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908远东狂人-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抱歉,贵国中枢政府在礼节方面似乎有些欠缺。”

朱尔典向宋教仁歉意的一笑,特意在“中枢政府”这四个字上加重了语气,这言下之意也很清楚,那就是,无论这一仗北洋败得如何惨,袁世凯始终是这个政府的大总统。他就代表着中枢权威,至于宋教仁,只是一个地方实力派的谈判代表,无论如何是不能与北洋平起平坐的。

“公使先生,您的话说得有些不妥。现在国会选举虽然结束,但是正式大总统的选举荐未举行,正式内阁也没有组建,所以,这“中枢政府。一词不太严谨,还是称为“看守政府。较为妥当。”

宋教仁也是微微一笑,不卑不亢的纠正了一下对方的观点,这话里的意思也是很明白的,对于袁世凯的“中枢”地位,联合阵线有些异议。至于袁世凯这个临时大总统到底是否是一个过渡人物,这还需要看此次和谈的结果而定。

朱尔典不想在这个问题上跟人打嘴仗,他也没什么心情纠缠这个问题。南北之间谁胜谁负,现在已经很清楚了,豫南一战,北洋第二军全军覆没,北洋政府固然受到强烈震撼。那远在欧渊的英国政府也同样对此震惊不已,他们万万没有料到,袁世凯的北洋军竟如此不堪一击,更让英国政府忧虑的是,根据英国在德国的潜伏间谍报告,德国汉堡港的两艘满载军火的远洋货轮在前天起钴。目的地是中国杭州,这正是在豫南战役结束之后,这绝不是巧合。显然。通过这一仗,德国政府意识到了联合阵线的潜在利用价值,决定对联合阵线加大援助力度,如果得到德国的大力支持,联合阵线肯定会将不堪一击的北洋集团一脚踢下中国的政治舞台,而这绝不是英国政府愿意看到的。

英国绝不允许远东出现一个亲德政权,那会影响到英国的远东乃至世界战略,所以,英国政府必须想办法阻止袁世凯北洋政府的倒台,至少在英国物色到更合适的代理人之前,北洋政府不能倒下。

于是,朱尔典就开始为南北和谈奔走,试图通过这种方式维持摇摇欲坠的袁世凯政府。

但是要想让袁世凯接受和谈建议,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作为袁世凯的朋友,朱尔典非常清楚现在袁世凯的愤怒,自从冯国璋的北洋第二军全军覆没的消息传回总统府。袁世凯就暴跳如雷,召集一帮小站新军亲信,接连开会,扬言“御驾亲征”要把这北洋的面子给抢回来。要继续跟联合阵线作战到底。

作战到底?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问题不在于北洋没有足够的部队。也不在于没有足够的军饷和弹药。问题的关键是,如果袁世凯继续跟南方实力派进行战争的话,将对英国的远东战略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英国在远东的战略就是平衡战略。英国与日本结盟是为了平衡俄国力量,英国与俄国结盟也是为了平衡日本力量,同时拉拢日俄两国共同压制德国力量,但是这个平衡战略的前提条件是中国的局势不发生剧烈变化。

正因如此,在“戊申革命”爆发之后,英国政府立即采取措施,全面支持袁世凯夺取权力,试图以此为手段尽快平息革命引起的乱局,维持远东平衡局面,使那些有着凯觎之心的列强无机可乘。

但是随着南北对峙的升级,袁世凯的北洋集团与赵北的联合阵线终于兵戎相见,双方在河南进行了一场小规模的近代化战争,战争之前。英国人较为看好袁世凯的北洋军,因为他们装备齐全,有英国、日本支持,一般来说,是不可能战败的。但是战争的结局却给了英国政府一记响亮的耳光,联合阵线大获全胜。北洋军败得一塌糊涂,这让英国政府非常的震惊,这才意识到北洋集团是多么的虚弱。

但是后悔是来不及了,英国政府必须立即采取补救措施,维持远东的平衡局面。

让英国政府更觉得意外的是。吃了大败仗的袁世凯竟然还想打下去。这简直是不自量力!

