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穿物语 作者:vinilla(起点vip2014-06-19完结)-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虽然离开了北京,但是,北京的消息都由电报发到沿途的客栈,所以,他们还是很快能知道北京的动向。
    他们一路上视察自家的产业,到了大同已经是冬月的月底了。
    他们进大同城时,天上开始飘雪了。
    大同客栈里,康大掌柜热情的迎出。“来的巧了,再晚一天,路上一积雪,就不好走了。哦,小爷也来了,那可是咱们这里的稀客。”
    几个人寒喧着。康家畦将母子两引进了住处,自有女佣张罗着姜茶,热水。
    房间烧着炕,和炉,很是暖和。
    房屋是砖瓦结构,学着北京客栈的建筑,也用了玻璃窗,透光性很好。
    房间里的摆设一眼就看的出当地的风格,但是看去很干净。
    母子两梳洗毕,桌上已放上了两碗咖喱牛肉面。黄黄的汤料,配着绿色的香菜叶,冒着热气。一碗下去,鼻尖冒汗,全身的寒气都驱出了体外,连手指尖都热活起来了。
    华记在大同最重要的工业,目前就是皮毛加工业了。
    到了大同的第二天,梅兰妮和齐逸就去视察鞣皮工厂。
    他们的鞣皮工厂就在御河边上,高墙深院,看守的很严。这个时代也是有保守商业机密的常识的。
    除了鞣皮毛,他们还制皮革。
    康家畦是个很有商业头脑和组织能力的人。又善于学习。是个聪明人。知道要弄商业生产链,所以还在当地设了家皮靴店,和马具店。那些皮革加工成马鞍,马镫,等马具后,再卖给蒙古人,很是受欢迎。
    来到自家的皮靴厂,在康大掌柜的提议下,梅兰妮和齐逸各订做了两双靴子。
    与后世不同的是,这时的靴子不是用的皮面,而是在羊皮外再包上一层缎面。
    梅兰妮提出用羊皮做靴面,但是漆成黑色。
    这在工人们还是第一次听说,但是也愿意尝试一下。
    梅兰妮一直认为漆皮工艺始于西方,在这里她才知道,原来中国早就有这种工艺了,只不过他们调的漆不发亮。这种漆皮工艺常用在马具上。多数是暗褐色的颜色,主要用来防水。
    各家的鞣皮业都有自己的特殊鞣剂配方。华记的配方目前是领先的。康掌柜自然知道要保密。连鞣皮师傅也不知道配方的秘密。
    皮革的鞣制也有好几种方法,常用的是植鞣。各家也有自己的不同配方。如今华家的人通过和西方人的贸易,取到了古埃及人的制鞣配方。楚源将配发改进了一下,交给了康家畦。另外还有些软的皮子,是用油鞣的方法。这个方法主要是用来鞣制麂皮的。
    梅兰妮提议还可以油鞣羊皮,鹿皮。这开拓了师傅们的思路。
    但是,油鞣的油来自不易,过去他们都是从东北那里弄来的,不知是什么油。
    梅兰妮他们知道,那就是鱼油。油鞣的油主要来自海洋生物。所以,关于鞣油,她答应为他们弄来。这让康大掌柜非常高兴。
    看了这个皮件厂,让梅兰妮萌生了制作皮鞋的念头。只是,目前他们大多数工道都是用手工。她想改进一下。记下了要从欧洲进口制皮鞋机器。
    西方和中国之间的贸易,几百年来一直是贸易逆差。中国只要白银,其他东西都不要。
    可是华记和西方的贸易时,有意识的进口西方的各种机械。
    这时候的西方机械还是处于萌发状态,并不发达。但是,华家人是想通过引进这些机器,来开通中国人的思路。
    中国这个国家几千年来是遏制工商业的。到了清朝这种情形更加厉害,所以说清朝是个落后的王朝。几千年来,中国的工业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是最终在清朝时被人踩下去了。清代的统治者自己很愚昧,也不许别人聪明,中国就是这样落后的。人的思想被束缚,社会也被裹脚了。
    华家先前引进的鞣皮机器,已经在使用。
    使用过程中,师傅们觉的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
    梅兰妮对机器并不陌生,听了他们的意见后给予了肯定。对于机器的改进还提出了不少建议,毕竟她对机械不陌生。
