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金菊-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金菊在家里吃中午饭。防空警报响了。她习以为常,照旧吃饭。
  26。长沙市区(日/外)
  【字幕:1938年4月上旬】。
  二十多架日寇飞机濒临长沙上空,上百枚炸弹在城中爆炸,震耳欲聋,地动山摇。
  27。金菊住所(日/内)
  没有进防空洞的金菊听到爆炸声,吓得钻到桌子底下。一颗炸弹在屋前不远的地方剧烈爆炸。
  金菊顿觉屋地向前倾斜,玻璃碎片向室内横飞,门板砸向屋地;她蹲在桌子下面,许久没有动弹。
  飞机飞走了。金菊慢慢地从桌子底下爬出来。浑身上下都是尘土,仿佛就是泥土做的一个能动弹的雕塑,只有牙是白的。
  28。金菊住所室外(日/外)
  金菊踏着门板走到屋外。房前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圆形炸弹坑,坑底已经积水;坑两面的房子只剩残垣断壁,残存的部分正在燃烧。火药味、焦土味令人呼吸困难;烟雾、灰土和杂乱碎片在上空飘荡着、散落着,使本来晴朗的天空变得昏昏暗暗。
  【画外音:这次轰炸,湖南大学、南迁的清华大学都被炸毁;长沙死伤八百多人;毁坏房屋三百多间。】
  29。金菊住所(日/内)
  【画外音: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湖南成为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场。1939年,湖南省会准备西迁沅陵。】
  施伦从东安来到长沙。
  施伦:“金菊,我已经把母亲和孩子接到东安,住在赵家井。唐校长在东安创办了‘耀祥书院’。他们都希望你去教书。”
  金菊:“我想和教育厅一起转到沅陵去。”
  施伦:“唐主席已经和教育厅打招呼了,厅里同意你到‘耀祥书院’去教书。”
  金菊:“都是你要求的?”
  施伦:“一家分散到几处也不好,还是去东安吧。”

第十一章 从教东安树德树人
更新时间2007…12…28 14:47:00  字数:5138

 1。湖南东安芦洪市镇(日/外)
  【字幕:湖南东安县芦洪市镇树德山庄。】
  树德山庄全貌。
  2。校长办公室(日/内)
  【字幕:耀祥书院】。
  书院负责人山长顾伯叙居士和金菊、施伦谈话。
  顾伯叙:“唐校长一直希望金菊老师到学校来教书。虽然你们在湖南省党校作为校长和学生相处的时间不长,但是,校长对金菊的印像一直是很好的。施伦是学校最老的教师之一了,毕竟是大学生,讲中、小学课还是驾轻就熟。”
  金菊:“感谢唐校长和顾山长的厚爱。我从湖南省女二中毕业后,也只教了一年小学语文。教学经验还是欠缺的。”
  顾伯叙:“唐校长自从南京失守后谪居家乡,决心致力于教育事业。把各处的不动产都变卖了,建成了‘耀祥书院’。除了校舍,唐校长还开辟了‘桔园’、‘菜园’和‘鱼塘’。耀祥书院的学生必须会劳动。上学时,必须自带劳动工具。唐校长主张:‘劳力劳心,劳力为本。’‘习文习武,习武为本。’除了劳动,还要上军事训练课。”
  金菊:“这样,才能培养出全才,毕业了才能会做事。”
  顾伯叙:“唐校长常讲,如何做事、如何做人:‘做人则应诚实、正心、齐家;做事则应治国、平天下,有利于国计民生。’”
  金菊:“这也是学校培养教育学生的目标吧!”
  顾伯叙:“是的。我们办学的宗旨是:‘树德树人,树人为本。’也就是‘树人第一,植道德为大本。’同时‘提倡固有文化,培养社会中坚人士。’”
  金菊:“有校训吗?”
  顾伯叙:“有:‘好学、力行、知耻’六字校训。”
  3。耀祥书院教室(日/内)
  金菊在上课。黑板上粉笔正楷书写着岳飞的《满江红》。
  金菊:“同学们,这堂课我们讲岳飞的《满江红》。哪位同学先回答一下,岳飞是什么人物?”
  学生甲:“岳飞是南宋的抗金英雄。”
  金菊:“好。请坐。未讲课之前,我先把《满江红》给同学们唱一遍,好不好啊?”
