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玄幻]重生之激情燃烧岁月 (第四卷) 作者:肖申克117-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站在香港微星集团中央研究院院长的位置上。我们真诚欢迎台湾一些半导公司在技术上地合作,比如专利转换、技术共享等等形式。我听说台湾集成电路公司今年成立了,我还了解到台湾今年有大智、硅统、扬智、瑞昱、诠华、华展、群立、普腾等IC设计公司成立,很显然我们可以在相关领域进行合作。让我们中国人在半导行业先强大起来!”
    李思明面对着记者侃侃而谈。这是他第一次谈到台积电公司。因为他很关注这家公司。
    他这一番话传到台湾,引起了热烈地讨论,这倒不是因为李思明能代表谁,也不是因为对微星公司有多么了解,而是他所说的很有诱惑力。
    当然李思明在那次台湾记者采访中,也很巧妙地点出自己服务的公司,生产的“香江牌”彩电十分受大陆民众的欢迎,而且在香港本地有二十年历史地名牌货、高档货。
    1987年11月2日,台湾红十字会开始受理探亲登记及信函转投,当天预定上午9时开始登记,凌晨就人山人海,几乎冲破大门,办妥手续的多达1300多人。台湾红十字会为办理老兵返乡作业,准备了10万份申请表格,在短短的半个月之内就被索取一空。而李思明拍地广告刚开始播放。
    12月,第一批探亲老兵终于踏上返乡路。当他们中的第一批人经过香港时,即使自己不富裕。也要从香港买一台彩电或者其他电器带给大陆的亲戚。当他们千里迢迢地带着大彩电返回家乡时,发现原来“香江牌”的,当地也有卖,只不过太紧俏,而且太贵。农村人买不起买不着。
    正赶上李思明亲自拍摄的广告在内地掀起孝敬父母的热潮。人人都说那些买了香江牌地老兵们,想得十分周到,很有孝心。而一不小心买了日本品牌的,就没这么好名声了。
    最终的结果是,香江电器公司在香港市场投放的少量彩电被抢购一空。以至于许多老兵不得不在内地大城市商场中提前预定。而渡边趁火打劫,在香港打出团预订的广告,还“好心”地通过在内地的销售网络,将老兵们订购的彩电免费送到千家万户。
    香江电器的生意做到这个地步,早就让李思明等人吃惊不小。李思明对自己的广告很自信,可没有想到广告的轰动效果如此之大,还很巧的,“国军”老兵们也火上加油,给“香江牌”染上了一个十分光彩的光环。
    香江电器公司虽然赚了不少,但相对于投资来说,谈赢利还为时尚早,不过无论是渡边,还是李思明。都很有信心。看来去年年底做出的决策是对路了,人还是要有点野心的。
    而电器公司的两位负责人渡边和张华,强烈要求李思明再拍几条广告,李思明坚决不答应。
    白发苍苍的老兵们来了:“少小离家老大归,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争传客从台湾来。”开放老兵返乡探亲之后不久,赖声川执导了他的第一部相声式的舞台剧《那一夜,谁来说相声》。其中一个段子就写到某老兵“第一次出国就是为了回国”,在这句无厘头对白引发的笑声中,隐含了两岸之间更为严肃的问题。对于许多老兵来说,迎接他们的,大多是一抔黄土。
    紧接着,那些打着“探亲”旗号的普通台湾人,带着尝鲜的心态,绕道香港、日本,行着饱览大好河山壮丽风光之实。他们当中大多数人并没有大陆亲戚,而仅仅是旅游观光而已,因为他们对海峡对岸实在是太好奇了。渐渐的,老兵成了少数人,观光客反成了进出大陆的主流,相反的,大陆普通人是没有机会赴台的,从一开始两岸人员往来就不平衡。十年后是如此,二十年后也是如此。
    在不久的将来。紧跟着台湾观光客的脚步,那些比较富有冒险精神的台商,拎着简便行囊,往来两岸,为开创事业第二春而打拼。而许多台商首先选择在深圳。紧挨着微星科技集团公司建立自己的电子工厂。
    更后来。有许多台商和微星公司结成商业伙伴。一些台商的嗅觉和视觉甚至比大陆厂商要灵敏得多,紧盯着微星公司的任何一项计划。
    而对于许多台商来说,李思明是他们最早认识,并试着去了解的一个大陆人、科技业者、企业家,仅仅是因为这一次看似微不足道的采访。当那些台商来到大陆两眼一抹黑,人生地不熟,很自然地想起了李思明的照片和采访记录曾出现在台湾一些报纸上,纷纷来参观考察。  
