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横行在超级三国志-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历史轨迹再一次发挥了它的作用。只不过,同样的台词,用在了不同的两个人身上。

而此时的吴凡,在阵法刚一落地的那一刻,立即就被从四面八方赶来的手下青州斗将团团围住,询问吴凡有没有受伤。

吴凡只字不语。看着这些青州斗将,那些惨死的曹军士兵再一次浮现吴凡的脑海,还有自己最爱的坐骑爪黄飞电,也永远地离开了自己。

松开小乔和刘晔,吴凡神情冷峻,如临冰峰,双眼目不余视,似要喷出火来;直接朝着祭台方向大步走去。。

复回中原 第279节 辨

这些青州斗将和吴凡相处日久,还从没见过吴凡像此时这样怒气冲天,连忙纷纷退避两旁,为吴凡闪出一条通道。

走出青州斗将围成的人墙时,华雄、颜良、文丑、夏侯惇、赵云等武将也纷纷催马赶来。这些武将前一刻还在率兵厮杀,得知吴凡落回地面的消息后,不约而同立即紧催胯下马,赶来吴凡这里。

在众人关切地询问下,吴凡停住脚步,扭头看了众人一眼,却是回问道:

“诸葛亮在哪?”

众人面面相觑,搞不懂吴凡突然问诸葛亮干什么。文丑用马鞭指着祭台方向道:

“在祭台南面的台阶下面,已经被兵卒俘虏了。八弟为何对此人如此关心?”

直到现在,诸葛亮发动阵法之事仍然不为众人所知。也就难怪众人对吴凡的问题感到奇怪了。

吴凡的眼睛便紧紧盯住文丑所指的方向,道:

“因为我要杀他。”

语气中没有任何感情外露,甚至平淡至极,但却令听者浑身没来由地打了一个冷颤。

说完这句话,吴凡就再次抬腿向着祭台这边大步走来……

同一时间,诸葛亮被曹军士兵押解着,神情惨淡地走下祭台台阶。

突然感到面前围着祭台的曹军士兵海浪一般齐刷刷分向两旁,诸葛亮疑惑地抬眼观瞧,却见吴凡已经来到祭台台阶下面站定,正面无表情地看着他。另有数员吴凡手下直属武将,站在吴凡身后。

诸葛亮嘴角抽动了一下,转而却是摇头苦笑。

这就是诸葛亮的小技俩了。换作是别人,看到诸葛亮明知即将脑袋搬家不但不求饶哀告,反而摇头苦笑,定是要询问究竟。这样一来,就正中了诸葛亮的下怀——在询问和对答中,利用口舌之利驳斥得对方哑口无言。

早就识破诸葛亮心思的吴凡,冷眼地看着诸葛亮这副扮相,毫无问询之意,仍然面无表情地道:

“来人,把这个罪臣给我砍了。”

旁边士兵立即应了一声,手执铁剑上前按下诸葛亮,就要在这台阶之上将之正法。诸葛亮大惊,一改先前的镇定不迫,连忙大声道:

“且慢”

按着诸葛亮的士兵听到这里,连忙回头来看吴凡。吴凡却是偏头看向一旁,连看都不想看诸葛亮一眼。

士兵见吴凡这样,自然明白吴凡之意。回过头来将诸葛亮后颈处的衣领褪下,扬起手中铁剑冲着诸葛亮的脖子就砍了下去

却说诸葛亮,被按下身子,佝腰低头,垒起一堆抬头纹看着面前的吴凡。见吴凡在自己喊了一声“且慢”后根本不理自己,心中不由得一阵哀叫:

这个吴凡果然是自己命中的克星,此前不但屡次识破自己的计谋,眼下又对自己的计谋根本无动于衷。对这个命中克星,自己还是别耍什么小聪明了,有什么话就赶紧说吧,迟了就说不出来了

想到这里,诸葛亮连忙再次大声道:

“成王败寇,古之定律;我诸葛亮如今兵败身死,免不得后世背负乱贼之名,此为吾人早有所料,不足意外。只可惜汉室天下,为贼军所窃,天下苍生,为贼军所鱼肉也”

诸葛亮这话是在士兵褪下他后颈衣领时喊的。喊完这句话后,士兵手中的铁剑正好砍向诸葛亮的脖子。

吴凡听诸葛亮这套说词,有心对此不做任何解释,只管叫其脑袋赶紧搬家大快己心。不过,这样做却是让自己气郁难消。诚然诸葛亮是自己的死敌,但是,让对手在自己的辩驳之下哑口无言,再含恨而死,只有这样自己才能获得更大的快慰。

何况,周围曹军士兵也都听到了诸葛亮这番话,自己要是不回敬几句,难免显得有些做贼心虚。一直以来,曹军将士以平定战乱,统一天下为最终目标。如今天下大势已定,在这个节骨眼上被人标插上贼军的罪名却又不解释,无疑是弊端多多。

