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激情燃烧岁月-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期间无数个发家致富的故事在香港人中间流传着,也促使着更多的人加入到创业中来。特别是从80年代始,内地因素成为推动香港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的外部因素,香港的制造业正有向内地转移的趋势,各类服务业得到全面高速发展,实现了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的第二次经济转型,如今这个第二次转型正在开始。而一河之隔的深圳及广东正在抓住这个转型的机会,在未来将会快速地得到发展。

李思明和小刀两人跑回别墅,曾智已经起床了,正坐在客厅的沙发上低头沉思着,手抚着额头作思想者状,头发被挠得如鸡窝一般。

“哟,在思考什么国家大事?两伊战争不是你挑起来的,阿富汗人民也不需要你对他们的不幸表示同情。”李思明开玩笑道。

“阿明,昨晚我想了整个晚上,小刀说得对:人生难得几回搏!你要是真想投资,我不反对!”曾智道。

“终于想通了,咱们甩开膀子,大干一场,你对我要有信心,想当年我也做过导演。”

“你还好意思说,拍电影不是过家家!”

“当年你不也是拍手叫好吗?现在成了有家有业的人了,这胆子也变得小了。”李思明挖苦道。

“你准备投多少,是股份对半,还是想控股?我看你想一口吃个胖子,一定不满足于小打小闹吧?”

“知我者,曾智也!直说吧,你的公司现值多少?”

“折算成美金,200万不到吧,主要是一些固定资产值钱,一些器材还是新的。”

“我注资八百万,获得你八成的股份。”

“想好了,不后悔?”

“当然。”

“那我们今天去律师行,办一下手续。”

“不行,我只能出钱,不占任何法律上的股份,这是我们私下的协议,毕竟现在国家还不允许私人办企业,虽然我并不担心,但是明面上要过得去。”

“那你干脆在香港领身份证得了,我帮你办!”曾智道。

“这个绝对不行!”李思明一口否绝,要是自己放弃大陆的户籍,说不定自己一跨过深圳河,就被岳父大人押回去了。

“这不合规矩啊,你就这样信任我?你不怕我卷款潜逃?”

“你逃了好啊,那这座别墅就归我了。”李思明道,“顺便告诉你,大帅已经答应我,将来和我们一起干,还有张华、猴子!”

“有这样的事,你怎么不早说,我杀了你!”曾智哇哇叫着,掐着李思明的脖子恨恨地叫嚣着。

打闹了一番的曾智,坐在沙发上,嘴中念叨着:“我们五兄弟连手,那是天下无敌!天下大得很,又有何处我们去不得?天意啊,遥想当年北大荒,我们战天斗地……”

“你现在有信心了?”李思明打断他的抒情。

“当然,我主要是对大帅有信心。”曾智狡辩道,“再说了,反正公司你占大头,亏了也是你占大头!”

“那我们今天是不是该庆祝一下?”李思明诱惑道,“今天去吃海鲜?”

“本公子今天高兴,没问题!不过要记得你比我有钱哦!白天带你这个大股东去公司看看。”曾智道,“另外晚上有一个酒会,你和小刀跟我一起去见识见识!”

第十五章 莫名其妙的女人(二)

曾智的公司叫香江电影制片公司,名字不错,挺有香港特色,不过却不是名副其实。公司位于清水湾,紧临着邵氏的庞大片场。

邵氏的片场可为香港电影业界首屈一指的,这种制度是仿效好莱坞的,但随着七十年代初嘉禾的兴起,嘉禾发展出一种附属公司的独立制作系统,这种系统渐渐取代了片厂制度。

邵氏鼎盛的时期是六七十年,不仅拥有制作、发行还拥有数十间影院,但是进入70年代,邵氏逐渐将精力转向电视台,香港无线的成功使邵逸夫这个曾经的电影大亨更决意在电视圈发展,淡出电影市场。大部分的邵氏制作人都转向了无线,南国训练班变成无线训练班。由于无线出产的电视剧非常在海外非常有市场,而邵氏影城却在日益激烈的电影圈处于劣势。而嘉禾则是从邵氏分裂出来的一部分人建立的,曾经因为李小龙而确立了自己在电影圈内的地位。嘉禾可以说是香港实力最坚强的香港电影公司之一。旗下子公司及关系企业甚多,重要者包括:宝禾电影制作有限公司、威禾电影制作有限公司、嘉通电影有限公司、许氏影业有限公司、麦当雄制作有限公司、二友电影制作有限公司、泛亚影片公司等。

