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争学徒 作者:[美] 洛伊斯·比约德-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比约德之前,太空歌剧已经成为科幻小说史上一个逝去时代的象征——那个时代铭记的是E·E·史密斯、范·沃格特这样的名字。是比约德,复活了太空歌剧,赋予它新的内涵与活力,让我们有机会在一个崭新的时代重温太空的传奇与梦想。
  在成为一位作家之前,比约德是个典型的书迷,因而她的创作特别注重故事性。比约德的世界中独创性的想象不多,但她的故事曲折、细腻、轻松、睿智。这种极具亲和力的特质使她拥有了难以数计的读者,同时也成就了她本人的传奇。这个传奇可以用她名字出现在世界两大科幻奖颁奖会上的频率来概括:
  1989年:《自由下落》(Falling Free)进入雨果奖最后角逐,获星云奖;
  1990年:《悲悼的群山》(The Mountains of Mourning)获星云奖及雨果奖;
  1991年:《气象播报员》(Weatherman)进入星云奖最后角逐;《贵族们的游戏》(The Vor Game)获雨果奖;
  1992年:《贝拉亚》(Barrayar)进入星云奖最后角逐,获雨果奖;
  1993年:《太空人巴纳克尔·比尔》(Barnacle Bill the Spacer)进入星云奖最后角逐;
  1995年:《镜舞》(Mirror Dance)获雨果奖;
  1997年:《记忆》(Memory)进入星云奖及雨果奖最后角逐;
  2000年:《平民战争》(A Civil Campaign)进入星云奖及雨果奖最后角逐;
  2002年:《卡里昂的诅咒》(The Curse of Chalion)进入雨果奖最后角逐;
  2003年:《外交豁免权》(Diplomatic Immunity)进入星云奖最后角逐;
  2004年:《灵魂骑士》(Paladin of Souls)获雨果奖。
  五次捧得雨果奖奖杯,两次捧得星云奖奖杯,比约德创造了世界两大科幻奖历史上的一个奇迹。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五座雨果奖奖杯中,竟有四部属于“迈尔斯系列”——由此可见“迈尔斯系列”的巨大成功。
  作为比约德地位的象征,“迈尔斯系列”目前已经出版到了第十四部。这些作品,都得到了世界著名网上书店Amazon的四星以上推荐以及各种传媒的好评。
  比约德是一位谦谨、优雅、热情的女士,在世界科幻大会丰富多彩的活动间隙,我和我的同事们与她进行了两次短暂交流,她非常高兴她的“迈尔斯系列”能够在中国出版,主动为我们介绍其他科幻作家和出版商,这一切为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我很荣幸能够有机会将她介绍给国内的读者朋友,在此,衷心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她的作品,也祝愿她的传奇持之永恒。




