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色三部曲之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z-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山上的红军,属贺龙部队。贺龙本名贺文常,湖南桑植县人氏。小时候便喜欢学拳、舞棍。一九一六年,二十岁的他凭着两把菜刀,带着二十多个青年,袭击了湘鄂边界的芭茅溪盐局,夺得了枪支,人称“两把菜刀闹革命”。贺龙由此成为湖南省北部的桑植县讨袁(世凯)护国军总指挥、湘西护国军营长、靖国军团长、四川陆军混成旅旅长、建国川军师长。一九二六年,三十岁的他参加北伐,成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军长。一九二七年他参加南昌起义,任起义军总指挥,但此时他仍不是中共党员。一九二七年九月,他随起义军南下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他奉命到湘鄂西地区组织武装斗争,遂与朱德、陈毅分手。一九二八年七月,他担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军长,逐步建立以他故乡桑植县为中心的湘鄂边根据地。一九三○年秋,他率部去湖北南部洪湖地区,与那里周逸群、段德昌所率的第六军合并为红军第二军团,任总指挥。那部“洪湖水,浪打浪”、“贺龙领导闹革命”的歌剧影片《洪湖赤卫队》,写的便是贺龙这一时期的业绩。此后,一九三二年秋,贺龙率红二军团退出洪湖地区,前往湘鄂边界,暂避强敌。一九三四年六月,红二军团且战且退,转移到地广人稀、群山逶迤的贵州东部,建立黔东根据地。    
    博古、李德得知贺龙在黔东立足,在广昌战败、瑞金难保之际,便派出任弼时、萧克、王震率红六军团由江西前往黔东,以探明一条退却之路。由于已有“嗒、嗒、嗒”无线电台,红六军团一路前进,一路向瑞金发报,报告前进的路线。红六军团最初听说贺龙部队在湘西凤凰县一带,便朝那里“摸”去。历经周折,十月十五日,红六军团先遣队才在黔东沿河县听老百姓说,枫香溪附近有红军,就急急赶去。可是,红六军团穿的是从国民党部队那儿缴获的军装,贺龙部队误以为国民党部队前来“进剿”,不由得紧张起来,哗的一声,推上了枪栓。眼看一场误会即将发生,幸亏先遣队领队、红六军团参谋长李达机智,当即下令先遣队停止前进。    
    李达是一位著名人物,中共“一大”代表,马列主义理论家。这位“书生”怎么忽然成了参谋长?何况他已于一九二三年秋宣布脱离中共,此时正在上海埋头于著述。原来,有两位同名同姓的李达。此李达非彼李达。红六军团参谋长李达原名李德三,陕西眉县人,一九二六年入平凉第二军官学校,一九三一年参加宁都起义,加入红军。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此李达是道地的军人,后来担任过中国人民志愿军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此李达和彼李达有过一次奇特的幸遇:那是一九五八年中共中央创办《红旗》杂志时,彼李达成为编委。头一回开编委会时,由于经办者的误会,把两个李达都请来了。邓小平只好朝这位李达上将笑道:“你来了,也好,就坐下来听听吧!”此李达当时在枫香溪命令先遣队停止前进后,迅即写一简笺致贺龙,大意是:“我们是六军团,奉中央军委命令,前来找二军团会合。我是李达,率先遣支队走在前头,希望和贺老总会面。”写罢,李达派一战士送去。才一会儿,从山上下来一伙穿灰布衣服的人。走在最前头的,留着八字小胡子,此人便是贺龙。他的后面,则是政委关向应。    
    先头部队赶紧向红六军团司令部报告喜讯。十月二十四日,红六军团主力终于与贺龙部队会师。会师时,任弼时、萧克由于过度劳累,不得不躺在担架上跟贺龙握手。无线电波从黔东印江县的木黄传来,博古、李德得知红二、六军团会师,便认定红六军团走过之路,应成为红军主力西征之路。西征的终点在湘西黔东,红军主力“大搬家”,搬到贺龙那里!半个多月后,蒋介石也弄清了博古、李德的意图:十一月十日,蒋介石攻占红都瑞金,从云石山中共中央机关残存的文件中,查明红军此次突围,不是南进,而是西征。    
    蒋介石以手加额:“哦,原来如此!”在此之前,蒋介石为摸清红军的战略意图,煞费苦心。最初是这样分析“共军动向”的:    
    一、由赣南信丰入广东——蒋介石认为,共军利在乘虚,但如果进入粤境,逼得粤军不得不拼命抵抗,形成前后夹击,会使共军难于立足。    
    二、从赣南经粤湘边境入湘南,重建苏区——蒋介石认为,那里是政治上薄弱区,应加以重视。    
    三、进入湖南后出鄂皖苏区再北进——蒋介石认为,这是当年太平天国北进的路线,政治上威胁较大。    
    四、经湘西入黔、川再北进,内中还可能渡金沙江入川西——蒋介石认为,“这是石达开走的死路”!摸不清红军动向,蒋介石难以布置“追堵”。眼下知道红军是“西征”,目的是与贺龙部队会合,蒋介石心中有底了!    
