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血腥的盛唐-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应该说,张说和崔日用在这个紧要关头站出来为李隆基打气,还是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他的信心。可崔日用的话却说得太过轻巧,要想摆平太平公主,岂是一道诏书就能办到的?当初把她放逐到了蒲州,她不是照样有能力遥控朝政吗?所以,除非不动手,一旦动手,就必须像张说所暗示的那样,用武力把太平公主及其党羽全部歼灭,只有这样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

然而,诛杀自己的亲姑母,毕竟不是一个容易作出的决定。

问题倒不是在于李隆基直到此刻还在挂念姑侄亲情(早在唐隆政变后,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之间的亲情就已经名存实亡了),而是一旦对太平公主动武,太上皇李旦会作何反应?李隆基又将如何处理与父亲李旦的关系?如今李旦虽然已经退位,可军国大权仍然在他手里,假如他出手阻止李隆基,那李隆基该怎么办?

因此,关键的问题就在于——如果要对太平公主采取行动,就必然要把太上皇李旦考虑在内。换言之,万一李旦成为李隆基巩固皇权的障碍,李隆基势必也要对他采取非常手段。倘若真走到这一步,父子之间岂不是要反目成仇,刀兵相见?

这才是李隆基最大的顾虑。

于是李隆基坦言道:“贤卿所言极是,可朕还是担心惊动了太上皇。”(《资治通鉴》卷二一○)

崔日用不假思索地说:“天子之孝,在于安定天下。倘若奸人得志,则社稷崩溃形同废墟,到时候又要到哪里去尽孝?请陛下不要再犹豫了,只要先掌握禁军,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收捕逆党,臣相信,一定不会惊动上皇。”

崔日用这番建议看上去好像没什么新鲜之处,其实里头包含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信息——夺取禁军兵权。进而言之,崔日用其实是在暗示李隆基——只要在捕杀太平一党的同时分兵控制太上皇,就没什么可担心的了。

形势已经发展到了这个地步,除此之外,李隆基还有别的办法吗?

没有了。所以他不得不下定了动手的决心。

为了加强自己的力量,李隆基没有让崔日用回荆州,而是当天就任命他为吏部侍郎,把他留在了身边。

既然决心已定,那么接下来就是如何行动了。为了做到知己知彼,李隆基决定策反太平公主身边的一个重要人物,以便掌握太平一党的具体动向和谋划内容。

李隆基锁定的这个人物就是崔湜。

之所以选择他,原因有三:

一、崔湜虽然是太平公主的人,但他毕竟曾经担任李隆基的东宫官吏,所以在场面上,李隆基和他还是颇有往来的。根据《旧唐书·崔湜传》记载,玄宗在身为太子期间,曾“数幸其第,恩意甚密”。由此可见,李隆基可能很早就想拉拢崔湜,否则也不会屡屡到他家做客,更不会有什么“恩意甚密”之说了;

二、崔湜有一个弟弟叫崔涤,非但和崔湜不是一个阵营,反而是李隆基这边的人。所以,李隆基想利用这层关系,让崔涤做通崔湜的思想工作;

三、众所周知,崔湜不仅是太平的死党,更是她的情人。有这种特殊身份,意味着崔湜就比窦怀贞、萧至忠等人更能获得太平公主的信任,从而就能掌握更多有价值的情报和信息。一旦将他策反,太平公主在李隆基面前将再无任何秘密可言。

所以,在李隆基与太平公主的这场巅峰对决中,崔湜就是一块对双方都至关重要的筹码。假如他反水,太平一党基本上就输定了。

然而,让李隆基大失所望的是——崔湜根本不买他的账。

当李隆基以皇帝之尊暗中向崔湜抛出橄榄枝的时候,崔湜表面上并没有拒绝,而是乖乖入宫来了。觐见李隆基之前,崔涤还特意把崔湜拉到一边,郑重其事地叮嘱他:“主上若有所问,不得有所隐也。”(《旧唐书·崔湜传》)但尽管如此,崔湜最终还是拒绝了李隆基的笼络。无论李隆基如何循循善诱,旁敲侧击,崔湜始终不为所动,三缄其口,搞得李隆基十分尴尬,最后只好悻悻作罢。

就在李隆基积极行动起来的同时,太平一党也加紧了密谋。

太平公主虽然号称“宰相七人,五出其门”,可她的阵营也并非铁板一块。就在她召集五位宰相商议废黜皇帝的计划时,窦怀贞、岑羲、萧至忠、崔湜四人皆踊跃发言,献计献策,惟独陆象先一直缄默不语,最后轮到他发言时,居然态度坚决地提出了反对意见。