致中国读者

  1982年,我在美国中西部的一个小镇开始写作我的第一部小说(也是“迈尔斯系列”的第一部)。那时的我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我的小说有一天会在中国出版发行——这种想法本身就是科幻小说,好像当时描述二十一世纪的某些小说一样。
  是啊,可现在……
  现在,我们大家都已置身未来。尽管这个未来仍旧没有月球基地,没有飞行轿车,但却实现了许多奇迹,覆盖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个世界还不完美,也许永远不会。但事实证明,比起上个世纪中期我在饱受核弹威胁的青年时代读到的某些科幻小说中所描写的世界毁灭的凄惨前景,现在这个世界光明得多。现在似乎没有人在放射性废墟中四处爬行,对抗异种——就算真有这种事,数量也不多。相反,我们发现自己正处于人类历史上思想和艺术最为繁荣丰盛的时代。当然,这些思想或艺术并不一定都是好的,但数量确实庞大,我们可以从中选择。“数量本身就是一种质量”,这句老话还是有道理的,尤其是涉及到信息时,这句话更妙、更对,不能仅仅看成英语中一个小小的文字游戏。
  “迈尔斯系列”故事不是那种板起面孔的科幻小说(我希望我的小说能做到诙谐、机智),而是将读者带到另一个世界的冒险故事。首先,它应该能让我自己高兴;其次,能使任何愿意参加这次冒险旅行的读者感到高兴。我感到欣慰的是,许多读者从中得到了快乐。自从最初的三部1986年付印以来,这个系列在美国不断重印。“迈尔斯系列”的十四部小说已经被译成十九种文字。同时,这些书还荣膺众多奖项,让我备受鼓舞。
  尽管“迈尔斯系列”是以银河空间为背景演绎的冒险故事,但这套科幻小说系列中的科学背景和情节更侧重于生物、遗传和医药方面,致力于探讨这些领域的发展进步对社会结构和两性关系——尤其是对我的主人公们忙碌的生活所造成的影响。我的同行弗诺·文奇提出了“超人剧变”理论,认为在不久的将来,人类的形态将会改变得超乎我们的想象。我对这种观点并不十分赞同。作为一个人,一个母亲,我深切地体会到,人类受制于自己随时光流逝不断改变的身体,这种制约是极难撼动的。在我看来,“超人剧变”理论只对一种人有吸引力:希望自己一出世就具有二十二岁成年人的外形与心智,将促使他们长大成熟的所有努力(多数并非他们自己的努力)轻松抛诸脑后。对于“剧变”,弗诺·文奇的理论阐述得十分精辟。但我怀疑现实中的变化将大大不同于他的理论,而且不会那样猛然改变。在我自己的作品中,我试着向广大读者指出:未来将出现许多不同的生活方式,它们互相依存,互相竞争,而不会出现单一的、普适性的模式。
  我很早就开始阅读系列书籍,总是苦于难以将大部头系列中的情节顺序理清,有时甚至毫无头绪。所以当我自己进行小说创作时,我最先考虑的就是让这些故事既能独立成篇,组合起来又能构成一个系列。作品的翻译顺序比在美国上市的顺序更让人难以捉摸,但我的做法获得了成功,使世界各地的读者不再受作品先后次序的困扰。我设法让系列小说中的每一本都有合理的开端、发展和结局;在提供背景时,我尽量避免笨拙冗长地复述前面的故事情节。这种做法的好处就是,无论以什么样的顺序阅读,这一系列都能为读者提供悬念和惊喜。
  有读者朋友给我发来电子邮件,说“迈尔斯系列”的顺序似乎没个定数,无论依照哪种顺序开始阅读,都能很好地融入到情节中去。但究竟哪种顺序是最合适的?读者朋友们对此一直争论不休,而且乐此不疲。现在,在因特网上用Google搜索我的名字时,我已经学会如何在一些我根本不认识的文字和字母中将“比约德系列小说的阅读顺序”分辨出来——仅仅观察小说标题的排列就可以了,我也由此了解到各国读者对我的系列小说的阅读顺序的看法。
  而作为作者,我的个人意见就是:从手头有的开始,一直走下去。对于生活来说,这也是一条不错的忠告。
  最后,很高兴《科幻世界》杂志社将我的作品介绍到中国。衷心希望在这个全新的二十一世纪,迈尔斯、他的家族、他的朋友、他的敌人(还有他永远向前的动力)能够将悬念和愉悦带给我全新的中国读者。

            洛伊斯·麦克马斯特·比约德

            2004年10月于明尼苏达州



第一章

  这名穿着绿色帝国军服的高个子士官阴沉着脸,神气十足地握着通讯器,好像他拿的不是普通的通讯器,而是陆军元帅权杖。他漫不经心地用它拍打着大腿,冷眼看着眼前这群年轻人,眼神轻蔑,甚至带有一丝挑衅意味。
  这是游戏的一部分,迈尔斯告诉自己。只穿着短裤和跑鞋的他站在凛冽的秋风中,想尽量克制自己别打颤。可这就像是正准备接受格雷格皇帝召见却发现自己几乎全裸,很难做到不发抖。哪怕士官和他穿得一样少,也很难做到。这位负责监考的士官是想让队伍整齐,看起来像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迈尔斯打量着他,想知道他哪些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小动作能起到抵御严寒的作用。其中一定有什么窍门……“跑步。两人一组。”士官下达了命令。他似乎并没有提高嗓门,但队伍的最后一排也能清楚地听到他的话语。另一种有效的技巧,迈尔斯思忖着。这让他想起了他父亲的习惯。父亲愤怒时就会压低嗓门说话。这样更有震慑力。
  “记住,最后一组障碍跑结束后,立刻开始五公里长跑计时。”士官开始安排分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