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案藏杀机:清代四大奇案卷宗-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余杭知县刘锡彤接到呈词后,立即叫来门丁沈彩泉和仵作沈祥,准备带领一班衙役前去王心培家验尸,看是否是凶杀案。就在众人正要出发的时候,应约来给刘锡彤看病的陈湖(竹山)到来。陈湖与刘锡彤是无话不谈的密友,刘锡彤便对陈湖讲了葛品连之死蹊跷。陈湖听了,顿时如获至宝地兴奋起来,大谈街头巷尾听来的关于葛品连妻子小白菜与新科举人杨乃武的风流韵事。

这陈湖本是个秀才,因为懂得一点医道,时常到县衙给人看病。他平日就已经与杨乃武不和,还曾经被杨写诗骂过,早就怀恨在心,而杨乃武又新中举人,更令他妒火中烧,这下可逮着了机会,便不遗余力地诽谤杨乃武,恨不得要将小白菜与杨乃武那点捕风捉影的传闻说成是真的。又提到当时葛品连为避嫌疑搬离杨家,从此夫妻失和,一次打架后小白菜还要出家。又说葛品连年纪轻轻,竟然暴死家中,内中肯定另有别情,街坊邻居都认为是杨乃武与小白菜合谋下毒。

陈湖一番绘声绘色的话,令刘锡彤兴趣大起,不断追问更多细节。陈湖也滔滔不绝,添枝加叶,知道的不知道的都往外倒,只求能扳倒杨乃武。二人的谈话从早上一直持续到中午。

陈湖走后,刘锡彤带着一干人赶到王心培家。第一眼见到“美而艳”的小白菜,刘锡彤就留下了轻佻放荡的印象。待再看到矮胖的葛品连尸体时,心下对陈湖讲述的潘金莲、武大郎、西门庆的故事又相信了几分。这潘金莲是小白菜,武大郎是葛品连,西门庆当然就是杨乃武了。

当时天气正热,葛品连的尸体已经开始腐烂发臭,全身变为淡青色,尚未完全僵硬;肚腹开始水肿发胀,有十多个大水疱;口鼻内有淡血水流出,直入眼耳。当时法医检验均以宋代著名法医学家宋慈的《洗冤录》为准绳,《洗冤录》中记载死者中毒后的特征是:“牙根青黑,七窍流血,嘴唇翻裂,遍身小疱。”葛品连尸体症状明显与《洗冤录》中记载不符。

仵作沈祥随即将银针探入尸体咽喉,银针立即变为青黑色。抽出银针后,用皂角水擦洗,青黑色并不消失。这一点,却是符合《洗冤录》中“用银针刺喉,银针变暗擦之不去”的记载。

[古代说的毒药主要是指剧毒的砒霜,成分为三氧化二砷。从化学原理上来说,银的金属性质稳定,与三氧化二砷是不能起反应的。也就是说,真正致人死命的纯净砒霜是不能使银变黑的。但古代的生产技术落后,致使砒霜里都含有少量的硫和硫化物杂质。而恰恰是这杂质中的硫与银接触后可立即起化学反应,在银的表面生成一层黑色的硫化银。而在实际生活中,有些东西并没有任何毒性,却含有硫,比如鸡蛋黄,因而用银针插入蛋黄也会变黑。而一些剧毒但是不含硫的物质,如农药、氰化钾、氰化钠等,却不能使银针变黑。当然含硫的物质中也有一些是有毒的,如亚硫酸钠。因此单凭银针来验毒实际上是有很大局限性的。]

因为两种症状互相矛盾,仵作沈祥一时也不能确定死者到底是不是中了砒霜,便想起来自己曾经验过的一个吞食生烟土而死的死者状况与此类似,便含含糊糊地说葛品连是中了烟毒。而门丁沈彩泉因为从旁听了陈湖的长篇大论,先入为主地认为葛品连是中了砒霜剧毒,认定是沈祥搞错了。二人争论了一会儿。沈彩泉是知县身边的红人,沈祥见他坚持说死者是中砒霜而死,料到必有深意,便识相地让步了,改口向刘锡彤报告说死者是“服毒而死”,不过并未明确指明是烟毒还是砒霜。

刘锡彤一听“服毒”二字,立即想到陈湖说过的小白菜与杨乃武合谋下毒的事,便传讯原告葛品连母喻氏,问她死者之前吃了些什么,饮食由谁负责。喻氏说了大致情形,说儿子死前只有儿媳妇小白菜在跟前服侍。此刻,刘锡彤更加肯定小白菜就是凶手,命人把她叫来,直接要她交代毒死丈夫的实情。小白菜对天发誓,矢口否认。可无奈知县大人根本就不相信她,只命人将她带回县署审问。

