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王业784-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妖精都会活很久,所以,我会一直一直缠住你。”我握住他的手,与他十指交缠,紧紧相扣。

    已经过去了一个冬天,我还要继续努力的活下去,哪怕一天,一月,一年……能多一天,便多一刻的相伴。

    他不语,深深看我,用力扣紧了我的手指,眼底有隐约湿意。

    【全文完】

    后记:

    太初元年,神武高祖皇帝即位,四海靖平,天下咸归。帝在位一十六年,修典制,兴民事,启寒庶之贤,革门第之弊。废六宫御制,终生无妃嫔采侍之纳,圣躬严俭,帝后情笃。皇后王氏,出琅玡高门,德配令望,淑行坤德,诞太子、延熙公主。太初七年,皇后薨于含章殿,时年三十二。上悼痛,乃辍朝七日,群臣哀笃。有司奏谥懿皇后,上特诏曰“敬”,谥敬懿皇后。

    太康九年,上崩,谥神武高祖皇帝,与后合葬永陵。

    太子继位,兴“崇光之治”,宇内承平,开盛世之初。
 


帝王业 外篇 番外一
章节字数:7420 更新时间:07…04…10 15:38
薄雾漫过远处高低田垄,在清晨阳光下渐渐散开。
    青瓦粉墙隐现在阡陌桑梓间,牧笛声悠悠响起,陌上新桑已绽吐绿芽。
    李果儿背了柴禾,轻手轻脚推开院门,将柴禾轻轻放在墙根,仔细砌好。
    不留神滑下一根,骨碌滚到井台下,惊动了藤萝旁酣睡的花猫,咪呜一声跳上窗台,伸个长长的懒腰。
    李果儿慌忙撮唇,挥手驱赶花猫,心中直埋怨这不懂事的畜生。
    这会子先生还未起身,声响轻些,别惊扰了先生的好梦。
    花猫懒懒蜷起尾巴,朝他眯了眯眼。
    先生推门出来,竹簪束发,只披了竹布长衫,天青颜色洗得发白,衣衫下摆被晨风吹得微微卷起。花猫跃下窗台,挨到先生脚边轻蹭,喉咙里呼噜着撒娇。
    “先生起得这么早!”李果儿咧嘴笑,将手在衣襟上用力擦了擦,“我给您打水去!”
    “果儿,我说过,不用你每日送柴禾。”先生瞧见地上的柴禾堆,微微蹙眉,神色仍是温煦,“这些事有福伯做,你用心念书,不可跑野了。”
    李果儿嘿嘿一笑,老老实实垂手站定,平日惫懒神气半点不敢流露,只点头听着。
    先生瞧着他那模样,摇头笑了一笑,徐步至井旁舀水。
    “我来,我来!”李果儿手脚麻利,抢过水瓢,三两下打好凉沁的井水,“先生洗脸!”
    先生笑了,屈指在果儿额角敲了一记,“念书不见你这般伶俐!”
    果儿挠头直笑,瞧着先生挽起袖口,双手掬了水,俯身浇到脸上。
    水珠顺着先生脸颊滴下,沾湿了鬓角,乌黑鬓间杂有一两缕银白,已是早生了华发。
    清晨阳光照在先生脸上,映了水光,越发显出透明似的苍白,衬了乌黑的眉,挺直的鼻,刀裁似的鬓,怎么看都不像这烟火世间人物,倒似神仙画里走出来一般……李果儿看得有些发呆,见一行水珠顺着脸颊滑下,就要滴进先生衣襟里,忙欲掏出怀中抹汗的帕子递去,却又讪讪住了手,唯恐帕子脏污了先生。
    先生将就着水,洗了洗手,一双修长如削的手浸在水中,比白玉还好看。
    “先生,您从哪儿来的?”李果儿愣愣仰头,这个问题已经问过了七八次,却又傻乎乎忍不住再问,明知道先生每次的回答,都是同样的——
    “我从北边来。”
    这一次,先生仍是不厌其烦,微笑着回答他同样的问题。
    李果儿知道,再怎么追问,也不会问出更多的答案来。
    先生就像一个谜,不对,是太多的谜……叫他想上一辈子也想不出。
    在先生到来之前,这村寨已经一百多年没出过读书人。
    说来也是山水灵秀,丰饶淳朴的好地方,只是山重水远,道路迢迢,与外世隔绝得太久,罕有外乡人会翻山越岭来到这南疆边陲。
    村寨里男女老少,只知耕种务农,日出而作,日落而夕,能识字的没有几个。
    早些年,也曾出过一两个读书人,不久也都离乡远行,再未回来过。质朴乡人倒也安于淡泊,乐天知足,在老祖先留下的土地上勤勉耕种,家家户户衣食丰足。
