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045-穿越峡谷-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滑坡区或“老虎嘴”坠下,走上黄泉路,该是何等的令人痛惜!    
    有时我们又险行在横跨咆哮奔腾的帕隆藏布江钢索吊桥上。从排龙到扎曲,一路上共有4座吊桥。说它危险,是吊桥上两边几乎没有护拦,即使有也只是用根铁丝缠绕在横跨着的长长的钢绳上。铁丝网空隙较大,鸭子都能钻过去,很难起到护栏作用。桥面是横置的条条木板。新的桥面木板还算严实些,旧的桥则不然,有的桥面木板已经脱落,出现了漏空。透过空洞,竟能看见百米之下的滚滚急流。有的横板掉了之后,山民便用新砍下来的尚包着树皮的一段木头补上,踩在上面很容易滑倒。这4座桥有三座长度在60或70米不等,而最后一座桥竟长达180余米。走在上面,桥晃动的幅度很大,特别是那180余米长的吊桥。桥剧烈颤动时,有的队友怕被甩到江中,坐了下来。走快些也有危险,急急忙忙看不准落脚处,遇到没有木板的地方,极易踩空。我相信通过这种吊桥在重心掌握上有规律可循,否则当地的门巴族人又怎么生活!但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我们,对这吊桥体会到的只有惊恐    
    总算战战兢地过了这4座桥,过后我们都长长地嘘了一口气。尽管如此,我觉得我们还是很幸运的。过去考察队员通过帕隆藏布江时,没有吊桥,只有凌空横扯在狂奔的大江上的钢缆。过时束好人身,人倒悬着,形同吊猪,慢慢地倒爬过去。有了桥,总比系着绳子过要好些。    
    最累人的地方当属接近扎曲时那绝对高度在六七百米,曲曲弯弯的山路,几乎是步步爬坡。此时时近中午,天气炎热,令人大汗淋漓且不说,还喘不过气来。幸好这个地方海拔比较低,植被茂盛,氧气充足,否则真会有人累倒在这里。    
    后来我们路过一个长满野芭蕉的山坡,无不欣喜若狂,因为听说扎曲快到了。郁郁葱葱的野芭蕉林在远方雪山的映衬下,无限娇媚,我们赶紧拿起相机照了两张,如果是平时,我们会从多角度去拍摄,但那天实在是太累了。快到中午,一处有油菜田、栅栏、羊群的村落映入我们的眼帘,我们此行的目的地之一——扎曲终于到了,来到了雅鲁藏布江大拐弯的顶端。我叫队友给我拍张照片留念,相片上的我躬着腰,两手搭在膝盖上,累得站都站不直。还有满面疲倦,脸色灰青,眼皮肿肿的……我从来没这么疲倦过。


第三部分 亲近地热第11节 亲近地热

    科研人员的多年考察表明,喜马拉雅山区的主要地热区域,几乎全部集中在喜马拉雅山以北、冈底斯山以南的藏南河谷地区。纵贯其间的狮泉河——雅鲁藏布江深大断裂带及其两侧的横向断裂带,密布着热泉,有600个左右。据称,喜马拉雅地热带地热分布密度之大,类型之多不仅居我国各省区之首,在世界上也屈指可数。其显示类型有水热爆炸、间歇喷泉、喷汽孔、冒汽穴、热水湖等70余种。    
    幸运的是,我们从排龙赴扎曲的路上,曾几次与热泉谋面,还一度沐浴在热泉之中,让肌肤感受水温的舒适,享受亲近大自然的乐趣。    
    记得从排龙出发后,已经整整走了一天的山路,队友们无不疲惫不堪。看看太阳西斜,我们几个行在队伍前面的队员,决定在临江的一块开阔的有着沙滩的地方宿营。一会儿,有队友突然报告一个喜讯:宿营地旁边有温泉。大家听后精神无不为之一振,这意味着为我们有了解除疲劳地方。我放下正欲支起的帐篷,快步去看个究竟。只见一处十多米高的红崖下,有一个幽深的洞,洞口有两处泉眼,泉水源源不断地从里边冒了出来。已有队员在洞边一个面积为四五平方米,深约半米的积水潭里泡着。泉水从泉眼里流出后,先容存在小积水潭,溢满后又形成小溪流,向外顺直流淌五六米后,便拐了一个弯,汩汩地朝南泻去,最后汇入200多米外的帕隆藏布江。我问躺在温泉里的队友温度如何,他们说很合适,叫我脱衣下水与他们同浴。    
