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绝世箫妃之乱君心-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几日吟箫倒是经常往凝香斋跑,在府上挑了两个手脚伶俐的丫鬟送了过去,又请太医开了保胎的方子,对茗香也是照顾得无微不至,倒让她觉得受宠若惊。其实她并没有别的意思,太后前些日子也曾提起宁王已是不小了,至今尚未有子嗣,所以见茗香有了身孕当然是格外照顾,也算是帮太后了了心愿。虽说如此,但她心中总觉有个疙瘩,面对茗香时表面上是客客气气,唬寒问暖,可是内心里从里到外=泛着酸涩之意。她对宁王的态度也不如往常,淡漠而矜持,再无往日的甜蜜温馨,宁王对此也是无可奈何,每次见她都是那副淡淡的样子,话也说不上几句,她又不愿多听他解释,要么是相对无言要么就听她冷言冷语,结果常常闹得不欢而散。

  如此僵持了一段日子,转眼天已渐渐热了起来,茗香的身子已渐渐显山露水,吟箫见了倒觉得讽刺,去她那里的次数也渐渐少了。最近太后身子越=发的弱了,咳喘不止,所以她时常进宫探望,瞧着她的身子一天不如一天心中就更为忧虑了。眼见着她身边的亲人相继离她而去,先是云妃仙逝接着阮瘵也举家离开往江南去了,虽说莫离还在京都,可他为了报仇之事忙得无法时常相见,现如今她又与宁王这样僵持不下,倒是备觉孤单。不知为何,宁王现在竟关心起政事来,每日必要到宫中与皇上议事,回来不是眉头紧锁便是躲在书房不见人,再不就是到蕴芳居呆呆坐上半天也不说话,只是看她的眼神越发的复杂深邃了。

  午那天,宁王与吟箫一起到宫中探望太后,见她老家身子大好,精神头也不错,便略略放下心来。还是吟箫心细,总觉得太后似乎有什么话要说,待宁王走后她便独自留下来陪着太后。

  第四卷 第二十二章 老太后仙逝留密函

  寻常人家那样居丧守制、庐“哀家果然没看错人,真是个一点就透的丫头。”太后见她留下来摒退了宫人笑容可掬地说道,说完便叹口气道:“哀家这身子骨倒是一天不如一天啦。”

  “母后说的是哪里话,依臣妾看啊您现在倒比前些日时候精神多了。早就听闻有个道人曾给太后算过说您福寿双全,这往后的日子还长着呢!”吟箫笑着宽慰她道。

  “只不过一个疯道人的胡话,哄哀家开心罢了。”太后看向她慈爱地笑了笑,忽又正色道:“今日有些话哀家就当你的面说清楚,当年哀家早就看出皇上相中了你,只觉依你的性子,断不能留你在这宫里面。想来想去还是觉得你与钦风那孩子般配,才将你许给了他。哀家也知道往日你也受了不少委屈,现在这些疙瘩可不都解开了吗?钦风这孩子到底是重情,想必你也知道,不过他有时太过孩子气,你也要担待些。”说完便深深地看了她一眼。

  吟箫一听她说的这番话,心中一阵惊骇,没想到太后呆在深宫中竟对宁王府的事情了如指掌,再想着最近茗香的事情更是不敢再看她的眼睛,只是低着头恭敬地应着。

  “你这孩子跟你祖父、父亲一个模样,都是心重。有些事情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过去了,想得太多了反而不好。”见她低头不语,伸手拉住她的手轻轻地抚摸着说道:“这世上,真心难求啊,得到了便是你的福份,可要好好珍惜才是。”

  听太后一番软语劝慰只觉得心内暖融融的,看她慈爱的眼神,听着她温和的话语倒令她想起已逝的母亲来一时忍不住,泪水潸然而落。

  “你这孩子,好好的,倒怎么说哭就哭了,也是那么孩子气。”太后边说边伸手帮她擦了脸上的泪水,动作轻柔,她一时感动不已竟哭得更为厉害了。

  刚过了端午,这天便热了起来,湛蓝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太阳当空火球一般照射着大地,不过蕴芳居已是绿藤缠绕,倒也透着几丝清凉。宁王今日入宫议事过了午时也未见回来,吟箫只觉得心头突突地跳着,似有不祥的事情发生,便站在院子里左顾右盼直到了申正时分也未见归来。未过多久倒见李管家风风火火地冲进了院子里,一向总代表的他竟哭丧着脸像是天塌下来一般,一进屋子便直直地跪了下来,口中呜咽着说道:“禀王妃,太后她老人家殡天啦!”

