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随身装着一口泉 作者:我要的是葫芦(起点13-05-19完结)-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十那一天,在山外请的戏班子也入住了到刘家沟了。
  这戏班子叫的名字就叫大马戏班,猛然一听就好像是耍杂技的,后来才知道原来这个班主的名字叫赵大马,他妈生他的头一天晚上梦到了一匹大马。
  他们卸东西的时候刘军浩和村里的年轻人也过去帮忙,可是却没有插上手,因为东西就那么几个箱子,那些刀枪剑戟的东西一看就是样子货。他刚想抽出一把宝剑看看却被一个小领导模样的人呵斥住,至于那些蟒袍玉带、凤冠霞帔就更摸不得了。
  十一那天大清早的就看到不少外村的人成群结伴的朝刘家沟赶来,或骑着自行车或徒步。一时之间,刘家沟就好像成了集市一般。而且这些人个个看上去经验十足,手中都搬着把椅子,应该是想早早的占个好位置,不少人还拿着吃的,在路上边走边啃。
  这个时候地里的庄稼刚收完,冬小麦还没有来得及种,因此对农村人来说是个相对闲暇的时间,很多人赶一二十里就为了看大戏。
  等刘军浩和张倩两人赶到那里的时候有些惊呆了,放眼望去,戏台下黑压压的全是人头,看样子不下三千人,戏台的后边扎着一排排的自行车,足足有好几百辆。更远一些还有二十几辆私家车,连城里人也来了?刘军浩禁不住发出一声感叹,他们是怎么知道这个消息的。
  “你想什么呢,现在城里人谁还看戏,这些估计都是准备十一长假到这里来游玩的,恰好碰上起戏了就过来看个热闹。”
  刘军浩一拍脑袋,可不是,今天不是十一吗,城里人都放假了,来刘家沟游玩纯属正常。
  他们走到离戏台五十米的地方就再也挤不进去了,因为人太多了。不少熊孩子还爬到旁边的大树上蹲坐着,有一个碗口那么粗的洋槐树竟然坐了五六个孩子。
  张倩一看顿时紧张起来,站在树下大声的呵斥,将他们一个个都叫下来,这些孩子有很大一部分是她的学生,听到老师的命令自然发憷,乖乖的下来。只是张倩刚一转身,他们又像猴子一样爬了上去,一个比一个快。
  现在戏还没有到开演的时候,因此台下乱糟糟的,到处都是人们的议论声,还有小商小贩拿着小喇叭的喊叫声。刘军浩都有些佩服这些商贩敬业,做生意都做到这里了。
  随着一阵锣鼓家伙响动,等了半天总算开戏了,那些半大的熊孩子就一个劲儿的往戏台子上扔鞭炮,有些劲儿小扔到看戏的人中间,立刻惹来一阵臭骂。
  往戏台子上扔鞭炮是这里的老传统,乡下人实在,戏唱的好就是好,孬就是孬。好的话就会在歇场的时候往台子上扔鞭炮,扔得越多说明戏唱得越好。不过这群半大的小子纯粹是瞎胡闹,这戏还没有开场呢,就一个劲儿的往上扔,直到有几个大人过去训斥了他们一顿之后,熊孩子们才老老实实的坐在那里。
  看戏这东西就是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刘军浩属于后一种人。他就是来陪张倩看热闹的,因此刚看了一会儿就心不在焉起来,开始单纯的欣赏在戏台上进进出出的红男绿女,以及他们画的五彩油光的脸谱。
  “刘军浩,这是啥戏呀,我咋听不懂?”张倩这个时候突然问道,她对戏剧的了解仅仅停留在书本上的一点介绍。
  “我也不知道,可能是京剧吧,我看书上说好像就京剧画脸谱。”刘军浩也尴尬的解释道。虽然从小就生活在大青山,但是那些半文半土、半吼半唱的依依呀呀戏词他一句没听懂。
  “你小青年不懂就不要胡说八道,这明明是咱们这片的土戏乱弹,哪里是京剧,京剧唱腔主要是西皮、二簧,咱们的乱弹……”后边坐了一个懂戏的老汉听到他在那里胡说八道,立刻开口训斥道,看戏的老人最烦的就是有人不懂却胡说八道。
  我这是招谁惹谁了,还不允许发表一下意见,刘军浩看这老戏迷有继续教训下去的意图,赶忙问道:“你老说的乱弹是什么戏种?”