    师傅们对于这位夫人的看法立刻改观了。
    原来她并不象贵妇人般,对于生产之事一窍不通。还是专家嘛。
    239 调味品
    康大掌柜最得意的是客栈的饮食店,那里入冬以来天天人满为患。其实他的菜肴并没有什么特别。特别的是他的调料品。从海外进口的咖喱粉,让他的牛肉面日日卖空。
    还有胡椒粉也是他独一份。
    齐逸见食客们不停的叫着店小二,让他来往碗里撒胡椒粉,那小二忙的就象是个陀罗不停的转。
    提议道,在每个桌上放上一小瓶胡椒粉,让客人们自己倒。
    康家畦立刻否定了这个建议,“不能够,放在桌上,一个眼错,就连瓶都没有了,那粉稀罕着呐。”
    这个时代的胡椒是来自于南洋。欧洲的商人曾在欧洲把胡椒粉卖到了黄金价,可见这种调味品有多受欢迎。
    华家的人已经在崖州种植了胡椒,可以供应自家店铺的需要。
    咖喱是印度的特色。他们的每个乡村都有自己独特的咖喱配方。所以,在和欧洲人贸易时,他们购买了许多。
    康掌柜愿意弄到这些配方。
    梅兰妮笑着应了,但是她心里知道,就是有了这些配方,也是不容易配制的,因为里面许多的香料是当地的特产。但是康掌柜这样想要金手指的精神还是值得鼓励的。咖喱的配方暂时没有,梅兰妮给了他一个改进过的十三香的方子,除了原来的十三香外,还加了木香,草果,胡椒等。
    他们引进的另一种调味品就是孜然,也是来自印度,很多人叫它小茴香,它的籽磨成了粉,就成了孜然。有了孜然,烤羊肉串就有了特别的味道。有人回叫上一爵小酒,几串烤羊肉,花钱不多,还可以享受到皇家才有的滋味。
    孜然在中国的新疆也有种植,只不过这时的交通非常不便,所以只有皇亲贵族才能见到。
    这些调味品使得康大掌柜饮食生意不是一般的好,加上他的面馆就开在善化寺附近,凡是到寺中烧香的,也都喜欢上他家来吃碗咖喱面,胡椒面。针对不同食客,他们的面条也分了荤素两种。所以生意不好都不行。
    大同的客栈就借鉴了北京的经营经验。在临街的地方,新建了好几家店铺,用来出租,或自家用。
    大同是个蒙汉的交接地,南来北往的商人多。康大掌柜还有独特的推销方法。
    这天午饭后,齐逸跑到善化寺去看天王雕塑。
    梅兰妮正在歇午,院里的女佣进来告诉她来了访客了。
    梅兰妮心中奇怪,她在这里并无熟人。莫非是范大娘?可是,她前几天经过渔河湾客栈时,范大娘特地派人到客栈请了她和齐逸到红河村做了两天客。两人商量了婚礼,还把新的合作项目也敲定了。
    梅兰妮一面洗脸梳头,在丝棉袍的外面加上件羊皮背心。
    一边向女佣打听来的是什么人。
    女佣说,“是几个女眷,穿戴都很华丽。看上去是富贵人家。”
    梅兰妮心里奇怪,她哪里会认得什么富家女眷。
    堂屋里坐这四个女人正说着话,猛一看还真是满头珠翠,身着绫罗绸缎,富贵逼人。
    见到梅兰妮进来,四个人不说话了。站起身来,其中一个人说,“梅夫人,可还记得我?”
    梅兰妮定眼一看,原来是二娘,提着的心,放回了肚里,但是,心里还在奇怪,她们如今算是女方的亲戚,在这个时候来不是礼数啊?
    二娘为她引见了另外三人。来的人是十六枝花中的二娘,五娘,七娘和八娘。归坐后,女佣上了茶,退下了。
    在这个地界,十六枝花是远近闻名。能被人当作花,在别人眼里就不是主流了。十六枝花中有不少是开妓院的,从事着烟花事业。无论她们如何看自己,心里都是知道,她们其实是被这个社会早已边缘化了。她们也不是没有努力尝试过回到主流社会中。但是所有的努力和尝试都以失败告终。
    梅兰妮当然记的这个二娘,她本身就是个很有才华美丽的女子。
    来的这几位以当时的社会眼光看,都不能算年轻,看上去都有三十了。
    交谈了几句后,梅兰妮知道这几位都是在附近地区经营校书院的。
    这个年代的妓院是分等级的。档次最高的就是校书院了,里面的小姐的文化艺术素养是很高的,她们受过专门的培训。因为唐朝四川名妓薛校书薛涛相传就是位才色具佳,到了清朝高档的妓院便都以什么什么校书院为名了。
    几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