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无极较量:英国情报机构绝密行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苏联在西方有一个“原子能间谍网”,其中有一个代号为“埃利”的间谍。那个“原子能间谍网”当时已经破获了,但是那个代号为“埃利”的间谍却下落不明。赖特想,那个“埃利”也许现在还在英国,甚至就在安全局工作。如果是这样,这个与苏联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埃利”就是一个最危险的人物。

为了找出“埃利”,赖特不厌其烦地询问每一个叛逃到英国的苏联间谍,也不止一次地找过那个古曾科,但是都一无所获。赖特并没有灰心,通过细致的询问后,选择了一个新侦破方向,把目标对准了安全局专门保管档案的F处,因为只有那里的工作人员可以查阅到最机密的文件档案。但是经过一番调查之后,他并没有发现F处的那些工作人员与苏联人有什么勾结。

这时,一个大胆的念头在赖特的脑海中闪过——保管档案的人没有问题,那么,有权调阅档案的人呢?就这样,赖特最后竟把怀疑的矛头指向了自己的顶头上司——时任安全局局长霍利斯。

赖特此时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他痛苦、矛盾又害怕。如果安全局局长真的是苏联间谍,那么,英国就真的是无任何秘密可言了。

但是,赖特不愿意就此罢手。他想,既然已经抓到了“鼹鼠”的尾巴,就要将他揪出来。通过调查,赖特进一步发现,当年处理古曾科的官员就是现任局长霍利斯,是他亲自去审讯古曾科的。正是在这次审讯结束之后,人们才从霍利斯口中知道了有关“原子能间谍网”以及藏在军情五局内部的“埃利”的秘密。当时,担任安全局D处的处长利德尔对“埃利”非常感兴趣,他对“埃利”作出了各种各样的推测,准备一查到底,但是都被霍利斯压下了。赖特有些费解,霍利斯为什么那么做呢?

不久,政府通信部破译的苏联间谍的电报又为赖特提供了重要的线索。1945年9月,古曾科叛逃后,通信总部曾经截获了一份内务部发给伦敦情报站站长克罗托夫的电报,电报上说加拿大的苏联情报机构遇到了麻烦。不过电报说得非常委婉,语气平和,但是,克罗托夫收到电报后马上就将自己的联络次数降到最低了。

赖特查阅了菲尔比的档案。哈罗德·金·菲尔比,英国情报机关的一名高级要员,也是克格勃最成功的一名间谍,他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条件,为苏联提供了大量重要情报。1963年,他由于身份暴露出逃苏联。

通过调查,赖特发现,就在1945年9月18日,菲尔比收到了一封来自加拿大的电报,就是有关“埃利”的内容。第二天,伦敦还给莫斯科发过一封加急电报,这与菲尔比发的电报电波频率一致,因此可以断定是菲尔比发的。赖特查阅了莫斯科的回电,上面写着就菲尔比关于他们在加拿大事务的材料与加拿大情报局商量一下,并且确认了菲尔比的消息是准确的。

苏联间谍总部对菲尔比竟然不放心,这说明了什么?那就是说,苏联克格勃在一直监视着加拿大的间谍机构,并且确实有一个“埃利”存在。

赖特又调来沃尔科夫的档案。这位苏联驻土耳其领事馆的官员曾经主动与英国联系,为英国情报机构提供线索。他曾经说过英国外交部内部有两名间谍,情报部门有五名间谍,其中一名领导着反情报部门。那名领导,人们一致认为是菲尔比,可是赖特却推断是霍利斯!

赖特联系起了以前霍利斯更多的疑点。1953年,英国海军情报局准备策反苏联驻日大使馆的拉斯特沃罗夫。经过一番苦口婆心的劝说之后,拉斯特沃罗夫终于心动,但是他却要求去澳大利亚而不是英国,他说秘密情报局是一个被苏联渗透的地方,若是到那里,会自身难保,海军情报局同意了他的要求。没想到,一场大风雪使飞机的行程发生了改变,临时飞往新加坡,而不是澳大利亚。拉斯特沃罗夫惊恐万状,跳下飞机,跑进了美国大使馆。他解释说,自己的一个朋友曾经说要叛逃,当他到莫斯科后,就有两个伪装成秘密情报局的人找他,他的朋友被枪决了。

赖特翻阅拉斯特沃罗夫的档案,发现负责此案的还是霍利斯。

赖特来到牛津大学,查阅霍利斯的档案。霍利斯曾经是牛津大学的学生,但没有拿到学位。那么霍利斯又曾经与谁混在一块呢?赖特发现,其中有左翼分子克劳德·科伯恩,这是一个同共产国际交往密切的家伙。那么,霍利斯会不会受到他的影响呢?

