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穿物语 作者:vinilla(起点vip2014-06-19完结)-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娘,你看行不行?”
    听上去还不错,梅兰妮让他们先拿出花样,看了再说。绣小挂件真是太伤眼睛了。
    一套月曼清游图,虽然尺寸上比前一套美人图要小,但是,每幅画的人数多,人物之间要传神,所以,相对的比前一套缂丝速度慢。
    天放晴了,华家有很多的事情要做,米要舂,面要磨,蜂窝煤要做,衣物要晒。主屋的火柴也要做好了晒干。
    火柴现在由秦炼承包,华家的火柴是原始的。一块几寸长的小木板上,一边镶着一块鸡蛋大小的平正火石,另一边镶着一个铜制有盖的盒子,里面放着火柴。板的中间是一个拎攀,可以拎来拎去。这种原始的火柴,只在主屋使用。其它的地方还是用火镰火石。
    肥皂,蜡烛则由保安队的人帮着一起做,用了自产的蜡烛,老乐他们都认识到华家蜡烛的好处了。不用剪烛芯,还没有烛烟,房间里很干净。另外,华家花了一笔钱,所有的蜡烛台都配上了玻璃罩,华家在玻璃罩里还加了小块的玻璃镜,这样,反光后,灯特别的亮。他们用烛罩,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为了防火,这种明火容易引起火灾,虽然华家的房子是混凝土,砖为主,但是,家具都是木制的。所以还是要小心火烛。但是,灯具的擦拭,也是日常要做的事情。这个时代的家务活比现代社会里要多很多!
    九月初一的时候,陆本临来访了。小农庄有现货了。
    苏州的土地比别的地方贵,别的地方,一亩水田是十到十五两银子,而苏州附近的水田,要二十两至二十二两一亩。而且,每年的税还高,几乎要一两银子一亩。加上劳役,农家每年的负担是很沉重的。
    由于,中举之后,有两百亩田可以免税,苏州有功名的人多,族人或村人会把土地附到他们名下,以便逃税。江南地区,小户人家卖几亩地是常见的,要买农庄上百亩地这样的大手笔,就少见了,毕竟,一年上百两的税是沉重的。
    陆本临是个不错的经济,他来,先向梅兰妮介绍了苏州地区的田赋,然后,介绍了那个要卖的小庄子。
    那是申家的一个旁系族人的产业,在东山边上,因为,连日大雨冲陷了土地,损失了好多亩田,所以要出手卖了。如果,不卖,那些损失的田地就要县里从土地记录中减去,否则还要为它们上税,十分的不合算,但是更改土地记录的过程,是个很消耗能量的过程。所以,那家人就准备把这块土地出售,在卖买土地的过程中,土地的实际亩数要重写,这样,就可以把损坏的土地从中扣除,县里的记录也能改掉。
    只是,这块土地,所有的面积加起来也就二百多亩地,可是,卖家要价七千二百两银。平均每亩要价近四十两,这也太过分了。
    梅兰妮听说了这个价钱,眉头就皱了起来,心里打了推堂鼓。
    陆本临说,“我也道他这价太高了,可是他讲,原来,打算在那里建园子的,木头,砖瓦都运去了,再要运了出来,也麻烦,那庄上原来的房屋已经被拆了,不如将这些建筑材料一并买与买家,还可以造房子。”
    梅兰妮一听这话,“原来是这个缘故,不说清楚了,我还真不敢买了。这么大的买卖,总得眼见为实吧。”
    “那是,那是。”陆本临应道。
    事不宜迟,两人就约定了第二日去看庄子,从苏州去东山要半天的水路,所以,两人讲好第二日寅时就出发。男女有别,梅兰妮自然不能和陆本临乘坐一条船的。陆本临就定了两条小船。
    老乐知道东家要买庄子,那是非常的赞成,经过这场天灾,自家有粮的话那就更安稳了。
    华家的其他成员,对于买庄子是没有任何异议的,在农业社会中,土地的重要性胜过其他一切。
    梅朵是最高兴的一个了,她终于有专业对口的机会了。
    094 买农庄
    更新时间2014…1…12 5:30:48  字数:3401
    这天,鸡叫头遍,天还没亮,华家的人就等在小码头上了。两只小船从干将河转南,陆本临已经在第一只小船上了,打过招呼后,梅兰妮带着梅朵上了第二只船,边峰带着小乙上了陆本临的那只船。
    边峰告诉小乙,他们要去保护梅兰妮他们出行。小乙当然很高兴。毕竟,他的小老大还是高看了他一眼不是。边峰认为,小乙在这帮孩子们当中,最具有当侦察兵的潜质。
    梅家湾位于浙江湖州,处于太湖南岸。所以,梅兰妮和梅朵对太湖是很熟悉的。
    小船从盘门出去。这个时代的水系比后世发达。过了一个半时辰,他们来到了太湖。梅兰妮和梅朵睁大眼睛,看着太湖,可是,眼前的这个太湖和现代的太湖比起来,更野一些。由于湖边没有高楼大厦,湖显得更深远。这和她们的记忆里的太湖完全不同。
    进了太湖,小船晃得厉害了。
    梅朵悄声的对梅兰妮说,“过去老人们常说,太湖无风三尺浪。今天我信了。”
    梅兰妮看着远山,“我过去都没有注意到太湖里面有这么多山峰。”
    “太湖有七十二峰,但都被高楼大厦比小了去。”
    “你有没有发现,太湖里面的岛也很多,过去真没见过它们。”
    “等我们出生的时候,这些岛早和陆地连成一片了。”
    “你的意思是太湖以后要变小?”
