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五千年--影响人类历史200件大事0002-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趋,“百家争鸣”渐渐转入了总结阶段。荀子不仅是儒、法合流的关键人 

物,也是总结诸子百家的第一人。此外,韩非对儒、墨、杨朱学派和道家也 

进行了批判吸收。而 《吕氏春秋》的出现,则又是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诸 

子百家”的融合,至此,从春秋至战国的百家争鸣随着时代的演进而落下了 

帷幕。 


… Page 24…

                          儒家学说的创立和发展 



     在中国悠悠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没有哪种思想学说能像儒家学说那样 

主宰我国封建上层建筑及其意识形态,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并对近现 

代中国文化及其他东方文化产生巨大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已广泛扩展到海 

外。 

      “儒学”已几乎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代名词。要了解东方文化,不 

能不知晓儒家思想,那么,儒家学说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呢? 

     儒家学说由孔子创立,其后通过孟子等人的补充、发展,理论日益完善, 

最终成为中华大地的主流文化。 

     要了解儒家学说的形成,研究儒家学说创始时期的两个重要人物,即孔 

子、孟子的思想是十分必要的。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即周灵王二十年,鲁襄公二十二年,在鲁国 

陬邑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诞生了一个小生命,因是“祷于尼丘”而生,故名 

取为丘,字号仲尼,他就是孔子。孔子3岁时丧父,孤儿寡母离开陬邑,迁 

居鲁国都城曲阜,生活在城西南的平民区。他们生活清贫,主要靠自己谋生 

糊口。孔子小时虽然有机会参加当地在农闲时举办的平民私塾学习,但多数 

时间不得不帮母亲做事。然而不幸又再次降临到他的头上,在他十六七岁时, 

母亲在生活的重压下过早地离开了人世。艰难的环境,使他立志勤奋学习, 

要依靠自己的努力,走出一条立身之路。 

     孔子 15岁之前在平民私塾学习时,他不仅学到了一般的文化和军事训 

练知识,而且受到传统礼仪活动的熏陶。小时候的孔子对此极感兴趣,经常 

模仿成人们做祭祀的儿童游戏,这是导致他以后学习礼仪的重要原因。由于 

母亲的悉心教育,孔子对学习很是喜欢,平民私塾已不能满足孔子的求知欲 

望,在没有资格进入贵族子弟大学深造的情况下,决心自学。他自学的主要 

内容是《诗》、《书》、《礼》、《乐》等。孔子在求学中,不仅向名人学 

习,更经常、更大量的是向普通人学习,向他所能遇到的一切有识之士和有 

一技之长者求教,他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他还重视学思结合。虚 

怀若谷的好学精神,加上正确的学习方法,使他的学识远远超出了旧学“六 

艺”的范围,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 

     在孔子生活的年代,文化由中央散入地方,大批文化公职人员由各国官 

府而走向民间,学业由王官谨守而不外传的局面已被打破,于是青年时期的 

孔子决定聚徒设教,创办私学。由于他在办学方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 

有许多独到之处,他的私学在与其他私学的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而声名大 

振,从而使孔子获得了社会的尊重,即他自己所称的“三十而立”。 

     孔子成名之后的十几年里,虽受到王府的重视,但因社会动乱,他没有 

从事政治活动,而是甘愿过着清贫的生活,潜心于文化教育事业,比较研究 

夏、商、周三代的礼乐文化。 

     孔子通过对夏、商、周礼乐文化的研究,确定了周礼的主导地位,而且 

