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警察瞿省吾深知曹剑刚参加流氓团伙的过去,认为他可能在做非法的事情,扮成无业人员加入百帮公司卧底。
朱夜外婆家有个开小吃店的邻居叫韩雯,生活贫穷无聊,长期受丈夫虐待,对其怀恨在心,为了找人杀死丈夫,她上网建立了一个名叫“死亡天使”的聊天室,招募需要买凶杀人的人。她在网上偶遇孙思诗和陈嫣菲,得知她们为了一个男人反目成仇,分别要杀死对方。于是把需要杀的人的资料放在来买东西的熟人曹剑刚的购物袋中,试探他是否真的会为了钱去杀人。
曹剑刚和季泰安为了钱财接受了这种试探。他们先是借清洗隆盛大楼外墙的机会让季泰安瞄准中信大楼的陈嫣菲,不料正好被隆盛10楼的孙思诗看到。孙思诗当时并不知道这就是为自己去杀陈嫣菲的杀手,于是要挟季泰雅为自己诬告方华作证。
季泰安从小生活在私生子的阴影中,对女性、权威(如师长、警察)有种本能的反感。他的态度让警察误入歧途。
曹剑刚在地铁里用改制的铆钉枪成功杀死了孙思诗。然后百帮公司借在中信大楼做劳务的机会,同样用铆钉枪杀死了陈嫣菲。
然而利器害人。季泰安不慎被铆钉枪所伤。瞿省吾借帮曹剑刚买车的机会刺探他们的经济情况。结果发现了季建萍给自己的私生子的钱。在此过程中他的密探身份被朱夜发现。
朱夜通过推理,得出了孙思诗和陈嫣菲被杀案的凶手的真相。曹剑刚在警察的追捕中被电车撞倒身亡。受拆房的刺激,季泰安和朱夜同时揭开了记忆的封印,各自想起婴儿被杀死的事件。
韩雯被真的发生了的杀人案吓坏了。朱夜安抚她,劝她放弃杀害丈夫的念头,通过离婚解脱。
孙思诗和陈嫣菲的死被归为曹剑刚一个人所为。在朱夜隐瞒部分真相的暗中庇护下,季泰安仅因非法持有枪支获罪,短期服刑,刑满释放后过着平静的生活。
在这一系列事件中,朱夜寻回了自我。
这个故事,从某次陪人面试,坐在某公司门厅里枯等一个下午的无聊中灵机一动开始,逐步完善,逐步丰富,前后共写了一年。故事复杂,人物众多,超过任何我以往的小说。仅仅是一个梗概便写了这么一大堆。
开始我只想写一个机灵的杀手一次完美的不留痕迹的谋杀。然后我发现自己不满足于这样纯粹炫耀推理技巧的文字。既然要花时间和精力去写,便一定要写点让自己满意的东西。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知道该从何处着手,只觉得各种感情,各种冲突,各种矛盾在一条老旧的弄堂里堆在了一起,打成一片,无法相互贯通,也不能割舍任何一部分。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这一年中我经历了很多事情。有快乐更有烦恼,常常感叹自己空长年纪一事无成,完全是个失败者,甚至苦恼到成天谋划杀人。在这种崩溃的边缘,我写完了“崩溃”,写完了“24小时”,却始终揭不开这几层封印。突然有一天,就象有一阵风吹过脑袋,我想通了。
尽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始终是一个失败者,但是我可以自己想法活得自在,不需要靠杀死某个人去成就另一个人的幸福。这个世界是开放的,始终有着多种可能性。那种认为“必需。。。才能。。。”的想法是划地为牢,自投罗网。
于是最后一层封印的符咒随风揭起,飘然落地。
全文结构围绕7个主题,以“七重封印”来展开。
第一重封印:朱夜和季泰安的过去。
第二重封印:隆盛大楼强奸案。
第三重封印:地铁929杀人案。
第四重封印:中信大楼国庆杀人案。
第五重封印:黄毛的真实身份。
第六重封印:几起杀人案的真相。
第七重封印:季泰安的真实身份。
这个故事要表达的东西很多,可以简述如下:
1。命运的无奈
1。1 为了让亲生儿子/孙子摆脱命运的摆布而背负着杀人罪的父亲/祖父母。
1。2 无意中目睹杀人的朱夜幼小的心灵中挥之不去的拯救情结,在少年时代表现为过度热情,渴望拯救别人。在成年以后面对社会现状而变得世故圆滑,却对季泰安保有拯救的原始欲望。