    “哪个湖后来不变小?鄱阳湖,洞庭湖的湖面几百年后全缩小了。”
    梅兰妮望着眼前的太湖,没有说话,她被太湖的气势镇住了。
    这天天气很好,风小,尽管船在摇晃,梅兰妮和梅朵还是相依着睡着了。等她们睁开眼看的时候,太阳已经当头,船也靠岸了。
    他们到的这个地方,位于东山之南,和湖州隔湖相望,梅兰妮和梅朵,南望太湖,心里猜想着梅家湾这时的风貌。
    陆本临和边峰先一刻上了岸,正等在石桥头上面。
    稍讲了几句后,陆本临就带他们看地方了。
    他们上岸的地方,应该是打算做宅地的,整块地方都基本上平整过了,在一角堆着建筑材料。不远出有一排房子,从房子里出来了一个人,看样子象是个农民。四十岁出头,中等个,一脸的风吹日晒。
    “陆爷,今天老爷没有来,这些天他在苏州住。”
    “我知道的,我和你家老爷说好了,带人看看地方。”陆本临答着,又对梅兰妮,“这是申老农,这个地方的管事。这是华家奶奶,他们是来看地方的。”
    老农并不是名字,梅朵知道,是农把式的意思,管农庄的农业生产安排的。
    申老农也是有些见识的,他也略知旧主人要把这块地卖了,梅兰妮有可能成为下一届主人,他和妻子原都是在这个庄子上干活。都是申家的奴才,今后他们何去何从,还要看主人的意思,也许让他们到别处去,也许,把他们留给下一个主人。所以,忙把妻子申妈妈叫出来,见过礼,让申妈妈准备饭食。他带他们到处看。
    这块地,原本和东山岛连成一片的,是那岛的一个畸角,这场大雨中,在也大岛相连之处坍出一条沟,沟中有水,把这个畸角变成了个孤岛。岛的东面有一条地带,被清理出来,堆放建筑材料,看来是主人选定的造房处。冲垮的田是北面,那一片是种水稻的,现在一部分的稻田还在,梅朵看了看水稻的长势,梅兰妮也装样子看了看,什么也看不懂。
    这块地原是三面环水,在西南是一座小山,山脚延伸的了湖里,长期在太湖的浪水冲击下,石头洞眼,梅兰妮等恍然,太湖石是这样形成的。
    这小山,靠湖那面是石,靠陆地那面为土覆盖,上长了些杂木。有一股泉从上面流下,直入太湖。山脚往东又向前沿了许多,那伸出的土地和房宅地之间形成了一个小湖湾,梅朵估了下,约有六亩大。那延伸处形成了一个小半岛。半岛的面积约有六亩左右。原庄主已经把那块也整了出来。
    梅朵问申老农,“那上面的泉水是终年不断的,还是雨后才有的?”
    申老农答,“至我来到这里,这泉倒没有干过,就是今年这般大旱也没见它断过,只不过小了些。”
    梅兰妮听了心里欢喜,“这泉能喝么?”
    “可不就是用它煮饭烧茶。”
    “这山地有多大?”梅兰妮在梅朵的授意下问。
    “山坡上算得是五十二亩,山脚下算的是二十亩,靠水田这一块是三十亩旱田。这水稻田,原来是有一百亩,现在,估计还能有八十亩整的,那冲坏的自然不能用了,沟北一长条也还有十来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