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随身装着一口泉 作者:我要的是葫芦(起点13-05-19完结)-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军浩,你们村有向天草没有?”电话接通,来人根本没有介绍自己,急急地问道。

  “等会儿,向天草是什么东西?”刘军浩有些迷糊的反问。

  “我也不知道,我媳妇得了妇科病,找了个老中医看的,里边用到一味叫向天草的草药。医生那里没有,说让我到农村找……”

  刘军浩仔细回忆一遍,仍然没有丝毫印象:“向天草,没听说过……你确定我们这里有?”

  “应该有吧,医生说只要农村的老瓦房上边都有。”电话那端不确定的回答道。

  “你等等,我上网查下。你过十分钟再打过来,我到时候给你准确消息。”听对方的语气挺急,刘军浩也没有推辞。

  “谁打来的?”张倩看老公翻身下场,开口低声问道。

  “不清楚,应该是常来咱们村的游客,要找什么向天草做药引”刘军浩回答着,利索把电脑打开。

  有名字就好查,直接输入向天草搜索。看完介绍他松了口气,感情这东西就是农村常见的瓦棕呀,刘家沟肯定有。

  瓦棕刚长出来呈嫩绿色,经日光暴晒后会变成暗红色。这东西植株很小,最高也不过十几厘米长,整株只有一根茎,周围长满椭圆的叶片,猛然看上去有点像袖珍版的松树。

  它对生长环境很挑剔,只生活在老屋的屋顶上,那种八九十年代盖得红机瓦大堂屋上根本不会长。

  瓦棕吃起来味道酸酸的,小时候刘军浩和刘启勇等人常偷偷跑到人家的老房子上拔瓦棕吃。当然了,这个事绝对是不能让大人发现,否则肯定要挨板子。小孩子上房顶经常跌下来,二来不注意会将瓦片踩碎,等遇到下雨,倒霉的可就是房主人了。

  那个时代农村小孩子平常吃不到什么零食,因此弄几株瓦棕就好象打了胜仗一样地高兴,大嚼特嚼乐此不彼。

  现代的孩子生活条件好,根本不会注意房顶矮小的瓦棕,更不会知道他们的父辈小时候曾津津有味地吃过这东西。

  等对方再打过来电话时,刘军浩一口应承下来,让人家明天过来取,实在不行放车上捎回市里也可以。

  他这边答应的听脆,等第二天去村里找瓦棕的时候却傻了眼。

  村里大部分人家都盖起楼房,这上边根本不会长瓦棕。即使有不少瓦房,也是新盖不久的,而且用的是水泥瓦。

  他将整个村子转遍,愣是没找到一株瓦棕。

  难怪那游客特意打电话过来寻找,感情这东西真成稀罕物了。

  应人之声忠人之事,他这边正发愁,刘五爷给出了个主意,说是到大梁村或者三棵树看看,那村村里老房子上应该有。

  “对呀”刘军浩一拍脑袋,赶忙回家骑着电动车朝大梁村。

  第五百二十章  刘军浩学口技

  还没到门口梁必发家的黄斑皮就狂叫起来,跟着扑窜而出。

  “梁老爷子,在家吗?”刘军浩害怕挨狗咬,忙扯着嗓子大叫到。

  “谁呀?”听到有人呼唤,梁必发应声出门,“刘军浩,你咋来了,赶紧进屋?”

  这老爷子一看是熟人,慌忙请他进来。前年梁必发去刘军浩那里求了几次太岁水,效果出奇的好。他在村里宣传几次,结果不少人听说后也去刘家沟弄太岁水,而且大部分开口说是梁必发介绍的。老爷子后悔不已,生怕给人家惹什么麻烦。