    想到应该先把宿营帐篷搭好再沐浴也不迟,我暂没下去。搭完帐篷,我回到温泉旁,想泡泡脚解乏。看看溪流对面水边有一石头可供坐下,就踩着一根独木绕到前方,到了对岸。坐在石头上,把脚放在溪流里。水温温的,约有零上40摄氏度。泡了几分钟,舒适之感油然而生,觉得两脚轻松了许多,全身的疲劳也减去一些。经不住诱惑,我也解衣下水。这温泉的出现太出我的意外。此前,我那敢奢望走了一天的山路之后能有洗温泉可供享受!于是想到我们选择这个地方作为宿营地真是太理想了,可视为上帝的恩赐。    
    虽然我过去见过被开发的温泉,也见识过冷泉,但遇到这种纯天然温泉还是第一次。温泉泉口处泉水清澈可鉴,水温适中,泡在水里,一天的疲劳顿时荡然无存,周身轻松。此时的我竟也舍不得上岸。    
    这时又有两个队员下来了。为了给他们腾出点空间,我有意把身子往右侧挪了挪,立刻感到这里的水温与刚才所处位置有所不同,凉丝丝的。再往右一点,这种感觉就更为明显。我马上意识到这是两个不同性质的泉,一个是温泉一个是冷泉,两泉之间相隔不到一米,出水后汇成溪流。我担心在冷水里泡久了会感冒,在高原上患了感冒又痛苦又危险,易导致致命的肺水肿和脑水肿。于是,我赴紧往温泉洞口的地方靠了靠,想不到竟有一种腥乎乎的味道,带着湿气扑鼻而来,相当难闻,而且越靠近洞口气味就越浓。凭直感,我认为这种气体肯定对人体有害,赶紧往外挪。我把我的感觉告诉队友,有的也往温泉洞口凑了凑,嗅到的味道与我的感觉一致。    
    几位队友不在乎味道,还在温泉里尽情地享受,有的在说笑,有的在擦体肤。我注意到温泉两侧的石崖皆呈红色,而小溪流的底部为淡黄色,人一搅水黄色的东西浮了上来,一派浑浊。过一会儿,在流水的更新下又变清了。再向小溪流下方望去,是一片红红的砾石滩。我的兴趣来了,想弄明白,这泉流附近的石头,为什么会呈深红色。我穿上短裤,趟着温温的溪流向下游走去,又发现浸在溪流中或高于溪流之上的石头被严重侵蚀。高出水面约10厘米,形如龟背一样的石头,其水线浸润的边缘,那浅黄、深红、浅蓝、深绿的线条,颜色分明地环绕着。    
    泉流及其附近的石头为什么会是红色?我想是微量元素挥发的结果。同时我又看到,溪流中突兀水面半米多高的石头,均在中部或上部,形成深深的腐蚀性凹陷。我终明白了,浸润在溪流中的龟背石,贴近水面的地方出现五颜六色的线条,同样是腐蚀的印痕。而高出水面的一些巨石上的凹陷,该是万千年前泉水丰沛时,溪流溢满之际腐蚀的结果。    
    我在黑龙江省五大连池也见过类似的泉流。有一年我去那儿采访,由于一路上长途跋涉使我口干舌燥,一到宾馆就急于找水喝。顺手把保温瓶的水倒进杯里,尝一尝竟是凉水。怕喝生水带来肠胃病,不敢喝下去。过一会,我突然发现杯子里原本清澈的水,表层变得微红,水面上还漂浮着油花似的异物,我不禁庆幸自己没有贸然去喝。后来服务员说,这是五大连池特有的天然矿泉水,喝了它非但不会生病,反而有助于身体健康。她还提醒我,这水最好倒出就喝,时间一长,水内含有的大量铁的微量元素同空气中的氧发生化学反应,表层水就会变红,不能再喝了。为了开发利用五大连池矿泉水,有关研究人员当时急于解决的课题,就是水接触空气发生反应后的变色问题。    
    我认为,这些温泉附近的红色巨石,肯定也是泉水中的微量元素,如铁分子和钙分子随着水蒸气的挥发,与空气中的氧发生化学反应,久而久之,被熏染成红色。想到这里的温泉泉水具有如此大的腐蚀性和挥发性,以及泉口散发的那难嗅的气味,我实在难以说清在这里长期实施温泉浴,对人的身体有所补益还是有所损害。现在的关键是需要专家对水质进行分析测试。回到帐篷,我就教一位水资源专家,他说一时难以说清泉水的成分,只有回北京问研究搞地热的专家,才能道出个所以然。    
    沙滩营地是美好的,有山,有泉,有白色的沙滩,有郁郁葱葱的森林,还有江对面那垂直而下的高几十米的飞瀑。这地方处于排龙与扎曲之间,随着雅鲁藏布大峡谷大拐弯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