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邮浚邮拷簿捣ǎ邮康氖焙蛞彩嵌ダ袢荩胰迫眩晕邮扛允湾饶材岱鸬睦窠谕耆嗤U饩褪枪ヅ费艟刮蘧邮克档模鸱ㄊ鞘Φ溃Φ览锩妫诮萄抢鲜Φ谝淮蟆I崂ァ⒛筷淙皇潜惹鹕矸郑邮芪邮拷袒澹邮渴抢鲜Γ闶茄惺ι瘢癫豢墒АK淙荒闶侨χ唬Γ遣皇窃诮蔡玫氖焙颍邮慷陨爬锩嫔λ浅9Ь矗窃谑诳蔚氖焙蛩抢鲜ΑU缤泄糯牡弁酰弁醯亩庑┨印⒐鳎谘美锬钍榈氖焙蚨岳鲜σ泄虬堇瘢堇鲜Γ鹗χ氐馈5弁踉诠ィ谘@锛娇桌戏蜃拥纳裎弧⒖桌戏蜃拥幕瘢泄虬堇瘢堇鲜Α5遣皇窃谘@铮鲜骄跣芯祭瘢宰罹蠢癜莼噬稀;噬显诳翁檬保岳鲜σ惨凶罹蠢瘛D憧丛诖忧埃湃嗽趺囱倘诵⑺掣改福吭跹倘朔钍率Τぁ⑿⑶鬃鹗Γ康弁醮纷觯适掖纷觯闲邢滦Р叛缮缁嵘狭己玫姆缙H巳酥雷鹬乩鲜Γ巳酥雷鹬匮酢⒆鹬氐滦校缁岬比话捕ǎ澜绲比惶健�
所以,不要以为这是小节,是小事,对於整个社会安定和平它有重大的作用。我们今天社会动乱,就是这些小节没有了,大家认为这个不重要。可是社会之动乱每个人担忧,不知道动乱的根源在哪里。古人讲得好,他说:道失了而后有德,德来代替;德失掉之后,而后有仁;仁失掉之后,而后有义;义失掉之后,还有礼;礼要失掉之后,天下大乱。在佛法里面讲,行道是法身菩萨,行道,这是最高的,完全是性德的流露。道失而后有德,在佛法里面,四圣法界就行德,他与道相应。德失掉之后有仁,在六道里头,天道仁慈。佛常常给我们介绍天道,天人修上品十善,修慈悲喜舍四无量心,这天道,天人。所以仁心、仁行,仁就是仁慈博爱,思想、言行都不离仁慈博爱,这个人将来是天道的。仁失掉之后则有义,这是人间,义是什么?古德讲「循理谓之义」,用个通俗的话来讲,他的思想、言行如理如法,世俗所谓合情合理合法,这是义。义失掉之后这是礼了,礼尚往来。你就晓得,义以上只有付出,不求回报,道、德、仁、义只有付出,没有回报的,不求回报的。但是礼,礼讲回报,礼尚往来。礼没有了,社会就动乱,礼是个底限,底限没了,这乱世。
我们了解这个事实真相,这一生当中怎么度自己?怎么帮助别人?至少要学礼、要学义、要学仁,别人不做我做,从我做起,这就对了。社会大众都不做,我做是不是会吃亏?表面上好像是吃一点亏,而实际上你占尽了便宜,你是真正在修福,在积功累德。要知道人道的寿命短促,一百年说起来好像很长,其实真正感触到的是刹那之间。前几天,同学们陪同我到金牛镇去访问,那个地方是我出生的地方,找到了。我三岁离开出生地搬到顺港,今年回去再看看,整整八十年,回忆八十年就像昨天的事情一样,你说人的寿命是多么短促。八十年不容易,顺港儿童时代的玩伴,一个都没有了。到金牛镇还遇到一个老人跟我同年,住在一个村子上,现在是不记得了,但是可以肯定当年在一起玩耍,那肯定的。他长大之后在我们村里面做工,一生没有离开这个地方。这是缘不相同,我们一生流落在国外,真是过著流浪的生活;他在家乡没有动,过著安定的生活。
所以这要想到人生苦短,然后就想到这一生当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我为什么活在这个世间?活在这个世间目的何在?意义何在?价值何在?你总得想清楚。学佛之后,从经教里面我们明白了,学佛最重要的是提升自己的灵性,这一生当中决定不能造恶业,要知道利用这个机会积功累德。念佛同修都晓得,我们一个愿望,求生净土,积功累德可以提升自己的品位,灵性保证我们决定得生,那这一生真的没有白过。业障要消,要真正忏悔,真正忏悔不是痛哭流涕,痛哭流涕算得上忏悔吗?不见得,痛哭流涕是感动。真正忏悔是什么?后不再造,这真忏悔。我初学佛的时候老师教我,忏悔就是儒家所讲的不贰过,过失只有一次,以后不重犯这个同样的过失,这叫真忏悔。天天反省这是觉悟,反省什么?我今天起心动念,处事待人接物有没有过失?
