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908远东狂人-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人的话可以刺激一下张孝准,让他从对北洋的“愚忠”里挣脱出来,选择正确的服务对象。

稍后,赵北与宋教仁继续与那群德国人东拉西扯,一名德国陆军现役军官引起了宋教仁的注意。

“这位是德国驻华公使馆警卫队长、步兵少校冯丁克曼,他是这个战地参观团的副团长,这段日子他休假,所以特意到前线来看看,为德国公使先生整理一份关于北洋军战斗力的备忘录。”

赵北说得拐弯抹角,可是在宋教仁看来,这个德国陆军少校只怕不是因为休假期间闲极无聊才赶到前线“实地考察”只怕此人是德国驻华公使派过来的,而目的很可能是为了拉拢赵北,并进一步将中国拉到德国一边,为德国的远东战略服务。

“丁克曼先生,请问德国政府对目前中国的局势有什么着法?”宋教仁试探着问道。

德国少校捋了捋那副德国式小胡子,虽然依旧板着脸,但是这说出来的话却没有一点德国式的剪板,而是充满了政治色彩的诡辩。

“据我所知,现在德国政府并不十分关中国的局势,因为目前德国的关注重点小还在欧洲和近东,而且,即使是德国公使先生,他也没有对目前的中国局势发表过任何公开见解。

不过,作为一名德国军人,在我个人看幕,此次贵国南北之战完全可以看作是一个历史上的转折点,北洋,作为一斤。政治军事集团,它的没落已近在眼前,没有什么能够阻止北洋的覆灭,贵国如果想避免外交上的困境,或许现在就应该明确你们的外交重点方向了。”

“那么,在阁下看来,我国目前的外交重点应该是什么呢?”宋教仁问道。

“请恕我直言,贵国外交一直以来缺乏重点,也缺乏恒心与毅力,现代国际政治,讲究的是政治与军事的利益联盟,也正因此,“三国协约。与“三国同盟,先后建立,随着军事技术革命时代的到来,单靠一个国家的力量不足以抵挡强大敌人的进攻,所以,“集体防御,才是所有睿智的政治家与军事家的正确选择,在这一点上,我很遗憾的看到。贵国作为一个领土大国以及一个人口大国,却处于孤立无援的国际政治困境中。在我看来,或许,寻找一位可靠的政治盟友和军事盟友应该成为贵国下一步的外交重点。”

“您的意思是,中国需要与一个强再结盟?”

宋教仁眉头一拧,对方的话让他警惧起来,他当然听得出丁克曼话里的真正意思,可是他更明白,以目前中国这虚弱的国力,跟强国结盟基本上和“与虎谋皮”差不多,当年甲午战争惨败之后,清廷就幻想着与沙皇俄国结盟,但是结果却是引狼入室,最终导致了东三省现在这种名归中国实为日俄联手控制的局面,其中教不可谓不深刻,而也正是这个原因,清廷在与强国结盟这件事上一直摇摆不停,局势紧张了就急看到处找“盟友”局势缓和了就“再议”这种外交立场说好听点叫“灵活”说难听点叫“没有主见”其实说到底还是一斤,国力的问题。有足够的国力,强国自然看得上你,没有足够的国力,强国理都懒的理你,上次清廷与德国策划的“中美德三国同盟”无疾而终,热脸贴了冷屁股,这就是根本原因。

弱国与强国结盟,基本上只会出现在两种情况之下:

第一种情况是弱国被强国吞并了,但是因为种种原因,该强国不好宣布吞并,于是只好以所谓“联盟条约”的形式规定弱国对强国的服从地位,当年的《拍林条约》就是这样的情况,通过这一条约,奥每帝国将两个巴尔小国变成了自己的保护国,但是根据条约中那些冠冕堂皇的文字、条款,这两个小国确确实实是奥匈帝国的“盟友”

第二种情况是弱国与强国同时面临着同一个敌人的威胁,而它们又没有别的国家可以依靠,迫不得已采取这种强弱联合的方式,以便共同对付敌人。

考虑到现在的国际局势,中国如果与某个强国结盟,那么只能属于第二荆情况,而且最有可能与中国结盟的似乎只有德国,虽然德国有同盟国集团撑腰,但是相比协约国集团,同盟国集团确实处于劣势,所以。德国希望将中国也拉上它的战车。

