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历史也疯狂-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丘”、“台”都是中国古代神圣的建筑,尤其兴盛于中国先秦;其时只有国家才可以建立“丘”、“台”,因为这本身就是国家权力的象征。    
    在2004年4月21晚上CCTV 10套《探索·发现》节目中,“三星堆”被解释为就是“三座丘”!它们为什么是“三”堆呢?他们为什么不是“四”堆或“五”堆?这是一种巧合吗?它们的“三”和古埃及金字塔的三塔并列不是巧合,这是一种共同的宗教崇拜。古代“台”或者“丘”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直接来自“山崇拜”。无论是山,还是丘、台,或者金字塔,它们曾经在古代象征着生命之源,它是“知识的神殿”,它们其实就是“山”,并且必须成“三”才有意义。    
    在江苏南部考古发现有一个著名的“三星村”,村庄以三个巨大的石头而命名。这三块石头经考证明显不是来自本村,而是从外面运来的石头,也有人说是陨石,目前尚未有结论。但把它们拿来放在“三山”崇拜中答案似乎就明确了。    
    四川还有一个“三台县”。远在中国最西北的新疆阿尔泰山里,人迹罕至的山区有一个“三道海子”,其中也发现了神秘的三大堆碎石积累的石包,其实这个名字“三道海子”就已经说明某些问题。他们都应该是同类的“三”堆文化。    
    在曹操诗歌中有“东临碣石”,无数帝王对于“东海碣石”的向往与崇拜也成为“碣石想始皇”的典故。每个皇帝都希望去祭拜著名的“东海碣石”,秦始皇更是死在途中。“碣石”就是“山”。    
    “碣石”现象一般也合“三”。辽宁绥中海上的“碣石”是自然生成的三块巨礁,世代受到崇拜,这是因为恰好符合了古人的“三山”崇拜还是有别的由来?有关碣石的崇拜其实从《尚书》上看大禹时期就已经有了。对于“东海碣石”的崇拜,其实除了“三山”原因之外,很可能直接与“太阳崇拜”有关。徐福带五百童男童女到东海的传说也很可能是真实的历史,他们的本意与“东海碣石”崇拜一样,包含了太阳崇拜,或者说反映了古人急于了解神秘太阳的渴望之情——每一个统治者都想揭开这个天文之谜,但注定都要失败。这要等到千年之后人类对于宇宙的更多了解。    
    从三石崇拜方面,其实我们还可以猜想,为什么中国的“王”字一定是三横联系在一起的,而且宝贵的玉石也是三横联系在一起的?他们是否也是三星崇拜的一个副产品呢?甲骨文的“王”字与“玉”同,“”(王)、“”(玉),“王”的金文为下面一“山”,上面一“干”()。“皇”()字则从“王”,金文可见“山”为“皇”顶①,看来皇帝一定都与“三”有关。都露出了“三山”崇拜的端倪。    
    在古代“三”“山”可能同音为这个“转化”最后一锤定音,“三”就是“山”,对“山”的崇拜进入到数目“3”的崇拜。普通话中“三”(san)“山”(shan)稍有差异,但是还有比这个更接近的,在我家乡嵩县“三”“山”同音同调:“san”。     
    其实我还有一个怀疑,就是“三”崇拜另有根源。亚当生育了三个儿子,挪亚也生育了三个儿子,尤其是后者被认为是人类的再生祖先,具有非常的神圣意义,一般认为挪亚方舟也是三层的,所以“三”就会具有神圣的意义。甚至我偶尔会想,中国传说中的“三皇五帝”的“三皇”很有可能就是挪亚之子:雅弗、含、闪。