  “乱弹就是乱弹,里边夹杂有其他的戏种……”
  刘军浩听这个老戏迷解释了半天,才弄明白,感情乱弹就是将其他的戏种整成一锅大杂烩搬上戏台,依依呀呀的乱唱一气呀,难怪只能成一个草戏班子(我不知道对乱弹的解释对不,我以前听老人们说过,在我的理解乱弹就是这样的,本人对戏剧了解很少,错了希望大家不要怪罪,我看戏一直都是看热闹的那种)。
  他看了一会儿实在觉得没啥意思,就那么几个人在戏台上唱来唱去,唱的自己还听不懂。可是后边的老戏迷隔上几分钟就会大叫一声好,然后一个劲儿的拍巴掌。每次老头突然地一声大喝都把他吓得一跳,再这么下去非把他整成脑神经衰弱不可。
  “我先出去一会儿,你先看着”刘军浩最后实在看不下去,就搬起椅子说道。
  “我也跟你出去”张倩也搬起椅子。
  “小伙子,这戏正热闹呢,你咋走了。”老戏迷看他们要走,有些奇怪的问道。
  “你老慢慢看,我们还有事儿……”
  他们就坐在靠边的位置,因此进出倒也方便,没有惊动多少人,出了人群两人相望了一眼都笑了起来,国粹这东西并不是是个人都能欣赏得动的。
  看到旁边的空闲处有一个商贩在卖肉夹馍,不少小孩子都围在那里买,刘军浩也来了兴趣,问张倩要不要,然后不等她回答就买了两个拿回来,两人用纸包着站在场外吃。
  这肉夹馍做的地道,虽然里边的肉是肥猪肉,但是卤得酥烂,再加上里边掺杂的剁碎的香菜祛除了肥肉的腥膻味,吃起来滑而不腻,不用牙齿咬肉就烂在嘴里,吃完之后嘴上还留着肉香。
  他吃完之后正四处瞧看着呢,却又看到刘广聚面带微笑,手中拿着一个小纸片站在摄像机镜头下念台词呢。
  “他这是又要上电视了,是县电视台的?”刘军浩禁不住有些啧啧称奇,想不到这场大戏将县电视台的人也吸引过来了。
  要说刘家沟这次的戏起的时间好,恰好是国庆期间,而县里这个时候刚刚开辟了一个庆国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大看台,这下刘家沟就成了典型。起大戏意义也变了,到电视台记者的嘴里就成了“我农村干群起大戏庆国庆贺盛事”。

  第五十二章 来人

  新鲜了半天,下午的时候刘军浩说啥也不再去凑热闹,躲在自家的院子里拿了本闲书随意翻看着。
  反倒是赵教授看的津津有味,回来吃饭的时候还一个劲的谈论,吃罢饭他将碗一丢就搬着椅子早早的去抢位置。
  中午大部分看戏的人都没有回家,而是在刘家沟随便买点东西垫吧垫吧等着下午的好戏开场。
  刘家沟的不少村民这次倒是从中看出了商机,早早的就回家做起午饭,然后搬几张桌子到看戏的地方卖饭,什么蒸面条、热包子、蛋炒饭等等应有尽有,而且生意个顶个的火爆。
  这几千人在一起吃饭大场面让很多看戏的老年人都想起了当年大炼钢铁的情景,那个时候的吃饭场面也是这么火爆,于是吃过饭,三五个一群就开始讲起了古记。
  当然村头的几个农家乐里也围得满满的,很是红火了一把。刘军浩忍不住的猜想,这莫不是就是传说中的旅游经济模式?
  不过这些和他都没有关系,他现在闲着无事,坐在院子里琢磨起自己石锁中的那口泉水来。虽然泉眼还是碗口那么大,可是经不起它没日没夜的冒,这些日子不知不觉中水池已经变大了不少,已经形成了一个小池塘。黑压压的黄鳝在里边不住的游动着,中间夹杂着几只老鳖横冲直撞,不时捕捉着小黄鳝苗。
  当然沙滩上还有不少螃蟹在那里爬来爬去,最后钻进沙塔中。这些螃蟹还是刘军浩最初从水沟里捉来的,看情形它们已经完全适应了环境,在沙滩上安下家,那些沙塔下就是它们挖的洞。
  看着一只只青灰色的河蟹,他才想起貌似快到菊黄蟹肥的季节了;再过些日子捉几只螃蟹清蒸绝对好吃。
  他总觉得这石锁中有些单调,水中除了黄鳝泥鳅和鲫鱼外就看不到别的什么鱼类,植物也只有鸡头苞和莲花。
  说来也怪,外边的莲花这个时候基本上都变成残荷败叶了,自己这泉水中的却仍然碧青如初,到现在还没有枯败得迹象。
  他琢磨着是不是再往里边弄点东西,至于弄点啥好呢,倒是一时半会儿拿不定主意,养些鱼苗吧,不够黄鳝老鳖祸害的。
  看到泉边这片沙土地,他才动了几分心思,在那里种些花花草草点缀一下是个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