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外国中短篇科幻小说1000篇 (第八辑)-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也得承认,科学家在自己的狭窄的领域进行研究工作,难以预见未来。我们过度专注于自己当前的研究工作,就无法预见未来的发展趋势。今天,我们有汽车。100年之后,我们还是有汽车,只不过速度要快得多。同样,我们也很难想象当代的飞机与未来的飞机有多大的不同,只不过提高了速度而已。天哪!我们的想象力有着多大的局限性啊1这正是为什么往往是一些非专业人士,倒反而能预见未来发展的趋势。
  有时候,未来似平那样地令人难以置信、匪夷所思,更令人感到不可企及!然而,许多东西还是都变成了现实。海因里希·赫兹①是第一个研究磁辐射的科学家,但他认为,运用无线电波进行通讯是不可能的。然而,没过几年,亚历山大·波波夫②就发明了无线电。
  是的,我当时不相信阿斯塔科夫的看法。要制造生物-自动装置,首先必须解决许多十分复杂的问题。我们必须合成最高形式的蛋白质,有能力操纵生物-电子运行过程。并使生物物质和非生物物质结合起来一起运作。在我看来,这一切纯属幻想。可现在,未来就在我们眼前。是的,这是另外一个星球上的智慧生物的科学成就,但这足以证明,科学知识是无穷无尽的。正如俗语所说的: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
  我们不知道圆柱体内的空气成分,也不知道我们的空气会对人造大脑产生什么影响。因此,事前准备了空气压缩机和各种气体的容器,以便把密封的房间里的空气成分调整到与圆柱体里的一致。圆柱体打开后。发现里面的空气成分是1/5氧气、4/5氦气,气压比地球的大气压高1/10。人造大脑继续在悸动,但速度明显加快了。
  压缩机发出“嘶嘶”声开始工作,以提高房间里的大气压。很快,第一阶段的工作结束了。
  我回到地面上尼科诺夫的办公室。把他的椅子移到窗前,拉开窗帘。窗外,夜幕正在降临,又一个夜晚开始了。这是我被召到研究所后的第二个夜晚。但我的感觉是,好像只过了几小时。
  飞船里的空气中,20%是氧气,与地球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一样。这是巧合吗?不,这正是人类有机体所需的氧气成分。因此,也可以推断,飞船里定有某种空气循环装置。但如果大脑有一部分坏死,循环过程就会受到破坏,然后,整个大脑就会死亡。
  一想到这里,我立即起身,匆匆向地下室走去。
  回忆起当时我们竭力拯救大脑的过程,我现在还是为我们的无能为力而感到痛心万分。
  开始,大脑的下面部分逐渐开始干瘪,直至变成黑色,但上面部分还在继续悸动。如果有人靠近的话,它的悸动会加速,甚至会激烈跳动,好像在竭力呼救。
  我们能做什么呢?无能为力。真的是无能为力啊!我们眼看着外星球来的智慧生物创造的大脑慢慢地终止了呼吸。
  现在,我们才知道,那大脑呼吸的是氧气。当时,我就推测,该大脑是靠类似血红蛋白的化学合成剂的帮助进行呼吸的。我们也研究了给大脑提供氧气的那个装置。该装置能制造氧气,排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但我们无法停止大脑细胞的死亡。情况大概是,在某个星球,那里的智慧生物能合成最高级形式的物质——大脑物质。他们制造了一个大脑,并把它送入太空。毫无疑问,在这个大脑的细胞里,藏有无数的宇宙奥秘。但我们却无法探索到这些奥秘。大脑就在我们面前逐渐死亡。
  我们实在也竭尽所能,无所不用其极——从使用抗生素到动外科手术。
  我是科学院专业委员会的主席。因此,我召开了一个委员会会议,请大家想想办法我们还能采取什么措施。
  已经是半夜了。科学家们坐在小会议厅里,脸上都是疲惫的神色。尼科诺夫把手掌在脸上一擦,似乎想抹掉自己的倦意。
  “没有任何其他办法了。”他平静地说。
  其他人也都同意他那悲观的结论。