  “好!”同学们即刻精神振奋、喜笑颜开,全神贯注地倾听她的歌唱。
  金菊故意放低声调,显得浑厚、悲壮,体现出抗击敌寇的意志和决心。唱罢,同学们热烈鼓掌。一个孩子小声说,“金老师唱歌真好听。”
  金菊:“请同学们注意了!现在我开始讲解《满江红》课文。……”
  课文讲完了之后,说:“现在,我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现在要讲《满江红》这首词?哪个同学回答一下。”
  同学乙:“日寇已经打到我们湖南了,我们要像岳飞那样,坚决抗击侵略者。”
  4。耀祥书院菜园(日/外)
  日朗天晴,微风徐徐。金菊领着一班同学在菜园中栽菜。有的同学用锄头刨坑,有的抬着水桶浇水,有的抬着粪桶施肥,有的把菜苗栽在地上……。
  5。金菊家院外(傍晚/外)
  一群小学生在房前跑来跑去,唱着一首当地的情歌:“天上起云云重云,地上有些厚脸人;长了一副笋壳脸,剥了一层又一层。”
  6。金菊家(傍晚/内)
  全家吃晚饭。从窗户可以看见外面小学生跑来跑去唱情歌。
  金菊看看施伦,问道:“这不是当地的情歌吗。怎么回事?有什么‘罗曼史’?”
  施伦:“哪有那好事,是你有了吧?”
  金菊妈妈听糊涂了,说道:“你们俩个说些什么?”
  两个人笑了起来,妈妈越发糊涂。
  【画外音:一连几天,老是有些孩子唱这首歌谣。金菊并没有在意。】
  7。树德山庄,唐生智家大门外(日/外)
  【画外音:唐生智去重庆归来。请金菊和施伦吃饭。】
  下午,应唐生智邀请金菊和施伦到唐家赴宴。
  唐生智家院门上四个大字:“树德山庄”,“德”字少一横,是顾伯叙书写的。
  两个人站在大门前。
  施伦:“金菊,你说‘树德山庄’的‘德’字为什么少一横?”
  金菊:“是啊,为什么少一横呀?”
  两个人走进大门。
  8。树德山庄庭院(日/外)
  庄内为中西合璧、官邸与民宅合二而一风格特异的建筑。
  两个人进院,环顾,欣赏建筑物。
  唐生智夫人在正厅门前迎接。
  唐夫人:“欢迎两位光临,请到客厅。”
  9。唐生智家客厅(日/内)
  两个人进到客厅。
  唐生智起身,说道:“请坐,我虽然在政界、军界不担任什么重要职务,重庆那边也要经常去点点卯。你们到我庄上这么长时间了,一直想宴请两位,拖到今日,抱歉。”
  金菊:“校长太客气了。我们能在校长举办的兴教事业中尽一点微薄之力,也算是一生中的幸事。”
  唐生智:“我在家乡兴办教育,也算是为国尽忠,为民兴利,做一点事情吧。”
  施伦:“唐校长忧国忧民的精神我们十分敬重。”
  唐生智:“作为一个军人,只能忧国忧民是不行的,更重要的是能够保国保民,我没有做到啊!自从南京失守以来,我的心情一直十分沉重。南京失守,我向蒋委员长写一个报告,表示承担责任,请求处分,委员长没有置议。”
  施伦:“撤离南京应是政府的决策,不是哪个人能说了算的,没有蒋委员长的命令,谁敢撤退呀。”
  唐生智:“是这样。可是在蒋委员长面前我表示过:‘临危不乱,临危不苟,誓与南京共存亡’。决心是表示了,然而我没有做到‘共存亡’,羞愧呀!”
  金菊:“蒋委员长以及全国军民都不会赞同将军做无谓牺牲。‘抗战不是短期硬拼能取胜,而要打持久消耗战’这乃是唐校长的主张啊!将军和士兵都牺牲了,将来谁去打日寇呀。”
  唐生智:“是啊,南京我明知不可守,我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是为什么?南京不可守,也要有一个守城的司令长官吧?我是十一月二十四日接受任命的,抵抗了十八天,十二月十一日委员长电报:‘如情势不能久守时,可相机撤退,以策后图。’我于十二日撤离南京。南京失守,日本鬼子惨无人道,血洗南京!这样的奇耻大辱,国人会如何评论!历史、后人将如何评说!只要不是白痴,谁人不知,谁人不晓?那么,守城司令这个人应该是谁呢?在当时的形势下,这顶帽子就历史地落到了我的头上。作为军人,我应该接受、我敢于接受。从那时起,我就做好了承担责任,接受处分的准备。这大概就是我们湖南人敢于肩负重担的性格吧。这是不得已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