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同人)重生贾母荣华录 作者:fahrenheit-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史令仪闻言,也笑道:“你是奉承还是调侃?”

    贾敏哼了一声。

    史令仪这才又道:“放心,有你爹在呢。”

    贾敏要的就是这句话:父亲派下能人守卫,他们便安全无虞了。

    其实书房里,贾代善与林海翁婿俩便正在密谈。

    贾代善将一本薄薄的册子交给林海,还赞许女婿道:“时机选得不错。”

    林海双手接过,只看了几眼便肃容认真行了大礼,“小婿多谢岳父……”

    他话说到一半就让贾代善打断了,“客套什么。”

    去北面那是非之地任刺史虽不算是林海主动请缨,但也相距不远了。圣上在属意的人选中,林海却是最先表明心意的,那就是:食君之禄,忠君之事。

    这八个字看似平平无奇,却令圣上十分欣喜:拿了朕的银钱喂饱自己,然后反过来琢磨朕的位子……的王八蛋实在太多了。

    说来话长,收复西北的神策军全掌握在圣上手中,军中将领纵然不是圣上亲自赏识并提拔的亲信,至少像贾赦一般,出自荣府这样铁杆“帝~党”人家。

    可是守卫京北的大军就相当复杂了。因为先帝在位十余年害怕北疆有变,便没怎么调动,大小问题年年累积,到了圣上这儿便已经极为棘手。

    干脆地除掉了忠义王,圣上都不信西南两位藩王能毫无所动——他们在极力扩军准备“进可清君侧,退可保封地”之余,定会安排些人手在京城以及北疆生事……

    因此负责调配北疆大军粮草,且还有牵制调解之责的当地刺史,必须交给圣上自己信得过,还得有头脑有手段,并且和北疆大军之中若干派系之一有些联系……长袖善舞还又能杀伐果断的能人。

    此事圣上自己就琢磨了几天,又叫来太子说话,父子俩齐齐选中了林海,而林海也十分上道,圣上刚透了点口风,他便闻弦歌而知雅意,领旨后更是粗略地说了些自己的见解。

    女婿要去北面任职,贾代善当天就知道了这条消息,随后自然也当仁不让,抢下了西北两个刺史——林海此行连圣上都不能担保他能平安归来,因此给荣府些甜头也是情理之中。

    有得有失的贾代善回府,见女婿已经想得透彻,便将自己在北疆经营了多年的势力和人手向女婿交了底。这便是刚刚林海动容的缘由。

    有岳父的鼎力支持,林海深信自保无虞,回府也跟妻子贾敏和盘托出了。

    就像贾代善发觉妻子史令仪对大局也有些独到的见解,便自然而然地告诉媳妇更多~内~幕;林海亦是如此,知道妻子贾敏见识不凡,能说的也就全老实交代了……

    贾敏听了,暗中松了一口气,之后又问,“圣上要再往北面送个皇子过去……执掌大局吗?”

    林海道:“迟早。只是将大局交给年轻皇子,圣上可不放心。”

    贾敏轻叹道:“但愿皇子坚定一些吧。”二皇子便是前车之鉴啊,让“自家亲戚”坑了,回京来也就一蹶不振,用自己的前程成全了“自家亲戚”的功劳和好名声。

    却说东宫之中,太子也在跟太子妃盖着一床被子……聊天。

    太子推荐林海也有私心,一来林海的本事够,二来以他的出身不会轻易倒向忠顺王府为首的宗室王爷们,更不会偏向他那些脑子不太灵光的弟弟——对于林海这样的能人,即使身为皇子也难威胁、利诱得了。

    不过三、四皇子两位借着宗室们的辅助,将各自的势力经营得有声有色也是事实,太子便皱眉道:“皇叔们对三弟四弟也太好了!我都嫉妒了。”

    太子妃笑着劝道:“去了北疆再回来,可就难说了。”

    作者有话要说:还有大约四万字完结。

    林海去北方就是逼着忠顺王造反去哒~~


☆、第62章


    太子与三皇子四皇子的不合;要从皇后还当太子妃那会儿;她娘家失势开始。

    而皇后的娘家当年可是跟几位宗室闹得很僵,偏偏先帝一味求稳,对待宗室比较懦弱,又因为不太通兵事,让那些王爷们钻了不少漏洞。

    宗室强而皇权弱,先帝为了平复宗室们的怒气,无奈之下不得不把儿媳妇的娘家削了个七零八落——其实;这也是文臣的悲哀。只要不掌兵,“上面”想收拾你全家;真是几个命令再加上一队人马;你也只能束手就擒了。

    先帝此举,当时的太子如今的圣上什么话都没说,闷头强自咽下这口恶气,可显而易见,他忍得异常苦涩和艰难。

    而太子妃娘家一夜之间倒了台,太子的几位侧室心中暗喜:谁不知道没了娘家支持,太子妃的位子可就不太稳当了?太子妃与太子的嫡长子还不到十岁,能不能活到成年还两说呢!