第342章补救措施(下)

108231908远东狂人第342章补救措施下

乍为个旧式官僚。袁世凯当然不清楚现在他正面对着旧 心!的国际局势,自从豫南惨败的消息得到证实后,日本和俄国驻英大使先后拜访了英国外交大臣格雷爵士,两国大使都建议采取“必要的措施”解决中国的乱局,日本驻英大使甚至建议由日本从朝鲜抽调部队,加强大沽至山海关一线的“防务”

日本人想干什么,英国政府很清楚,但是英国政府并不担心日本会采取单方面行动,因为日本还需耍英国的支持,英国政府更担心的其实是俄国,如果俄国将注意力转向中国的话,将严重削弱俄国在抗衡德国战略中的地位,虽然发生这种战略转向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是英国政府还是决定“说服”袁世凯放弃继续作战的念头,回到谈判桌前,稳定中国局势,使俄国那位自负的沙皇陛下继续将战略重心放在欧洲大陆。

“说服”的方法也很简单:第一,英国立即扣押了所有运抵香港的英国军火,而这些军火原本是准备运到天津装备北洋军新编部队的;第二,英国立即通知所有在华财团和银行,在英国政府点头之前,所有对华贷款业务一律停止,而现在英国贷款的唯一去向就是北洋集团,如此一来,北洋军的军饷来源立玄成了问题。

在英国政府的“劝告”下,袁世凯无奈的放弃了继续作战的念头,终于答应恢复与联合阵线的和平谈判。

当然,影响袁世凯决定的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就在昨天,民国代理海军总长汤乡铭在江阴拍发通电,宣布“起义”率领江防舰队全体官兵和舰船加入联合阵线,誓言保卫国会,捍卫隽法,正式与袁世凯的北洋集团决裂。

很显然,通过豫南一战,很多人都看清了北洋外强中干的实质,他们决定选择新的效忠对象,这种情况如果持续下去的话,南北之间的力量对比将发生强烈变化。

而且,失去了江防舰队,东南地区的北洋第一军就失去了机动性,完全没有了战略上的优势,毒个东南局势急转直下,袁世凯就算是想继续与联合阵线作战,也是不可能了。他只能坐回谈判桌前。

于是,朱尔典奔走之下,宋教仁率领南方和平代表团又返回了北京。与北洋方面举行和平谈判,争取尽快结束南北分治的局面。

不过让朱尔典没想到的是,当他陪同宋教仁来到民国外务部正门前的时候,北洋政府竟没有派一个人前来迎接,而在火车抵达北京的时候,朱尔典还特意在火车站给袁世凯打了个电话,告诉他南方和平代表团已到了北京。

显然,袁世凯现在还没蒋气。想给南方代我们一斤小下马威。

好在宋教仁表现的很是大度。对此并不介意,与朱尔典一同走进外务部,在会客室稍坐。

朱尔典与宋教仁在会客室等了十个小时,袁世凯的外交秘书蔡廷干才姗姗来迟,见了面也没什么废话,略微寒暄几句,便领着他们去见袁世凯。

袁世凯在总统府居仁堂接见了朱尔典和宋教仁,脸色不好看,旁边的那些北洋健将也是个个铁青着脸。

“宋先生不辞辛苦,奔波劳顿,为弥合南北之吟域禅精竭虑,袁某很是佩服。这个总统的位子,宋先生也是完全有资格坐的。”

袁世凯的话里是夹枪带棒,他的亲信们听明白了这话里的意思,斤小个脸色更不好看,朱尔典也听明白了,眉头也是皱了起来,至于宋教仁。只是淡淡一笑。

“袁大总统过奖了,为国为民。本是政治家应该做的。至于这总统么,宋某现在是没有资格做的,再说了,我们联合阵线已经说过,此次正式大总统选举,联合阵线不提名候选人,宋某身为联合阵线一员。自不能食言。”

这话说愕直白,众人听了,脸色稍微缓和了些,不过他们也都知道,此次和谈,北洋如果不拿出些好处,那也是谈不拢的,毕竟,战争的胜利者是人家联合阵线,而不是北洋集团。

“此次南北和谈,袁某是真心实意要化干戈为玉帛,只不知联合阵线方面有什么条件没有?”袁世凯问道。

宋教仁从手提包里取出几张信笺,递给身边的一名总统府秘书,那秘书将信笺转交给袁世凯。

“这就是我方和谈条什。请袁大总统过目,若有不清楚不明白之处。我可以为袁大总统解说。”

宋教仁在一边说,袁世凯却拧着眉头翻看那些条件,越看眉头拧得是越紧。

这和谈条件太苛刻了,联合阵线不仅想拿回内阁人选提名权,而且还想进一步借此修改一下宪法,将总统制改为内阁制,完全参照法国政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