而曾智的公司则是众多小电影公司中的还勉强生存的一个不算太小的公司。

“你这里的地皮,恐怕比地表以上的所有东西都要值钱吧?”李思明看着这个占地不算大的公司,开玩笑道。

“这你说对了,我要是活不下去了,干脆把这地卖了,也是一个不小的数目。”曾智自嘲道。

“丑媳妇还要见公婆,带我进去看看吧。我现在发现我犯了一个错误,这个电影圈里的水太深了。”李思明道。

“知道就好,你随时可以收回你的投资!”曾智道。

“先看看吧。”

曾智先带李思明参观了一下库房,里面分门别类的存放着各种摄影机、胶片和器材、道具,看上去有些还是比较新的,这些大多是买了之后就没用过,因为太昂贵了,一般人舍不得用。

“我想不通,既然不拍电影,当初为什么买这些昂贵的器材干嘛?这不是浪费吗?”李思明问道。

“当初就连这个公司也不是姓曾的,这个制片场的前任老板因为欠了帐,没有法子,需要将这个片场转让,我三叔就买了他,这也是看在多年朋友的面子上,还别人的人情买的,我们家从不涉足这个行业的。买了之后,也不能闲置着,你看那不是用上了吗?”曾智解释道,他手指着摄影棚方向,一群人正在拍电影。租给别人使用,也算是废物利用。

这里有四个摄影棚。绝大多数是长方形,适用面积大致在700…1000平方米之间,高度为10…13米,一般可搭制2…3堂大布景。这些两个或三个摄影棚建成一组,有利于合理调度和充分利用,使两个摄制组能在一个组棚里同时进行工作。为了缩短布景在摄影棚中的搭置时间,在棚的附近或置景车间中设一个布景预搭间,先制作好布景的各个部件,然后送到棚内去装配。这个时代的电影在摄影棚里拍摄的较多,后世的许多电影当然也离不开摄影棚,但是因为观众的欣赏口味越来越高,对影片的视觉要求越来越高,他们更喜欢那种具有野外实景的影片。

此刻正在拍的是一部爱情文艺片,这在这个动作喜剧片称王的年代实属少见,动作、惹笑、刺激、温馨,这些全都是叫好又叫座影片的元素。据曾智介绍说正在摄影棚里灯光照耀之下挥汗如雨的导演,正是在这行孜孜不倦以求一朝出名的某位导演,指挥着工作人员调整着灯光、机位和布景。而他的手下那帮演员也是五花八门,有的是艺校的学生来打工的,算是专业对口,有的是找不到工作来跑龙套碰运气的,当然也有梦想成为大名星的电影演员。

这位导演显然正为摄影机前的不知所措的演员们发愁。

李思明也当过导演,不过那是舞台上。舞台的演员们面对的是观众,他们在台上表演,用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一鼓作气地将多幕话剧、舞蹈、歌曲演完,即使场与场之间稍有间歇,但观众仍在剧场中等待观看。有经验的戏剧或歌唱演员常常会感受到观众的热情,演到最激情的时候也会感到观众被深深吸引,台下寂静无声或随着演员一起升华,到落幕时才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这对演员来说是一种幸福,是一种满足。这说明观众对他的表演给予了充分肯定,演员也会因此更好地调整自己,把握人物,李思明知道,只要演员克服第一次上台时的恐惧,就会一场比一场演得更好。

但拍电影不同,演员们面对是一台冷冰冰的摄影机,它没有表情,没有反应,它会时时在演员的左方、右方、前方阻碍脚步,挡住演员的视线。电影演员完全失去了及时得到观众反应的机会。相比之下,电影演员是可怜的,他们拍完一场戏的许多孤立镜头,要在很多天后看样片时才能看到自己的表演。这种非独立性、非连贯性的创作方法,决定了电影表演确实是假定性极强的表演形态。没有经验的演员,当他的周围拥挤着一批工作人员,有的在打光,有的走过来给他修妆,即使导演已经喊开拍了,这些人仍近在咫尺,瞪着眼睛注视着他。有时摄影机的位置紧紧地卡着他的腿,有时灯就挂在他的头顶上,等等。演员的走动更受到限定。人们从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