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远远的看见有人在嘀嘀咕咕说话,便问身边的张良说道:“这些人在商量什么?一副神秘兮兮的模样!”
张良哈哈大笑说道:“大王您还不知道啊?好些人都在商量谋反!私下里摩拳擦掌,蠢蠢欲动!”
“什么?”刘邦大为震惊,皱眉说道:“如今天下已经平定,为何还要策划谋反?”
张良含笑说道:“您能得天下,全靠这些将领出力。现在您当了皇帝,萧何、曹参这些您的老朋友,全部都得到了封赏!而您怨恨的一些人,也多都被处死。这些人既担心得不到封赏,又害怕过去犯下的错误,让您怀恨在心,将他们都杀掉!这心都是悬着的,只好另谋出路!”
刘邦万分惊慌,急急问道:“先生认为我们该怎么做呢?”
张良便缓缓问道:“大王您不是要处斩雍齿吗?他是有背叛过您的,您心里必然很恨他吧?”
“那当然!朕最恨的就是背叛!他身为朕的兄弟,居然胆敢背叛朕,自然是要杀的!只是让朕为难的是,他其实后来也立下过一些功劳,朕杀了又觉得可惜!”刘邦说起雍齿,就是一肚子的气。
“既然如此,就请陛下您下诏书,立刻封赏雍齿!”张良含笑说道。
“什么?张良,你小子疯啦!还是发烧说胡话?朕怎么可能放过他?”刘邦想都没想,便脱口而出。
张良不急不躁的说道:“大王,您想想看啊,大家伙都知道您最恨雍齿,您若是连他都封赏,你说大家还会不会造反呢?心里还会不会犹疑呢?”
刘邦想想,似乎也有些道理,目前最重要的,他这个皇帝要坐稳,其它的以后再说。
事情总得有个轻重缓急,便依照张良所言,很快下诏封雍齿为什方侯,食邑两千五百户。
果然众人安心,分封事继续按部就班地进行。
分封诸侯王时,曾有丹书誓辞,谓:“使河如带,泰山若砺。国以永宁,爰及苗裔。”
这是刘邦的承诺,意思是说,即使黄河枯了,变成一条带子似的,即使泰山剥蚀得像一块磨刀石似的,这些功臣的封国也不会被收回。
当然这都是暂时的,刘邦的誓言永远都是那么靠不住。
这场风波虽然平息,但有些能危及刘邦皇位的人还在,这让刘邦寝食难安,殚精竭虑的开始筹划,怎么名正言顺的,除去这些个潜在的威胁。
立国初期,很多事情百废待举,大汉的财政问题,很严峻地摆在刘邦面前。
由于连年征战,人口锐减百分之七十,秦末时全国约有两千余万人口,到刘邦立国时,原来的万户大邑不过剩下两三千户,城市人口剩下了十分之二三。
人民流离失所,土地大片荒芜,国力衰弱。
第050章 立国初期(下)
更新时间2012…7…24 14:58:48 字数:2040
就连刘邦的御车,都没有统一毛色的马来拉车,更离谱的是,很多朝廷重臣,居然坐着牛车去上朝,艰苦情况由此而知。
从秦汉以来,以车辆的动力不同,分为马车、牛车、羊车、鹿车(手推车)等多种。
马车是高级官员和贵族的车乘,而牛车因为它笨重、迟缓,是用来作运输载物之用的。牛车车厢宽大,所以又叫“大车”或“方厢车”。
秦时贵族尚马车,贱牛车,汉初此风犹存。
从汉灵帝、献帝以来,皇帝跟各级官员,都把牛车当做通常使用的交通工具。
牛车其实蛮舒服的,车上装上棚子,铺席设几,你坐也行,躺也行,非常惬意。
士人率先提倡,很多人便纷纷仿效,乘牛车就由低贱变成了一种时尚。
所以西晋时的御衣车、御书车、御药车等实际上都是牛车。
朝廷的主要交通工具,甚至接待外宾的仪仗、礼宾用车,也全用牛车了。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缺马,牛车更是大行其道。
上至皇帝权臣,下至平头百姓,所乘多是牛车。
但西汉初期,乘牛车还是一件丢面子的事,朝廷重臣乘牛车,更是丢脸呢。
此时有个叫做娄敬的,游说刘邦迁都,说了一大堆的理由。
说服刘邦将国都迁往秦的关中地带,有峻山险河为之屏障,四方关塞稳若磐石,土地肥沃,有“天府之国”之称。
若是遇见突发情况,百万雄兵很快便可以聚集。
如果在秦的故地建都,掌握关中,就等于是扼住了天下的咽喉,按住了天下的背腹,总之,就是天花乱坠,口若悬河。