1。3 由于恰好季泰安是婴儿时期便有记忆的人,继承了死去的私生子的名字后,人格受到重大创伤,始终存在“我是被敌视、被杀害的人”的思维,继而失去对他人生命的尊重,认为可以随便杀人。
1。4 曹剑刚不得不面对自私的父亲和继母,受到一系列不公正的待遇,在内心把人分为两类:“我类”和“他类”。作为一个生性善良的人,对“我类”非常友善温良。而极端漠视“他类”的生命,认为可以随意杀死“他类”。
1。5 韩雯处于被欺负的弱者地位,构筑虚拟的报复空间,却无意中给罪恶以张扬的机会。
2。仇恨的顽固性和无端性
2。1 邻里、老师、同学无端地顽固地恨季泰安。
2。2 城里人和曹剑刚的继母顽固地敌视曹剑刚。
2。3 贫民韩雯仇恨白领阶层的女子。
2。4 季泰安仇恨除曹剑刚所有人,能稍稍插足于他的心灵的外人只有朱夜一人。
2。5 崇德里的邻里之间相互猜疑相互仇恨。
3。面对充满仇恨的世界的补偿性的爱
3。1韩雯宠溺女儿。
3。2曹剑刚宠溺季泰安(包括早就死掉的毛球和)。
3。3朱夜无限忍耐季泰安。
3。4为了让亲生儿子/孙子摆脱命运的摆布而背负着杀人罪的父亲/祖父母的绝望的爱。
“第七重封印”讲的是失败者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最最正常的、最最正面的人物是瞿省吾。他具有正直、乐观、机智的特征,还有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死缠烂打的坚持性。
胡大一本来是一个为了和瞿省吾做对比、让瞿省吾显得搞笑的人物。后来不知不觉越写越多。失败。
朱夜始终在内心的矛盾挣扎中生活,他知道自己做错过什么,但是他想不起来到底是什么。本来他是罕见的在婴儿期就有记忆的人,却因为感到恐惧和内疚而封存了自己的一部分记忆。于事他变得不安、郁怒、虚伪、世故。他本能地想要救赎季泰安,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内心平静。
从某种层面上来说,所有主要人物都是失败者:朱夜是个有理想、性格直率为人正直仗义的人,却不得不学得圆滑世故,做着不能让自己满足的工作;季泰安创伤的内心出于自我保护而对几乎所有人都含着敌意,始终无法融入养大他的这个城市的主流社会;曹剑刚虽然朴实勤恳,却尴尬地夹在外来者和本地人当中,徘徊在繁荣的大都市的边缘,与尊严、财富、理解、友爱无缘;瞿省吾善良纯朴,有责任心和正义感,却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韩雯在贫穷的生活和虚荣心的双重折磨下,困苦不能自拔;崇德里多数等待拆迁的居民长年在拥挤的环境下,已经惯于麻木地生活,无力改变自己,对任何外来的刺激和变动抱着本能的敌意,不能脱离小市民思维;孙思诗和陈嫣菲同时爱上方华,不愿后退一步拱手让给对方,否则面子失尽,于是多年朋友反目成仇,只能谋划杀害对方。
每个人被封印封闭在自己心灵的小圈子里打着转,不能或者不敢往外看一眼广阔的天空,路只能越走越小,越走越死。愤满代替了相爱,嫉恨取代了宽容,猜忌赶走了理解,狭隘占据了理智。即使是曹剑刚和季泰安这样难得的友情,亦如冬日依偎取暖的羽翼未丰的雀鸟,当命运的狂风袭来时毫无抵挡能力。
然而细看以上所有的死循环,其实全部都是由人本身形成的。如果每个人都退开一步,放开自我,就会突然发现结局其实并不那么绝对。在这上面,瞿省吾是主动的先行者,朱夜是被动的跟随者。
要写好这篇,确实费了我很多心血。
首先是情节的复杂性。越复杂的情节越需要合理安排,每一件事情的发生发展必需合情合理,有合乎逻辑的内在动机,不能靠偶然、特例和突发事件去一路展开。韩雯会决定杀人,是因为她所受教育较少,也缺少经济和社会的保障,容易落入感觉孤独无依的境地。她会选择曹剑刚,是因为他看上去忠厚老实,即使他不去杀人,估计也不会把拿到手的纸条到处宣扬引起警察的注意,而且他是在外跑生活的年轻力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