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借住在西府里,不便留客,待我们回了东府里住,再请来住上几日,教她们姐妹也亲近亲近。”尤老娘满口称是,史氏又命人包了二十两银子,令其带回家,补贴家用。
不久史氏等回了东府住,尤老娘果然又带了三姐来了,少不得留她二人住了几日。三姐便随了尤氏一处起居,尤氏因妹子年纪已长,却还没说的亲事,心里暗暗有些着急,又知她是个主意大的,便常在言语间试探,这才隐约察觉三姐心中竟是有了人的。尤氏这才慌了,又怕三姐也失了检点,立逼问她是何人,三姐不肯言语,尤氏急了,说道:“这是倒了哪辈子的血霉!竟我们家就没一个姑娘干干净净出门子不成!”
三姐听得此话,立眉竖眼,气道:“你们那些腌臜事,可别拉扯上我!”
尤氏听了,触及往事,羞愤欲绝,哭道:“谁又不要脸面?人家看着咱们,不安好心,咱们又孤儿寡母,没个依靠,不从了他,哪里还有别的法子去了?谁要做这下流人物?”又低声哭道,“如今我跟你姐姐已是失了足了,只盼着你好罢了。”
三姐话一出口,已是悔了,又见尤氏哭的凄惨,思及往事,二人竟抱头痛哭起来。完了三姐抹干了眼泪,对尤氏道:“姐姐当日只说终身有靠,谁知末了也不过给他做个小老婆,若非是夫人心肠好,如今也无处安身了,可见这世事无常,是说不得准的。说句没廉耻的话,我也不图什么有钱有势,只要个可心意、能进的我心的,不然,只算得白过了这一世!”
婚事
尤氏道:“咱们姐妹,如今也就剩了你一个好的了,凭你说是谁,我都去求太太!”
三姐儿低头不言语,半响才道:“五年前,我跟着妈妈到老娘家拜寿……”原来三姐看上了那唱戏的柳湘云,尤氏记在心里,次日里便去求史氏。也不说是三姐看上的,只说是她跟尤老娘都觉得二人可堪配就,也问问史氏的意思。
史氏便道:“外头男人的事,我也不知的,不如唤了蓉儿来问问。”便打发人去请贾蓉,贾蓉听史氏问柳湘莲,便说:“太太原没留心,先头打了薛大叔又逃了的,就是这个柳湘云了。如今也不知在哪里闲游呢!那边府里宝叔与他最好,他若回京,宝叔必是知的。”
史氏又问道:“可知他人品如何?”
贾蓉道:“他最是冷面冷心,对我们都没什么情意,只跟宝叔一个人好的。”
史氏这便放过,打发了贾蓉走,又对尤氏道:“既宝玉肯跟他结交,想来也是个风流人物。只等他回了京,咱们再看罢。”尤氏称是,又命人请了三姐来陪史氏说话。
可巧不久柳湘莲便跟薛蟠同行回京,史氏得了消息,便请宝玉来,将此事与他说了,宝玉最是个好揽事上身的,他又跟黛玉定了婚事,恨不得天下有情人俱成眷属,听了史氏一席话,原欲立包揽下来,偏又想起一事,才迟疑道:“我原该立应下的,只是才想起一事,想来嫂嫂也是不知的,薛蟠大哥跟湘莲结了生死兄弟,如今在京里给他寻了一处住所,又说要给他寻一门亲事!我一个男子,为姑娘家说亲事,虽是亲戚,却也还有些不美。不如我去同薛姨妈说,请她去说亲,岂不更妥帖?”
