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聊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常的水从被子里流淌出来。 
  在打开被褥的一刹那,几乎所有的人都差点晕厥过去,李凤翔的身体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消融着,而他本人似乎对此毫无知觉,直到洪氏用颤抖的双手捧来铜镜,竖立在李凤翔面前,他才从镜子里看到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可怕情景。 
  “这……这是什么……”原本欢喜迷醉的神情从李凤翔的脸上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惊骇欲绝的表情:“我要和宛如在一起,可是如果用这种方法……万一死了怎么办?不……不……” 
  凄厉的惨叫声戛然而止,与之同时停止的,则是李凤翔身体的消融。但一切为时已晚,床榻上剩下的,只有一颗孤零零的头颅大张着嘴,似乎仍在无声地呼喊着什么。 
   
  清冷的西风吹起了满地的黄叶,间或有一两片顺着风势飘进了窗棂。 
  高高挂起的锦帐里,正有一具无头的男尸直直躺着,虽然生前是那样俊秀的少年,但在失去生命之后,肉身却也很快变得可憎起来。 
  将头轻轻搁在对方已经冰冷的手心里,良久,宛如才游下锦榻,在窗前紧紧地盘起身子来。 
  因为想在这场夺夫大战中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宛如动用了早已成为禁忌的古老法术,但是在当事者喊出那个“不”字的时候,由某种奇异契约所关联的法术瞬间被切断了。 
  结果是,虽然洪氏没能留住丈夫的心,宛如最终也没能完全获得自己所想要的。 
  曾经山盟海誓、自命情比金坚的爱人呵……为什么不能真真正正完完全全地信任自己呢?回忆起幼时母亲关于“决不能喜欢上异族人”的谆谆善诱,宛如所能做的,也只有无声的叹息了。 
  锦榻上的男尸慢慢消散在了空气中,无比留恋地看着往昔的爱人,有那么一刹那,宛如美丽的眼睛里仿佛有什么东西要流淌下来,但终究还是什么都没发生。 
  要到什么时候,自己才能得到一颗完整的心呢? 
  也许就在明天,也许永远不会。 
  似乎是听到了什么动静,宛如直起了身子,身上的鳞片慢慢幻化成层叠的白色缂纱,尾巴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细嫩的双手与双足,对着镜子细细端祥了一下,宛如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窗外已经响起了轻快的脚步声,有人叩击着窗棂,小心翼翼地问着:“请问,里面有人吗……” 


丹砂井 
   
  震耳欲聋的爆竹声在正午时分响起,伴随着热闹的喧天锣鼓,前来贺喜的人几乎踏平了廖家门槛。 
  今天既是廖老太爷的百岁寿诞,也是廖家新屋落成上梁的吉日,又恰逢着前天刚得到乡里的喜报:玄孙廖幼儒中了举人——三件喜事凑在一起,不仅廖家人个个高兴得合不拢嘴,便是四县八乡的远亲近邻们,也都十分愿意来凑这个热闹沾沾喜气。 
  作为江塘县的旺族大户,廖家一直没有析家,从老太爷算起,到现在差不多已经五代同堂了,不仅老太爷夫妻双双达到百岁暇龄,就连他们的五个儿女、十多个孙辈,也都已经过了人生七十古来稀的阶段。前些年道台大人不知听了谁的建议,将本县本府年过七十的老人统计在册,造了一本《寿民录》作为国家祥瑞之兆上献朝廷,果然让皇帝龙颜大悦,着实嘉奖了道台大人一番。而在这本册子里,廖家人就差不多占去了一半页面:八十二岁的廖家长子,八十岁的二子,七十七岁的三子……尤为难得的是,不仅这些廖家的嫡系子孙个个康宁长寿,他们的老妻也都精神矍铄,毫无老迈龙钟之态,所以在江塘县,一提起廖家,人人都是啧啧称奇羡慕万分。 
  热闹的流水宴在廖家从正午一直摆到夕阳下山,人们才渐渐散去。散席的时候,当然大家也忘不了善颂善祷一番:“明年可还要来吃老爷子的寿酒啊……”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廖家的繁茂鼎盛之象却在举族搬进新居后不到两个月,就开始了衰败,先是廖老太爷偶感风寒一病不起,在某夜的睡梦中静静离世,紧接着老夫人因为哀伤过度,也随即逝去。 
  刚办完两位老人的丧事,没多久便是廖家的大房、二房、三房……陆陆续续地,高龄的老人们都相继谢世,随着五房里最后一位年过七旬的长辈过世,剩下的小辈们也就不再恪守“聚族而居”的家规,很快便分家析产。以后因为经商或是别的原因,又有不少人搬到了外县,而留在本地的廖氏子孙里也没有再出现长寿之人,而是象大多数普通百姓一样,往往寿至五十上下便老病而亡了。 
  江塘县的长寿之族就此式微消散,渐渐地再也无人提起。 
  时间流逝了二十多年,一直外放为官的廖幼儒因病乞休回到了家乡。重新站在廖家祖宅门前的时候,廖幼儒想起了多年前自己中举时的风光场景,不禁感慨万千。 
  回乡定居,置产自然是头等大事,考虑到诺大的祖宅一直空锁无人有些可惜,廖幼儒索性出资将之翻葺一新,结果在淘修屋后水井时,有工人意外地在井底发现了一个式样古朴的石匣,匣底正有红色的汁液微微渗出。打开匣盖,里面满装着色泽芳红的丹砂,仔细嗅去,甚至还可以闻到隐隐的清香味道。 
  少年时代的久远记忆慢慢涌上了廖幼儒心头:以前居住在老宅时,这口井向来就是全家人的饮水之源,而江塘县水土贫瘠,别处的井水总有一股酸涩的味道,要用明矾净上一回才堪饮用,唯独廖家的这口水井格外清澈,那种清甜芳洌的气息,直到现在似乎还留在脑海里呢——难道以前太爷爷、太爷们的长寿竟是从这上面来的?廖幼儒平时也颇喜钻钻丹鼎之术,看着手中的这匣丹砂,一个念头不知不觉跳入了脑海之中…… 
  虽然因为年代久远,丹匣的来历已经无从考证,但有一点倒是可以肯定的:在重新将这匣丹砂砌入井壁,并且从入住之日起、再次以这口甜水井作为主要饮水来源之后,廖家的长寿之人渐渐又增多起来,廖幼儒本人就一直活到了一百零七岁的高龄,在临终之前,他立下了遗嘱:廖家子孙,当永远居住在祖宅之中,切勿轻易迁出! 