其实太平公主很早就知道,这个陆象先和她根本不是一条心。此人在朝中,历来以“清净寡欲,言论高远”著称,从不介入党派斗争。他之所以能被太平公主举荐入相,是因为与崔湜私交不错,所以沾了崔湜的光。太平公主起初坚决不同意提拔他,无奈崔湜力荐,甚至以同进同退相要挟,太平公主才勉强同意。

所以太平公主很清楚,这个自命清高的家伙不可能为她所用。如今一碰到重要关头,这家伙果然就站出来唱反调了。

太平公主大为不悦地说:“当初三郎超越次序登基,就已经是废长立少,不合礼法了,其后又不顾姑侄之情,授意刘幽求和张暐对我下手,这又是重大的失德行为。如此种种,何故不能废黜?”

陆象先不顾崔湜频频抛来的眼色,仍然梗着脖子说:“既然因功而立,自然要因罪而废。公主认为他失德,在下却不认为他有罪,所以,恕在下不能从命。”

太平公主勃然大怒,当即站起身来拂袖而去。

有了这次教训,太平公主就学乖了,后来再次召集亲信密谋时,她便彻底抛开了陆象先,于是会议的效率大为提高,没几天就制订了两个对付李隆基的行动方案。

第一个方案是:派人暗杀。

太平公主很早就在李隆基身边安插了不少卧底,其中就有一个姓元的宫女。平时李隆基经常让御膳房熬制一种叫“赤箭粉”的补药(赤箭,草名,又名“合离草”,根部碾碎成粉,可作药用,又称“天麻”),宫女元氏就是专门负责进奉汤药的。太平一党决定充分利用这条内线,让元氏在汤药中下毒,鸩杀李隆基。

这个方案由崔湜提供,并且由他监督执行,假如行动失败,立即执行第二个方案:发动政变。计划是兵分两路,一路由常元楷和李慈率领羽林军突入武德殿(玄宗举行朝会、批阅奏章的地方),诛杀李隆基;另一路由窦、岑、萧、崔四宰相,率卫兵在南衙(中央各机关所在地)响应,控制帝国的政治中枢。

史书没有记载太平一党是否执行了第一个方案,但是根据事后的相关记载(元氏被法司逮捕审讯,并供认崔湜为主谋)来看,不管是未及行动还是行动失败,总之第一方案没有成功,所以太平公主决定执行第二方案。

政变时间定在先天二年七月初四。

太平公主自以为她的计划天衣无缝,可她绝对没有想到,这一切居然被另一个宰相魏知古全盘获悉了。而更让太平公主无法意料的是——这个原本在她和李隆基之间保持中立的人物,居然又在这生死攸关的重大时刻倒向了李隆基……

七月初一,宰相魏知古突然入宫,把太平一党准备于本月四日发动政变的消息告知了李隆基。

最后的时刻终于到来。

七月初三,李隆基向亲信发出了行动指令。首先,他命龙武将军王毛仲率三百余名万骑卫士埋伏在虔化门,同时发出一道敕书,紧急召见左羽林大将军常元楷和右羽林将军李慈。这两个禁军将领根本没有料到皇帝已经全盘掌握了他们的政变计划,所以毫无防备地进入太极宫,刚刚走到虔化门,立刻被埋伏在此的王毛仲砍杀。

解决掉这两个人,禁军就完全落入李隆基的手中了,行动已经成功了一半。随后,李隆基亲自出马,与王琚、王毛仲等十余个亲信,率兵从武德殿一路冲进朝堂,迅速捕杀了萧至忠、岑羲、贾膺福、李猷等人;士兵逮捕崔湜后,没有当场砍杀,而是奉命将他关押了起来;太平一党中,要数“皇后阿奢”窦怀贞的反应最为敏捷,一见情形不妙,立刻抱头鼠窜,但是没跑多远就被追兵追上,窦怀贞走投无路,只好投水而死。

在铲除太平一党的同时,李隆基命宰相兼兵部尚书郭元振另率一路人马,直奔太上皇寝殿。

听到事变的消息时,李旦大惊失色,赶紧在几个宦官的簇拥下逃离寝殿,慌慌张张地跑上了承天门楼。李旦前脚刚刚上楼,郭元振后脚就率兵追到了。李旦满心以为郭元振是来护驾的,可还没等他探出城楼喊一些鼓励的话,郭元振就带着全副武装的士兵冲上了城楼。李旦看见郭元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