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孔氏家族全传-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初三十三二十三, 
  河边出了阎锡山, 
  阎锡山,灰拾翻, 
  剃了辫子留了洋, 
  搬了神像立学堂。” 
  可是等到后来推行国民教育,城镇办起中学和高等小学,农村办起初等小学,人们又夸奖阎锡山做得对了。改革教育制度,发展国民教学育,可以说是阎锡山主政的一大功劳。继在农村。乡镇举办初等小学和高等小学校,阎锡山在太原创办了一所私立“进山”中学,又在家乡河边村创办了私立“川至”中学和附属小学。 
  1915年阎锡山私人出资,在河边村创办了两所小学校。学校聘请了大建安举人徐一监先生任校长,郭琅任庶务主任。入校学生全部免费。 
  1918年阎锡山又出资兴办中学。这便是后来定名为“川至中学校”的私立学校。 
  “川至中学校”以阎锡山的字百川的川字命名,“川至”名称又有各种解释,川者百川归大海也。 
  川至中学的校训是:“公毅敏洁”。另将阎锡山对山西全省学生的告谕:“苦学救国”四字刻巨匾悬挂礼堂。 
  川至中学编有自己的校歌,学生入校都得会唱校歌。校歌的最后两句是“苦学救国嘱吾曹,切莫负主人之设学意”。 
  川至中学原为五台县立中学,新校址在河边村建成后遂由五台县迁来,改为私立川至中学。1922年至1924年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徐向前曾在川至中学附属小学五年级担任教师。 
  川至中学的成立,主要目的是阎锡山造就家乡子弟。学生主要是五台县籍的,尤其是以河边村人为主。起初川至中学不但不收学费,每年还给学生发一身制服、一双皮鞋。后改为帆布鞋,再后来由于开支太大,不但不发制服了,还得交纳学费。 
  川至中学的学生和山西其他学校一样,其附属小学的二年级就有军事操课。操场上学生持木枪练习立射、跪射、卧射各种姿势。中小学校都有童子军组织,有童子军军歌。当时就有这样的歌词: 
  “哥哥华盛顿,弟弟拿破仑。 
  脚踢五大洲,气吞东西球, 
  不竞争,安能存! 
  谁云儒子不知兵! 
  万岁!万万岁!!伟哉吾军人!” 
  由于阎锡山是军人出身,所以对中小学生以至国民师范学校的学生,在军事训练方面要求都非常严格。一次阎锡山回家乡河边村,派人通知川至中学及附近各学校的学生,第二天都到J!侄中学的大操场集合听阎督军训话。 
  可是这天夜里,忽然下起了大雪。清早起来,鹅毛大雪仍飘落不止,这时副官进来请示道: 
  “雪下得如此之大,还要不要露天集合学生训话?” 
  当即阎锡山答道:“正是考验国民精神的时候,准时前往不误。” 
  就这样学生们冒着雪雨,集结在川至中学的操场上接受训导。当时阎锡山训话的头一句便是:“人不是纸糊的,下雪不是下刀子洞学们今天能来这里,是很不错的。” 
  办川至中学的另一个目的是为阎锡山在山西统治培养人才。该校毕业生大部分都在阎锡山的军政府的机要部门做事。所以当时流传这样一句话:“会说五台话,就把洋刀挂。”说明阎锡山对家乡子弟的重视。 
  1919年,阎锡山又创办了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学校的第一任校长是阎锡山的密友、同盟会员也是后来在国民政府中担任要职的赵戴文。 
  阎锡山办这所学校,确实下了大本钱。当时学校建设分东西两大块,东边是校本部建有教室、大礼堂、图书馆、理化实验室、教员办公室、学生自习室和宿舍。西边是大操场、校园、“园师里”(教员职工宿舍),还有附属小学,校址是太原市小北门街。 
  师范学校的课程当时设有军事、语文、数学、地理、历史、心理学、教育学还有音乐、体育、美术、武术等。学生生活半军事化,一律军人装束,上军事课的教员都是阎锡山部队中营级以上军官,要求非常严格。 
  这个学校为阎锡山在军政方面补充了大批干部,同时也培养出一批爱国人士。可以说也为中国共产党培养出一批军事家和政治家。后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徐向前就是国民师范学校毕业的,还有薄一波、李雪峰、程子华和王世英等也都毕业于这所学校。 
