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908远东狂人-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政府,工党的上台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而他们吸引选票的重要手段就是不断的许诺改善工人待遇,这不仅会引起企业主的不满成资本外逃,也会进一步掏空英国的国库。内因与外因双管齐下的必然结果就是,现在的英国已无法单独抗衡整个世界不得不改变过去那种孤立主义倾向,全力拉拢欧洲的同盟伙伴,并将主要的军事力量集中在欧洲和近东,以应付随时可能爆发的欧洲冲突。

这一切就决定了这样一个基本事实:至少在近期内,英国绝不可能出兵远东,英国赖以生存的海军力量也绝不可能为了日本利益而派往中国。

所以,英国首相在上院所讲的那番话仅仅只是一次恫吓图也很简单,那就是通过恫吓迫使中国人屈服,就像在以前对清朝政府做的那样,不战而屈人之兵。

英国首相的恫吓似乎起了一点作用,那番讲话一传回中国,立刻将北方的袁世凯政府吓得鸡飞狗跳,没有什么威胁能比英国政府的威胁更吓人的了,在这个时代果英国政府自认自己是世界第二,那么就没人敢说自己的国家是世界第一,除非是疯子,所以,几乎所有的在华外国记者都一致认为中国人肯定会屈服,就连莫理循也不例外。

但让他们大跌的是虽然袁世凯临时政府和南方的制宪会议先后表示出“和解”的诚意,但是湖北军政府依然是一副不进油盐的架势,共和军的总司令赵北更是在报纸上公开宣称:如果英国佬想打仗么,就打吧,你要战,便作战!就连这场战争的名义他都想好了,叫做“新鸦片战争”。

危言耸听。

用中国的民谚来形容,这“茅坑里的石头”,又叫“王八吃秤~”,谁也不知道那位总司令是怎么想的,在洋人们看来,他要么是一个狂热的爱国者,要么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疯子,狂人,不可理喻。

赵北也因得了一个绰号:远东狂人。

在这个时代,胆敢横挑大英帝国的人是狂人又是什么?

为了弄清楚这位远东狂人到底有么疯狂,外国记者纷纷购买火车票、船票,从四面八方赶到武汉,想认真的探究一下这位共和军的总司令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是否真如传闻中的那样,是一个土匪头子般的革命首领?

不必疑,英国首相先生的那番沙文主义的演讲不仅没有吓住这位总司令,反而进一步提高了他的知名度,他的风头已经盖过了北方的袁世凯大总统。

根据估计,现在的华外国记者中,至少有一大半人都在武汉,或者正在赶往武汉的路上,各大报纸也都连篇累牍的对蕲州事变进行跟踪报道,支持英国立场的报纸努力寻找着对共和军不利的证据,反对英国立场的报纸则努力寻找着对英国不利的证据,但不管哪一方的报纸,它们的报道总是离不开共和军的那位灵魂人物。

“总司令”这个词已成了整个中国乃至远东新闻的焦点,中英之间的纷争是第二焦点,至于挑起蕲州事变的日本人,反而成了陪衬,只有美国报纸仍在拿日本人的野蛮做文章。

作为《泰晤士报》的驻京记者,莫理循也在第一时间动身南下,乘火车来到武汉,住进了这家小旅馆,以一个普通记者的身份观察着这里的一举一动,试图找出共和军对英强硬态度的来源。

经过两天的仔细观察,莫理循很快得出结论:共和军的总司令赵北绝不是一个疯子,他治理下的湖北虽然还看不到经济的繁荣景象,但是,他所制定的那些新政措施已很好的说明了一切,从地方自治到清理厘金,从修理堤防到整顿社会秩序,这些措施不是一个疯子可以想得到的,而且,那些活动于乡村的“武装工作队”和活跃在军队、社会上的“时政宣讲员”更是神来之笔,莫理循对此佩服得五体投地。

作为一个在中国生活了近五年的外国人,莫理循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上曾经认真审视过这个国家的幽暗角落,他发现这个国家的落后根源于乡村的落后,那种落后是全方位的拯救这个国家,就必须先拯救它的乡村,但遗憾的是,除了赵北之外,几乎没有人认识到这

无论是北方的袁世凯还是南方的革命派,他们都一~绅们投身实业和洋务能拯救自己的祖国,只要取得洋人支持,就能使这个国家走向富强以,他们注定要仰人鼻息,当洋人发怒的时候,也是他们跪下求饶的时候,想明白了这一点,也就找到了共和军强硬态度的原因。

或许这就是那位“远东狂人”胆敢横挑英国的信心所在,因为他并不仰仗洋人许他需要洋人的帮助,但这并不代表他会跪在洋人面前乞讨,他的信念只有一个:力量来自国民,自信来自自尊!

