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剑-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子车驾行得缓慢,第三日中午到了昌平,下午这才进了大红门。上次常思豪到这里时,去的是西面嘉靖妃子墓,印象中颇感阴寒凄清,如今春风化冻,雪消冰融,眼见远山泼绿,草色嫩青,景致又觉不同,想长孙笑迟和水颜香这对人间妙侣已不知侠隐何处,一时间大生隔世之感。当晚在行宫休息一夜,第二天清明,随车驾一路向北,到永陵祭拜了世宗嘉靖,次日又到长陵来拜成祖永乐大帝。

整个明陵之中,就属永陵和长陵开阔舒展,建制规模最大,隆庆拜陵是假,欣赏风景是真,眼中见了真山真水,便即开心忘形,又将那副文酸公的派头带出些来。百官中不少文臣都是弱质儒流,又不能像皇帝一样乘辇而行,全都趋步跟随在后。昨天走时只觉乏累,今天一动作起来浑身酸楚,百骨生风,各自苦不堪言。徐阶是快七十的人了,朝服下仍穿着厚冬衣,裤子里打着暖裹腿,虽然材质都是蚕丝羽绒所制,质地较轻,但透气性却不甚好,好容易走完了仪程,已经是半身潮汗。常思豪偷眼瞄着,心知火候差不多了,见隆庆游兴不减,便建议道:“皇上,虽然陵拜完了,也不必这么早便回去,今日阳光大好,”说着目光往不远处的山峦一领:“皇上何不登高览胜,一观大地回春之象呢?”

隆庆双睛起亮,笑道:“贤弟所言,正合朕意。”上了辇便欲起驾。徐阶拦道:“皇上,你曾答应老臣,不会随兴改道巡游……”常思豪笑道:“哎,阁老差矣,这怎么是改道,明明是顺路。而且也不是巡游,只是登山而已,也惊扰不到百姓嘛。”刘金吾春装舒简,意气风发地就站在旁边,听到这儿笑着帮衬道:“侯爷所言极是,皇上,您看前面这山,名万寿山,虽不甚高,却可观尽京畿形势,当年成祖永乐大帝建都北方,又建陵于此,便是意在时刻提防鞑虏,让后世天子要拼死守住国门、守住祖宗陵寝,以保我大明江山永泰,百姓平安。成祖爷当年选址之时,想必也曾立于这万寿山上,临风览胜,观天下形势,您何不法而效之,一结先祖之余风呢?”

隆庆欣然振奋道:“说得好!”转向徐阶一笑:“阁老啊,您若是觉得身体难以支持,便在此等候,或是先回去歇息就是。朕与众卿去去就回。”向旁边使个眼色,冯保唱声道:“皇上起驾——”

眼瞧常思豪等人拥驾前行,徐阶眉凝目冷,胡须飘抖,面沉似水。身旁有人凑近低道:“阁老,如今已然拦挡不住了,此刻若不跟上去,不知道他们还会在皇上身边讲些什么,说不定会对咱们大大不利。”徐阶嗯声压了口气,当下咬咬牙于后跟上。

常言说望山跑死马,万寿山看着虽近,但寻路走来迂蜒曲折,道路可是不近。常思豪、刘金吾这些人年轻力壮,登山涉水不在话下,隆庆坐在辇上由人抬着更是丝毫不累。徐阶这老腿却是愈来愈迈不动,走一程,拉开一点距离,走一程,速度便往下又减,越走越慢,越拉越远。李春芳和张居正分别让出身位,在左右扶持,百官中有一大部分人压在他三人后面缓缓而行,也有一部分人脚步轻捷,追随陈以勤,紧跟在皇上身边。

常思豪见计已成,估计再过不久就能将徐阶甩得远远的,一时大感快慰,手扶在辇上暗用内劲,辇夫觉得肩头一轻,走起路来更是轻捷,虽然山势见陡,速度反而越来越快。刘金吾和他交递眼神,暗自坏笑不已。行了一段,忽听步音潮响,常思豪回头一看,就见第二阵营的人忽然加起速度追了上来,为首一人平眉细目,面如银盆,将徐阶负在背上疾行追来,步履轻捷如飞。

刘金吾向后略坠,贴耳过来道:“那人便是谭纶谭子理。”常思豪冷眼瞧着道:“坛子里?那是被腌的咸菜,还是罐养的王八呢?”刘金吾听得窃笑,眼见对方愈追愈近,也便不再说了。

一行人登上山脊,隆庆下辇,在众人护卫之下亲自爬上顶峰,放眼望去,但见高天蓝彻、岭上云白,清泠泠阳光如洗。四周山峦层叠,虎势龙威,气象万千,立身其间颇有孤影离尘之感。山风过处衣袂飘飞,更具乘风若仙之姿。他胸襟一阔之余,腰板也不由自主地挺拔起来。感叹道:“凌峰迥眺,才见物华锦绣,回首来路,方显踵底尘幽。古来登临之意,朕知之矣!”

