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虎娃是从小就读着书的,平日里只要有书看就觉得快乐,只是苦了李恒之,一听张悦娘说要去何家村散心,也算是踏春,当即跟个孩子似的跳起来,惹笑了大家。
平威也憋狠了,平忠等人日常和他一起练功一起玩,现在平忠要专心看书,他少了玩伴,每日除了练功外,只能看着他们之乎者也,真觉得一个脑袋两个大。
大家都换上粗糙的棉布衣裳,选了那耐脏的颜色便一起坐着马车去了何家村。
何大爷早就喊了一帮人,正准备下水田拨秧苗。
张悦看着那绿油油的小稻秧,心里想起许多前世在现代的生活经历,甚至看见那丁字型的拔秧板凳都觉得倍感亲切,跟个孩子似的非要上去坐坐。
姚红姑唬的一跳,两手张开,跟老鹰护小鸡似的护在张悦娘周围,生怕她会跌倒,摔的狗啃泥,结果张悦娘却是坐的稳稳当当,真是奇了。
有几个孩子去学,结果自然摔了一跤,不过农村都是软泥土地,倒是不疼的,他们又撒欢的笑着爬起来,继续不屈不挠的尝试。
“张娘子真是厉害,会做生意,会做好吃的柳叶子面,还会做香喷喷小馒头,没想到居然连插秧这样的活计都会。”村里的妇人小嫂子们半是真心赞叹,半是拍马屁的说道。
张悦娘只是微微一笑,看向正在抽旱烟的何大爷,“你们这儿是打算如何把这些秧苗弄到田里去?”
“张娘子是城里人,不晓得很正常,我们一会用干稻草把这小秧苗扎的一把把的,再用篓筐挑到田头,人往那水田里一站一排,弯腰插秧,快的很。今年我们留了十六亩田种早稻,现在这里大约有十几个人,估摸着两天就能全部种完了。”
张悦娘抬头看了看天空,眉头皱了皱,“我看这不是太蓝,估摸着明天恐怕得下雨,不能赶在今天种完吗?”
“哎哟,张娘子你是不干农家活,不知农家事,这秧要种的正,还要种的平,我们请的都是十里八乡种秧的好手,但是十几亩水田可不是开玩笑的,就算起早贪黑,估摸着也得一天半。”
张悦娘的脑海里突然浮出某些事情,她眼睛亮亮的朝着李恒之看过去,正巧夫妻二人的眸光对上了,同时微微一笑。
李恒之站了起来,“我曾在上古的农事书上看到过一种很省事的种秧方法,不知道大家伙儿愿不愿意一试?”
“童生老爷说的是什么,我小老儿还头回听说,还有别的方法可以把秧种到田里去呢。”
李恒之当下不急不缓的将抛秧的办法说了出来。
何大爷第一个提出疑虑,“这怎么行,秧根没有扎到土里,万一漂上来,日头一晒,岂不就枯死了?”
“只要我们拔秧的时候,将秧底的土块一起铲起来,到时候分秧时,也将下面的土块保留,这样只要秧苗抛到哪里,就会在哪里落地生根,以后长成水稻虽然排行不怎么好看,但是却省时省力。”
大家立即嗡嗡声的议论起来,一些年纪长的则不赞同,觉得还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办法好,有些年纪略轻些的,则很是向往那种办法,打算试一试。
李恒之一见这样的情况,索性建议大家分组,将两边人手分成相同的,田地亩数也分一分,到时候看谁先种完,就证明哪个种秧的办法更好。
“好,李老爷这话说的好,我看就这么办,我们比赛,看谁种的快。”
何大爷却是敲了敲烟袋子,“夫人,这秧苗可是宝贝的很,光种得快有什么用,还要能活才行哪,万一这抛秧的办法秧苗不能存活,到时候可是损失了一大笔粮食啊。”
张悦娘微笑站起来,“我相信我相公!”
平安等人也一起朗声道,“我们都相信我们老爷!”
何春也站过来,憨厚的摸头笑,“这些田都是李府的,要损失也是李府的,我相信李老爷和夫人定然不会拿自家的东西开玩笑,爷爷,我也站夫人这边了。”
212、试验田
何大爷也不是不能接受新事物的人,只是这种秧之法是一辈一辈传下来的,突然来个人就想让他们转变观念也是不大可能的。
吴婶子看大家气氛有些凝窒,便在里面当和事佬,满脸笑容的说道,“我看李老爷说的很像真的,但是又怕把好好的秧苗给毁了,浪费粮食,那不如我们大家各自挑一分田出来比赛,看看是谁种的快,再派人仔细侍候观察着,看看最后哪块田的收成好?”
