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穿物语 作者:vinilla(起点vip2014-06-19完结)-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晚上,一家人坐在桌边数银票,一边激动着。二万七千多两!建房已提上日程表了。
    建房的第一件事,是房屋设计。虽然,这里面没人学建筑,估计,设计个民宅还是能混得过的吧。
    第二件,就是建筑材料,要弄到合适的材料,这是要花精力和时间的。
    古代的建房工程队,主要承包的都是砖木结构的房子。如果,华家想用钢筋水泥代替木头。那其实是个新的建筑工艺。所以,在苏州不一定找的到人来做。
    边峰提醒他们,“对面教堂的房子你们注意到了吗,房子的结构与本地有极大的不同。能够建造那房子的工程队,估计也能接受新的建筑工艺。”
    大家都觉得他说的有道理。梅兰妮说,“找个时间去问问林永青。”
    齐逸和楚濂则拿出今天买的字画显摆。这里懂字画的人不多。
    对于梅兰妮来讲,她只知道那两人都是上海人。这还是齐逸和楚濂今天帮她扫的盲。不过,如果做要缂丝的底稿,她也有自己的见解,“苏州人还是喜欢唐伯虎,沈周,仇英这样的作品。淡中带艳。俗里含雅。设色明快。象这类纯山水画,估计不吃香。”
    楚源转头问楚濂,“你还记得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雍正十二美人图吗?”
    齐逸说,“我们不是还一起临摹过影印本。”
    楚源说,“这一套肯定和了苏州人的胃口。你们可以以它为蓝本,画一套出来。局部地方可以任意改动。象那‘破尘居士‘,‘圆明主人‘的落款,那肯定是不能用,得另找字画来代替。皇宫里的那一套,这里肯定是看不到。不怕有人说你们抄袭。”
    楚濂对齐逸说,“这倒是个好主意,设色艳丽些。那些字画我们可以在苏州找蓝本代替。”
    边峰提供信息,“乐桥东面的留香茶馆旁,有一个写字摊,那人据说会摹仿名人的字。”
    梅兰妮建议,“那美女的形象最好以87版里林妹妹做模特。这时代的美女实在不敢恭为。”
    楚濂说,“那套画受西洋画风的影响,画面安排的像油画。再把人物的比例画正确。估计很受欢迎。”
    “同样的,还有月曼清游图册,也可以拿来做缂丝蓝本。”楚源继续提议。
    梅兰妮道,“所有的美女都改成87版里的人物。肯定吃香。”
    楚源哈哈笑了,“那你不会让他们直接做一套87版的金陵十二钗。”
    第二日,边峰去找林永青,到了教堂,乔制说他去卖竹篮了。
    边峰转身朝通阛坊去了。在乐桥上碰上了癞头阿三。今天,他手里没与瓶罐。
    042 林山一
    更新时间2013…11…21 2:12:28  字数:3214
    癞头阿三手里是空的,穿着皱皱的短衫,在乐桥上东张西望。
    乐桥并不宽,不过一丈多宽。中间走车马,轿子,贴着桥栏过行人。实则是非常拥挤。边峰见癞头阿三依着桥栏,便贴着另一边桥栏过过桥。
    可是,癞头阿三看见边峰,就飞快的站到了边峰那侧桥栏前。
    边峰手脚也很利落,在他还未站稳时,已经到了那一边去了。
    等癞头阿三反应过来,再看边峰,他已像泥鳅一样从人群中穿越而过,跑下桥去。
    下午,梅兰妮请了林永青和乔制到家中喝茶。打听关于建筑工程队的消息。
    主客在厨房坐下,梅兰妮打听了林永青是福建人,爱喝乌龙茶,特特的去泥人馆买了套工夫茶茶具,泡了严严一壶浓茶,烫了杯子,倒了几小杯茶,和摆出两碟小点心。乔制年轻,吃不惯茶,梅兰妮安排他和华家的孩子们一起吃点心。
    听得梅兰妮问起建筑工程队的事情。
    林永青喝了口茶,说,“当时,我们的教堂进行改建,还是胡知庸神父(安托尼的前任)主持。神父自己画了图纸,找人来建。本想是要建一所西洋式样的房子,恰是这时,传来了雍正皇帝的旨意,停止一切传教活动,和教堂建设。所以就停建了,只是把房子改装了一下。苏州城里的建筑班子,干活都有自己的一套规矩。不符合他们规矩的,你就是出钱,他也是不肯的。我们那房子最开始是洋商按照自己家乡的式样造的,是木制的,年代久了,有些地方就不灵光了,可是苏州就找不到工程队来修。”
    梅兰妮替他把茶续上,“可你们最后请到哪个班子来帮你们修的?”
