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弃妇的极致重生 作者:萨琳娜(起点vip14.05.14正文完结)-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萧南见状,更加满意,“很好,每四个橙盅一组,就按梅兰竹菊、富贵牡丹的花样刻。”
    “是,奴遵命。”
    胡娘子嘴上应着,手里也不停,唰唰几下,又雕成一个外壁刻兰花的香橙小盅。
    “娘子,您想做哪道菜?”
    玉莲是萧家的家生奴,她的阿娘就是在萧家厨房做厨娘,也知道几道萧氏私房菜。
    “碧荷团包饭。”
    萧南站在一边,等烧火丫头将灶火控制好。如今可不是后世呀,没有煤气灶,也没有电磁炉,烧得都是大灶,想控制火候,不是专业的烧火丫头都干不成。
    玉莲闻言,便开始做准备,她先找了个陶釜洗净加入半罐山泉水,然后又去米缸取了一大碗的粳米,淘洗干净后,将米倒在陶釜里。
    洗完米,玉莲又去找来一块猪肉,以及葱、竹笋、香菇、雪耳若干,将这些食材全部切成同等大小的丁儿,然后将它们全部倒入陶釜里。
    这时,烧火丫头已经将灶火温好,禀报后便退到一边等候差遣。
    萧南见下人都准备妥当了,便亲手端了陶釜放在灶台上,然后取来盐、胡椒、豆蔻等调料,掀开盖子,用小银勺点了些调料进去,具体加了些什么,除了萧南和她近旁的玉莲,厨房里的其他人谁也没有看清。这也正常,既是人家的家传菜,哪能让你偷学了去?
    ps:嘿嘿,一更,求订阅啦
    
    第045章 家有贤妻(二)

    大理寺是大唐的最高审判机关,专门负责朝廷百官犯罪及京城徒刑以上案件的审理,以及重申刑部转过来的地方死刑案件。
    时下是贞观年间,政治清明,官场的风气也比较正,民间、尤其是京城的刑事案件也比较少。
    作为审理案件的法官,大理寺的司直们还是比较轻省的。
    按照规制,大理寺配备司直六人,评事十二人。司直和评事都有审案的资格,俗称为‘法官’。但司直比评事的等级高,可以参与重大案件的讨论,而评事只能围观却不能发表意见。
    大理寺的刑事案件不多,法官们也就有大把的时间凑在一起八卦。
    前些日子八卦的重点,是年逾七十的刘司直因老迈体弱致仕,留下了一个正六品的空缺,当时大家都在讨论谁会来补这个缺——到底是势力渐弱的世家子弟,还是风头正旺的寒门学子?
    为此,剩余的三个司直中年纪最大的王司直开了盘口,拿出一贯钱赌接任的新司直是世家子。
    年纪最轻的陈司直紧跟其后,也拿出一贯钱赌接任的是寒门士子。
    而居中的那位马司直小小的跟了下,拿出五百钱赌寒门士子。
    三人为何这般选择,那也是有原因的,无他,跟他们各自的出身有关。
    王司直出身太原王氏,乃本朝著名的世家子。
    而另两位赌寒门士子的,则都是科举入仕的举子。
    陈司直,名亚夫,家有良田上千顷,在当地也算得上有名的大地主,但在那些动辄家族史几百年、祖宗牌位放一屋子的世家面前。他还只是个寒门士子。
    马司直马俊比陈亚夫还不如,人家陈家好歹是地主,马家干脆就是个刚刚脱离温饱线的农户。
    这两位寒门。跟天底下许多平头百姓或者小官小富一样,对世家子既羡慕又鄙视,羡慕世家的历史悠远、底蕴丰富。又鄙视那些只依靠祖荫、不知个人奋进的世家纨绔。
    尤其是陈亚夫,想他十七岁便考中了进士科的新郎君。接着便通过了吏部的铨选进入最清贵的国子监,随后他只用了五年的时间,便由八品小吏升迁至大理寺的六品司直,绝对称得上年少有为、青年才俊。
    有了这样的耀眼成绩,让陈亚夫愈发鄙视那些守着偌大资源却不好好进取的世家纨绔们——藏全都靠抄的年代,鼎甲世家们的藏书比朝廷还要丰富。
    不过。不管三个人如何打赌,结果很快就下来了——王司直赢!