可怜的小白菜就这样莫名其妙地身陷囹圄。不过,她虽然惊惶,心中并没有绝望,她认为她没有下毒杀夫,事情很快就会弄清楚。只是她没有想到,她这一次进大牢,一蹲就是三年,而且这期间经受了种种酷刑,情状之惨烈,难以形容。

当然,她更没有想到,因为一纸酷刑逼供的供词,她将她仰慕敬重的男人也卷进了这场奇冤大祸。

叁、刑讯成冤

刘锡彤将小白菜带回县衙后,先吃过午饭,稍事休息后,立即升堂审案。他早有成竹在胸,认为很快就能破这起奸夫淫妇下毒谋害亲夫案,因而一上来就威逼小白菜交代毒死丈夫的情形。小白菜大呼冤枉,坚称自己毫不知情,既不知道丈夫是服毒身死,也不知道毒药从何而来。

刘锡彤审问了一个下午,案情依然毫无进展。他有些着急起来,终于忍不住直接问起小白菜与杨乃武的关系来。其实,杨乃武才是他最最关心的主题。他虽然年近七十,年纪老迈,可并不糊涂,如此迫切地将传闻混同于事实,急不可待地要将杨乃武扯进来,只因为他跟杨乃武早有宿仇在先。

刘锡彤,天津盐山人,道光丁酉科顺天乡试举人,之后多次会试不中,只好在地方上当了一名小官。他最早在余杭城外的关卡任税吏,是个九品小官,品级不高,但却颇有实权,掌管着来往客商的船只课税。他借着职务之便,经常对商人横征暴敛,大行敲诈勒索之事。当时杨乃武还是个秀才,因为富有正义感,生性好事,平日看到地方上不平之事,总是好管多说,伸张正义。他对刘锡彤的所作所为很是看不惯,一直想找机会教训一下对方。

正好当时余杭要修桥铺路,杨乃武主动向余杭知县请缨到杭州府采购基建材料。办完事后,杨乃武又去拜会与自己有师生之谊的杭州知府,以修桥铺路是为地方造福为由,请求老师开了一张州府免税公文。回到余杭关卡时,杨乃武佯称自己是商船,刘锡彤的手下便索要高价税银。杨乃武称要回去取银两,将货船抵押在关卡处。但他却没有回家去取税银,而是将免税公文撕成两半后又来找杭州知府。见面后,只拿出半张公文,谎称另半张被欲扣船敲诈的刘锡彤撕去,剩下的半张还是自己好不容易才抢夺回来的。杭州知府得知后勃然大怒,认为刘锡彤撕毁公文,是藐视自己的权威,立即发火签将其免职。

刘锡彤就这样丢掉了官职。过了很久,他才知道是余杭秀才杨乃武从中捣鬼,从此怀恨在心,发誓要报复。以致后来他花五千两银子再捐官时,也一定要做余杭知县,就是为了寻找机会对付杨乃武。不过杨乃武多年来为当地百姓做了不少实事,已经是余杭名震一方的人物,又常把官绅勾结、欺压百姓等事编成歌谣。对于这样一个名气很大的秀才,官府除了说他“惯作谤诗、毁谤官府”外,也无可奈何。

前面曾经提到过,余杭仓前镇是漕米集中的地方。清朝征收粮米,历来陋规极多。比如粮胥量米的时候,斛上之米要堆砌成尖,然后粮胥用脚踢三次斛,溢出之米称为耗米,不许交粮的百姓扫取,而是要充公以弥补储运损耗。后来朝廷意识到积弊,明令禁止“脚踢淋尖”,且溢米准由粮户扫取,但唯独仓前积弊照旧。由于受欺负的都是些中小粮户,他们叫苦连天。性情豪爽耿直的杨乃武看到后很是不平,不但代他们交粮米,还代他们写状子,向衙门控告粮胥克扣浮收,请求官府剔除钱粮积弊,减轻粮户额外负担。结果被控告的仓前粮胥何春芳(即逼奸小白菜未遂之人)反咬了杨乃武一口,说他有意鼓动农民抗粮不交,代农民包交漕米是为了从中牟利。知县刘锡彤如获至宝,立即传讯杨乃武,不料杨乃武据理力争,侃侃而谈,让刘锡彤伺机报复的计划破产,最后只说他“吵闹公堂,目无王法,面加斥逐”。有刘锡彤的庇护,粮胥何春芳舞弊照旧。杨乃武气愤下,写了一副对子“大清双王法,浙省两抚台”,半夜贴在县衙墙上。

这件事后,知县刘锡彤和粮胥何春芳均恨杨乃武入骨。但杨乃武有才又有财,始终没有什么把柄落在他们手中,现在又高中了举人,成为天子门生,要加害更是难上加难。不料天下掉下来个葛品连小白菜事件,成了他们最好的报复机会。最初,刘锡彤听到陈湖大谈杨乃武与小白菜扑朔迷离的绯闻以及合谋杀夫的嫌疑时,表面不动声色,内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