  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里,大脑只有少数细胞还活着,我们则继续不断地观察着。在这段时间里,我们了解的东西,真可以说是数不胜数。但最有趣的是发现了保护活组织不受辐射的那种物质。
  飞船的外壳相对较薄,很容易为宇宙线穿透。因此,这提醒我们从生物-自动装置本身入手,探究保护大脑不受辐射的物质。我们最终还是找到了。这种物质是细微的结晶体,使大脑免受强大的辐射。这一发现使我们有可能简化宇宙飞船的设计。这样,我们就不必使用重金属制造原子能反应堆的保护层,从而使我们利用原子能动力飞船进行宇航的时代大大地提前了。
  更有价值的是那个氧气再生系统。一簇不知名的海草,仅一公斤重:它们吸进二氧化碳,呼出氧气,在飞船内起着许多年的“空气调节”作用。
  所有这些,只是生物方面的发现。我们所获得的工程技术方面的知识,也许重要得多。正如阿斯塔科夫所推测的,飞船使用的是引力发动机。工程师们尚未了解其机械原理。但可以肯定,我们的物理学家将修正他们关于引力本质的概念。原子工程时代必将为引力工程时代所取代。到那时,人类就有更充裕的能源,并能大大地提高飞船的航行速度。
  飞船的外壳是钛和铍的合金。与一般合金不同的是,整个外壳是一整块结晶体。一般来说,我们的合金总是有无数的结晶体组成的。尽管每块结晶体是十分坚固的,但合在一起,总难做到天衣无缝。未来我们将能制造整块合金结晶体,但其性能我们尚需努力发现。而且,如果能控制各种结晶方法,人类也能控制其光学性能、耐久性及热传导的性能。
  当然,最最重要的发现是大脑,尽管至今我们尚未揭开其中的奥秘。那三条附在圆柱体上的金属丝,是通过一个非常复杂的放大器连接大脑的。在一个星期中,示波器记录了生物-自动装置的脑电波。这些脑电波与人类的脑电波迥然不同。这也正是人类大脑与其大脑之区别所在。一句话,飞船里的这个大脑基本上是一个全自动控制的装置,只不过是用活的细胞替代了电子管。尽管结构复杂,整个大脑却令人难以置信的简单,其作用也比较专门化,不像人脑那样是综合化的。因此,其电子源码所表现出来的模式,比人类生物波的模式更为复杂。
  整整一星期,示波器记录了数千米长的波形图。能不能解开图中的奥秘?这些奥秘又能告诉我们些什么?这也许就是这艘飞船宇航的故事吧?
  很难回答这些问题。我们还在继续研究这艘宇宙飞船,而且每天都有一些新的发现。

  到目前为止。不少人对此石块知之甚多。每个人对其也都略知一二,但没有人能深知其奥秘。但我相信,最终揭开这块天外陨石的奥秘,已经为期不远了。
  到那时,利用引力发动机的宇宙飞船,将从地球起飞,深入无边无垠的茫茫太空。但那些飞船并非是人类驾驶的,因为人的生命实在太短暂了,而宇宙实在是太无边无际了。星际飞船将由生物-自动装置驾驶。经过数千年的宇航之后,到达遥远的星系,然后,飞船回到地球,给人类带来的是永远燃烧的知识的火炬!

  【①海因里希·赫兹(1857—1894),德国物理学家,第一个播出并接收了无线电波。1883年开始研究电磁理论。他证明,光和热都是电磁辐射。】
  【②亚历山大·波波夫(1859~1906),俄国物理学家和电器工程师,研究电磁波的先驱者之一。1895年发明了无线电接收装置。虽然人们一致赞赏波波夫所进行的与赫兹波相关的实验,但一般不承认无线电通讯是波波夫发明的。有证据说,意大利物理学家马可尼更早一些时候就进行了传送无线电报的实验,但在前苏联,则将波波夫尊为无线电的发明者。】





《天线场小夜曲》作者:'俄' 季米特里·萨莫辛

  李志民 译

  一

  “克列姆别力士”牌电吉他震耳欲聋的鸣奏伴随着隆隆的雷声和直击大地的闪电,打破了黑夜的寂静。闪电就像照相机闪光灯一样瞬间照亮了窗外死沉沉的树林。乐曲跌宕起伏,仿佛你是坐在轿车的后座上,而车子正奔驰在一条坎坷不平的马路上似的。
  带爱尔兰萨满口音的女声练习曲盖过了滂沱大雨,像榔头敲击铁皮屋顶的声音。
  “碰上这样的天气想必是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