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908远东狂人-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会理就在宁府南部,那里是川南镇守使田振邦的辖区,正因如此,赵北在离开富顺的时候就已派出一个步兵团,以“防守省境”为由开往会理,就地驻防,为铁矿的勘探扫清障碍。

在攀枝花建一座钢城,此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当地交通不便,要想将矿石或钢铁运出来,必须修建一条铁路,而当地的地形又高低起伏,是典型的山地,在这种地方修建铁路,其难度可想而知。

交通还只是问题的一,另一个严重的问题是攀枝花的铁矿石,当地的铁虽然品位较高,但却是多金属共生矿,业界称之为“磁铁矿”,这是一种最难炼制的铁矿石,在后世,为了找到炼制这种矿石的廉价方法,中国的技术人员摸索了许多年才找到合适的工艺,考虑到这个时代的技术局限性,赵北不能保证现在的技术能够处理攀枝花的铁矿石。

但攀枝花有优势,就在铁矿附近的山里,丰富的煤矿资源为钢铁厂提供了廉价的炼钢原料,在这一点上,汉冶萍公司就落了下风了,按照煤矿与铁矿的距离来算,攀枝花比汉冶萍更有优势。

无论如何,赵北决定试一试,就算现在无法开采加工,至少可以进行技术积累,锻炼人才。没办法,他现在控制的地盘就这么大,汉冶萍的那几个矿山基本上都已探明,只有四川的资源仍然埋藏在深山老林里。

为了说服这几个留学生去会理探矿,而不是只把眼光盯在交通便利的长江两岸,赵北当初可是很费了一番脑筋,编造了几个民间传闻,说会理附近有座铁矿,矿脉外露,当地铁匠能够很方便的从矿山上取得原料。

这么一忽悠,这几个热血青年立即请缨上阵,不过还没等出发,陆博鸿就带着高鑫到了成都,于是赵北决定让高鑫带他们去会理,毕竟这个德国人经验更丰富,而且在他的身后还站着一个德国在华侨商联合会,创办实业离不开资金,中国缺乏资金,但是德国商人正苦于多余的资本找不到出路,或许,当他们得知中国的西南边陲有一座罕见的大型铁矿之后,他们会毫不吝啬的将大量资本投向四川,而且为了降低投资风

总司令在为铁矿操心,高鑫则仍沉浸在对那种黑白熊的想象中,以致于他在离开宿舍的时候才注意到那墙上的一张图表,在中国工作生活多年,他的中国话虽然说得不怎么样,不过中文倒是认得,只看了两眼就确实那不是一张普通的图表,而是一份工业发展草图,看上去有些简陋,不过却让人耳目一新。

“将军阁下,这是他们画的么?”高鑫指了指那几个留学生。

赵北淡淡一笑,说道:“是他们画的,当然,鄙人也在这上头出了些力。”

高鑫摸出那只单片眼镜,认真的看了看那张工业发展草图,越看越是惊讶。

“这是配套的工业体系啊!”

高鑫感慨了一句,已将黑白熊忘得一干二净,完全沉浸在眼前的这工业蓝图之中了。

“这是我国工业第一个四年发展计划。”

一名留学生站了出来,带着崇敬的目光看了眼站在一边的总司令。

“这是总司令的谋划,我们只是出出工。”

“第一个四年工业发展计划?”高鑫也向总司令望去。

“确切的说,是湖北、四川两省的第一个四年工业发展计划,虽然我也很想在全国推广类似的工业计划,但遗憾的是,目前我的影响力很有限。您所看见的这个草图尚未完成,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按照我的本意,这个计划应该在全国推广,在短时间里将一个农业国转变为一个初步的工业国,这既是中国唯一的出路,也是我的梦想。”

赵北的解释让高鑫很是兴奋,这位德国技师显然也对工业建设有着自己的看法。

“将军阁下,如果您方便的话,我想与您就工业建设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在我看来,贵国最需要的就是工业,而您的这个‘四年计划’显然比洋务派的那些工业发展计划更宏伟,也更符合这个国家的现实情况。如果您不反对的话,我愿意为你出谋划策,而且,我也可以帮助您取得工业发展所需的资金与技术。在我看来,贵国与德国在贸易上很有互补性,如果两国的实业界能够联起手来的话,我想,您的这个‘四年计划’未必仅仅只是一个梦想。”