    偶有外乡人来到,总是全村的盛事,每家每户都争相延邀。
    过了许久,李果儿还清楚记得,先生一家人到来时——
    那年,李果儿的爹还在世,正是他冒雨赶夜路时,在山外峪口遇见这三人。
    先生和他家娘子,携了一个白发老仆在暴雨之夜迷了路。
    显是一路风尘劳顿,三人都憔悴不堪,
    当时,先生受了风寒,病得不轻,走路都需他家娘子搀扶。
    果儿他爹最是个热心肠的,一看先生病成那样,便将他们引到家里,找来寨子里最好的大夫,连夜挖来草药,总算让先生一家撑过了难关。
    先生自称姓詹,为避北边战乱,携了家中娘子与老仆不远千里来到此处。
    那姚氏娘子一看便是大户人家的千金,虽风尘劳顿,仍是容色极美,说话做事大有气派。
    那白发老仆,更是精壮矍铄,力气堪比壮年男子。
    村寨里从未见过这般风采的人物,老老少少都对他们敬慕得很。
    最叫人敬慕的,却是先生。
    初到来时,那是怎样一个人……布衣素服,病容憔悴,却有一双比山泉更清寒的眼,让最好的画匠也画不出的容颜。不论对着谁,他总是微笑,笑容温暖如四月熏风,眼里却有着总也化不去的哀悯,似阅尽悲欢,看懂了一切。
    先生病愈后,身子仍是虚弱,便在寨子里住下来休养。
    这一住,就是四年。
    村人帮他们搭了屋舍,修了院子,女人们教姚娘纺织烹煮,男人们帮着送柴送粮,哪家杀猪宰牛,打到野味,都不忘给先生家里送一份……乡亲们一心一意想将先生留下来。
    因为,先生教会了寨里的孩子们识字念书。
    起初住在李家,闲暇时,先生便教李果儿识字。左右邻人知道了,也将自家孩子送来,一传十,十传百,上门求学的孩童便越来越多。
    姚娘格外喜爱孩子。
    时常是先生在竹舍里教书,姚娘静静坐在屋外廊下,给孩子们缝衣。
    村里孩童惯于树上墙头戏闹,衣裳脏污扯破是常事,家中大人也不在意,只随他折腾去。
    先生却是喜欢整齐洁净的,一样的布衣芒鞋,穿在他身上偏就纤尘不染。
    每天午后,孩子们到来竹舍,姚娘总是笑盈盈盛出甜糕来分给大家,瞧见哪个孩子泥手泥脚,衣衫不齐,便仔细给他洗干净手脸,将绽破的外衣脱下来,拿去细细缝好。
    一众孩子里,有个叫虎头的,才只九岁,长得高壮顽皮,整日翻墙掏鸟打架。虎头的娘死了多年,家中只有爹爹和年幼的弟弟,也没个姑婶照管,常年跟个泥猴似的。
    起初被他爹爹送来念书,转身就跑得没有人影。
    后来见有姚娘做的甜糕吃,这才磨蹭着回来。
    慢慢的,虎头来得越来越勤,时常一早跑来守着姚娘,等姚娘给他缝补衣衫。
    有几次,李果儿偶然看见,虎头故意在屋外篱笆上勾破衣袖,再跑去找姚娘。
    李果儿偷偷告诉姚娘,虎头坏……姚娘却微笑,低低叹口气,“虎头想念他娘亲了。”
    姚娘和先生都是最最和善的人。
    先生从来不会对人高声说话,即使再顽劣捣蛋的孩子,他也从不训斥,却能让村里最让人头痛的顽皮鬼都乖乖听话。
    唯独在又老又胖的福伯面前,孩子们没一个敢淘气。
    
    福伯不爱说话,不爱笑。
    平素里只低头做事,脸上看不出是喜是忧,看人的时候喜欢眯起眼睛,偶尔开口说话,声音跟旁人大为不同,尖细低哑,冷冰冰的,叫人不敢亲近。
    村里老人大都慈祥温和,从没有见过这样古怪的老头子。
    偶有孩子在先生家中淘气,一旦看见福伯,便吓得直缩回去。
    但是李果儿并不怕福伯,反而,对福伯的崇拜仅次于先生。
    有一天半夜,果儿偷溜出后门,约了虎头去河边抓螃蟹。
    夜里,沙洞里的螃蟹都爬出来透气了,河滩上到处都是,一抓就是小半篓。
    那时竹舍还未盖好,先生一家仍住在李果儿家里。
    福伯就住在后院一间单独的木屋。
    那晚后门不巧给锁了,李果儿只得翻上院墙,不料脚下一滑,一跟斗栽了下去——
    那一跤跌下去,虽不要命,头破血流却是少不了的。
    然而,李果儿毫发无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