    新来的这位同僚还是鼎甲世家崔氏的嫡子,还娶了个同样鼎甲世家萧氏女。
    啧啧啧,顶级的世家子呀。
    王司直笑眯眯的收了赌资,心里却忍不住喟叹:货比货得扔,人比人得死呀,比起崔幼伯,他这个王家子的出身还是差了些呀。
    陈亚夫对崔幼伯的观感倒比其它世家纨绔好许多,毕竟人家崔郎也是进士出身,至少是有真才实学。又肯放弃门荫拼自己真本事奔前程的有为青年。
    马司直呢,对此却没有发表任何意见,他只是有些心疼输掉的铜钱:唉,一贯钱能买个小丫鬟。能买三千多个鸡蛋,能买好久三十斗咧。
    崔幼伯不知道三位同僚的各异想头,清晨,他踌躇满志的来到了衙门,然后由大理正(大理寺的三把手)帮他办了手续,后又领着他来跟三位同僚见面。
    一番相互介绍后,崔大童鞋算正式成为大理寺的司直了。
    王司直处于对世家子的偏爱,对崔大格外的照顾,告诉了他许多衙门里的道道,以及司直需要具备的一些知识,最后更是慷慨的送给他一套大唐律。
    陈亚夫和马俊对崔大说不上多么热情,但也释放出了善意,在王司直指点崔大的时候,还时不时的插上两句。
    好人有好报,三个人对崔大的善意,也换来崔家的热情宴请。
    “哎呀,我早就听说过崔氏食谱的盛名,只是一直无缘得见,今儿崔郎请咱们共进昼食,我可要好好品尝一番。”
    王司直也是个吃货,他几乎吃遍了京中的美食和自家、姻亲家的私房菜,但对于久负盛名的崔氏私房菜,他还真是没机会品尝。说起来,他跟崔氏也有七拐八绕的亲戚关系,但这关系太远了,还不足以让两家相互邀约宴请。
    陈亚夫和马俊也露出向往的表情,世家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这也是他们仰慕世家的重要原因之一。
    崔幼伯知道家里会送饭,但没想到娘子这般贤惠,竟想到了邀请同僚一起吃。
    看到三人期待又艳羡的目光,崔幼伯心底的骄傲几乎爆棚。
    而当崔家的小厮们提着一个个沉甸甸的食盒走进来,恭敬的回禀他,这饭菜是娘子亲自下厨做的,崔大的满足感简直达到了顶点。
    “这是崔家的秘制菹菜,这盘是菘汤菹,这盘是葵菹,这盘是蒲菹,这盘是胡芹菹。”
    小厮们先将四盘菹菜端了出来。
    接着便是凉菜:“这是凉拌石花菜,姜汁藕片,木耳菠薐菜,还有这盘是崔家秘制的鲤鲊。”
    上完凉菜,小厮又提来一个大大的食盒,食盒是三层的,小厮揭开盒盖,一股热气伴随着浓浓的香味儿迎面扑来。
    “嘶,竟还是热的?”
    崔家距离皇城不远可也不近,路上少说也要两三刻钟,在这段时间里,保持饭菜的温度并不难,可是像面前这般,连香味儿都没有发生变化的就很难得了。
    每层食盒放着两盘热气腾腾的菜,全都端上食案,一共有六盘,有荤有素,有鱼有蛋,只闻这香味。在场的人都忍不住直吸鼻子。
    别人不知道送来的菜为何是热的,崔大却是知道,崔家送饭菜的牛车上都有铜炉或者铜鼎。厨娘将饭菜装盘之前都只是七八分熟,上了牛车后继续放在炉上蒸煮,一路走来既能保持饭菜的热度。还能确保饭菜刚刚熟透,丝毫不减少饭菜的原汁原味。
    “这份菜是娘子的拿手菜。香橙虾仁儿。”
    上完热菜,小厮又提来一个食盒,这个食盒是双层的,每层放着两个白瓷盘,每个瓷盘里放着六个金灿灿的香橙,瓷盘边儿上还点缀着用莴苣雕成的花朵做装饰。
    “咦,这香橙上还有牡丹的花纹儿?”
    陈亚夫眼尖的看到每个香橙上都雕刻着花纹。距离他最近的那一盘是富贵牡丹,虽都是牡丹,但花型大小和开花的模样并不完全相同,每一个都精巧异常。
    崔幼伯吃过娘子‘做’的香橙蛋羹,知道这道菜的玄机,他伸手拿开香橙盖儿,露出一只只鲜滑水嫩的虾仁,随之而来的则是异常鲜甜的香味儿。
    看到此番场景,陈亚夫忽然想起去年自己跟王司直去京外某县核查案子,当地的知县邀他们做客。用昼食的时候,王郎看着满食案的菜推托不饿。
    事后陈亚夫还觉得不解,问王郎为何不食。
    王郎带着世家子特有的骄傲,轻嗤道:“失饪不食。”
    当时他还觉得王郎太过挑剔。如今见识到了崔家饮食的精致程度,他终于明白王郎的那句话的意思了。估计王郎已经客气了,若放在张狂一点的世家子身上,没准儿会再加上几句‘不食’呢。
    “这又是何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