由着这个想法,一直一语不发的吴凡终于吐了一个字:

“停”

随着话音响起,士兵手中的铁剑急忙停下,剑刃距离诸葛亮的脖子仅有不到一公分

不仅诸葛亮此时汗透衣衫,就连负责执刑的士兵也是额头冒汗。不是别的,吴凡这道命令下得实在太突然了,自己要是斩得稍快一点点,诸葛亮现在就已经没命了。虽然吴凡不至于就此定他什么重罪,但违逆了军团首长的意愿总不是什么好事。

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执刑士兵把铁剑从诸葛亮脖子上拿开。后者闭着眼大口喘息了一阵,剧烈的心跳和异常紧张的心情总算平复过来。

吴凡冷眼看向诸葛亮,道:

“我曹军自起兵之日起,悉定战乱,志在天下,救万民于水火,得万民所称颂。何来贼军之说?”

诸葛亮听后笑了一阵,扬了一下头,将垂在额前的一缕头发甩到脑后,道:

“窃国者,是为贼臣。与贼臣为虎作伥者,是为贼军也。”

一般不明真相者,这个时候很容易倾向于诸葛亮。因为诸葛亮的话不但听起来言简意骇,同时还给人一种道理已经非常明白,根本不值得长篇大论的错觉。

舌战过程中,辩论双方在场上的表现很容易令观者产生心理倾斜。比如语无伦次者与飘逸洒脱者,后者肯定会赢得更多观众的心理支持。

这也是诸葛亮为什么把话说得很简洁的原因,从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得出来诸葛亮极善辨才。

相比之下,吴凡在舌辨上不如诸葛亮这样老道。但是,吴凡也绝非语无伦次的低能之辈,他自有令诸葛亮无可辩驳的道理。

只见吴凡冷笑道:

“如此说来,昔日武王伐纣,即为反臣也。秦王统一六国却不拥立周皇,即为不臣也。刘邦身为秦时亭长,不思报效朝庭却举反旗攻入咸阳,建汉灭秦,与乱臣贼子何异?此汉家天下,不过贼子世袭也”

这样的论调让诸葛亮无法接受,语言上也一改先前的简洁,驳论道:

“此话荒谬之极纣王暴戾无道,残害百姓,武王伐之乃顺天应民之举。秦王统一六国,周朝早已不存,自当开朝立宗抚慰万民。秦之二世骄奢yin逸,至百姓民不聊生,如置水火,高祖举兵伐之乃是大义为民之举,何来乱臣贼子之说?反观如今天子,虽然年幼却并无过失,与纣王及秦二世皆然迥异,曹操却挟天子以令诸侯,逞篡夺天下之野心。此反贼行径,却与武王、高祖并论,是欺世人不智乎?真乃遗笑天下也”

吴凡忍着耐性听诸葛亮说完,淡淡道:

“汝可知,何为国之本?”

诸葛亮朗声道:

“自是民也此题只可难住三岁孩童,何需多此一问?”

吴凡道:

“你这话不过是有口无心,嘴上说说罢了。汉室天下,传位至今,内外交困弊端甚多。内,民食不裹腹,战乱横生,诸侯自立,百姓已是处于水火之中。外,四方蛮夷虎视眈眈,大肆劫掠边民,国之威严荡然无存,百姓任由外族欺辱蹂躏;假以时日,必然长驱直下祸乱中原。如今天子年幼,虽无过失,但等天子长大成人需多少年?再者,就算天子顺利长大成人,是否就可立即平定夷蛮诸侯,令百姓安居乐业,再无饱受欺辱鱼肉之苦?”

诸葛亮怔了一下,转而道:

“纵使天子长大后,并不能立即结束内外交困之局面,但天子毕竟乃汉之正统,万民归附正统乃天道浩然。贼臣叛军乃倒行逆师,与天道相悖,不足与之相提并论也”

吴凡道:

“方才我就说过,你那国以民为本的话不过是嘴上说说罢了。何为天道?何为正统?你把百姓又视作何物?‘纵然天子不能结束内外交困之局面,百姓仍然应归附正统。’正统能当饭吃吗?正统能让百姓不受外族欺凌吗?一个朝代,一个国家,在吸食百姓赋税之后,却不能让百姓过上太平生活,这样的国家存之何用?取而代之何错之有?”

诸葛亮这次怔愕的时间更长了一些,约有半分钟之后才愤然道:

“汝竟说出这等大逆不道之言论,蛊惑军心(指身边围观的曹军将士)我且问你,就算你们这贼军拥立曹操窃得天下,他日曹操后人治国不利,致国家再有内外交困之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