  不过刘军浩却没有在意,基本是有求必应。

  事实上刘军浩现在相当郁闷,他家那平淡无奇的太岁水经过众口相传,越来越神化,现在被不少乡村老人称之为“神水”了,隔三差五就有人来求。

  而且这股风越刮越烈,不少游客听说后都拿着酒瓶来。甚至张妈前段时间回城时也带了几瓶,说是老姐妹们央求的。

  对待这个结果,他们两口子很郁闷,但是没有办法。每次送人家走的时候都要特意叮嘱,有病还是要看医生,别对太岁水报太大希望。

  其实太岁水到底有多大的效果,刘军浩也整不太明白。为这个他特意上网查过资料,网上有人把它说的玄乎其玄,有人却说它一文不值,到现在没有个明确答案。

  不过他认为这东西应该有一定效果,主要是他家泡太岁的水全部来自石锁空间。

  “啊,老爷子,你这是做滚笼呢,想抓苏子鸟?”刘军浩到院中坐下,随口问道。他扭头看不远处放着一大堆细竹签,旁边还有个半成品笼子,立刻明白是做什么。

  这主要是他对滚笼门清,小时候常看爷爷做。

  苏子鸟和麻雀一样,早些年在刘家沟很常见。每到秋冬季节,成群成群的苏子鸟就会在灌木丛、田间、麦场边游荡。这东西很喜欢吃苏子,因此被大青山人取名苏子鸟。

  它们体态比麻雀略小,却远没有麻雀那么精明,给人一种傻乎乎的感觉。吃起食物非常投入,很多时候人到了跟前它也不爱飞。可以这么说,苏子鸟的智商只比冒失鸟略高,因此捉起来很简单,用苏子和谷穗做诱饵就行。

  小时候每到下雪,刘军浩就会将滚笼挂在自家院中的大树上,当然里边要放一只引鸟。只要这引鸟开叫,立刻能引来一大群苏子鸟,黑压压在杨树上落一大片。

  看到时机成熟此刻,刘老头会从屋内拿出兔子枪装钢子填炸药,然后对着杨树开枪。根本不用瞄准,这种枪一打一大片。几乎没有空枪的时候,最多的一枪能打三十多只。

  当然更多时候是靠滚笼捉鸟,刘老头做的滚笼很巧妙,引鸟放在中间,两边装设有滚踏。滚踏是用竹签排列而成,上边挂有一串谷穗。苏子鸟只要落下来吃诱饵,就会踩动滚踏,随即被翻滚进笼内。

  滚踏一端还坠有瓦片,好像跷跷板一样,苏子鸟捕获,滚踏立刻复原,等待下一只上钩。

  引鸟叫声越响亮,闻声而来的苏子鸟越多,有时半天工夫也可以捉到几十只。

  苏子鸟性情温和,很容易养活。不过这东西有点怪,养的时间长了公鸟胸前的亮红色会慢慢变浅,最后完全成绿色。

  这都是十几年前的事儿,长大后刘军浩根本没有闲心弄这东西。今天看梁必发做,分外觉得新鲜。

  “你也知道这东西呀,不过我不是捉苏子鸟,而是靠它逮红脖鸟。”

  “红脖鸟,这鸟可难捉呀。”刘军浩有些惊讶的叫道。红脖鸟和白头小有些像,脖子下边有块指甲盖大小的红斑,非常鲜艳。这鸟和苏子鸟不同,相当精明。想捉它们的人很多,但是成功的很少。

  “不怕,我有绝活”梁必发说完,跟着舌头曲卷,竟然模仿起红脖鸟的叫声来。

  那声音惟妙惟肖,如果刘军浩不是亲眼所见,几乎认为自己对面停着一只红脖鸟在欢叫。

  “怎么样?”连叫几声,梁必发得意的停下。

  “绝了”刘军浩伸出拇指赞叹。

  靠山吃山,大青山有绝活的山民很多,没有想到梁必发也是其中一员。这种用声音诱鸟的方法刘军浩听说过,但还是第一次亲眼目睹。

  “你想不想学?”这老爷子又开口问道。

  “我……行吗?”刘军浩有些心动。他倒不一定要去捉鸟,关键是可以多学一门技术,而且这技术还给人种很酷的感觉。

  “有什么不行的,只要功夫下到,绝对可以。”梁必发说完又撮起嘴唇,口中变换成别的鸟叫声:“啾啾,啾啾……”

  这是麻雀叫,仿佛是心有感应。不远处的几只麻雀也发出了“啾啾”的声音,和老爷子的口技互相呼应。

  “老爷子,没有想到你还有这本事。”刘军浩再次赞叹。

  “没啥,熟能生巧罢了。”梁必发挥挥手,口中又变成喜鹊声。

  “需要多长时间能学成呀?”刘军浩心中直痒痒,好奇心全被勾出来。

  “我今年六十岁,练了四十多年。”

  “……”刘军浩顿时傻眼,感情这么个熟能生巧。练四十多年才成,那自己可真练到胡子白了。

  “干什么事儿容易”梁必发看他脸上露出难为的表情,开口训斥道:“练口技相当辛苦,我刚开始几年练得头晕、眼花、嘴唇干裂。最严重的时候,嘴巴上磨了几个大血泡。你只学几种鸟叫根本不需要这么长时间,几年时间应该够了。”

  “不是,老爷子,我怕自己做不好,辜负了你的期望。”刘军浩讷讷的回答道,他实在没有料到这老爷子如此急于当自己的师傅。

  “唉,你们年轻人都一样,我把技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