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文化要义-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非短短数十行,所能了当。兹且 试为说之如次。——

从宽泛说,人间贵贱贫富万般不齐,未尝不可都叫做阶级。但阶级之为阶级,要当于经 济政治之对立争衡的形势求之。这里既特指西洋中古近代为例,而论证像那样“阶级对 立”的阶级非中国所有,则兹所说亦即以此种为限。而且真的阶级,在文化过程中具有 绝大关系的阶级,亦只在此。所以即此,固已得其要。

此种对立的阶级,其构成是在经济上。社会经济莫不以农工生产为先为本。除近代工业 勃兴,压倒农业外,一般地又都以农业为主要。农业生产离不开土地。假若一社会中, 土地掌握在一部分人手里,而由另一部分人任耕作之劳;生产所得,前者所享每多于后 者。那么,便形成一种剥削关系。中古之封建地主阶级对农奴,即如此。又近代工业生 产离不开工矿场所的机器设备。假若一社会中,此项设备掌握在一部分人手里,而由另 一部分人任操作之劳;生产所得,前者所享每多于后者。那么,便又形成一种剥削关系 。近代之产业资本阶级对劳工,即如此。总起来说,在一社会中生产工具与生产工作分 家,占有工具之一部分人不工作,担任工作之一部分人不能自有其工具,就构成对立之 阶级。对立之者,在一社会中,彼此互相依存,分离不开;而另一面又互相矛盾,彼此 利害适相反也。

此种经济关系,当然要基于一种制度秩序而存立。例如,中古社会上承认封建地主之领 有其土地,以及其他种种;近代社会上承认资本家之私有其资产,以及其他种种。不论 宗教、道德、法律、习惯,都这样承认之保护之。此即造成其一种秩序,其社会中一切 活动即因之而得遂行。秩序之成功,则靠两面:一面要大家相信其合理;更一面有赖一 大强制力为其后盾。此一大强制力即国家。于是说到政治上了。政治就是国家的事。国 家即以厘订秩序而维持秩序,为其第一大事——是即所谓统治。经济上之剥削阶级,即 为政治上之统治阶级,此一恒例,殆不可易。土地垄断于贵族,农民附着于土地,而贵 族即直接以行其统治,此为中古之例。人人皆得私有财产,以自由竞争不觉造成资本阶 级;资本阶级利用种种方便,间接以行其统治,此为近代之例。以统治维持其经济上之 地位,以剥削增强其政治上之力量,彼此扣合,二者相兼,从而阶级对立之势更著。

阶级之为阶级,要当于经济政治之对立争衡的形势求之。至于贵贱等级,贫富差度,不 过与此有关系而已,其自身不足为真的阶级。形势以明朗而后有力,阶级以稳定而后深 固。是故下列几点却值得注意——

一、一切迷信成见足使阶级之划分严峻者;

二、习俗制度使阶级之间不通婚媾者;

三、阶级世袭制度,或在事实上几等于世袭者。

这些——特别是第三点——均大足以助成阶级。反之,如其不存成见,看人都是一样的 ;婚姻互通,没有界限;尤其是阶级地位升沉不定,父子非必嬗连,那么,阶级便难于 构成。中古封建,几乎于此三点通具,所以阶级特著。近代,前二点似渐消失,末一点 则从世袭制度变为事实上有世袭之势,故仍有阶级存在。

阶级之发生,盖在经济上对他人能行其剥削,而政治上则土地等资源均各被人占领之时 。反之,在当初自然界养生资源,任人取给;同时,社会没有分工,一个人劳力生产于 养活他自己外,不能有多余,阶级便不会发生。无疑地,阶级不是理性之产物,而宁为 反乎理性的。它构成于两面之上:一面是以强力施于人;一面是以美利私于己。但它虽 不从理性来,理性却要从它来。何以言之?人类虽为理性的动物,然理性之在人类,却 必渐次以开发。在个体生命,则有待于身心之发育;在社会生命,则有待于经济之进步 。而阶级恰为人类社会前进程中所必经过之事。没有它,社会进步不可能。此其理须稍 作说明。

