲的是如语,《金刚经》上说「如语」,真语,不是假的。如语就是什么样子他就说什么样子,不增加一点,也不减少一点,把事实真相全部给我们说出来,这是佛语。我们凡夫迷失了自性,对於诸法实相确实全部都是看错、想错了,於是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就会做错、也说错了。
他下面几句意思还是很好,「若以性从相,不妨内外」,这就是从相上讲,相有内外,「若以外境而例於心」,例是做例子,「令有觉知,修行作佛,即是邪见外道之法」,这是说明外境能不能成佛?树木花草、泥沙瓦砾能不能作佛?不能,为什么?它不能修行,虽然变成了植物、变成了矿物,它的性不失,没有失掉,而修行只有动物,为什么?他具足,前面经上讲的,有具、有不具。具是什么?六根完备,眼耳鼻舌身意,你具足这个就能修行,就能成佛、成菩萨。不具的?不具,我们晓得,植物不具、矿物不具,它就不能,它没有法子转,但是它能跟著修行人转,这就是常讲的「依报随著正报转」,环境是跟人转。我们根据这个说法,就想到极乐世界跟我们这个世界没两样,但是我们在经文上看到释迦牟尼佛对极乐世界的描绘,那个地方的大地,众宝所成,我们这个地球上是泥沙石块,也有众宝,很稀少,就是讲的矿,金银铜铁,这是讲矿,含藏量不多,大部分都是泥沙石头。为什么说一样,而且事实上又不一样?那就是居民的心行不一样,极乐世界是个星球,那个地方的居民人心纯净纯善,所以山河大地也变得很美好,就这么个道理。如果我们世界上地球的居民都像极乐世界一样,人人也是纯净纯善,这个地球上的环境跟极乐世界就没有两样,境随心转。极乐世界的那些居民,如果人人都有自私自利、都有贪瞋痴慢,它就变得跟我们地球没两样,道理在此地。
这个事实真相我们要是认识清楚了,理论上通达,没有怀疑了,你就晓得,境界是自己心转的。物质的境界是要用我们的善心来转,用我们的清净心来转,我们心清净,外面境界没有一样不清净。经典里面告诉我们,极乐世界那里面花草树木永远不会凋谢,人无量寿,花草树木也无量寿,好花常开不谢,为什么?它称性,它随顺自性,自性不生不灭,自性本自清净,是这么个现象。我们这个世间为什么动物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异灭,山河大地有成住坏空,无常的?我们这个地方的居民违背了性德,性是清净的,我们现在不清净,性是不生不灭的,我们现在一个念头起,前念灭了后念又生,这是生灭现象,生死现象是从这里来的。这个现相是妄念,这不是真相,这是幻相。什么时候我们真的觉悟了,真的觉悟是把这个幻相舍弃了,放下了,幻相存在不存在没有关系,只要你不执著,只要你不分别,只要你六根接触它不起心、不动念,它不碍事,《华严经》上讲的事事无碍。为什么会无碍?它不是真的,真的就有妨碍,不是真的没有妨碍。这个道理讲得好,讲得透彻,讲得明了。
所以佛祖在此地教我们,「故须常照,不即不离」。你了解这个事实真相要常常照,这个照是什么?你六根接触,眼见色叫照,耳听声也叫照,鼻嗅香也叫照,舌尝味也叫照,用这个照字,照里面是你不用分别执著就叫照。如果有分别执著在里面,我眼见色有分别执著,那叫见,耳听音声有分别执著叫闻,舌尝味道有分别执著叫觉,那就变成见闻觉知,就是眼耳鼻舌身识,眼识、耳识,它起作用。没有分别执著,见性见色性,闻性闻声性,内外是一个性,真性不二,所以叫照。所以他这里为什么不叫你用见闻觉知,他用常照,不叫常见、常闻,他不用这个字,叫常照?照里头没有分别执著。我们现在为什么不能成就?提不起观照的功夫,而观照是修行的基础,就从这里开始,那就是学我不再执著、不再分别,你才能见到真相,你才能听到真的音声。这是真难,所以修行人少。
为什么我们常常听说这个人不是真修行,这个人不是真信佛?他还用妄想分别执著,他在日常生活当中还是轮回心,轮回心学佛也是干轮回业。不过佛法是善法,善恶里头他修善业。果报在哪里?果报在人天,出不了六道轮回,这一定要知道。修六度,修六度也是轮回业,修布施,布施得福,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为什么会得这些?他有分别执著,变成世间的果报,如果没有分别执著,他修的叫功德。功德,提升灵性的,为什么?它与自性相应。要知道,自性里头没有妄想分别执著,妄想分别执著是阿赖耶里头有的,那是妄心,阿赖耶有分别执著。阿赖耶的本体就是妄想,从妄想生末那,末那就是见分,就是执著;从见分生相分,相分就是物质世界;因相分又生起了分别,分别是第六意识。所以修行人常说「离心意识」,离心意识就叫照,禅宗里面叫参,叫参究,不叫研究,为什么?世间人讲研究,研究是用分别执著,也就是用心意识,这是世间法。不用心意识,这叫出世间法,叫观照。观照功夫往上提升,照住,照住就是三昧,得三昧了。得三昧,给诸位说,就超越六道轮回。所以照住起码的功夫就是阿罗汉,照住了,换句话说,三果以前都还是观照的功夫。我们用《华严经》十信菩萨来说,从初信到六信都是观照,观照功夫有浅深不同,到七信位照住了,到十信位照见了,十信心满,照见,一照见就成佛,马上就出十法界,初住菩萨,《华严经》初住菩萨,照见五蕴皆空,智慧开了。所以照住是得定,照见是开慧,智慧开了,智慧一开十法界就没有了,但是照住的时候,得定的时候,六道没有了。
不放下不行!放下从哪放起?就从日常生活当中,放下执著、放下分别。别人有执著,他的事情,别人有分别,也是他的事情,与我不相干。人家分别执著对我,我何必分别执著去反应?要用什么方法?不理会,绝不放在心上。回应的方法,合掌「阿弥陀佛」,你的心就专在阿弥陀佛上。这句阿弥陀佛不可思议,这句阿弥陀佛带著我们这一生成就无上道。没有执著、没有分别,心是平等的、心是清净的,这个心生智慧,不生烦恼,这个心不造罪业。虽然有造善、造恶,造恶也是造善,为什么?造恶他不是真的在造恶,是用反面的方法帮助别人觉悟,他哪里是真造恶!善财童子参访胜热婆罗门、参访甘露火王,那叫贪瞋痴,他不是造恶,他是用这示现反面教材,让你从这里头去觉悟。所以顺境逆境、善缘恶缘是历练一个修行人,通过这个历练把他的烦恼习气统统断掉;有一部分烦恼习气在顺境里头断,另外一部分烦恼习气要在逆境里头断。大概贪爱从顺境断,瞋恚从逆境断,把你贪瞋痴断掉,你不通过历事炼心,你的修行靠不住。
所以修行在哪里修?在日常生活当中修,特别是跟一切大众往来、交往。如果跟大众交往的时候,这个人很好、很可爱,我们有病了,为什么?爱是烦恼,你生烦恼了;这个人我不喜欢他,我看了就讨厌,你病生了,这个境界现前,你看你的瞋恚起来了、傲慢起来了、嫉妒起来了,有警觉心,我要在这些环境里头把我这些烦恼磨平。不能不接触,要接触,接触的时候在这个地方磨掉,这叫修行,不接触不知道。所以前面我讲过,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对自己负责任。最明显的,对我自己身心健康负责任。如果随顺性德,你是圆满的健康,这就是佛法里常讲的金刚不坏身,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