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908远东狂人-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关键是信心,要把商人们对土地的兴趣转移到工商业上来,要让他们认识到工业的巨大利润,投资不了重工业,至少可以先投资轻工业。

领着绅商代表在厂里转了转,现在衙门里的东西基本上已经搬空,工人们正在安装机器,也没什么可参观的,倒是那几套共和军新式军装的样品引起了众人的兴趣。

这是赵北亲自设计的军装,请汉口的洋裁缝精心缝制。灰布军衣军裤,绑腿,布鞋,式样与北洋新军军装相似,只是军帽与众不同,不是大檐帽,而是船形帽,之所以采用这种军帽,是因为制作简便,成本低廉,而且不佩带的时候可以直接插在肩章上,或是装进兜里。除此之外,一条Y形背带也非常别致,与那条帆布腰带配合,可以有效减轻士兵腰部、背部疲劳,牛皮子弹盒就挂在腰带上,两个帆布材质的手雷袋也挂在腰带上。

对于这套新式军装,参谋们没有太大异议,惟独对那顶船形帽提不起兴趣,因为他们曾试穿过,发现那船形帽戴在脑袋上太过别扭,没有大檐帽好看,而且没有帽檐,不能遮阳。参谋们曾建议继续沿用大檐帽,但赵北固执的坚持船形帽,在他看来,如果将来装备钢盔,大檐帽就会成为华而不实的累赘,还是船形帽方便,在军费不很宽裕的情况下同时装备两种常帽是不切实际的。

送走绅商代表,赵北正欲前往楚望台视察,但刚走下台阶,一个早就恭候在路边的男子被卫兵带了过来,呈上一封请柬,说道:“黎议长与友人在黄鹤楼观景,请总司令赏脸,屈尊前往,登高远眺,指点江山。”

赵北认得此人,是黎元洪幕客饶汉祥,字宓僧,湖北广汉人,举人出身,一手骈体文写得是出神入化,只是好吸大烟,是个瘾君子,以前在外省游历,先后做过些小官员的幕客,但一直郁郁不得志,革命军兴之后便返回湖北投机,借住武昌,在报纸上发表了几篇赞颂革命的骈体文章,被黎元洪看中,聘入幕中做文案,由于做事干练,而且年纪也轻,因此很得黎元洪器重。

“黎议长的美意我心领了,不过事务繁忙,这观景会就不去了。”赵北摇了摇头。这段日子以来,黎元洪颇为活跃,自从赵北解除了对他的监视后,更是上蹿下跳,发通电,招幕客,揽名士,摆出一副礼贤下士的模样,虽然湖北省议院尚未组建起来,可他黎黄陂却已是名声在外,不知底细的人还以为他才是湖北的主政者呢。

饶汉祥陪着笑,说道:“总司令,您这话我可不敢去跟黄陂回禀,就算真的不去,您最好也看看这帖子。”

赵北接过请柬,翻开一看,见那落款不仅有黎元洪的名字,还有一人,叫“邹廷弼”,这个名字很陌生。

赵北问道:“这个邹廷弼是什么来头?”

饶汉祥说道:“此人是个商人,黎议长发通电,号召立宪人士齐集武昌议政,这位邹先生就跑来了,这黄鹤楼观景之行其实是此人提议的,请总司令赴会也是他的意思。”

“这么说,他是君宪派?”赵北皱了皱眉,对于君主立宪派,他一向不感兴趣,这不是立场问题,而是策略问题。

“这个在下不清楚,不过他名下的实业倒是挺多的。”

“实业?他是经营什么的?”赵北本不打算去,但一听这话就来了兴趣。

“邹先生办的实业不少,主要是经营铁业,兼营丝业。升昌五金煤铁号、震昌铁号、同昌铁号、广昌铁号、裕昌祥茧号,这些厂子都是邹先生一手办起来的,除了工厂,他还是信诚商业储蓄银行的东家,说起这位邹先生,那也是东南一带实业界里鼎鼎大名的人物。”饶汉祥眉飞色舞的说道。

赵北微感诧异,这个叫邹廷弼的人只怕算得上清末的大实业家了,又是工业又是金融业,可是为什么自己毫无印象?莫非也是个空手套白狼的商业奇才?

想及此点,赵北觉得非去看一看不可了,现在中国什么都缺,连有眼光的商人都少得可怜,如果那个邹廷弼真是这么了不起的实业家,那么倒是可以去联络一下感情,看看能不能拉些投资。

“既然邹先生是个实业家,我不能不见。义仁,咱们去瞧瞧。”赵北将请柬交给田劲夫。

饶汉祥指了指街边的一辆四轮马车,说道:“请总司令上车,这车是黎议长为总司令备下的。”

赵北看了眼马车,那是前几天汉口英国领事送给黎元洪的,却没送他赵总司令,英国人的用意很明显,不过赵北也没怎么计较,只要军权紧紧抓住,这里还是他说了算!