张悦娘想想也是,毕竟他们还是靠农业吃饭,十几亩水田,要分出一半来试验新的种秧方法,的确太大胆了些。
何大爷是她雇来的人,又是老庄稼把式,如果大家生了怨怼就不太妙了。
大家一听,都说何大爷提的意见好,就这么办。
是以就在邻近秧苗田旁边择了两分田出来,何大爷这边出两人,李府这边出两人,大家一起开始从拔秧苗开始。
李恒之亲自上阵,先是教授了何春如何拔秧,如何抛秧之法,大家这才开始的,他讲解的时候声音很大,故意说给周围人听的,因为他可以预料到只要早稻一收,大家就会立即意识到抛秧的好处。
李恒之稳当的往丁字秧板凳上一坐,双手齐动,伸进秧苗水底根处,将一整块泥和秧根一起托了出来,放进篓筐里,然后又是一大块,手法熟练,看的何春瞠目结舌。
他私心里以为童生老爷应该只会吟诗做乐,哪里会做这些农家事呀。
真正的李恒之自然是不会的,不过现在这个李恒之,在现代也是来自农村,这些农事也是小时候干习惯的。
春妮有些脸红红的推了一把何春,“李老爷都拔了一筐秧苗了,你还傻愣着干啥?”
何春这才反应过来,憨厚一笑,也坐下来。学着李恒之的动作拔秧苗,只是他用以前的方法习惯的,现在乍一开始换方法,不是把秧根扯断了。就是泥块挖的太沉太大了。
而且放到篓筐里也东倒西歪,没有李恒之放的整齐有序。李恒之拔出来的秧苗愣是像用铲子铲出来的一样,秧苗士兵排排队,整齐站,昂首挺胸,那叫一个神气精神。
不过他毕竟是庄稼上的一把好汉,慢慢沉下心来,学着李恒之的动作,渐渐的也熟练起来。
再看何大爷那边,选出来的是何大爷本人。和另一位年约五旬的李大爷。
两个老庄稼把式一边利落的抽着旱烟一边将一个又一个扎的整齐紧致漂亮的秧苗把子甩到粪箕里,一把把秧苗根白生生的露在外面,惹人喜爱。
平安站在旁边,拿着沙漏计时,约摸半柱香功夫没到。李恒之和何春就站了起来,一分田要用的秧苗大约都齐了,他们提起篓筐朝田边走去。
这时候何大爷和李大爷才大约扎了五十来个秧苗把子。
想想其实也能明白,你想李恒之的办法,只要将秧苗和泥块一起挪出来即可,而李大爷他们要将秧苗逐根拔出来,洗去根上的泥块。还要用稻草扎紧,这花费的可都是时间。
插秧法就是要把秧根洗干净泥,否则带着一大块泥,不好种到田里去,容易漂根,就是浮起来。
不但如此。还要对整齐根尖,扎整齐紧致,否则种秧的人站在田里弯着腰再来分秧就很麻烦。
扎秧苗的把子还得打活巧结,是一种手法看似简单,但却很奇妙的打结方法。就像蝴蝶结一样,如果只扯两头圆弧形的线,肯定是越抽越紧,但如果抽两根蝴蝶须则是一下子就松散开来,扎秧把也是如此道理。
不过看何大爷和李大爷扎的秧是一种享受,每个秧把子的个头都一般大小,不会胖瘦不一,也不会高低不平。
其实扎秧把也是一种艺术,农人常常带着自家儿女下田拔秧,这时候若是有朋友亲戚路过,就会称赞一点,这是个好手,看那秧把扎的多整齐多漂亮。
但农事不是时装秀,有时候省时省力更容易让人心动,这不还没比呢,胜负已定,因为何大爷和李大爷刚刚把一分田所需要用的秧把扎好,还没起挑,那头李恒之带着何春提着空篓筐回来,一分田的抛秧搞定了。
李大爷拧着眉头,看着那一分田里落的歪七扭八的秧苗,心疼的嘴角直抽搐,何大爷深信,如果李恒之是他家孙子或者儿子,他现在一定操起扁担给他几下子,再败家也不能拿农事开玩笑。
聪明灵利的平忠不知道打哪里做了块牌子过来,上面还用炭笔写着抛秧试验田的字样,往那抛秧的一