善恶的标准,最低的标准是《弟子规》,那是基础的基础,《感应篇》、《十善业》,这是我们梵行的标准。我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善相应还是与不善相应?与善相应的,好,明天还要保持,与不善相应的话,明天要改过来,这样子我们才能够渐渐的远离不善行,增长善心、善行。古人用功很认真,他每天记录,这个记录叫「功过格」,善就有功,不善就有过,每天记自己的功、记自己的过。明清两代的读书人很多人用这个方法,连出家人也不例外,出家人里面用功过格,这大家都知道的莲池大师。莲池大师天天反省的他不叫功过格,他换了个名词叫「自知录」,你们看《莲池大师全集》,里面有一篇叫自知录,那是大师每天反省的。用这个方法认真的改过自新,这是真忏悔法,做得很具体、很踏实。莲池、蕅益不是凡人,我们没有开悟、没有证果,不知道他本来面目,示现是个比丘相,成为净宗一代祖师。佛家讲本迹,所示现的是迹相,那他的本是佛菩萨再来的。做出这个样子是做给我们看的,教导我们的,我们要真正学著改过自新就得用这个方法,这个方法有效。
这些年,《袁了凡先生家庭四训》流传得很广,这个小册子是印光法师带头推动的。我是在一九七七年第一次到香港讲经,住在倓虚法师建立的中华佛教图书馆,在这个里面看到倓老搜集的弘化社出版的经论善书,他搜集得很多。印祖跟我们的关系很密切,虽然没有见过面,我的老师李炳南老居士是他的学生,跟他学净土,以后在台湾专门弘扬净土,专修专弘。所以,印祖就是我们自己的祖师,看到祖师这些著述、他所倡印的,我们有一分特别的感情,有时间就去看。我看书有个习惯,书一拿来首先看版权页,发现《了凡四训》印的数量太大了,我翻到版权页看到密密麻麻的,翻印了二十多次。而且每一次数量最少的五万册,数量多的七万册、八万册,我给它略略计算一下,超过一百万册。我感到很惊讶,因为它不是佛经,可是它是劝善的书。
了凡先生是教训他儿子的,把他自己一生改过自新、断恶修善的因果,毫无隐瞒的都写出来,希望他儿子能认真的学习,叫「家庭四训」。他是怎么修的?遇到云谷禅师之后,云谷禅师送他一本功过格,他一生依教奉行,天天依著功过格去反省。每天的晚课要记自己的过失、记自己的善行,两个对比,我今天是善做得多,还是恶做得多。他的命运真的改变了,明显的改变。跟年轻的时候孔先生给他算命,前面二十年,没遇云谷禅师之前,流年丝毫不差。孔先生相当高明,每一年收入多少都给他写上,那个时候做学生,每年参加考试第几名,居然一点都不差,所以他非常相信命运。二十年之后遇到云谷禅师,跟云谷禅师在禅堂里面坐了三天三夜,不起一个妄念。云谷禅师非常佩服他,凡人三天三夜不起一个念头,不容易,问他修行的方法。他很老实,他说:我没什么功夫,也不经常坐禅,但是我的命被孔先生算定,二十年一点都不差错,於是就不打妄想了,打妄想也没用。云谷禅师听到就哈哈大笑,告诉他:我以为你是圣人,原来你还是凡夫。了凡先生很惊讶,你为什么说这种话?这一番很长的开示,让了凡先生觉悟了,命是自己造的,不是别人主宰。自己造,自己当然可以改,所以才叫他断恶修善,依照功过格改过自新。
明清两代,读书人用功过格的风气很盛,功过格的内容大概都是依据《感应篇》。我们能够依《太上感应篇》里面的教训来检讨我们自己的心行,起心动念、言语行为,那就是前人所用的功过格。记,是很好的一桩事情,有则改之,无则嘉勉,希望自己不要犯同样的过失,会有非常显著的功效,现在人讲进步,这是智慧。烦恼轻了,业障就消除,智慧自然增长,智慧就是你对人对事的想法、看法、判断比过去强,就有很大的进步。错误愈来愈少,正确性和善意就愈来愈增长,这就是好事情,所以这都是我们应当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