    林永青笑了,“找了好几个建筑班子,都被回绝了。胡知庸神父决定要带领我们自己干了。在这时候,有一个人来说,他愿意修改这房子。后来,我们的房子就给了他修改。他做的还不错。”
    梅兰妮说,“这倒难得了。他是哪一家的?实话说,我也想建西洋风格的房子,正想找这样一个肯接这样活的班子。”
    林永清道,“这人原是我们教会的教友,姓林,叫山一。”
    梅兰妮微笑,“可是你的本家?”
    林永青正色地,“他虽姓林,可是个倭人。”
    梅兰妮一时没反应过来,“倭人啊?”
    梅朵在她耳边轻声说,“日本人。”
    梅兰妮继续道,“倭人怎会在苏州做建筑?”
    林永青呷了口茶,并没马上回答,而是问了梅兰妮另一个问题,“你看苏州到处是做生意的,可你知道哪些商人富甲天下?”
    梅兰妮心中在想,晋商?徽商?一时不知如何回答。
    林永青继续道,“是扬州的盐商,广州的洋商,苏州的铜商。”
    梅兰妮对苏州还是很了解的,“苏州地区并不产铜。”
    林永青说,“可是那倭国产铜。他们每年运铜到乍浦港,再从乍浦港转来苏州。每年的洋铜量在几百万斤以上。今天,我不是和你讲铜,我是说,林山一,本姓小林,小林家族在倭国就是和大清做洋铜的生意的。林山一原是小林家一个外室的儿子。所以不被本家所认,他父亲给了他些银子,随了认识的苏州铜商来到了苏州。那意思就是让他自己谋生,在外乡生根结果。他十五岁时来到苏州,跟着的那铜商姓高,开始时,小林在他家过活,康熙四十六年,那高家坏了事。小林便流落出来,信了天主,改姓为林。胡知庸神父替他做了洗礼。他便成了教民。”
    梅兰妮对那枝节问题有疑问,“高家不过是商人,如何会坏事?”
    林永青道,“康熙年要用铜制钱,特令江苏承办五省: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福建省的铜数,都知道江苏是没有铜矿的,那官府便动了洋铜的脑子。便先发给那商船铜钱,定下铜。让他们出洋贩铜。有些商船拿了官府的定银,拖着不出船,一年半载后才动身,是常有的事。再也有那船出去了,回不来了的。这便是欠了官府的银子。官府是不会做亏本生意的,欠多了钱,便查抄他们的家和店铺。高家就是这种情况。”
    梅兰妮方明白了,原是高家破产了。
    “林山一自小喜欢建房子,但在倭国,象这种建房,织锦,做漆器等行业都是固定家族在做,那些技术是不外传的。即使是去人家那里做学徒,人家都不收。来到苏州后,从高家出来后,他便到高家的一个远亲那里当学徒,做建筑。倒底是倭人,对于那行业的定规不那么重视。常有异想之举。后来,自己组了班子。大的工程他是做不到的,人家那是一砖一瓦都有定规的,他哪里懂这些。但盖一般的民房,房子安排的很经济,倒也是不错。记得那年他来教堂做改建,神父按照西洋的习惯,房间里做壁橱,画了图纸,和他讲,他领会的很快,做的很好,神父也很满意。后来他也给人做壁橱。苏州这地你是知道的,房子紧密,住房紧的人家对那壁橱是极欢迎的。所以这两年日子倒也过的去。”
    梅兰妮心想这人倒是符合他们家的需要,但还要多了解他的为人如何,“那这么些年来,他没成个家?”
    林永青说,“起初的那些年,日子苦了些,顾不上说亲,到了他二十五岁上方才成的亲,娶的是高家一个偏房的女儿。他也肯照顾丈人家,现在饮马桥那边住。”
    梅兰妮说,“你们很熟悉?”
    林永青说,“不瞒你说,我们同年生,又都是孤身在苏州,自然是比旁人亲密了些。”
    梅兰妮也推心置腹起来,“我们家这块宅地上,我想建几间房子,这次回苏州,我把北边的房地都卖了,就是打算长远在苏州安家。我们现住的这块地,要盖那雕梁画栋,一是我没那许多钱,盖不起。二是,这块地上起房子,到底还是有些忌讳。所以,我想照着西洋的样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