史氏听了,喜道:“很是!也不用你,我这便遣人请薛姨太太吃酒!”宝玉遂辞去,这厢薛姨妈见了尤三姐,也爱她相貌人品,满口应了,回去便命薛蟠请柳湘云家来。
这柳湘云听得薛姨妈说三姐品貌,心里已是肯了,遂拜倒道:“全仗老伯母做主。”遂此事自此定下,又因尚在国孝,故婚事过后再议。
这年八月,贾府送了宝玉下场,考的他病了一场,竟也中了个举人,喜得贾母整日里说嘴。这厢贾政也收到江南甄应嘉的书信,道他的儿子甄宝玉也乡试中了举人,不日将上京,预备来年春闱,请贾政多加照料。贾政回了封信恭喜他,又提及自家的宝玉已与外甥女林氏定下婚事,只待择日完婚。又问及甄宝玉的亲事,又感叹王夫人外甥女薛氏人品端方,安分随时,却自选秀落选后一直不曾说亲,因其父亲早丧,故其母托付了自己为其相看,可惜一直不见个品貌堪配的,云云。
果然甄宝玉进京时,又有四个女人前来贾府问安,贾母请了宝钗来见,四人都赞不绝口,不久甄老太太便来信,请贾母说合,为其孙甄宝玉求娶薛宝钗。薛姨妈早见过那个宝玉,且这厢宝黛婚事已定,宝钗年纪比宝玉还大上两岁,她早是心急如焚,如今见宝钗能有这样好归宿,怎么不肯?于是与甄府说定了亲事,只待年后出了国孝完婚。
却说贾宝玉此次下场,贾政不过教他体会体会,并没指望他能中的,谁知竟中了,却是侥幸,果然三月里春闱,便落榜了。贾母起初还忧心宝玉伤心伤神,谁知他如没事人一般,早丢开手了。
不久,贾珠又被点了外放长安县县丞,好在这长安县所在极近,打马一日便得个来回,并不失了照应。李纨自是随了去任上的,贾兰因要进学,便留在家里,由贾政王夫人照看。
展眼出了孝,贾府里便忙起了宝黛二人的婚事。因黛玉成婚,不好混在贾母院子里,若教住在梨香院里,又恐宝玉出去胡混,贾政便命另收拾了一处院所给她住,把梨香院复又收拾干净,锁了起来。
到了吉日,迎了黛玉进门,一应种种热闹,自不必说。黛玉原跟姐妹们相熟,姑嫂之间,也颇为相得,上又有贾母贾政照应,自是如鱼得水,比原先做姑娘时,身子还好上几分。
却说今年里贾母八旬大庆,宴席自七月二十八摆到八月初五,二十八日里请的是皇亲王公等身份贵重之人,南北王妃等都来了。因太妃问及宝玉及众小姐,贾母便笑道:“宝玉如今成了亲,已不好叫他见女客了,故未命他来见。他们姐妹们性情腼腆,上不得大台面,倒叫你们笑话,就让在里头看戏呢。”
南安太妃便请贾府的姑娘来见,又问宝玉娶的谁家姑娘,贾母道:“是我亲外孙女儿林氏。”便命黛玉上前拜见,众人夸赞一番不提。
却说贾玮贾瑗等出来拜见后,别人还尚可,冯唐之母冯夫人却动了些心思。原来她孙子冯紫英新丧了妻,正待续娶,因她前个孙媳性子太刚强,冯紫英便不喜欢,整日里在外头胡闹,这次便欲寻个性情柔和些的,她早也见过贾玮,素喜她言语安静,性情柔顺,便起了心要说这门亲事。
回去便遣人来说亲,贾母本不肯依,嫌冯紫英年纪大了些,又死了老婆的,谁知另有一个孙家的来求,贾母听人道他性情凶恶,好打骂下人,自然更是不肯,听得贾赦有许他之意,忙打发人去说要定给冯家。贾赦得了贾母的话,自然不敢不从,打发了孙家下人走,又去找贾政借了两千两银,补上孙家的亏空。原来当日里贾赦相中了一篇颜真卿真迹,一时手头不趁,短了两千两银,又等不及打发人回来取,正巧见着这孙绍祖,便问他借了,原贾赦见他来求娶迎春,便想借此勾了这笔账,偏贾母已先许了冯家,只得再拿出银两,还了他账。
发嫁
因甄家在金陵,薛姨妈替柳湘莲操持了婚事,便欲回金陵发嫁薛宝钗。这日里便来贾府辞行,贾母因不见宝钗,便问道:“怎么宝姑娘没来?方才黛玉儿还念叨她呢,虽说是定了亲的人,可咱们自家亲戚,也不该避讳才是。后头的姐姐妹妹,都极是挂念她。”
薛姨妈忙道:“原不是为了避讳这个。是她这几日身上不好,正吃着药呢。只是这婚期是早定下的,再拖不得了,也只好这时候上路。给姐妹们的礼,可也是她亲手打点的。”
贾母点头道:“她素来是个有心的。我们家这些姐妹,连黛玉儿,也是及不上她的。生的样子又好、性情又好,最难得是还读书识字,我原就说她是个有造化的,可不是?若我还有个差不多的孙儿,早就抢着定下了!白白便宜了他们甄家!”
众人都笑了,凤姐因道:“别说老祖宗了,就是我,若有个那么大的儿子,也要抢了薛姑娘家来呢!”
薛姨妈便道:“这话可是不敢当,不说别人,只黛玉儿,就不比她差的。如今跟了宝玉,真是亲上做亲,不能再好了。”又对黛玉道:“你薛姐姐去了金陵,旁的不论,心上最记挂就是你了。你也好歹体谅她的心,常有书信来往才是。”黛玉听了,眼中含泪,道:“我原当宝姐姐亲姐姐一般亲近,当您亲妈一般孝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