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脆培植皇子们夺嫡……如此一来,几年甚至十几年后兴许京城都未必太平的时候,他为保自家全家平安,果断地替嫡长孙水溶定下了荣府的孙女儿贾瑗。
北静王如此急迫还有个重要的原因:自己的身体自己知,他觉得自己未必能撑得过十年,他若死了,凭他儿子与荣府的交情,能让荣府帮一次帮两次,却未必有脸面让荣府一直护佑北静王府到彻底太平的那一天。
依北静王对圣上的了解,他们和荣府联姻,若是不善兵事的先帝必会猜忌,可能征善战的圣上却绝对不会多心,圣上最糟心的可是越发桀骜无礼、尾大不掉的皇室宗亲们,以及他那几个渐露峥嵘的儿子们。
二皇子归来,虽然圣上对这个儿子颇为失望,可他毕竟是自己亲生儿子,作为父亲,看着其余几个儿子暗中嘲讽又几无同情之心,如何视而不见?唯独太子让他心中宽慰。
于是圣上这些日子看过二儿子之后,便常去这个儿子的母妃宫中坐坐。二皇子的母妃当初的确是昏了头,可儿子好不容易回到京城,她便精心照看起儿子,心中悔极痛极,嘴上却没抱怨过一句。
圣上这阵子经常过来,她没为自己和儿子开脱过一句,话里话外除了夸赞太子夫妇就是她贤惠的儿媳妇。
殊不知她这番言行却是最合圣上心意,其余几位宠妃没等着笑话,反而得到了圣上的圣旨:二皇子的母妃总揽宫务……
太子夫妇听到这个消息,太子妃还一语双关,“吃亏是福。”
除了说二皇子母子必定不会受什么苛待,也是暗赞太子这些日子对二弟一家十分宽容。太子逗着刚会滚来爬去的儿子,“当积德了。”
同是东宫,甄良媛抱着女儿,有一搭没一搭地跟宝钗闲聊,“妹妹可有什么打算?”
宝钗极是知趣,“全听表姐安排。”
元春一笑,“我记下了,参见太子妃时我就替妹妹求个恩典。”
宝钗一怔,旋即恭敬拜谢,“有劳表姐。”
过了半个月,荣府收到了贾赦送来的家信,又无大战,他自然安生;而在家读书的贾瑛却也拿到了冯紫英写就的……情书。
读书人就算表达爱意也比较含蓄,可冯紫英不然,他从军之后难免摸爬滚打,于是写来的书信也越发“英气逼人”:他坦诚自己很想念瑛儿,只要能收到瑛儿的回信,回京后再陪她下棋也没什么关系。
贾瑛看完,气得小脸微红,“谁乐意跟你对弈!”你怎么跟我爹怎么越来越像了!有道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娘能轻易制住爹爹,可她这个当闺女的经常不知道如何说服她那个不讲理的亲爹。
贾瑛是个敏于行的姑娘,偏偏短处就是讷于言。
前来看望亲妹妹,顺便受命替妹夫说几句好话的贾琏,饶有兴趣地看着妹妹把这一封信,打开折起来,打开再折起来……他终于忍不住开了口,“娘那边的家信可已经写好了,就等你了。”
贾瑛说不过父亲,也不能比冯紫英更死缠烂打,却能跟亲哥哥撒娇,“不管了,不写了!”
贾琏笑道:“你倒扭捏上了。”说着,收敛起笑容,认真道,“你若有不满尽早说出来。”
贾瑛把信放案上一放,“咱家跟冯叔叔和舅舅家偏偏这时候……结亲,那只能是因为咱们三家必须结亲了。”她小脸一红,“妹妹我是嘴笨,可这儿,”手指轻点自己额头,“还没有那么笨。”
贾琏先是欣慰,之后才道:“既然你这么明白,为什么不跟娘早些说?”娘为此还担心了好久啊。
“跑去告诉娘我乐意或是不乐意?我脸皮得是多厚?”贾瑛瞥了她哥哥一眼,又翻开了信笺:我还不知怎么制住冯紫英呢!
贾瑛坐回案前,提笔凝神,在上好的笺纸上写了个开头,便下定决心:看我骈四俪六,绕不晕你!