但仅靠自尊和那些衣衫褴褛的百姓,真能使这个垂危的国家重新振作吗?对此,莫理循持谨慎悲观态度,毕竟,这个国家已经落后得太远了非发生奇迹,否则,它将继续落后下去,直到世界旧秩序重新洗牌的那一天,或许会有人来拯救它的。

“可怜的人们愿你们真能拿到那些微薄的报酬,至少可以使你们看上去不那么面黄肌瘦。”

站在窗前理循以白人的高傲俯视着那些示威的中国人,将手里的那支雪茄摁灭在窗台上然后走回书桌,坐在椅子上续着那篇修改了一夜的新闻稿。

“……作为一个缺乏治眼光的首相,阿斯奎斯先生显然在不恰当的时候发表了一通不恰当的演讲,它使大英帝国的光辉形象蒙受了一点灰尘,虽然这点灰尘对大英帝国来讲不值一提,但谁能保证阿斯奎斯先生能将那点灰尘清扫出去呢?毕竟,作为一个中产阶级出身的前任财政大臣,他所擅长的只是财政问题,他甚至不了解《英日同盟》条约的适用范围,他之所以当上首相,只不过是因为班纳曼首相的不幸去世,而并不是因为他得到了臣民的信任,作为自由党中的著名温和派,阿斯奎斯先生这一次的强硬表演显然是不合时宜的,或许,他的本意只是为了向党内的激进派表明自己的立场,以便稳住首相的位子,而并不是真的打算派兵到远东干涉革命,否则的话,很难解释他为什么要突然转变温和的立场。

作为一个中国通,我可以肯定的说,现在的中国革命绝不是一次传统的改朝换代,而是一场狂飙突进的新式革命,它与奥斯曼帝国爆发的革命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它们均由外国的蛮横引起,而且都是由军人主导的。

值得注意是,主持这次革命的灵魂人物既不是前满清大臣袁世凯先生,也不是南方革命的精神领袖孙中山博士,而是湖北都督赵北将军,从革命一开始,这位‘远东狂人’就以他那超越同时代国人的眼光指导着革命的方向,他不仅看到了袁世凯先生的政治雄心,同时也看出了大英帝国的外强中干,更看清了国际政治的激烈争斗……

在这位自封为总司令的军事强人的导下,中国很有可能走上一条独特的强国之路,这条道路或许不是我们可以推想出的,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外国政府的施压不会对这位赵总司令产生任何影响,反而会使他抓住一切机会,用他那独特的宣传手段和谋略,将中国最激进的青年人和知识分子团结到他的身边去,他们或许会使用任何手段、抓住任何机会带领中国走向富强,这需要多少年的努力呢?十年,二十年,还是五十年?没人能够回答,毕竟这个时代是强权的时代,游戏规则由列强制定,弱国只能在这个规则之内行动,任何越界的行为在列强看来都是不可容忍的,这场东方式的革命随时都可能遭到外来干涉,此次中日之争就是一个明证,显然,日本比英国更不愿看到中国的崛起。

虽然所有的列强都不希望看到这古老的东方国家再次崛起于强国之林,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列强之间的和斗争,他们对这个东方国家的联合控制已经失灵,此时此刻,或许只有‘瓜分’才能满足列强们的控制欲,但问题是,前不久的巴尔干危机表明,在‘瓜分’一事上列强们显然各有打算,如果有任何利益上的分配不均,都可能引起一场大规模的战争。

但是争带来的巨大破坏也使各国的政治家们不得不慎重对待国际纠纷,因为谁也不知道下一场战争会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是美国内战式的持久战还是普法战争式的速决战?没人能够回答。所以,现在的欧洲是和平的,但这和平能持续多久?谁也不知道。协约国和同盟国的各自建立就是欧洲强国对现在的欧洲和平最好的诠释,欧洲强国试图用这种威慑的方式维持欧洲脆弱的和平,维持对敌人的信心。

微妙的欧洲形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