  这个消息无疑像个晴天霹雳打得吟箫失了心神,一时竟瘫坐在椅子上半天缓不过劲来,只觉得两耳轰鸣,脑中一片空白,过了好久才听见李管家叫她的声音,这时只见碧云红着眼睛冲了出来,一下跪在了她面前。她呆呆望着她半天才缓缓开口道:“想必轿子已经备好了,好歹姐姐服侍了太后老人家一场,也一起去吧!”说罢便出门跪拜着接了等在外面宣旨的公公带来的孝衣穿上便随着轿子入了宫。

  万寿宫的乐寿堂,以往太后的寝宫,如今已改为梓宫,从里到外清一色白纸裱糊,素纱白幔、香烛点点、烟火缭绕。只见各位王爷、王妃、公夫人和诰命夫人以及后宫妃嫔还有年纪小小的皇子们黑压压跪满了整个万寿宫。只见个个浑身缟素满面哀伤、哭得眼睛红肿,有的人则哭得上气不接下气,瘫倒在地。只见皇上一身麻衣头戴白冠跪伏在灵床前,身边跪着尚未成年的大皇子,宁王一行也在其中,早已哭得昏昏沉沉,两眼发红。这时只见刘显等大臣也一阵风似的赶到,呜咽着扑倒在太后的灵床前,恭敬地行了大礼竟声痛哭起来。一时间大殿内外一片哭声,直冲云霄。吟箫冷着脸跪在一堆哭得死去活来的后宫妃嫔与王妃诰命夫人中竟声息不发,只是泪水如断了线的珠子直往下掉,她没想到端午节身大好的太后怎么去得这么突然,再想到又一个至亲的人去了,心中更觉得空空荡荡无所着落了。

  到了第七天晚上,吟箫在灵棚里见到了一抹白色的身影飞快地冲入太后灵堂,只听“咚”的一声响便见那人在灵床前跪拜下来,将头嗑得“咚咚”作响,过了一会便见他仰头痛哭,声音却是沙哑不堪,那种人内心发出的悲痛却让旁观的人也看得哀伤不已。这人便是刚从边关日夜兼程快马加鞭赶回来的英王,因事情紧急,况且是边关要塞,他只带了数骑亲兵回来奔丧。只见他身形高大、魁梧却不显粗壮,古铜色的脸因日夜赶路而略显疲惫,只是眉宇间那股子英气让人看了心生敬畏。听说这英王的生母在他七岁那年便因病去世,大去前将他托付于当今太后抚养,太后生性宽厚一直将他视若已出,虽说他较后上年长,但因母妃身份低下,自然不能入主东宫,不过他与皇上自小一起长大甚是亲密,而且他从小力大无穷,练就了一身好武艺,先皇在位时便主动请缨镇守边关,多年来边关一直相安无事,连皇上都称他是国家的一道坚不可摧的铁壁铜墙。

  太后仙逝,皇上悲痛万分,但又要以国事为重,定不能像墓三年,便顺古延今采用了九九归一的数法,守孝二十七天。英王为了报达对太后的抚育之恩,竟不顾边关要护送太后灵柩到先皇的裕陵与之合葬并为之守灵三年,这等大事皇上却想也没想便答应了,倒让吟箫暗自觉得诧异,真不知皇上的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太后身边的碧珠执意不愿留在宫中,要到宫外的慈安寺出家为尼,之前早已得到太后默许,所以出宫倒不费什么周折。那日天色阴沉、铅云低垂、天气闷热让人觉得焦燥不安,吟箫和碧云一直将她送到宫外还舍不得她离去,直到了慈安寺,碧珠才将她拉到寺院外的一个小角落将一个白色绢丝的小包裹塞到她怀中,哀伤地面容透着神秘说道:“这是太后临终前特地嘱咐我交给你的,想是什么重要的物什,你拿着赶紧回去吧。”

  第四卷 第二十三章 密函又拆现玉箫佩

  吟箫看也没来得及看便双手接了忙揣到袖笼里。再抬头时便见她表情凝重整了整一身素袍头也不回地往寺院的大门走去,刚踏入院门便见门边闪出两个十一二岁的小尼姑面无表情地将那厚重的大门掩上了。她仍是痴痴地看着那墨色的大门,碧珠在她眼中自此便成了一个迷,转念又想到子修道的师父,不由自主地笑了笑,碧珠与她终是不同的,至于哪里不同她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只觉得碧珠这一生定承载了太多的东西,入了空门六根清净反倒好了。

  晚膳吟箫只略用了些清淡的小菜,因碧去这些天伤心,身子不好便让她早早去歇着了。看着丝雨忙前忙后地收拾,心中便生出一丝心疼之意,又想起今天碧珠交给她的小包裹于是早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