    不得不说,侧室们的出身影响了她们的眼界,而她们的态度又直接影响到了她们的儿子……恰巧当时太子与太子妃夫妇都是灰头土脸,都无心教导庶出的孩子。

    三皇子与四皇子从那时起便对他们的大哥不太恭敬。至于二皇子,他毕竟有个颇有城府的亲娘,而且他跟他大哥纯是性格上合不来:两只骄傲的小公孔雀的确很难在一个地方和平相处。

    儿子们的小龃龉,圣上一直看在眼里。

    虽然他自己和弟弟们合不来,却不想儿子跟他一样闹得个“孤家寡人”。因此他开始也没怎么插手,干脆由着儿子们自行磨合相处,但老三老四对长兄不敬,在他们没深切反省之前,别想他这个爹再委以重任了。

    因此,西北大战爆发时,只有二皇子得以奔赴前线,结果这傻孩子也让自家“亲戚”给坑惨了。

    话说忠顺王在西北立下大功,圣上暂时拿不住他家的把柄,也就不能如何。

    可稍微一琢磨就知道:他们坑了二皇子,之后用计拿下忠义王,再加上西南两位藩王也和忠顺王府经常往来,北疆大军几位将军更是他家门人……

    忠顺王府的意思稍微归纳一下,就是:我们大面上跟着圣上你混,但你对我不好,我也能让你很不痛快。

    可惜这种展示实力和脾气的方式,算是把圣上彻底得罪了。

    圣上可不是先帝,当太子的时候谦和收敛,那是因为还有亲老子压着。再说,让太子的岳父一家黯然离开京城,远离中枢的也是亲老子。太子能毫不犹豫地砍死桀骜的亲戚,但却不能违抗他亲爹的旨意。

    好不容易轮到他坐上那把椅子,宗室呲牙亮个刀子怎能把他吓住?圣上心里的怒气都攒了好几十年,如何能善了?看看他那些弟弟们吧,除了恭王早早“投诚”之外,其余几位虽然得了王爵,却几乎都销声匿迹了。

    话说圣上登基没几年,他又好装个深沉,看见他收拾弟弟们,宗室们纷纷忆起他当太子那会儿的怂样,便想按照对付先帝法子逼他屈服呢。

    结果西北一场大战,昔日如日中天的忠义王落了个家破人亡……大家这会儿算是知道了这位圣上不太好惹,但是难免心存侥幸。

    比如三皇子与四皇子平素心怀大志,又有各自生母在后击鼓助威,二人都想着壮大自己,然后取代亲大哥,最次也要像恭王,或者西南那两位王爷一样……

    宗室们一瞧,好机会来了!两位皇子不是想出头、上进吗?咱们一起来扶你们一把。

    却说,太子婚后越发沉稳平和,深为圣上所喜,可老三老四两个却不知吸取他们二哥的教训,又和宗室们搅到一起……圣上因此一个下午都没说上一句话。

    宗室王爷们肯帮着三皇子与四皇子搞倒太子,不就是想借着皇子夺嫡之争来牵制、削弱皇权吗?

    于是这回派往北疆攒功勋、见世面的就换成了五皇子,而非三、四两位皇子。

    决定老五离京之时,太子就在圣上身边,而这个结果也不出乎太子所料。这些年,有他心爱又信任的“军师”媳妇在,太子于人情世故委实长进了太多。

    不过也正是这个原因,让太子在只有夫妻俩相对……比如他俩都蜷在被窝里的时候,才会感慨颇多,“要是我们哥几个能像你兄妹一样亲密和睦就好了。”

    这话还真是只能在夫妻相处的时候过过嘴瘾。

    太子妃又暗中想道:娘家几个哥哥和我可是一个娘生的……再说了,您就算是有同母弟,能不能同心同德都还两说。为了大位,罔顾伦常、不孝不悌的先例在史书里可比比皆是呀。

    只是太子妃还没想到怎么安抚丈夫,太子又开口自嘲道:“有得必有失。”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