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异界之游戏江湖-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臣岂敢有贪念。有王上心属,足矣。”

将作大匠说的不是假话、虚话。齐国权力一切操握在祝彪的手中,简在帝心,对臣子言还有什么比之更好更棒的呢?

功劳不能摆在明面上,可只要祝彪看在眼里,还愁不会有补偿吗?

时间进入到祝氏立国的第五年,五十七万担的生铁产量。二十万担熟铁,五万担精铁的产出,重新支撑起大齐屹立不倒的脊梁。虽然处在农业社会框架之中的世界。钢铁并不是衡量国力的主要支柱,但绝对是构成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这点战争期间尤为突出。

大量的铁料也意味着农具工具和兵甲武备的精良,向北开边,大片的耕地熟田纳入齐国的国界,祝彪大力推行马耕之下,齐国的粮食产量节节高升,比钢铁产量更早的超越了原先岁入,给元气大伤的齐国注入了一道汩汩喷涌的血泉!

也是自元武十七年起,每年大量的铁料自齐地开始向中原内陆流淌而去。当然,齐国的交易对象乃是唐王,在战争彻底进入僵持和对拼消耗的时节中,这股力量于唐王阵营的帮助毫不逊色于祝彪的铁骑精兵。

元武十八年开始,粮食也加入了齐地对唐的大宗贸易当中。

粮铁的源源补入,给北疆军民注入了一股甘泉,自然的,海量的真金白银也同时从北疆反卷入了齐地,让大步前进的齐国国力和工商集团更见蓬勃!

元武二十年,不仅齐地的兵甲铁器、粮秣布织,大股大股的流入北疆,便是东海之滨的海面上,齐地制造的民船、兵舰也层出不穷的出现在唐王的军民阵列中。

五年的时间里,祝彪固然在恢复发展着齐国国力民力,但强盛无敌的大军铁骑也一直持之以恒的向着东方海滨挺进。这样做,一是封死鲁国日后的北向发展,而是谋求一个出海口。

祝彪这是真正体会了一把前世俄国人谋求海路出口的急迫心情了,海洋的财富,海运与陆运的巨差,直让祝彪有种窒息感。

还好,鲁国实力未复,王权臣权的交错,民间的苦穷潦倒,让鲁国军民上下都根本无意北看一眼。在祝彪大军三年挺进两千余里,直接隔断了域外与鲁国边壤的时候,鲁王竟还派出大臣前来致谢。

这或许是鲁王不得已而为之吧,是故来麻痹祝彪。如果是真心的,那鲁国真一点前途也没有了。被很打一顿,险些亡国,倾覆宗庙的鲁国王室,不再愿意再北看一眼,只能说被彻底打怕了!被完全打消了雄心壮志和意气。

……

时间进入到这一年的六月。

东海北区的一处不起眼的滨湾港口,一艘五桅海船缓缓靠向了青石堆砌的口岸。这是一艘来自虾夷的海船,长途跋涉几千里的它运来了整整一船的虾夷移民,也可以说是难民。

自从中原大战彻底激发之后,南隅的吴越等国也因为楚国的变动陷入了战火的边缘,两国以及梁宁二王都有太多的精力和实力被牵扯到了大陆的战争中间。倭人与虾夷人的又一次战争,不耽搁半秒钟的爆发开了!

任何一场战争,伤害最大的都是普通的老百姓。虾夷倭国,两国的海战,两国的厮杀,让无数倭人、虾夷人家破人亡,生活无以继续。在两国青壮大批大批走进大海波涛的时候,无数以打鱼为生,现今却完全陷入绝境的虾夷人、倭人开始变卖自家在故乡的一切,带着一些仅有的微薄家资,成群结队的逃亡向吴越,逃亡向中原东地,逃亡向齐鲁,甚至是眼下的东隅外地。

发自内心深处的对倭人不待见,连带虾夷人也遭了池鱼之殃,祝彪没有让两国难民真正进驻齐国内地,而是收拢起来,打散编制成无数小队填入进了域外那辽阔的新开之地。

并且随着齐国向海之路的彻底打通,有了对外接口的齐国,在祝彪的示意下,直接以域外港口接受两国北逃难民。这消息自然第一时间就被无数‘蛇头’知道,于是就有了眼前的这一幕出现。

近五百难民从海船上下得港口,因为战争,这些本就‘破产’的倭人虾夷人,绝大数人都为这一趟船费付出了身上的最后一个铜板,下船后的五百难民,超过八成的人是绝对绝的无产者,比乞丐都要穷。

若不是港口内本身设立的就有难民营,这些人来到大陆的第一天绝对要在饥渴和绝望中渡过……

(太监了!)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