但是问题在于,德国要对付的敌人是英国和整个协约国集团,这是一场射狼与猎豹的厮杀,搞不好就是两败俱伤的下场,如果中国搀和进去,只会被德国拖累,而不会为本国带来任何长远好处。

如果现在中国与德国结盟,或许可以给中国带来眼前的好处,比如说武器装备的更新,比如说一些新式工厂的建立和投资,,但是从长远来看,一旦中国卷入德国与英国之间的争霸战,只会使中国的战略劣势更加雪上加霜,别的不说,光是一今日本就够中国头疼的了,更别说还有一个沙皇俄国也是协约国集团的成员。英国政府根本用不着自己动手。只需要在外交上声援一下这两个中国的恶邻就可以了,单单一今日本就足够对付中国,日俄联手的话。这个国家恐怕就会真的就此沉沦下去了,那就是一斤。“远东波兰”的悲剧了。

对于弱国来说,外交不是儿戏。更不能冒险。

第366章外交的智慧0

108471908远东狂人第366章外交的智慧

让宋教仁等议员看来,中国现在最好的外交选择是谁也民训心。无论是英国也好,德国也罢,它们之间怎么斗是它们的事,是欧洲的事,是洋人的事,与中国无关,即使中国确实需耍结盟,也应该与英国结盟。道理很简单,因为中国周遍几乎全是协约国集团的势力范围,他们总不好意思向“自己人”下黑手吧?

或许,这就是弱国的外交智慧。

但是问题在于,这只是国会某些议员的一相情愿而已,英国绝不会主动寻求与中国结盟,因为英国政客也很清楚,现在的中国只不过是英国拿来喂养日本和俄国的食物而已,英国需要这两斤,国家制约德国,抗衡同盟国集团,而没有足够的好处,这两个国家也绝不会为英国效力。而他们看中的这个好处就是中国。打个比方来讲,英国绝不会为了一根骨头而得罪两只看门狗,所以,英国不会以条约的形式与中国结盟。至少现在不能,当年的那场甲午战争基本上就决定了英国的远东外交政策,国际政治,从来都是看实力。日本比中国有实力,那么,日本就是英国的狗,而中国就是英国用来喂养这条狗的骨头。

这就是中国目前的外交困境。而且这个困境几乎无法突破,除非国际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否则。以中国自己的力量,是无法抗衡整个“国际秩序”的。

这个“国际秩序”也同样束缚着德国,但是德国有实力,德国的政客和军人们正摩拳擦掌,打算用战争来改写国际秩序的规则。不过相比协约国集团。德国的力量还不够,为了一战而胜,德国决定将中国拉上自己的战车,为此,他们看中了联合阵线,也看中了赵总司令,而在豫南战役之后,德国政客们最终决定完全抛弃北洋,全力支持联合阵线掌握这个国家的中枢权力,只有这样,才能对中国施加更强的影响力。如果再加上花言巧语,或许。能将这个拥有四亿人口的国家拉上德国皇帝的战车。

所以,汉纳根上校和丁克曼少校组织了这个战地参观团,以罕见的高姿态出现在赵北视察前线的队伍里。他们这是在用行动表明,德国看好联合阵线,更看好这个“远东狂人”

而与此同时,德国政府也对北洋集团进行着落井下石,德国驻华公使不仅拒绝在英国、日本、俄国、法国四国驻华公使谴责联合阵线“破坏和平谈判”的联合声明上签字。而且还继续维持着对北洋的“经济限制”不许德国财团向北洋集团提供任何财政支援,德国人看得很清楚,外强中干的北洋现在已是摇摇欲坠,就像当年那场甲午战争扒羌了满清朝廷的漂亮衣裳一样,豫南战场的惨败也扒光了北洋,让它赤条条的站在了世界面前,人们这才发现,在那漂亮军装之下包裹着的实际上是一个瘦得皮包骨一样的痨病鬼,已完全没有必要再在这具躯壳上浪费时间和精力了,还是尽快寻找一个至少能够自保的新的代理人为好。

这个新的代理人就是联合阵线,虽然目前看上去他还比较瘦弱,但是精神却很不错,只要给他补充一些营养,他很快就能强壮起来,就算不能站在德国战车上为德国挡子弹。至少也能站在远东地区为德国摇旗呐喊,分散一下英国举养的那几只看门狗的注意力。

为了使联合阵线尽快强壮起来。德国皇帝非常慷慨,一封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