听得刘邦是热血沸腾,再去咨询张良的意见,而张良沉思片刻,说道:“洛阳虽然也有地利,但它中心腹地不过百里,而且生产力薄弱,四面都是大平原,一马平川,无险可凭,的确不是用武之地。相比之下,关中左有淆谷、函谷二关,右有陇中、蜀中,从军事角度或政治角度上看,都比洛阳优越得多,足以居高临下,东制诸侯。”
刘邦便同意迁都关中,咸阳让项羽那一把火,烧得满目焦土。
汉王朝的中央机关,只好先驻在栎阳,派萧何去主持咸阳宫室的修建事宜。
栎阳位于临潼(现西安市临潼区)栎阳镇东二十五里,渭河北岸的武屯镇附近的古城屯、房村、武屯和玉堡屯之间,这里位处关中平原,地势平坦广阔。
且“东通三晋”、“北却戎翟”,地据东西交通要冲。
刘邦将新都定名曰“长安”,这个名字也是始于秦时,是秦咸阳城所辖的一个乡的名字。
卢绾在分封功臣时封的就是长安侯,刘邦之所以将咸阳改称长安,一是因为咸阳本来就包括了长安这个地方,二是取长治久安之意。
迁都后,便要进行修复秦兴乐宫。
当年项羽火烧咸阳,大火三月不灭,秦朝宫阙灰飞烟灭,侥幸保留下来的,只有渭河南岸的这座兴乐宫了。
兴乐宫是秦时关中三百离宫之一,规模也不算小,四周总长二十多里,《三辅旧事》记:“秦于渭南有兴乐宫,渭北有咸阳宫,秦昭王欲通二宫之间,造横桥长三百八十步。”这座宫殿最晚在秦昭王时代(公元前306年—公元前251年)就已兴建,后来经过秦始皇再次营建。秦始皇二十七年(公元前220年),曾经在这里修建了高达四十丈的高台,因秦始皇射飞鸿于此,故名鸿台。
这座旧宫虽然得以保留,但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刘邦于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九月开始修葺兴乐宫。
一年半之后才宣告完工,遂改兴乐宫为长乐宫,丞相以下官员从栎阳迁往长安。
刚刚将迁都的事情,安置的差不多,便接到燕王臧茶谋反的消息。
臧荼原来是燕王韩广手下的一员大将,项羽灭秦以后,分封诸侯,徙燕王韩广为辽东王,臧荼为燕王,定都在蓟,也就是现在河北满城一带。
后来臧荼杀了韩广,兼并了他的地盘,与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一起归降了刘邦。
燕拥有广阳、上谷、渔阳、右北平、辽东、辽西六郡大片的土地,位居刘邦势力范围的赵、齐之后,这迟早是帝国的心腹之患。
对臧荼的叛乱,《史记?高祖本纪》中只有短短三十九个字的描述:“十月,燕王臧荼反,攻下燕地。高祖自将击之,得燕王臧荼。即立太尉卢绾为燕王,使丞相哙将兵攻代。”
刘邦得到臧荼叛乱的消息之后,为了表示统一的决心,御驾亲征,日夜兼程北上攻燕。燕王臧荼万万没有料到刘邦出兵如此神速,来不及调整部队,仓促应战。
守城燕军兵力薄弱,根本抵挡不住汉军的强势,连连败北。
汉军攻入蓟于,臧荼带着儿子臧衍狼狈而逃。
刘邦乘胜追击,活捉臧荼,将其斩首示众,臧衍微服逃脱,投奔了匈奴。
这场叛乱迅速平息,刘邦立即封他的“发小”卢绾为燕王,驻守燕地,然后班师回朝。
胜利的喜悦,还没维持几天,颍川紧跟着发生了大规模的叛乱。
闹事的头领是项羽的旧部将利几,项羽战败后,利几投降了刘邦,封在颍川。
利几和臧荼有过交往,刘邦平息了臧荼叛乱,回师洛阳,召见利几。
利几怕遭臧荼一样的不测,就先发治人,起兵抗汉。
刘邦带着一帮子兄弟,亲征颍川,又一次迅速地平息了叛乱,利几被诛。
接连发生的两起叛乱,给刘邦敲响警钟。
原来这些项楚余党和裂土分封的异姓诸侯王,与汉朝的关系竟然如此脆弱,以至于一有风吹草动,就要闹出大事。
而这两人并非是手握重兵、盘踞要津的枭雄,就算惹事,也很容易摆平。
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