第233章 棋子的归宿

光洒在窗台上,光线已有些刺眼。

赵北站起身,将窗帘拉了拉,看了看正在院子里站军姿的卫队,然后不紧不慢的坐了回去,端起茶杯喝了口茶,伸手从面前那一摞厚厚的公文中又拿了一份,匆匆瞄了两眼,提起钢笔在那上头批注着自己的意见。

现在四川大部分地区已经光复,公文中军事内容所占比例减少了许多,民政内容也不算多,毕竟,这“地方自治”不仅仅只是一个口号,总司令最近的工作压力也因此而减轻了不少。

最近几天,赵北的日程安排有条不紊,上午批阅公文,中午去基层连队吃饭,午休一个小时之后,这下午的时间基本上就在部队里度过,晚饭过后如果没有别的事情就带人去成都兵工厂转转,关心一下实业。

赵北现在正在批阅的公文是总参谋部呈来的,内容是关于川军部队整顿的,现在总参谋部已从川军中整编出两个步兵师,一个师部署在川西,一个师部署在川东,至于番号,暂时编为共和军暂编第六师和暂编第七师,除了这两支正规部队之外,各地还建立起保安部队,负责弹压地面,这些部队也需要取得番号,给养、军饷的筹集也需要总司令定夺。

前天总统府曾来电报,就全**队整编一事征求地方实力人物的意见,赵北当然知道袁世凯打得是什么主意,当时就回了封电报,建议全**队统一称为“共和军”,以纪念此次共和革命,不过总统府并未立即做出回应,只怕袁世凯对这“共和”二字没什么兴趣。

赵北并不在乎袁世凯的;法,整编全**队固然是很有必要的,但是这个整编行动不能由袁世凯来完成只能由总司令来主持而且目前的形势下,全**队的整编绝对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共和军固然不愿意被北洋军吞并,共进会、奋进会、同盟会、光复会些地方实力派的军队恐怕也不甘心被袁世凯一口吃下去。

其实设身处:的为袁世凯想想,他这个民国总统当得也不轻松,不仅要面对外国公使的威逼同时还必须面对国内反对势力的挑衅,表面看来北洋集团是他的臂助,但是如果国际国内形势发生剧烈变化的话,北洋集团未必不会去拆他的台。

没办法国力贫弱,国民麻木,这个代的中国领袖本就不是谁都能够胜任的,历史已经证明,袁世凯不可能带领这个国家走向稳定与繁荣,那么司令就要多多努力,以便在袁世凯倒下之前完成对这个国家的接管。

国家的前途掌握在自手里北不敢有丝毫懈怠之心,这桌上那半尺多厚的公文就是他勤勉的象征。

尚将总参谋部地这份川军整编公文批阅完毕外就传来卫队长田劲夫地吆喝。

“哟!这不杨先生么?瞧您这风尘仆仆地模样。刚从灌县赶回地?前两天总司令还念叨晢子先生比他还忙。整天东跑西颠。这‘四川宣慰使’可真是个苦差事。”

田劲夫话里有话。赵北听得清楚。不过并没有起身去瞧。依旧坐在桌后。将那公文批阅完毕。这才起身走了过去。站在门口向那位正跟着田劲夫往这里走地人打招呼。

“皙子。你什么时候回成都地?前几天从富顺赶回来。得知你去灌县宣慰。我本打算也赶去看看老熟人。但因为绥靖会议地事情到底还是没有去成。你要送我地那几本书我也只好等你回成都再说了。”

那人正是“四川宣慰使”杨度。前段日子赵北不在成都。他倒是活跃地很。用田劲夫地话来讲。那就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不仅与议员们过从甚密。而且还到处“巡视”。拉拢各地地立宪派人物。前几天赵北赶回成都后。此人正在成都北部各县“宣慰”。扛着袁世凯地旗号与缙绅们打得火热。不明真相地人甚至还以为他是来接管四川大权地。

对于杨度地上蹿下跳。赵北只是冷眼旁观。在他看来。杨度这个人固然接受了新思想。但是他毕竟是从旧时代过渡到新时代地知识分子。在他地身上。集中体现了这个时代部分知识分子地双重人格。一方面对旧事物持怀疑甚至敌视地态度。一方面却又在潜意识层面对这种旧事物过于迷恋。表现在具体地做事方法上。就是瞻前顾后。走两步退一步。一旦遇到挫折。干脆就扭头往回走。或者调个头往另一个方向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