                  第一百七十章 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撑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写下:相信未来”
    这是诗人食指(郭路生)在十年前就写下的一首诗中的一部分。李思明偶尔从老婆杨月那积攒了十年的诗集手抄本中看到,于是他破天荒地抄了下来,聊以自勉。
    李思明从来就不是文学爱好者,除了读书时教科书的唐诗宋词略知一二。他之所以抄下这一句,那是因为这句诗正好符合他现在的心情。
    诗言志,抒发情怀,看来是很有道理。
    “我说你就不能写首属于自己的诗?”李思明晚上坐在家里的写字台前。边抄边说道。
    “喜欢诗,就一定要当个诗人?”杨月斜靠在床头,反问道。
    “这倒也是。我只是见你花了这么多年时间抄诗,以为你想学一下古人,古人不是说吗?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抄着抄着,就成了个诗人!”李思明道,♀精神可嘉啊。”
    “抄就抄呗,哪来那么多问题。”杨月嗔怪道。
    “要是有机会抄一下中国当代著名诗人杨月的诗,那我不也有成就感吗?”李思明笑着道。
    “我看你是没机会了,以前在学校还写写诗抒抒情什么的。自从参加工作了,就没那个情绪。咱当记者的。写个纪实报告文学的,倒是跟职业挺贴切的。”杨月伸了伸懒腰,让自己很舒服。
    “要我说,诗人都是神经质。要么就是无病呻吟。写诗能养活自己一辈子?”李思明头也没回地说道。“哪有我们学理工科的脚踏实地。充满理性。”
    “那你还抄什么?”杨月从床上跳起来。三步两跳地,想抢回自己地手抄本。
    李思明眼疾手快,没让她得手。却趁势将她揽在怀里,紧紧地抱住。
    “放开我!”杨月惊呼,却没有试图挣扎开。她偎依在李思明宽厚地怀里。痴痴地将头贴在他的肩上,好一会儿,发现李思明像是睡着了。只是一只手无意识地轻抚她柔软的秀发。
    李思明透过卧室地窗户,眺望着遥远的星空,心思却不务正业地飞出了很远。相信未来,李思明从来就确信这一点,所以他一直就很乐观,也为此付出自己的全部精力,1987年就要过去了。公司正式成立已经有两年了,应该说现在已经到了一个关键的时期。尤其是今年初所有科技攻关项目全面铺开以来。来自各个方面的工作让自己疲于奔命。
    相信未来,他一直用类似的东西鼓励着自己。在美国,他本可以很轻松地拥有皇帝般地生活。也可以拥有在公众面前出风头的资格,可是那样的生活并不是他想要地。在这里,深圳,中国人自己的地方才是他最愿意奋斗不息的地方,现在所从事的科技事业才是他最愿意做的事业。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有着积极态度地人。通常会这么想。而消极的人却只能自怨自艾知难而退。
    “你在想什么?”杨月转过脸来盯着他道,“工作上遇到困难了?”
    “啊?”李思明这才收回自己已经出窍的灵魂。
    “瞧你,每天晚上九点以后才回来,还想着工作!”杨月埋怨道,她很心疼。
    “那我从明天开始,每天晚上八点五十九分回家?”李思明一本正经地说道。
    “你又不正经说话了。”杨月笑着道。
    “这是幽默。”李思明道,手抚着杨月温润的背。
    杨月似乎很享受李思明的柔情,紧紧地扣住他的后背。直到李思明觉得自己的双腿已经发麻。
    “阿明。我是不是有点……重了?”杨月不情不愿地站起身来,她不说“胖”。
    “哪里哪里?跟十年前一个样!我都不敢跟你一起上街,不知道的还以为我利用教授的身份,勾引了大一女生呢!”李思明深思熟虑了一番才说道,眼睛却盯着她身上最丰满的地方。
    女人对自己的形和容貌都很在乎。尤其是人过三十之后,李思明至多会实事求是的说:你确实丰满了一些。杨月重绝对没有问题,只是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