“我坐不惯马车,还是骑马去。走,去黄鹤矶头!”赵北翻身上马,带领卫兵弛向黄鹤楼,饶汉祥也不敢怠慢,急忙上了马车,抢在前头。

第102章 黄鹤矶

黄鹤楼位于蛇山黄鹤矶,濒临长江,遥望鹦鹉洲,站在楼上可眺望对岸的晴川阁,据说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屡毁屡建,现在的这座黄鹤楼是清朝中叶重建的。

到了黄鹤矶,赵北带着卫队步行走了上去,一路人声鼎沸,木匠、泥水匠、小工正忙着在矶上矶下打地桩。

就在前几日,这黄鹤楼和大半个黄鹤矶已被赵北租给了几个大商人经营,虽然他们当时没说干啥,但现在看来,那几个商人是打算在这里经营房地产了,而且说干就干,合同刚签了才几天,就把这黄鹤矶变成了一座建筑工地,不过现在是冬天,前几天又刚下过雪,这正式开工营建恐怕得等到开春以后了。

赵北曾对那几个商人说过,他打算把黄鹤楼变成风景区,发展武汉地区的旅游业,或许是受到启发,那几个商人已开始未雨绸缪,先占地盘,到底是盖酒楼还是饭庄,赵北却是猜不到。

不惟黄鹤楼被租了出去,武汉周遍几乎所有的名胜古迹都被赵北“租”了出去,没办法,现在全省清理财政的工作还没结束,列强又借口局势不稳强行扣押了由他们代收的关税,可是军政府各方各面都需要资金维持,赵北一时拿不出那么多的现银,只好在那些名胜古迹上打主意了。

革命之后,不少原属旗人的产业被革命政府没收,其中不乏他们巧取豪夺的名胜古迹,这些产业都被军政府租了出去,连同那些被没收的官府地产,东凑一点西凑一点,总算是凑够了一百万现大洋,维持军政府的正常运转几个月是没什么问题了。

现在革命形势逐渐明朗,赵北崛起之势已不可阻挡,以前那些左右观望的人开始有意无意的向总司令靠拢,躲在租界的商人也陆续返回,按照当年湘军、淮军崛起的经验,即使赵总司令坐不了天下,至少也能混到曾国藩、李鸿章那种地位,武汉一带的商人不能通天,巴结不上袁摄政,也就只好向赵总司令靠拢了,所以,这租地、售地的布告一发,应募的商人着实不少,赚钱还是其次,关键是跟总司令搭上线,买个安心。

商人们的这种心思虽有些度君子之心的味道,但好歹是让赵北狠捞了一笔。

声望日隆的赵总司令赶到黄鹤楼前的时候,黎元洪等人已在楼前的石照亭恭候,人不多,就那么六七个人,大多都是陌生面孔,人人青衣小帽,与那古朴的石照亭倒是交相辉映,也与赵北那笔挺的军装、锃亮的马靴有些格格不入。

黎元洪穿着长衫,外头罩着件缎面金丝袄,头戴瓜皮帽,脑后的那根一尺长的小辫也剪了,红光满面,精神抖擞,见总司令到来,便领着众人上前迎接,并为赵北一一介绍。

“总司令百忙中抽出身来,黎某不胜荣幸,这几位都是远道赶来的缙绅名士,黎某为总司令引见引见。”

黎元洪指了指一位年过五旬地老者。说道:“这位邹廷弼先生。字舜卿。江苏无锡人氏。倡导实业。名下产业众多。堪称东南商业钜子。此次观景会。实是他摆下地。”

“幸会。幸会。”赵北拱了拱手。仔细打量。那人其貌不扬。但眉宇之间透出一股商人特有地精明。目光在赵北脸上停留片刻。迅疾挪开。

“黎议长抬举了。其实邹某不过是个小商人。这‘商业钜子’实在不敢当。旁人说总司令才二十多岁。周某还曾不信。现下信了。总司令青年才俊。安庆举义海内闻名。九江通电天下影从。前途必不可限量。”邹廷弼拱了拱手。自谦一番。顺便拍了拍总司令地马屁。

黎元洪指着另一人。说道:“这位是谭延辏АW肿驸帧:喜枇耆耸稀=砍錾怼!嵩赝废巍U饪墒呛隙倌昀吹谝晃换嵩弦O窒率呛舷苷岬鼗岢ぁF涓柑分喻牍僦亮焦阕芏健R彩墙砍錾怼8缸油俊U庖菜愕每瞥〖鸦傲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