  孙中山访晋期间就指示阎锡山,推翻清廷、建立民国须大搞经济建设。也就是在这以后,山西资源丰富的煤和其他矿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开发。 
  袁世凯死后,黎元洪和段棋瑞当政时期,改各省都督为督军。阎锡山为山西省督军兼省长。这期间阎锡山大力推行了“六政三事”。所谓“六政”即水利、种树、蚕桑、禁烟、天足、剪发。“三事”即种棉、造林、牧畜。 
  六政中开发水利资源包括开渠、凿井、修筑蓄水池。植树,阎锡山也抓得最紧,限令每人必须种植数株,还提倡道路两旁种树成荫。他规定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 
  三事中阎锡山则把种棉列为第一件事。山西除了晋北、晋西北,许多地区都适合种植棉花。为了推广种植,他还下令设了试验场,改良品种,为种棉人设“奖金”。阎锡山要造林并设了大、小林区,还设了林业传习所和林业促进会,号召“种用荒废山野造林”。 
  同时阎锡山在山西大力推行村治。遵循孙中山先生的指示,为保持山西这块华北仅有的革命基地,阎锡山颁布了《山西督军兼省长阎告谕人民八条》的通告: 
  (一)当兵纳税受教育,为国民三大义务,不可不知。 
  (二)身体不壮,为人生之大不幸,不可不知。 
  (三)尚武为国民必要之精神,不可不知。 
  (四)人能有所发明,才算真本领,不可不知。 
  (五)卫国以武,备战以财,不可不知。 
  (六)亡国之民,不如丧家之狗,不可不知。 
  (七)治病要在人未死亡前努力,救国要在国未亡之前努力,不可不知。 
  (八)军官能力的军队,抵不住政治能力的军队,不可不知。 
  阎锡山又颁布《山西督军兼省长阎立身要言六则》规定: 
  (一)公道为社会精神,国家元气,故主张公道,为国民之天职。 
  (二)桀做不驯,为野蛮人之特性。 
  (三)真血性男子,脑筋中有国家两字。 
  (四)欲自立,先从不依赖人起。 
  (五)欲自立,先从不碍人自由起。 
  (六)能忠于职务者,才是真正爱国。 
  阎锡山推行“村治”的同时,将上述告通汇编成册,取名叫做《人民须知》发给各县、村,作为训练一省人民的教材,同时也是附加给国民学校的课本。 
  以后阎锡山每到一地巡视,路过某一村庄,都要仔细询问该村“六政三事”的执行情况,询问植树、种棉和水利的情况。当他了解了太谷下庄村情况后,便命名这个村为模范村,还赏给村长一枚双穗奖章,授其一块刻着“功在桑梓”四字的牌匾以示嘉奖。 
  孙中山访晋时曾指示阎锡山说: 
  “此次到山西,见山西煤铁甲于天下。方今为铁钢世界,有铁有钢可以自制武器,即能争雄于世界。兄弟拟在山西设大炼钢厂,制造最新武器,以供全国扩张军备之用,要求军界诸君赞成。” 
  遵照孙中山先生的指示,阎锡山开始了炼铁炼钢厂和兵工工业的筹建。1917年以后山西实行自己制造军火,并成立了军人工艺实习厂,由当时的旅长商震兼总办。所辖工厂除原修械所的电气厂、机械厂、铜元厂、熔炼厂、翻砂厂之外,又陆续修建了炸弹厂、酸厂、无烟药厂、炸药厂、枪弹厂、炮弹厂、炮厂、枪厂、铜壳厂、双用引信厂、铁工厂和罐头厂等等。1924年还建立了飞机制造厂在不过配装过几架教练机不能生产飞机。1926年又添压钢弹设备,与铜壳厂合名为水压机厂,并又增设压药厂。至此,山西的军火制造初具规模。制造军火以弹药为主,日产手榴弹一万颗。枪弹先造六五、七九步、机枪弹,后增造冲锋枪弹,日产二万发。接着建成火药厂,后来又加紧火炮的制造。炮厂建成后可仿造日本的三八式七点五公分山炮,能制造一四式步兵曲射炮并大造迫击炮。为适合山西地形要求,还仿制法国十点五公分口径能驮载的重山炮和八点八公分野炮。仿造时作了改进,能平射又能曲射,能马拉又能驮载。阎锡山在山西自制的军火武器弹药,1925年与樊钟秀军阀部队作战时便初显威力。其后与奉系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