    一九三四年十一月十七日蒋介石发出了重要的命令:“剿匪计划大纲”。    
    蒋介石的电文中指出:“查赣匪倾巢西窜,我大军正分头追堵。期于湘水以东地区,将匪扑灭。”蒋介石的电文透露,他已完全清楚红军的战略意图,指明他的部下们“应以不使该匪能长驱入黔,会合川匪,及蔓延湘西,与贺、萧合股之目的”。何谓“贺、萧”?贺龙、萧克也!这就是说,蒋介石对红军主力的西征意图已了如指掌,达到“知彼”的程度了。他一查看地图,心中更加明白:红军主力前进的路线,不过是“取萧克旧径”!确确实实,红军主力西征,正是沿着萧克部队走过的“旧径”前进!连走什么路线、朝哪里走都已明白无误,“急急如律令”,蒋介石坐镇南昌行营,预备军总司令陈诚侍立在侧,发出一道又一道命令,在湘江两岸撒下了罗网……往日,总是毛泽东利用两山夹一谷的地形布下“口袋”,等着国民党军队去钻;这一回,颠倒过来了,蒋介石借助于湘江天险,布下“口袋”,等着博古、李德带领主力红军去钻。    
    


第六部分:长征途中鲜血染红了碧绿的湘江 1

    广西的东北部,高山林立的所在,人称“桂东北山地”。“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就坐落在那里。大山丛中,一江碧水奔腾着,朝东北方向进入湖南,仍保持东北走向,贯穿湖南全境,注入湘东北的洞庭湖。这条大江便是湘江。零陵、衡阳、株洲、湘潭、长沙,像一长串的明珠,串连在绿色的绸带湘江上。主力红军欲与红二、六军团会师,非越湘江天险不可。西征的红军,像一支负重的“象队”,在山林中缓缓向前。全军的总人数,多达八万六千多人,其中一、三、五、八、九这五个军团为七万多人,其余为军委纵队和中央纵队。军委纵队为军委总司令部各局和总政各机关,四千七百人,叶剑英为司令员。中央纵队又称“罗迈纵队”,因为司令员是李维汉(罗迈),包括党、政机关和军委总供给部、总卫生部,九千八百多人。在行军时,光是“罗迈纵队”,便长达十多里!按照李德的“设计”,作“甬道式”前进:左翼为一军团,其后为九军团;右翼为三军团,其后为八军团;中间为军委纵队、中央纵队;后卫为五军团。倘若将军委纵队、中央纵队比作坐轿者,那五个军团便是前后左右呼拥着的轿夫们。如此前呼后拥的队伍,加上五千名挑夫挑着沉重的担子,而为了躲避敌军,只能走赣粤、湘桂交界那些荒僻的山道,往往一个小时走不出半里路,一夜只能翻一个山坳。如此驮着全部“家当”的“象队”,行军的步履比老头、老太婆散步还慢!前三道封锁线,没有遇上激烈的抵抗,慢吞吞地行军,还不觉得什么。可是,当蒋介石明白了红军西征的意图和路线,就抢在那沉重、迟缓的步履前,倚仗湘江天险,筑起了第四道封锁线。    
    蒋介石显示了他的精明,他发出电报:“派何键为追剿总司令。所有北路入湘第六路总指挥薛岳所部及周浑元所部,统归指挥。”论资历,何键是够不上“追剿总司令”这头衔的。蒋介石不任用陈诚,而任用何键,是因为主力红军西征,正是从何键的地盘湖南经过。而且给一顶“追剿总司令”空头官衔,会大大调动何键的积极性,为“追剿”红军卖全力,何乐而不为?除了发电报之外,蒋介石还派出飞机,给何键空投了一封亲笔信:    
    芸樵兄勋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