第三部分 运气第20节 “大胆假设”与时代

    拉尔夫根据墓室的结构提出了“喀喇昆仑山三角区”的大胆假设,实际上这个三角区不仅把K2包围进去,同时把兴都库什山的东段和喀喇昆仑山的西段全部纳入同一地理概念。     
    拉尔夫在书中第165页论证了K2恰好位于这个三角区的中心点,并且它可能正是“知识的神殿”的最好落脚点。拉尔夫站在K2峰上断言:“在喀喇昆仑山脉的所有山峰中,K2的形状与金字塔最为相似。不仅这座山峰的底座出人意料地呈正方形,而且还有四条主要的山脊向峰顶延伸,这与大金字塔的情况一模一样。此外,这四条主要山脊显然指向地图上的方位基点,它们甚至被标上了西北、东北、东南和西南等方向。”①读到这里我在心里打赌,假如他们的方向恰好与埃及金字塔的方向是一致的偏转,我就接受拉尔夫的观点,拉尔夫及时地为他赢得了一个新的拥趸,因为他接着说:“因此,K2这座山峰是用指南针上的方向进行定位的,这与大金字塔的情况也完全相同”!    
    是啊,为什么古埃及的金字塔一定是四方锥体呢?它为什么不是其他的形状呢?难道只有方形才是最容易建筑或者最稳固吗?假如不是的话那么埃及人一定是因为崇拜某个天然巨大的方锥体。它为什么不可以是模仿了这个四方锥体的K2呢!世界上还有什么物体巨大而呈现白色的方锥体,什么东西被赋予过神圣的含义?惟有中国西南那片神圣的土地承受了那么多“白色女神”的青睐。假如在那里点清8000米以上的山峰还不算困难的话,那么点清7000米以及6000米以上的山峰就不那么容易了,因为数量多得一般人无法准确统计。青藏高原的高山之林作为古埃及人的崇拜之源是完全可能的。神秘的西藏、古老的西藏、独特的藏文化,我敢说那里还有许多的秘密在等待着人们去揭开。那里绝非只有地理风光,在远古时代那里就是一个人文荟萃的神秘地带。    
    拉尔夫挑选K2作为他研究的核心点可能是有道理的,除了上面所列的理由之外,K2周围的环境与吉萨高原的金字塔也很相近,包括那三个小金字塔实际上是对K2同样方向上延伸的一些小山峰的模仿;尤其让人信服的是,K2周围的大山沟形成的道路恰好在吉萨高原上基本被同样再现,按照拉尔夫的话就是:“两座‘建筑’之间的相似性是如此惊人,仿佛K2被连根拔起,安放在了吉萨高原上,他们简直完全相同”。拉尔夫不惜略显啰嗦地强调:“知识的神殿”或者古埃及人的神祗所在就是K2或者K2的周围。    
    拉尔夫与我一样常常担心人们一时不能接受新观点的事实,他说:“必须撇开那些可能发生的事情,去探寻那些不可能的事情。”实质上他是在说人们在探寻上古秘密的时候必须大胆假设,因为运用传统的方法人们已经穷尽可能而至今没有找到令人满意的答案,远古文明至今在全球人类知识中保持着神秘的面纱。这在科技进步的今天是人类的耻辱。要想找到或者接近真正的答案,必须抛弃传统做法,另辟蹊径,想人所不敢想,质疑传统之不可能,庶几可以接近实质上的可能。    
    2004…04…18初写    
    2004…10…19修改


第三部分 运气第21节 黄金·海贝·玉

    这三种东西排列在一起的分量特别重。它们在今天或许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因为这些东西已经离我们普通的生活而远去,现代人连黄金首饰也不屑于戴,我们更多地开始与电子产品亲近,连钱都变成了电子卡。但在古代这三样东西却举足轻重,很可能牵涉到整个地球的政治、军事与经济命脉。    
    把这三者联系起来其实不是偶然的,我关注它们很久了,但是有机地把它们联系在一起却是最近几天的事情。    
    众所周知,“西方”文明属于黄金文明,中华文明属于玉文明,这不绝对,但它们确实有使用量上的多寡区别。难道这个区别就这样割裂了中国与“西方”的文化纽带?它像一个结让我困惑了许久。“解铃还需系铃人”,最终,还是他们三者解开了他们之间的神秘联系。    
    我有一个大胆的假设:海贝把东西方文明联系了起来。    
    并不缺乏黄金产地的中国在先秦的考古和文献中鲜见黄金,多见玉器。这是一种被迫的选择,还是一种主动的审美价值取向?我认为,上古时代很可能长期存在着一种海贝换黄金的习惯。换句话说,“西方”(中东地区)很可能有组织地拿海贝来换取中国地区的黄金,并且他们之间有广泛接触的文明痕迹。    
    以良渚文化为例,这里大约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地处长江下游,玉器是这个文化的主要特征,其雕刻工艺达到了无以想像的精美地步。这里是中国玉文化之集大成者。玉,归根到底是一种石头,石头雕刻工艺正是古埃及最拿手的一种工艺。古埃及也不缺乏对于玉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