前章曾讲,人类的特长在其心思作用(兼具理性与理智)。凡社会进步,文化开展,要莫 非出于此。但这里有一明显事实: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假若全部或大部分为体力劳动 所占据,则心思活动即被抑阻,甚至于不可能。而心思不活动,即无创造,无进步,又 是万要不得的事。那么,腾出空闲来给心思自在地去活动,即属必要。——老实说,有 眼光的人早可看出,自有人群那一天起,造物即在向着此一目的而前进;这原是从有生 物那一天起,造物即在为着人类心灵之开辟而前进之断续。但既没有造物主出面发言, 人们又不自觉,谁能平均支配,让每个人都有其一部分空闲呢?其结果便落在一社会中 一部分人偏劳,一部分人悠闲了。——此即是人世对立的两阶级之出现。从古代之奴隶 制度,到中古之农奴制度,再到近世之劳工制度,虽曰“天地不仁”,却是自有其历史 任务的。后人谈起学术来,都念希腊人之赐;谈起法律制度来,都念罗马人之赐。那就 不可不知当初都是以奴隶阶级之血汗换得来的。同样,中古文明得力于农奴,近世文明 得力于劳工。凡一切创造发明,延续推进,以有今日者,直接贡献固出自一班人;间接 成就,又赖有一班人。设若社会史上而无阶级,正不知人类文明如何得产生?

然则人类就是这样以一部分人为牺牲的生活下去吗?当然不是。历史显然昭示,进步之 所向,正逐步地在一面增加生产之中,而一面减轻人力(特别是体力)负担——此即经济 之进步。由于经济之进行,而人们一面享用日富,一面空闲有多;求知识受教育之机会 ,自然大为扩充。人们的心思欲望,亦随以发达——此即文化之进步。凡此文化之进步 ,在一社会中之下一阶级亦岂无所分享?而在心思欲望抬头之后,他们此时当然不能安 于其旧日待遇。社会构造至此,乃不能不有一度变更调整。调整之后,略得安处,而经 过一时期又有进步,又须调整,社会构造又一变。如是者,自往古讫于未来,盖划然有 不可少之三变。第一变,由古代奴隶制度到中古农奴制度。这就是由完全不承认其为人 (只认他做物),改变到相当承认其为人。在前奴隶生产所得,全部是主人的,只不过主 人要用其中一部分养活奴隶。今农奴生产所得,除以一部分贡缴地主外,全部是自己的 。他开始同人一样亦有他的一些地位权利,但尚非真自由人。第二变,由中古农奴制度 到近世劳工制度。这就是由相当承认其为人的,改变到完全承认了。大家都正式同处在 一个团体里面。团体对任何个人,原则上没有差别待遇。彼此各有自由及参政权。不过 在生活实质上(生产劳动上和分配享受上),则还不平等——即经济上不平等。第三变, 由近世劳工制度到阶级之彻底消灭。这就是社会主义之实现;经济不平等,继其他之不 平等而同归于消除。其他之不平等,更因经济之平等而得以消除净尽。社会当真回复到 一体,而无阶级之分。凡此社会构造之三变,每一变亦就是国家形势之改变——由奴隶 国家到封建国家,再到立宪国家,最后到国家形式之化除。而每一度国家形式之改变, 亦即是政治之进步。经济进步、文化进步、政治进步,事实上循环推进,非必某为因而 某为果。不过说话不能不从中截取一端以说之;而经济隐若一机械力,以作用于其间, 说来容易明白。又一切变易进步,事实上恒行于微细不觉,并不若是其粗。然说话却仅 及粗迹,在短文内,尤不能不举其划然可见者而说之。又事实上一时一地情势不同,生 命创进尤不如是整齐规律。然学问却贵乎寻出其间理致,点醒给人。读者有悟于其理, 而不概执为规律,斯善矣。

要紧一句话:生产技术不进步,所生产的不富,就不能无阶级。古语云:“不患寡而患 不均”,其实寡了就不能均。要达于均平(经济的、政治的),必须人人智识能力差不多 才行。不是享受的均平,就算均平;要能力均平,才是均平。明白说,非大家同受高等 教育,阶级不得消灭。然而教育实在是一种高等享受(高等教育更是高等享受),这其中 ,表示着有空闲;空闲表示着社会的富力。像今天我们这一班人得以受到教育,实为生 产力相当进步,而又有好多人在生产上服务,才腾出空闲来给我们。假如要他们同时亦 受同等教育,那么,大家便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