1965年6月17日,赖特接到霍利斯的电话,说是要见他。赖特刚走进门就发现,霍利斯正满脸笑容地在门口等着他。二人刚刚寒暄了几句,霍利斯突然脸色一变,厉声质问赖特,为什么怀疑他是内奸?

赖特不知所措,最后决定实话实说。他详细地说出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从朗斯戴尔到古曾科,还有其中的疑问,也都说了出来。

经过一阵唇枪舌剑之后,霍利斯与赖特不欢而散。霍利斯几天后就退休了,但是,调查委员会并没有放过他,他们提交了一份调查报告,其中有一份指控名单,上面赫然写着霍利斯的名字。

一年以后,军情五局专门为霍利斯的事情召开了一次会议,霍利斯的继任者琼斯公开表态,拒绝继续进行挖掘“鼹鼠”的行动,理由就是万一造出一些冤假错案,秘密情报局将损失惨重。

1969年,霍利斯又被召回安全局接受审讯,这位倔强的老头坚决不承认自己是苏联间谍。四年后,霍利斯带着尚未洗清的罪名死去了。

1976年,赖特也从军情五局退休了,调查“鼹鼠”的行动接近了尾声。在移居澳大利亚后,赖特开始撰写自己的回忆录。《抓间谍者》一书于10年后面世,书中的霍利斯俨然是一位苏联间谍的形象。

当时,有一位名叫查普曼·平彻的记者也加入了指控霍利斯的行列。在赖特的帮助下,他先后出版了《他们的行动是背叛》、《机密度太高,时间太长》和《叛国者》等著作,在这些书中,霍利斯都被查普曼·平彻说成是苏联间谍。结果又闹得满城风雨,英国朝野上下一时沸沸扬扬。

那么,霍利斯究竟是不是苏联间谍?是不是英国情报机构中隐藏最大而且是最深的“鼹鼠”?这个问题直到1985年终于有了答案。

1985年9月,一名重量级的克格勃间谍——克格勃驻伦敦情报站站长奥列格·戈尔季耶夫斯基叛逃到了英国。在接受军情五局的审讯时,英方要求戈尔季耶夫斯基回答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关于霍利斯是否是苏联间谍,戈尔季耶夫斯基的回答是否定的。

戈尔季耶夫斯基的回答,终于使霍利斯的身份有了一个明确的结论。

第五十五章 克格勃情报站长叛逃到英国

克格勃驻伦敦情报站站长奥列格·戈尔季耶夫斯基的逃亡,完全是由于信仰的原因。

1938年,奥列格·戈尔季耶夫斯基出生于苏联,父亲是一名老布尔什维克,曾经在苏联情报机构任职。戈尔季耶夫斯基从小的理想是当一名外交家。但是,当他顺利进入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之后,却加入了克格勃。毕业后,他先后在莫斯科、丹麦工作过。

1968年苏联出兵入侵捷克,“布拉格之春”粉碎了很多人的社会主义梦想,戈尔季耶夫斯基的信仰也开始动摇。他不能相信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竟然粗暴地干涉别的国家,但他又不能否认眼前那铁的事实。他的思想不知不觉发生了变化。

五年后,正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工作的戈尔季耶夫斯基读了著名间谍菲尔比的传记,他对这个人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他托人找到菲尔比本人,求证书中的东西。可是菲尔比读完那本传记后对戈尔季耶夫斯基说,千万别相信那些书上的东西。知情人都知道,菲尔比因为信仰社会主义逃到苏联之后,却受到了冷遇。菲尔比的现身说法,成了戈尔季耶夫斯基后来逃亡西方的精神启蒙。

1974年,戈尔季耶夫斯基决定为英国人工作,他与英国秘密情报局取得联系后,主动向秘密情报局提供了有关克格勃在北欧国家活动的情况。他的举动让英国情报机构喜出望外。由于追查“鼹鼠”一事,英国情报机构已经被搞得声名狼藉,戈尔季耶夫斯基的投靠,让他们看到了起死回生的希望。

1982年,戈尔季耶夫斯基来到伦敦苏联驻英国大使馆工作。这时他的公开身份是大使馆的一名外交官,其实就是克格勃驻伦敦情报站站长,这为他的“双重间谍”工作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他利用外交官的身份和英国情报机构多方接触。为了掩人耳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