石膏 
   
  板蓝根15钱、生地15钱、寸冬6钱、知母6钱、桑叶6钱、桔梗5钱、蝉退5钱。 
  搁下笔,拈起方子细细巡视一遍后,张嘉民满意地点了点头,重新提笔加上了四个字:石膏三两。 
  “老、老师,您这是……”旁边侍立的弟子刘德见到张嘉民这突兀的举动,不由吓了一跳,虽然拜师未久,但他也知道石膏性属大寒,除非极热之症,寻常方子中用到六七钱已是极限,眼下张嘉民只不过是偶感风寒,若把这三两石膏吃下肚去,岂非糟糕之至? 
  不过刘德的出言劝诫换来的,却是张嘉民老大一记白眼:“你懂什么?为师自有为师的道理,只管按方煎煮就是了,不必多言。” 
  刘德毕竟年轻,被师傅这样一呵斥,立刻不敢再多说什么了,再想到师傅乃是江南一带的名医,当初自己为了列入门墙可谓费尽周折,如果因为出言不慎失了师傅欢心,那才是得不偿失呢!恭恭敬敬地接过方子,刘德一溜小跑按方取药去了。 
  很快,一碗滗得澄清的药汁就端到了张嘉民的面前,服过药,大约是觉得自己这副药方开得实在慰贴,张嘉民从方匣里捡出方子,又细细端详起来,当他的目光落到“石膏三两”上面时,突然失声惊呼:“这……这是谁加的?” 
  “是老师您自己呀?”见师傅面色惨白,额头冷汗不断滴下,刘德也吓得不轻:“我原先还劝您来着,可您让我不要多嘴,按方照办……” 
  听到弟子的话,张嘉民象是忽然想起了什么,身子摇晃了两下,闭目良久,才缓缓吩咐道:“去叫师娘来罢。” 
  “是要拿什么东西吗?有事弟子代劳好啦!”刘德不知究里,忙趋前低声询问。 
  “不是!”见年轻的弟子满脸不解,张嘉民苦笑了一声:“是要叫你师娘替我准备后事。” 
   
  当刘德领着惊惶的师母来到书斋时,张嘉民已经卧在床榻上断了气,在他的枕边,留下了一张墨汁迹淋漓的字贴,上面写着四句奇怪的谒语:石膏石膏,两命一刀。庸医杀人,因果难逃——显然是张嘉民临逝前一刻所写。 
  因为事情太过蹊跷,所以官府很快介入了调查,经过展转推徇,几年前的一桩旧事被追溯出来——某次酒后出诊,张嘉民在替病人开方时加多了一味石膏,结果导致病人不治身亡。过后张嘉民对此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