从周礼的道德理性中发现了仁。以道德理性为特征的周礼是对礼的一次历史 

性变革,它的出现,表明起源于神鬼祭祀的礼开始从对虚幻的追求转向人民 

日用,促进人们摆脱宗教蒙昧,发展理性活动。孔子通过对三代礼乐文化的 

比较研究,他认为,三代礼制表现为一种渐进的历史过程,后世之礼对前世 

之礼做出损益而有所发展;他感到,夏礼和殷礼由于时代久远、文献不足而 


… Page 25…

无法得知其详细内容,只有在夏礼和殷礼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周礼才是最丰富 

的,从而使他确立了周文化的主导地位。 

     周礼的道德理性是尊尊与亲亲。亲亲就是在氏族内部依亲近、疏远之原 

则而有差别,血缘愈亲则爱愈亲。这种爱是以亲子 (父母与子女)之爱为核 

心的,并由此派生出孝、悌等道德观念,古人把这种亲子之爱及其派生之德 

称为仁。另外还有其他各种关于仁的提法,如“杀无道而立有道,仁也”、 

 “利国之谓仁”。孔子在对仁的各种提法中,尤其注意爱亲为仁的提法,把 

它同礼的原则联系起来,并推而广之,在更广阔的人际关系和政治道德领域 

弘扬仁爱精神,并以这种仁爱精神去影响、改造礼,进而建立自己的一套仁 

论和以仁为基础的礼论。 

     孔子把他的仁论推广到君王为政上,认为贤明有德的国王可以而且必须 

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仁,即要“为政以德”。其主要内容是:反战、禁暴、 

重民、举贤。反战,就是反对诸侯相互讨伐,各国应和平相处,制止以大欺 

小、以强凌弱的不正义战争;禁暴,即治民之道应重视德化礼教,以此引导、 

整顿民众才能使人心归服;重民,就是应注重民事,要把民众的衣食问题摆 

在首位,要关心人民的丧事和祭祀活动,要重视国人的政治权利,允许国人 

批评朝政;举贤,就是要任人唯贤;要选择德才兼备的人担任国家公职,而 

不论其世族门第如何。 

     把仁论推广到人际关系和行为方法上,孔子认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 

达而达人”,即你想自己在社会上立足,也要使别人在社会上立足;你想自 

己显达于世,也要使别人显达于世。遇事要设身处地,因爱亲而爱人,因己 

之立达而使人立达,因不欲施暴于己而不施暴于人,因维护本国本族安宁而 

不侵犯他族他国。 

     关于仁与礼的关系,一方面,孔子认为“人而不仁,如礼何”,即如果 

不仁,就谈不上讲礼了,仁对礼有决定性影响。在大仁大德面前,礼之不足 

降到次要地位。我们知道,周礼虽然具有道德理性的特征,但仍保留了祭神 

祀鬼的习俗,在大多数人的头脑里仍笼罩着神鬼迷信。孔子把仁作为礼的基 

础,而仁又表现为一种强烈的道德意识,这使礼论沿着周人开创的摆脱宗教 

蒙昧而走向理性的道路更向前进了一步。孔子既强调仁对礼的决定作用,另 

方面,又认为“克己复礼为仁”,即一个严以律己、处处遵守礼的规范即社 

会公德的人,就能实现仁。孔子说,具有仁德精神的礼,能限制以至克服一 

切损人利己之心和损人利己之行,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从而实现以爱人为 

旗帜的仁的目的。对于为政者,应仁、智、礼兼具,有治民的智慧,又能守 

之以仁,如果在人们面前没有庄重的仪表,就不会受到民众的敬畏;有智, 

有仁得之心,又有庄重的仪表,若不能用礼动员民众行事,那也是不完善的。 

孔子注重礼对仁的作用,是因为仁要在社会关系和社会交往中实现其价值, 

而这种社会关系和社会交往是礼所反映的对象。 

     孔子的私学发展很快,这时一个重要的问题就被提出来:应按什么样的 

标准去培养、教育人呢?孔子提出了“圣人”、“君子”、“志士”等人格 

概念,而最常提及的是“君子”,它是孔子培养教育学生和律人律己的标准 

人格。 

     君子人格应是维护人伦关系的和谐,做到爱亲、尊上、敬友、与人为善, 

在礼所体现的人伦关系中实现自己的人格;这是君子人格的一个基本特征。 

所以“君子笃于亲”、“君子成人之美”,表现了君子与社会环境互相统一 


… Page 26…

的一面。但是君子不是社会环境的简单附属物,他要在人伦社会的深刻联系 

中实现自己的理想、情操,所以孔子主张“君子和而不同”,君子同人相处 

时,彼此协调合作,但不盲目苟同。有一次,孔子的得意门生子路问他,如 

何方称得上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