贾琏就在一边看着,刚看妹妹写了几段,便感慨道:“这法子挺好。”不止冯紫英得看糊涂,咱们爹也未必有耐心读个明白……算是一石二鸟吧……
作者有话要说:终于周末了!这礼拜超累,月底本来就忙,还要教个新人……
晚上回家跟我爸聊天,先说我怎么怎么忙,再说叉叉叉家那个名媛果然很漂亮,能理解叉叉叉为什么喜欢她,又说爸爸我要和你学做菜,我爸就说,闺女你快去睡觉吧。
我就去睡了,醒来码了这章,感觉不怎么天马行空,也就放心了。这章算周五的,周六还有更~
☆、第52章
贾琏拿到妹妹的回信:一封写给冯紫英;另一封可就是满载对父亲的思念与关切;最后还少不了撒娇的家书了……还亲自跑腿交给了母亲,当然也不忘把妹妹的意思大致一说……水凝欣慰之余还有些惆怅,“臭丫头,连心里话都不肯跟我说了。”
不过丈夫与将来的女婿同在前线;即使知道他们八成能平安归来,水凝却也免不了些许担心,仔细整理出了身在西北兴许用得到的衣裳物件;包了三个包袱;又嘱咐了丈夫的亲随,才让他将这些行礼和信笺一起带到丈夫身边。
别看贾瑛总让亲爹噎个正着;可是闺女还是跟亲爹更亲;而儿子则更偏心母亲。看着母亲忙碌;贾琏默默上前替母亲捏起肩膀;之后更是按揉起头上的几处穴位。
贾瑛本想去找姐姐贾瑗说点悄悄话,她刚换了衣裳,派去打听的丫头就已归来告诉她:大姑娘让太太跟前的琥珀请走,如今正在荣禧堂说话。贾瑛听了,便去母亲那儿伺候了。
祖父祖母的荣禧堂……可是连她哥哥都不能随意进出的地方——因为祖父的内书房就在荣禧堂那个院中。
荣禧堂的东次间里,史令仪坐在罗汉床上,笑眯眯看着长孙女贾瑗向她请安,旋即一把就将贾瑗揽到身前坐下。阳光照在贾瑗身上,让史令仪把这个孩子看得更仔细。
按说自家孩子相貌都不错,在孙辈里,长得最好的女孩儿是黛玉,男孩儿是宝玉,容貌到了让人过目难忘地地步。可即使有这两个孩子在,瑗儿和瑛儿也不会沦为陪衬:瑛儿身带浓浓书卷气却不失活泼,可瑗儿许是长姐当久了,十四五的小姑娘举手投足倒是温婉端庄,可有些“庄”过头了。
稚嫩的容颜,与暗自克制出的稳重……这份落差让史令仪不由想起前世那个标准得如同庙里泥胎的贤德妃娘娘,固然多重原因让她地位尴尬,不得施展才华,可不讨圣上欢喜却是板上钉钉。
因此在瑗儿出嫁前,她定要花些功夫扳一扳这丫头的“臭毛病”。
而坐在祖母身边,半天都没等来一句话,贾瑗也不免心中忐忑。祖父祖母为人都算宽和,却积威甚重:荣府下人们对这位太太敬畏不已,而她们这些少爷姑娘却是仰慕居多,亲近……略少。
贾瑗刚这么一思量,就听祖母史令仪柔声道:“你们大了,自有爹娘管教,这些年往我这儿来得少了。瑗儿正嘀咕我缘何叫你过来说话吗?”
肯定是为了婚事,贾瑗低下头,还是情不自禁地娇羞了一下。
史令仪眉毛一挑,“瑛儿和冯家小子倒是处得来。”像是贾瑗和贾瑛婚事已定,再和将来的丈夫见面传信就算不得什么“私相授受”了。
尤其是贾瑛的婚事订得更早,冯紫英往府里不知送了多少回他亲自淘换来的新鲜物件了,有比较贵重的也有偶得之物,倒是不拘一格,只是这家伙文采太逊,才鲜少写信。这回他上了战场,当着将来的老泰山都能厚着脸皮送信过来,可想而知他对贾瑛有多在意了。
当然,贾瑛也并不吝惜回应。
话说回来,贾瑗其实还挺羡慕冯紫英和妹妹贾瑛的:妹妹收到礼物时羞红的脸蛋,听到口信儿时气恼的神情……贾瑗年纪不大,却也知道妹妹嫁入冯家日子必定差不了。
祖孙两人如此闲聊了一会儿,贾瑗自然放松下来,史令仪觉得火候差不离,便问起孙儿看重哪种男子。
贾瑗闻言,两颊顿感:大伯原来像祖母!没准儿祖父都稍微含蓄一点儿呢。
与贾瑛喜欢林姑父这种谦谦君子不同,贾瑗更想要祖父这样的丈夫:英武坦荡的儒将。
史令仪一听就明白了:北静王嫡长孙水溶显然……不太符合孙儿的喜好。水溶偏偏不是热情的冯紫英,自从两家商量好婚事,水溶也只给瑗儿送了一回礼。贾珠又跟他爹似的,不好搬弄是非,跟一旦发觉妹妹苗头不对,就想尽办法引妹妹说出烦恼,并暗中让说了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