常思豪笑道:“皇上,经您这一说,我倒忽然想起一个故事。”

隆庆道:“哦?说来听听。”

常思豪道:“说有个人,去找老和尚问如何参禅才能开悟,老和尚尿急,说我上完茅厕再告诉你。走到门边,回头对那人说:‘你看,都说我是得道高僧,可惜撒尿还得自己去。’”

他这话甚是粗俗,隆庆倒也不怪,当风而笑道:“是啊,有些事情,是别人替代不来的。若非听贤弟建议登高一观,想朕今日绝不会如此开心。”

徐阶上得峰来已被谭纶放下,此刻递过眼神,谭纶会意,近前来施礼道:“皇上,臣对此地颇为熟悉,愿为皇上解说地理风情。”隆庆点头许了,谭纶向前迈了半步,插身挡在常思豪之前,扬臂西指道:“皇上,从此向西五十里便是居庸关,关外是八达岭,当年成吉思汗即破此关而入,长驱大进灭了金国。如今关城乃我太祖爷命徐达所建,是为京西最重要的一道关隘。”

隆庆缓缓点头。

谭纶手指横移,“向北五十里则是黄花城,那里九分山水一分田,形势险峻,水连渤海,西映居庸,也是京师重要的门户。西北则为慕田峪,长城由此向东去,过密云、大华山,便远连黄松峪、马兰关了。这一线皆属京师屏障,为鞑靼、土蛮、朵颜等经常寇犯之所。”

隆庆向在京师之内,极少出行,虽看过地形图,毕竟不如眼前实在,心想鞑靼、土蛮之辈,动辄率十万之众,奔袭侵略,如狼似虎。仅靠那几处关隘,一道长城,岂能拦挡得住?边防一个不慎,就要导致兵溃围城,有灭国之虞,不能不让人忧虑,想到这儿凝目说道:“今日朕躬谒我祖考陵寝,始知边镇去京切近如此。如今边事久坏,朝中却无一人为朕实心整理,幸有云中侯前日从辽东归来,带回边北真实情况,朕才知边境实有垒卵之危!朝中欺上瞒下,报喜而不报忧,奏章中但逞辞说、弄虚文,言无一真,将来岂不误事?谭爱卿,你在兵部已久,还当替朕把这份心操起才是。”

谭纶忙躬身道:“是!如今边况疏弛至此,臣之责也。”又凑近些许:“皇上,京师、陵寝均为腹心重地,与虏营近密。蓟镇藩屏于东,宣镇股肱于西,为京师左右之强辅。若能使二镇守臣实心干济,京师必可恃之无忧。然而如今两地文武官员矛盾重重,自相参商,内耗严重,人浮于事。臣几度有心整理,奈何下面部属各有来路,关系错综,牵一发而动全身,实令臣裹足难行。”

隆庆眉头皱起,道:“那依爱卿之意,该当如何呢?”

徐阶已经缓过气来,适时近前拱手道:“皇上,军务之事,与政务不同,需得疾警决断才好,以老臣之见,应当将边北辽东、宣蓟一线官员进行重新清理安排,一应军务交由谭大人亲力主持,令得专断,勿使巡按、巡关御史参与其间,以免多生议论,使其跋前踬后,进退两难。”

常思豪大急,本来的计策就是撺掇皇上爬山,欺徐阶年迈,将这老家伙甩得远远,以便让自己能够畅所欲言,不料布署却被打乱。此刻徐阶二人你一句他一句递得紧凑,眼瞧就要把谭纶给强推上位了,他赶忙插进来道:“皇上,这一线边防,东西绵延两千余里,岂是一人掌管得来?李将军在辽东多年,作战经验丰富,不宜轻动,至于山海关、永平到京师、万全都司这一线,不如划地分军,由戚大人和谭大人各统一半。”

徐阶笑道:“继光乃将才,只可打仗练兵,不懂战略布局,何堪帅任?况三权分立,令不能行,乱之由也。侯爷这话,恐怕有欠考虑。”

常思豪知道此时不争,便再无希望了,大声道:“带兵打仗乃是真刀真枪,并非纸上相谈!阁老品论短长言之凿凿,想必是久经沙场,懂得为帅之道了?不知阁老一生几次带兵出战、有何斩获、立过多少军功?”

他一边说一边晃着膀子逼步向前,身躯逆光泼影,将徐阶的矮小身子包裹在一片阴森里。

周遭群臣见他虎威凛凛,无不震怖,不少人缩手于袖,抖衣而战。

强烈的压迫感和风而来,令徐阶胡须顺颈飘摆,不由自主退后半步,足跟却卡在一块石棱上,身子一歪向后跌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