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事关良心 作者:[美] 詹姆斯·布利什-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首先就是立意卓绝。
  评论家戴蒙·耐特曾评论道,詹姆斯·布利什的小说总是在描写人类的某种“突破”,或是技术领域,或是心理或者信仰。
  在《事关良心》一书中,作者一反科幻小说的常用套路,并没有歌颂人类征服外太空的勇敢与豪情,或者编纂一部恢弘的太空史诗,描绘一幅瑰丽的太空画卷。甚至连超光速飞行这种科学基础设定,也都是一笔带过。当然,这并不是因为作者的科学基本功不够扎实,只能用奇思妙想的情节代替严谨的科学思考。在《扭曲的时间》中,他就曾大胆描述过人类意识在超光速飞行中的奇妙体验。
  《事关良心》的核心思想在于,人类在广袤的太空面对无限的未知,其心灵其信仰会受到怎样的冲击。先不说情节,不说文笔,单纯这个立意就已经卓然不群了。科学不只是自然科学,同样,并不是只有反物质飞船、智能机器人才是科幻,对人类未来的社会结构、精神信仰作出科学的推理、大胆的幻想,同样可以成就一篇绝妙的科幻小说,比如乔治·奥威尔的《一九八四》。

  同样的特点也体现在他的另一代表作《飞城》之中,那是一系列四部小说,同样是他的巅峰之作。讲述了未来时代人类发明了反重力引擎,驱动着整个城市拔地而起,飞向银河。在他的一部短篇小说《扭曲的时间》中,作者把超时空飞行与心理学结合在一起,从全新的角度,阐述了作者的时空观。
  其次,在长篇小说的行文结构上,作者常常采用双线甚至多线结构平行发展,最终汇合成一点,把全文推到高潮。
  在《事关良心》下部中,从锂西亚归来的三位科学家的经历,以三条线独立发展,时而交汇,时而分散,最终聚集一处,见证了锂西亚的毁灭。在《飞城》的第一部中。没有单一的主角,故事以地点分为纽约、华盛顿、木星三条线,平行发展,互不干扰,直到最后一章。所有关键角色来到木星,人类第一次星际远征由此出发,全文达到高潮。

  最后,詹姆斯·布利什的作品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同样是在《事关良心》的下部中,作者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未来地球政治经济畸形发展的图景。而这种畸形发展的源头,就是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冷战和核军备竞赛。詹姆斯·布利什创作的黄金年代是五十年代,冷战和核军备竞赛如火如荼的年代,本文写于1958年,不可避免地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而同时代美国社会的另一个主要特征,则反映在《飞城》的第一部中——那就是麦卡锡主义的盛行。在这部作品中,作者描述了2018年的美国社会,FBI无孔不入,整个社会中遍布政府的密探。人们的思想和言论都受到严格监视和控制。他悲哀地宣称,苏联已经不战而胜,几十年的对峙已经使东西方同化。整个地球如同一个大监狱,西方文明已经走向末路,民主和自由的精神已经渐渐死去。其实《飞城》系列最先发表的是第三部,《地球人,我们回家》。在《飞城》系列已经大获成功,太空中流浪的城市已经深入人心的时候,再回头描写前传,讲述人类首次飞向星空的故事,很容易流于平庸,因为前传是最难创新的作品,在结局早已明了的情况下叙述故事,很难出彩。但是詹姆斯·布利什成功地构建了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使作品的深度甚至超过了后面几部。甚至可以说,把这一篇从整个系列中单独拿出来,完全可以作为一部杰出的反乌托邦小说,流传于世。在短篇小说《盒子》当中,他描述了纽约市突然被一个大盒子罩住,人们无法出入,盒子内部的生存环境迅速恶化,整个城市面临灭顶之灾。军方猜测是敌对势力的攻击,核战争迫在眉睫;富人只关心财产的损失;普通民众惊慌失措;德裔科学家努力寻找对策,却被怀疑为间谍和纳粹分子。无疑,这个故事只能发生在二战结束后不久、东西方严重对峙的年代;而空气污染和原子能开发给社会带来的忧虑,以及社会中严重的阶级对立,都是这篇小说必不可少的时代背景。

  除了上述作品之外,詹姆斯·布利什的成名作品还包括《星球上的居民》系列,这是四部中篇小说的集合。这四部小说基于同一个构想框,那就是在未来时代,人类殖民外太空的过程中,并非改造外星球的环境以适应人类的生存,而是改造人类的生理结构,以适应其他星球的生存环境。《生存时刻》讲述了这一计划的起源;《阁楼之上》描述了人类在一个长满大树的星球上生活,把自己改造成一种树上生物,并渐渐对陆地生活产生了恐惧;《表面张力》描述了人类把自己改造成一种微生物,并且与另外的微生物种族交往、战争的故事;《分水岭》讲述了各种变异人类返回地球的故事,讨论了“人类”这一概念的含义。其实这一系列作品的科学基础并不扎实,人类的各种变异形式都缺乏严谨的科学基础,但是这些故事都精彩纷呈,引人入胜,不失为出色的幻想小说。

  詹姆斯·布利什奇异的想像力不止向未来延伸,还回溯人类的历史,编织出了中世纪魔幻背景小说《黑暗复活节》和《末日之后》。这两部小说本身都是构思大胆的成功之作。有趣的是,一些摇滚音乐界人士对它们推崇备至,特别是许多痴迷于重金属摇滚乐中“死亡金属”的乐队和乐迷,都将其奉为经典。
  除了科幻小说以外,詹姆斯·布利什文学创作的另一高蜂是在科幻评论领域。他以小威廉王子的笔名撰写了大量的科幻评论,偶尔也会以本名发表一些。他曾出版过两本科幻评论集《随笔集》、《增补随笔集》。在他去世后,出版商将他的评论文章整理后结集出版,命名为《与上帝打趣》。其实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他兼具两重盛名,一方面是著名的科幻小说家,另一方面是著名的科幻评论家。在他去世后的第二年, “詹姆斯·布利什评论奖”问世,借以表彰在科幻文学批评界做出卓越贡献的人士。

  詹姆斯·布利什一生中最崇拜的作家是詹姆斯·布兰奇·坎贝尔,还曾编纂过关于坎贝尔的专题刊物。
  自1967年以后,詹姆斯·布利什的主要创作精力转向著名的科幻电视连续剧《星际迷航》。他把这一系列60年代播出的剧集,改编成了11卷小说,并在1970年出版了首部《星际迷航》系列原创小说《追杀斯巴克》。自他之后,这个系列的小说如今已经花开叶茂,达到数百部之多。1975年,手中《星际迷航》第二部小说还没完成,他便因肺癌去世,他的妻子继承了他的遗愿,写完了余下的章节。

  詹姆斯·布利什一生钟爱古典音乐,而且颇有造诣。
  他非常喜欢音乐剧《猫》,偶尔还会参加一些业余剧团的演出。他还是一位小有名气的诗人,1995年,他的一些诗作还被出版商从当年的一些小杂志中翻拣出来,结集出版。
  詹姆斯·布利什是现代科幻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科幻小说家和科幻评论家,在科幻文学“黄金时代”的璀璨群星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他在1959年以《事关良心》获“雨果奖”,后来又曾获得过一次雨果奖提名和三次星云奖提名,2002年入选科幻名人堂。

  【-全书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